一种智能病人转运翻身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00371阅读:377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病人转运翻身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智能病人转运翻身装置。



背景技术:

经济发展和社会财富的积累,有力推动了人民物质水平的提高,促使人的体重越来越重,肥胖者在国内外已成为日益严重的问题,过度肥胖甚至影响了人们的起居生活。

在医院的临床护理过程中,肥胖患者也给医务人员的工作造成极大不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肥胖患者若出现偏瘫症状,在进行转运时,普通的医务人员根本无法独立完成医疗护理工作,通常需要多个医护人员共同完成,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医护人员紧缺的局面;②多个医护人员对肥胖者进行转运时,难以保证同时用力,增加转运难度的同时,容易造成患者身位失衡,影响患者的舒适度,也极易造成患者身体的二次损伤;③利用医护人员对行走不便的患者,尤其是全瘫患者、骨折性患者或身体上插管及医疗管线较多的患者进行转运时,由于医疗管线脱落等问题,极易造成对患者的二次伤害。临床护理及治疗过程中,对于肥胖型患者,除了转运困难之外,其翻身也成为棘手问题,采用普通医护人员,尤其是身单力薄的女性护士,对肥胖型患者进行翻身时,难度极大,而且容易造成二次伤害。

基于以上分析,对现有临床护理过程中涉及的病人转运及翻身设备进行技术改进,设计一种智能病人转运翻身装置,利用机械辅助设备,对病人、尤其是肥胖型重症病人进行转运及翻身,有效降低医护人员的工作难度,提升患者的舒适度,也进一步避免人工搬运对患者造成的二次伤害,提升医务护理水平和效率,缓解医护人员紧缺的局面。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临床护理过程中涉及的病人转运及翻身设备存在的技术问题,设计一种智能病人转运翻身装置,利用机械辅助设备,对病人、尤其是肥胖型重症病人进行转运及翻身,有效降低医护人员的工作难度,提升患者的舒适度,也进一步避免人工搬运对患者造成的二次伤害,提升医务护理水平和效率,缓解医护人员紧缺的局面。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智能病人转运翻身装置,其特征在于,结构包括支撑基板(1),支撑基板(1)上设置有左升降架(2)和右升降架(3),所述左升降架(2)顶部设置有第一支撑基台(4),所述右升降架(3)上设置有第二支撑基台(5);

所述第一支撑基台(4)上设置第一关节式机械手臂(6),所述第二支撑基台(5)上设置第二关节式机械手臂(7);

所述第一关节式机械手臂(6)上安装左侧壁转运翻身板单元(8),左侧壁转运翻身板单元(8)右侧端加工有斜口状推头(81);

所述第二关节式机械手臂(7)上安装右侧壁转运翻身板单元(9),右侧壁转运翻身板单元(9)左侧端加工有与斜口状推头(81)配合的斜口状卡位腔(91);

所述支撑基板(1)正上方设置有用于控制第一关节式机械手臂(6)和第二关节式机械手臂(7)的主控制器(10);

所述支撑基板(1)中部设置有供电电源(11),左升降架(2)底部设置有左驱动电机(12),右升降架(3)底部设置有右驱动电机(13),供电电源(11)与左驱动电机(12)和右驱动电机(13)分别连接;

所述左侧壁转运翻身板单元(8)由设置为可拆卸结构的平板单元(8001)装配而成,平板单元(8001)底部设置有用于机械手臂伸入的限位槽(8002);

所述右侧壁转运翻身板单元(9)由设置为可拆卸结构的平板单元(8001)装配而成,平板单元(8001)底部设置有用于机械手臂伸入的限位槽(8002);

所述支撑基板(1)底部设置有驱动滚轮(14)。

进一步,所述左侧壁转运翻身板单元(8)两侧端分别设置有第一挂钩(801)和第二挂钩(802),所述右侧壁转运翻身板单元(9)两侧端分别设置有第三挂钩(901)和第四挂钩(902),所述第一挂钩(801)与第三挂钩(901)通过第一固定绳索(891)相连接,所述第二挂钩(802)与第四挂钩(902)通过第二固定绳索(892)相连接。

