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测速引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65739阅读:531来源:国知局
可测速引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是一种可测速引流装置。



背景技术:

外科手术后会伴随有出血的发生,这就需要对出血进行引流,传统的引流管无法测速,术后须频繁的查看引流量来大致估算引流速度,甚至有些危重病人须每十五分钟查看一次引流量。例如在心胸外科大手术后如有活动出血,引流速度>200mL/h,并且持续3小时以上就得立刻开胸止血,不然患者很容易发生失血性休克而造成生命危险,因传统引流管无法测速这个缺点,临床上术后大出血不能及时发现而造成患者死亡并不少见。另外几乎所有的外科科室都需要精确监测术后术后出血及指导抗凝治疗时机等,从而防止严重并发症的出现和提高医疗的安全性。而目前的引流速度还要依靠医生每隔一刻钟的观察以及经验判断,目前医疗资源紧张的情况下浪费了医疗资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测速引流装置,包括支架1、浮子流量计2、引流装置3和控制器4,所述支架1包括立柱11、卡座12、卡钳13和连接件14,所述卡座12为开设有通孔的板,所述卡座12和卡钳13分别固装在立柱11一侧,所述连接件14固装在立柱11的另一侧,卡钳13位于卡座12的上方,所述浮子流量计2包括锥管20、浮子22、上导向器23、下导向器24、轴杆25和底翼21,所述锥管20侧壁自上而下分别开设有出液口27和进 液口26,所述出液口27上方开设有卡槽28,所述进液口26下方与底翼21固定连接,所述底翼21与水平面平行,所述上导向器23和下导向器24安装在锥管20内部,所述轴杆25固定在上下导向器之间,所述浮子22穿过轴杆25安装,其内装置有磁钢29,所述浮子流量计2底部穿过卡座12的通孔,其底翼21与卡座12贴合,所述卡钳13卡装在凹槽28内,所述浮子流量计的出液口27通过引流管与引流装置3连接,进液口26通过引流管与人体连通,所述控制器4包括外壳40、刻度盘42、指针43、磁钢44、平衡锤45、四连杆调整机构46和平衡杆47,所述外壳40通过连接件14固装在支架1上,外壳40上开设有可视窗41,外壳40内装置有磁钢44,所述平衡杆47一端与磁钢44连接,另一端与平衡锤45连接,所述指针43一端指向刻度盘42,一端通过四连杆调整机构46与平衡杆47连接,所述刻度盘42通过可视窗41显示。

优选地,引流装置3包括引流瓶30和调压瓶31,所述引流瓶30内开设有水封管腔32、水封腔37和积液腔38,水封管腔32的底端与水封腔37的底端连通,水封管腔32顶端与积液腔38顶端连通,积液腔38顶端通过引流管与浮子流量计2的出了出液口27连通;所述调压瓶31开设有调压腔33和调压管腔34,调压管腔34底端与调压腔33连通,调压腔33的顶端上设有接吸引器口36,接吸引器口36上设有开关阀35,所述水封腔37和调压腔33通过连通管连通,调压腔33顶端开设有通气口。

优选地,水封管腔32为一竖向的管状腔体,其容积小于所述水 封腔37的容积。

优选地,调压管腔34为一竖向的管状腔体,其容积小于调压腔33的容积。

优选地,水封腔37和调压腔33之间的连通管上安装有单向阀。

优选地,底翼21为圆盘状。

优选地,浮子22为圆球状。

优选地,立柱11底部垂直固装在底座10上。

优选地,立柱11上部安装有夹板。

本实用新型采用分体设计,降低了病人的医疗成本,浮子流量计凹槽和底翼,通过与支架的卡钳和卡座两点连接,保证了浮子流量计的垂直安装,同时易于拆卸,达到准确检测引流流速的目的,在与浮子流量计相对位置安装有控制器,即使液体为不透明的血液也同样可以准确测得引流速度,控制器可以重复利用,降低了成本。本实用新型解决了占用医生仅凭经验观测流量不够准确的问题,降低了由于术后出血过量产生事故的危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浮子流量计的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控制器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引流装置结构示意图;

