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雾化吸入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72813阅读:32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雾化吸入系统。



背景技术:

雾化吸入治疗是呼吸系统疾病治疗方法中一种重要和有效的治疗方法,采用雾化吸入器将药液雾化成微小颗粒,药物通过呼吸吸入的方式进入呼吸道和肺部沉积,从而达到无痛、迅速有效治疗的目的。其中空气压缩式雾化杯(又叫射流式雾化杯)由于具有诸多优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其原理是根据文丘里喷射原理,利用压缩空气通过细小管口形成高速气流,产生的负压带动液体或其它流体一起喷射到阻挡物上,在高速撞击下向周围飞溅使液滴变成雾状微粒从出气管喷出,不同的雾化杯产生的雾化颗粒大小不同,沉积的部位不同,治疗的病症不同,所以使用正确雾化颗粒的雾化设备,可以避免药物浪费,做到对症下药。但是现有的雾化吸入器经常出现水珠以及其他杂质进入气管,引起患者窒息和呛咳的问题;现有的呼吸面罩上的漏气孔都设置在鼻孔的两侧,如果长时间戴呼吸面罩会导致呼吸不畅,特别是老年人和重症病人,针对这种情况,现有技术也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对病人的治疗和恢复都造成一定威胁。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雾化吸入系统,能防止水蒸气过多病人难受,并能对药物进行充分利用,达到更好的雾化吸入治疗作用,同时具有吸氧的作用,避免呼吸过程憋气导致的缺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雾化吸入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雾化杯、气体过滤器、药物过滤器、注射器,所述雾化杯侧部设有连接支管,所述连接支管与所述雾化杯连接处的管径大于所述连接支管另一端的管径,所述雾化杯底部设有防滑接头,所述雾化杯底部通过所述防滑接头与所述气体过滤器连接,所述雾化杯顶部通过两通管与所述药物过滤器连接,所述药物过滤器与所述注射器连接;

还包括咬嘴,所述咬嘴上设有储水蒸气槽,所述咬嘴与所述连接支管连接;

还包括呼吸面罩,所述呼吸面罩上设有固定弹力带、连接孔、氧气连接管和鼻孔漏气孔,所述连接孔与所述连接支管连接,所述鼻孔漏气孔位于所述连接孔两侧,并位于鼻孔下方,所述呼吸面罩两端设有固定孔,所述固定弹力带穿过两所述固定孔。

所述气体过滤器包括气体过滤壳体和气体过滤芯,所述气体过滤芯设置在所述气体过滤壳体内部,所述气体过滤壳体底部设有气体吸入管口。

所述药物过滤器包括出药口、药物过滤壳体、药物过滤芯、进药口,所述出药口和所述进药口分别设置在所述药物过滤壳体的两端,所述药物过滤芯设置在所述药物过滤壳体的内部,所述出药口与所述两通管连接,所述进药口与所述注射器连接。

所述雾化杯底部边缘为波浪形结构。

所述防滑接头上设有防滑凸棱。

所述两通管与两通手柄连接。

所述雾化杯上设有把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连接支管与雾化杯连接处的管径大于连接支管另一端的管径,雾化杯内不形成有阻挡作用的人为性气流,改变人为形成的阻力,较大的开口使气流更流畅,水珠间不发生碰撞,雾化流程延长,更能到达口腔、咽部、气管等呼吸道解剖位置的深度,达到更好的雾化吸入治疗作用;咬嘴上设计了储水蒸气槽,储水蒸气槽用于收集患者产生的口水,防止口水流入雾化杯中,并可防止水蒸气过多给病人带来不舒适感,便于药物的充分利用,以便更好的湿化;增加了药物过滤器,在药物过滤壳体内设置药物过滤芯,可以过滤药物残渣、药瓶玻璃渣以及物化剂残渣,使药物的雾化效果更好,同时能防止药瓶玻璃渣进入病人口中,保证了病人的安全;鼻孔漏气孔正对人体鼻孔,便于呼吸产生的蒸汽更好的排出呼吸面罩,呼吸面罩可以避免老年人呼吸困难,水蒸气吸入更深,药物作用更加明显,同时通过氧气连接管提供一种供氧途径,特别适合老年人和重症病人;雾化杯底部边缘为波浪形结构,一方面可以节省材料,降低生产成本,另一方面雾化杯底部圆滑,可防止划伤。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能够供氧,且整个呼吸过程流畅,消除了人体产生的口水对雾化的影响,具有实用性更强、雾化效果更好的突出优点,有待在市场上大量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咬嘴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呼吸面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雾化杯,2、气体过滤器,3、药物过滤器,4、注射器,5、咬嘴,6、储水蒸气槽,7、连接支管,8、防滑接头,9、呼吸面罩,10、连接孔,11、氧气连接管,12、鼻孔左侧漏气孔,13、鼻孔右侧漏气孔,14、气体过滤壳体,15、气体过滤芯,16、气体吸入管口,17、出药口,18、药物过滤壳体,19、药物过滤芯,20、进药口,21、防滑凸棱,22、把手,23、两通管,24、两通手柄,25、固定弹力带,26、固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做出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雾化吸入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雾化杯1、气体过滤器2、药物过滤器3、注射器4,所述雾化杯1侧部设有连接支管7,所述连接支管7与所述雾化杯1连接处的管径大于所述连接支管7另一端的管径,所述雾化杯1底部设有防滑接头8,所述雾化杯1底部通过所述防滑接头8与所述气体过滤器2连接,所述雾化杯1顶部通过两通管23与所述药物过滤器3连接,所述药物过滤器3与所述注射器4连接。