进一步,所述左侧壁转运翻身板单元(8)左侧端设置有左侧竖向挡板(82)。

进一步,所述右侧壁转运翻身板单元(9)右侧端设置有右侧竖向挡板(92)。

进一步,所述左升降架(2)设置为可折叠式升降架。

进一步,所述右升降架(3)设置为可折叠式升降架。

进一步,所述支撑基板(1)上增加有称重器。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智能病人转运翻身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设计的智能病人转运翻身装置,结构包括支撑基板(1),支撑基板(1)上设置有左升降架(2)和右升降架(3),左升降架(2)顶部设置有第一支撑基台(4),右升降架(3)上设置有第二支撑基台(5);第一支撑基台(4)上设置第一关节式机械手臂(6),所述第二支撑基台(5)上设置第二关节式机械手臂(7);第一关节式机械手臂(6)上安装左侧壁转运翻身板单元(8),左侧壁转运翻身板单元(8)右侧端加工有斜口状推头(81);第二关节式机械手臂(7)上安装右侧壁转运翻身板单元(9),右侧壁转运翻身板单元(9)左侧端加工有与斜口状推头(81)配合的斜口状卡位腔(91);此种设计结构,将左侧壁转运翻身板单元(8)与右侧壁转运翻身板单元(9)配合使用,即可形成完整的病人转运机构;利用第一关节式机械手臂(6)与第二关节式机械手臂(7)的相互配合,对左侧壁转运翻身板单元(8)与右侧壁转运翻身板单元(9)进行精确控制,实现对病人的转运,简单方便,且避免对病人造成二次伤害。

2、本实用新型设计的智能病人转运翻身装置,设计的左侧壁转运翻身板单元(8)由设置为可拆卸结构的平板单元(8001)装配而成,平板单元(8001)底部设置有用于机械手臂伸入的限位槽(8002);设计的右侧壁转运翻身板单元(9)由设置为可拆卸结构的平板单元(8001)装配而成,平板单元(8001)底部设置有用于机械手臂伸入的限位槽(8002);此种设计结构,便于左侧壁转运翻身板单元(8)及右侧壁转运翻身板单元(9)的拆卸,当利用本设计进行翻身时,只需拆除位于中心位置的平板单元(8001),利用位于两侧端的平板单元(8001)进行翻身,在左侧壁转运翻身板单元(8)及右侧壁转运翻身板单元(9)中部位置留出便于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护理的空间,提高本设计的适用性。

3、本实用新型设计的智能病人转运翻身装置,左升降架(2)设置为可折叠式升降架;右升降架(3)设置为可折叠式升降架;此种设计结构,大大降低了本设计中智能病人转运翻身装置的固有体积,节省了空间,方便使用。

4、本实用新型设计的智能病人转运翻身装置,左侧壁转运翻身板单元(8)左侧端设置有左侧竖向挡板(82);右侧壁转运翻身板单元(9)右侧端设置有右侧竖向挡板(92)。此种设计结构,在使用过程中,避免了病人脱离左侧壁转运翻身板单元(8)与右侧壁转运翻身板单元(9)组成的转运机构,有效保护了病原免收伤害。

5、本实用新型设计的智能病人转运翻身装置,其第一关节式机械手臂(6)与第二关节式机械手臂(7)设计为相互独立的机构,第一关节式机械手臂(6)可独立控制左侧壁转运翻身板单元(8),第二关节式机械手臂(7)可独立控制右侧壁转运翻身板单元(9),在进行医务护理工作时,需要对病人进行翻身或身位定位时,利用第一关节式机械手臂(6)和第二关节式机械手臂(7)分别控制左侧壁转运翻身板单元(8)和右侧壁转运翻身板单元(9),即可实现对病人的翻身或身位定位,效率更高,操控更为方便。

6、本实用新型设计的智能病人转运翻身装置,左侧壁转运翻身板单元(8)两侧端分别设置有第一挂钩(801)和第二挂钩(802),右侧壁转运翻身板单元(9)两侧端分别设置有第三挂钩(901)和第四挂钩(902),第一挂钩(801)与第三挂钩(901)通过第一固定绳索(891)相连接,第二挂钩(802)与第四挂钩(902)通过第二固定绳索(892)相连接;此种设计结构,提升了左侧壁转运翻身板单元(8)与右侧壁转运翻身板单元(9)的稳固程度。

7、本实用新型设计的智能病人转运翻身装置,本实用新型设计的智能病人转运翻身装置,支撑基板(1)上增加有称重器,利用设计的称重器可实时对待转运患者进行体重测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智能病人转运翻身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斜口状推头与斜口状卡位腔装配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左侧壁转运翻身板单元与右侧壁转运翻身板单元的改进结构示意图一。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左侧壁转运翻身板单元与右侧壁转运翻身板单元的改进结构示意图二。

