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按摩器材,尤其是一种按摩椅底座。
背景技术:
现有按摩椅的底座一般是固定不动的,当按摩椅位置摆放好之后,按摩椅整体不再移动,如公开号为CN105560012A的一种自动按摩椅,包括底座、椅座、椅背和扶手,所述椅背与椅座活动连接,所述底座固定在所述椅座下,所述底座上设有可活动的腿部按摩座,所述底座上设有导轨,所述腿部按摩座与一底座活动架相连,所述底座活动架上设有着地前轮和轨道后轮,所述轨道后轮安装在所述导轨上,所述椅背包括头部按摩区、背部按摩区和腰部按摩区。该种按摩椅只能当作按摩器材实用,功能单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按摩椅底座,可以增加按摩椅的舒适度,而且使按摩椅具有更多的功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按摩椅底座,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顶部两侧分别设有弧形导轨,所述支撑架的底部两侧分别设有弧形脚,所述弧形导轨设置在按摩椅背面的弧形槽中,所述弧形导轨的内侧设有沿弧形导轨走向的弧形导槽;所述支撑架内形成用于安装设备的容置空间。本实用新型在底座的底部设置了弧形脚,使按摩椅能够前后摇摆,具有摇摇椅的功能;当用户在使用按摩椅进行按摩时,用户可以一边按摩一边摇晃按摩椅,使其前后摇摆,以获得更好的舒适度。
作为改进,所述弧形脚由两层以上的弧形木板压合而成。木质的弧形脚的强度和弹性综合性更好。
作为改进,所述支撑架通过连接柱与弧形脚连接,所述连接柱的一端与支撑架连接固定,另一端穿过所述弧形脚后与螺母连接;所述弧形脚的底面设有用于容置螺母的凹槽。利用螺母来锁紧,方便弧形脚的拆装;凹槽的设置可以避免螺母凸出而妨碍弧形脚的摇动。
作为改进,所述支撑架的侧面设有保护板,可以保护底座内的设备,同时起到装饰功能。
作为改进,所述支撑架包括呈矩形分布的第一前立柱、第二前立柱、第一后立柱和第二后立柱,第一前立柱与第一后立柱之间设有第一纵梁,第二前立柱与第二后立柱之间设有第二纵梁,第一后立柱下端与第二后立柱下端之间设有第一横梁,第一后立柱上端与第二后立柱上端之间设有第二横梁,第一前立柱下端与第二前立柱下端之间设有第三横梁。支撑架能够使按摩椅的压力均匀分散到两条弧形脚上,使按摩椅摇摆的时候更平稳。
作为改进,所述第一横梁与第三横梁之间设有安装板。
作为改进,所述连接柱分布在第一横梁的两端和第三横梁的两端。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在底座的底部设置了弧形脚,使按摩椅能够前后摇摆,具有摇摇椅的功能;当用户在使用按摩椅进行按摩时,用户可以一边按摩一边摇晃按摩椅,使其前后摇摆,以获得更好的舒适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按摩椅立体图I。
图2为按摩椅立体图II。
图3为支撑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泵送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按摩椅底座,包括支撑架2、两条弧形导轨4和两条弧形脚3。如图3所示,所述支撑架2包括呈矩形分布的第一前立柱21、第二前立柱23、第一后立柱22和第二后立柱24,第一前立柱21与第一后立柱22之间设有第一纵梁25,第二前立柱23与第二后立柱24之间设有第二纵梁26,第一后立柱22下端与第二后立柱24下端之间设有第一横梁27,第一后立柱22上端与第二后立柱24上端之间设有第二横梁28,第一前立柱21下端与第二前立柱23下端之间设有第三横梁29。所述支撑架2内形成用于安装设备的容置空间6,所述第一横梁27与第三横梁29之间设有安装板7,安装板7上可以安装气泵等设备。所述弧形导轨4设置在支撑架2顶部的两侧,其中一条弧形导轨4固定在第一前立柱21和第一后立柱22上,另一条弧形导轨4固定在第二前立柱23和第二后立柱24上。所述弧形导轨4设置在按摩椅背面1的弧形槽11中,所述弧形导轨4的内侧设有沿弧形导轨4走向的弧形导槽41;按摩椅靠背内设有骨架,骨架通过连接杆与滚轮枢接,滚轮设置在弧形导槽41内,利用驱动机构驱动按摩椅靠背即可实现按摩椅沿着弧形导槽前后移动。两条弧形脚3分别设置在支撑架2底部的两侧,所述第一横梁27的两端和第三横梁29的两端均设有连接柱5,连接柱5的一端与支撑架2连接固定,另一端穿过所述弧形脚3后与螺母连接,利用螺母来锁紧,方便弧形脚3的拆装;如图2所示,所述弧形脚3的底面设有用于容置螺母的凹槽31,凹槽31的设置可以避免螺母凸出而妨碍弧形脚3的摇动。所述弧形脚3由两层以上的弧形木板压合而成。木质的弧形脚3的强度和弹性综合性更好。
本实用新型在底座的底部设置了弧形脚3,使按摩椅能够前后摇摆,具有摇摇椅的功能;当用户在使用按摩椅进行按摩时,用户可以一边按摩一边摇晃按摩椅,使其前后摇摆,以获得更好的舒适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