1.支架;10.底座;11.立柱;12.卡座;13.卡钳;14.连接件;2.浮子流量计;21.底翼;22.浮子;23.上导向器;24.下导向器;25.轴 杆;26.进液口;27.出液口;28.凹槽;29.磁钢;3.引流装置;30.引流瓶;31.调压瓶;32.水封管腔;33.连通管;34.单向阀;35.开关阀;36.吸引器口;37.水封腔;38.积液腔;4.控制器;40.外壳;41.可视窗;42.刻度盘;43.指针;44.磁钢;45.平衡锤;46.四连杆调整机构;47.平衡杆。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可测速引流装置包括支架1,浮子流量计2、引流装置3和控制器4,支架1包括立柱11、卡座12、卡钳13和连接件14,立柱11垂直固定在底座10上,立柱大于等于一根,还可以在立柱的上部安装夹板,在使用时可以夹装在病床上,保证其与水平面垂直安装即可,卡座12为开设有一通孔的板,优选为圆盘状,卡座12和卡钳13分别固装在立柱11上,并与立柱垂直,卡钳13位于卡座12的上方,如图2所示,浮子流量计2包括锥管20、浮子22、上导向器23、下导向器24、轴杆25和底翼21,所述锥管20的侧壁上下分别开设有出液口27和进液口26,出液口27上方开始有凹槽28,底翼21为圆盘状,与锥管20轴线垂直,与水平面平行,上导向器23和下导向器24分别安装在锥管内顶部和底部,轴杆25固定在上下导向器之间,浮子22穿过轴杆25安装,可沿轴杆25上下移动,浮子22内装置有磁钢。所述浮子流量计2底部穿过卡座12的通孔安装在卡座12上,卡钳13卡装在凹槽28内,这样保证了浮子流量计2的垂直安装,浮子流量计21的出液口27通过引流管与引流装置3连接。因为在引流过程中,流速需要控制在200ml/h的范 围内,相对来说流速较小,所以浮子采用圆球状。

如图3所示,控制器4包括外壳40、刻度盘42、指针43、磁钢44、平衡锤45、四连杆调整机构46和平衡杆47,所述外壳40通过连接件14固装在支架1上,外壳40上开设有可视窗41,外壳40内装置有磁钢44,平衡锤45、四连杆调整机构46和平衡杆47,所述平衡杆47一端与磁钢44连接,另一端与平衡锤45连接,指针43一端指向刻度盘42,一端通过四连杆调整机构46与平衡杆47连接,所述刻度盘42通过可视窗41显示。

如图4所示,引流装置3包括引流瓶30和调压瓶31,引流瓶30内开设有水封管腔32、水封腔37及一积液腔38;积液腔38顶端通过引流管与浮子流量计2连接,且积液腔38上部设通道连通所述水封管腔32的顶端,水封管腔32为一竖向的管状腔体,其容积小于所述水封腔37的容积,水封管腔32的底端与所述水封腔37的底端连通。调压瓶31内开设有调压腔33和调压管腔34,调压管腔34为一竖向的管状腔体,其容积小于调压腔33;调压管腔34底端与调压腔33连通,顶端开设有通气口,调压腔33的顶端上还设有一接吸引器口36,该接吸引器口36上设有开关阀35,引流瓶30的水封腔37和调压瓶31的调压腔33通过连通管连接,连通管上安装有单向阀39,引流瓶30和调压瓶31同水平安装。

该装置工作时,通过引流管,从进液口进入到浮子流量计中,给浮子以一个向上的力,浮子运动,通过磁钢耦合等方式,将浮子的位移传给控制器内的转换部分,引流液体从出液口直接进入到引流装置 中,在引流不畅的情况下,引流装置可以给出一个压力,帮助液体流出,引流速度在控制器的刻度盘直接显示,由于引流液体多数情况下为不透明液体,即使在透明的浮子流量计中往往不能精准的读数,这种磁钢耦合的方式可以克服此缺陷,即使在不透明液体下亦可以准确监测到引流速度,引流结束后,浮子流量计和引流装置可以作为医疗废料处理,支架和控制器部分可以重复使用。

由于对医疗器械使用上的严格规定,只要是沾有血液的器械一律采用一次性产品,因此本实用新型采用分体设计,降低了病人的医疗成本,浮子流量计凹槽和底翼,通过与支架的卡钳和卡座两点连接,保证了浮子流量计的垂直安装,同时易于拆卸,达到准确检测引流流速的目的,在与浮子流量计相对位置安装有控制器,即使液体为不透明的血液也同样可以准确测得引流速度,控制器可以重复利用,降低了成本。本实用新型解决了医生仅凭经验观测流量不够准确的问题,降低了由于术后出血过量产生事故的危险。

以上所述只是本实用新型中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即凡依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所覆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