图5为左侧壁转运翻身板单元结构示意图。

图6为右侧壁转运翻身板单元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附图1、图2、图3、图4、图5及图6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智能病人转运翻身装置,其特征在于,结构包括支撑基板(1),支撑基板(1)上设置有左升降架(2)和右升降架(3),所述左升降架(2)顶部设置有第一支撑基台(4),所述右升降架(3)上设置有第二支撑基台(5);

所述第一支撑基台(4)上设置第一关节式机械手臂(6),所述第二支撑基台(5)上设置第二关节式机械手臂(7);

所述第一关节式机械手臂(6)上安装左侧壁转运翻身板单元(8),左侧壁转运翻身板单元(8)右侧端加工有斜口状推头(81);

所述第二关节式机械手臂(7)上安装右侧壁转运翻身板单元(9),右侧壁转运翻身板单元(9)左侧端加工有与斜口状推头(81)配合的斜口状卡位腔(91);

所述支撑基板(1)正上方设置有用于控制第一关节式机械手臂(6)和第二关节式机械手臂(7)的主控制器(10);

所述支撑基板(1)中部设置有供电电源(11),左升降架(2)底部设置有左驱动电机(12),右升降架(3)底部设置有右驱动电机(13),供电电源(11)与左驱动电机(12)和右驱动电机(13)分别连接;

所述左侧壁转运翻身板单元(8)由设置为可拆卸结构的平板单元(8001)装配而成,平板单元(8001)底部设置有用于机械手臂伸入的限位槽(8002);

所述右侧壁转运翻身板单元(9)由设置为可拆卸结构的平板单元(8001)装配而成,平板单元(8001)底部设置有用于机械手臂伸入的限位槽(8002);

所述支撑基板(1)底部设置有驱动滚轮(14)。

优选地,作为改进,所述左侧壁转运翻身板单元(8)两侧端分别设置有第一挂钩(801)和第二挂钩(802),所述右侧壁转运翻身板单元(9)两侧端分别设置有第三挂钩(901)和第四挂钩(902),所述第一挂钩(801)与第三挂钩(901)通过第一固定绳索(891)相连接,所述第二挂钩(802)与第四挂钩(902)通过第二固定绳索(892)相连接。

优选地,作为改进,,所述左侧壁转运翻身板单元(8)左侧端设置有左侧竖向挡板(82)。

优选地,作为改进,,所述右侧壁转运翻身板单元(9)右侧端设置有右侧竖向挡板(92)。

优选地,作为改进,所述左升降架(2)设置为可折叠式升降架。

优选地,作为改进,所述右升降架(3)设置为可折叠式升降架。

优选地,作为改进,所述支撑基板(1)上增加有称重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设计的智能病人转运翻身装置,结构包括支撑基板(1),支撑基板(1)上设置有左升降架(2)和右升降架(3),左升降架(2)顶部设置有第一支撑基台(4),右升降架(3)上设置有第二支撑基台(5);第一支撑基台(4)上设置第一关节式机械手臂(6),所述第二支撑基台(5)上设置第二关节式机械手臂(7);第一关节式机械手臂(6)上安装左侧壁转运翻身板单元(8),左侧壁转运翻身板单元(8)右侧端加工有斜口状推头(81);第二关节式机械手臂(7)上安装右侧壁转运翻身板单元(9),右侧壁转运翻身板单元(9)左侧端加工有与斜口状推头(81)配合的斜口状卡位腔(91);此种设计结构,将左侧壁转运翻身板单元(8)与右侧壁转运翻身板单元(9)配合使用,即可形成完整的病人转运机构;利用第一关节式机械手臂(6)与第二关节式机械手臂(7)的相互配合,对左侧壁转运翻身板单元(8)与右侧壁转运翻身板单元(9)进行精确控制,实现对病人的转运,简单方便,且避免对病人造成二次伤害。