还包括咬嘴5,如图2所示,所述咬嘴5上设有储水蒸气槽6,所述咬嘴5一端与所述连接支管7连接,另一端伸入患者口中。储水蒸气槽6用于收集患者产生的口水,防止口水流入雾化杯1中,并可防止水蒸气过多给病人带来不舒适感,便于药物的充分利用,以便更好的湿化。

作为本系统中咬嘴5的替换结构,本系统还包括呼吸面罩9,如图3所示,所述呼吸面罩9上设有连接孔10、氧气连接管11和鼻孔漏气孔,所述连接孔10用于与所述连接支管7连接,使雾化杯1中的雾化气传到患者口腔,所述鼻孔漏气孔包括鼻孔左侧漏气孔12、鼻孔右侧漏气孔13,分别位于左右鼻孔下方,位于所述连接孔10两侧,所述呼吸面罩9两端设有固定孔26,固定弹力带25穿过两所述固定孔26。

将现有的鼻孔漏气孔位置由鼻孔两侧改为鼻孔下端,突破了传统思维,传统思维认为人体将蒸气吸入呼吸面罩9后要先在呼吸面罩9内停留一段时间会利于病人吸入,以免雾气从鼻孔漏气孔跑出,实际上,雾气由于处于气体状态首先会在鼻孔上方的空间聚集,传统的设计方式不但不会使雾化效果更好,还会增加患者的呼吸难度,而将鼻孔漏气孔的位置设计在鼻孔下方,则很好的解决了上述问题。

所述气体过滤器2包括气体过滤壳体14和气体过滤芯15,所述气体过滤芯15设置在所述气体过滤壳体14内部,所述气体过滤壳体14底部设有气体吸入管口16。有效过滤气体中的杂质,保证吸入患者口中的气体安全卫生。

所述药物过滤器3包括出药口17、药物过滤壳体18、药物过滤芯19、进药口20,所述出药口17和所述进药口20分别设置在所述药物过滤壳体18的两端,所述药物过滤芯19设置在所述药物过滤壳体18的内部,所述出药口17与所述两通管23连接,所述进药口20与所述注射器4连接。增加了药物过滤器3,在药物过滤壳体18内设置药物过滤芯19,可以过滤药物残渣、药瓶玻璃渣以及物化剂残渣,使药物的雾化效果更好,同时能防止药瓶玻璃渣进入病人口中,保证了病人的安全。

所述雾化杯1底部边缘为波浪形结构,一方面可以节省材料,降低生产成本,另一方面雾化杯1底部圆滑,可防止划伤。

所述防滑接头8上设有防滑凸棱21,与气体过滤器2连接更牢固,不易滑脱。

所述雾化杯1顶部设有两通管23,所述两通管23与两通手柄24连接。

所述雾化杯1上设有把手22。

使用时,将连接支管7与咬嘴5的一端或呼吸面罩9的连接孔10连接,与呼吸面罩9连接时,鼻孔左侧漏气孔12与鼻孔右侧漏气孔13分别对准左鼻孔和右鼻孔,连接孔10位于患者口处,并将固定弹力带25固定在头部,如果需要供氧,可在雾化过程中将氧气连接管11与氧气瓶连接;再防滑接头8与气体过滤器2连接,出药口17与两通管23连接,进药口20与注射器4连接,注射器4将药物注入雾化杯1中,并在雾化杯1中与空气混合雾化,雾化气体通过连接支管7、咬嘴5或呼吸面罩9的连接孔10进入患者口中,患者产生的口水由储水蒸气槽6收集,或者经过正对鼻孔的鼻孔左侧漏气孔12与鼻孔右侧漏气孔13排出,都能达到防治口水过多的效果。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实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