本实用新型设计的智能病人转运翻身装置,设计的左侧壁转运翻身板单元(8)由设置为可拆卸结构的平板单元(8001)装配而成,平板单元(8001)底部设置有用于机械手臂伸入的限位槽(8002);设计的右侧壁转运翻身板单元(9)由设置为可拆卸结构的平板单元(8001)装配而成,平板单元(8001)底部设置有用于机械手臂伸入的限位槽(8002);此种设计结构,便于左侧壁转运翻身板单元(8)及右侧壁转运翻身板单元(9)的拆卸,当利用本设计进行翻身时,只需拆除位于中心位置的平板单元(8001),利用位于两侧端的平板单元(8001)进行翻身,在左侧壁转运翻身板单元(8)及右侧壁转运翻身板单元(9)中部位置留出便于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护理的空间,提高本设计的适用性。

本实用新型设计的智能病人转运翻身装置,左升降架(2)设置为可折叠式升降架;右升降架(3)设置为可折叠式升降架;此种设计结构,大大降低了本设计中智能病人转运翻身装置的固有体积,节省了空间,方便使用。

本实用新型设计的智能病人转运翻身装置,左侧壁转运翻身板单元(8)左侧端设置有左侧竖向挡板(82);右侧壁转运翻身板单元(9)右侧端设置有右侧竖向挡板(92)。此种设计结构,在使用过程中,避免了病人脱离左侧壁转运翻身板单元(8)与右侧壁转运翻身板单元(9)组成的转运机构,有效保护了病原免收伤害。

本实用新型设计的智能病人转运翻身装置,其第一关节式机械手臂(6)与第二关节式机械手臂(7)设计为相互独立的机构,第一关节式机械手臂(6)可独立控制左侧壁转运翻身板单元(8),第二关节式机械手臂(7)可独立控制右侧壁转运翻身板单元(9),在进行医务护理工作时,需要对病人进行翻身或身位定位时,利用第一关节式机械手臂(6)和第二关节式机械手臂(7)分别控制左侧壁转运翻身板单元(8)和右侧壁转运翻身板单元(9),即可实现对病人的翻身或身位定位,效率更高,操控更为方便。

本实用新型设计的智能病人转运翻身装置,左侧壁转运翻身板单元(8)两侧端分别设置有第一挂钩(801)和第二挂钩(802),右侧壁转运翻身板单元(9)两侧端分别设置有第三挂钩(901)和第四挂钩(902),第一挂钩(801)与第三挂钩(901)通过第一固定绳索(891)相连接,第二挂钩(802)与第四挂钩(902)通过第二固定绳索(892)相连接;此种设计结构,提升了左侧壁转运翻身板单元(8)与右侧壁转运翻身板单元(9)的稳固程度。

本实用新型设计的智能病人转运翻身装置,支撑基板(1)上增加有称重器,利用设计的称重器可实时对待转运患者进行体重测试。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过程中,当需要对病人,尤其是肥胖型病人进行转运时,通过控制左升降架(2)和右升降架(3)的高度,将第一支撑基台(4)和第二支撑基台(5)提升至指定高度,然后通过主控制器(10)控制第一关节式机械手臂(6)与第二关节式机械手臂(7),继而通过第一关节式机械手臂(6)与第二关节式机械手臂(7)控制左侧壁转运翻身板单元(8)与右侧壁转运翻身板单元(9)的体位,进行病人转运时,左侧壁转运翻身板单元(8)与右侧壁转运翻身板单元(9)分别位于病人身体两侧,斜口状推头(81)首先与患者接触,在第一关节式机械手臂(6)的控制下,慢慢伸向患者脊椎部,并将患者慢慢向上举起,与此同时,右侧壁转运翻身板单元(9)位于患者身体底部并向斜口状推头(81)靠拢,直至斜口状推头(81)与斜口状卡位腔(91)结合,随后通过第一固定绳索(891)与第二固定绳索(892)将左侧壁转运翻身板单元(8)与右侧壁转运翻身板单元(9)固定,最后在驱动滚轮(14)的辅助作用下,将患者转运至指定位置。

利用第一关节式机械手臂(6)和第二关节式机械手臂(7)分别控制左侧壁转运翻身板单元(8)和右侧壁转运翻身板单元(9),即可实现对病人的翻身或身位定位,效率更高,操控更为方便。

本设计中的左升降架(2)设置为可折叠式升降架;右升降架(3)设置为可折叠式升降架;此种设计结构,在非使用状态时,可将左升降架(2)与右升降架(3)快速折叠,大大降低本设计中智能病人转运翻身装置的固有体积,节省空间,方便使用。

按照以上描述,即可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应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