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引流管疏通导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06706阅读:650来源:国知局
一种引流管疏通导管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辅助设备,特别是一种引流管疏通导管。



背景技术:

引流管是一种常见的医疗器具,在伤口、胸腔、脑腔、胃肠道、胆道等方面有很广泛的应用。外科手术后,病人在组织间、体腔中会有积聚的脓、血、液体等需要引流出体外,防止术后感染与影响伤口愈合,因此也会使用引流管进行引流。但是由于常规技术是用带引流管的引流装置进行引流,引流管一头连接体内积血、积液区,一头连接体外。这种设计很容易造成引流管被大的血块、积血或者组织碎末堵住,失去引流的作用。因此,疏通堵塞的引流管是医务工作者必须要解决的难题。目前,为了保持引流通畅和对伤口进行清洗,一般会在术后5—7天,每日用生理盐水50-100ml加入庆大霉素冲洗引流管。但是这种方法只能冲开小的堵块,对于大的、卡紧的堵塞物作用很小,而且注入无菌生理盐水的次数过多,还会造成积液。因此,在面对无法疏通的引流管时,通常只能取出引流管并重新安装,这样的话不仅增加了病人的痛苦和经济负担,而且重新安装也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研究一种引流管的疏通装置具有非常高的实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实用新型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引流管疏通导管,可有效解决引流管堵塞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引流管疏通导管,该引流管疏通导管包括公接头,所述的公接头的前端设置有向前伸出的外鞘管,后端设置有旋转的母接头,母接头上装有不锈钢丝,不锈钢丝穿过公接头的内腔并沿外鞘管的内腔向前延伸,且其前端伸出外鞘管的口部,伸出的端部上设置有弯头,外鞘管内设置有显影环,公接头的后端设置有吸引口。

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独特,简单合理,易生产,易操作,安全可靠,能够有效疏通引流管的堵塞,使用方便、效果好,有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公接头及外鞘管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外鞘管前端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母接头及不锈钢丝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由图1至图4给出,本实用新型包括公接头1,所述的公接头的前端设置有向前伸出的外鞘管4,后端设置有旋转的母接头2,母接头2上装有不锈钢丝5,不锈钢丝穿过公接头的内腔并沿外鞘管的内腔向前延伸,且其前端伸出外鞘管的口部,伸出的端部上设置有弯头7,外鞘管4内设置有显影环6,公接头的后端设置有吸引口8。

为保证使用效果,所述的吸引口8的外壁与公接头的内壁之间的空间构成母接头的旋转空间1a,母接头置于旋转空间1a内,构成母接头绕吸引口外壁旋转的活动结构;

所述的显影环6设置在外鞘管4前端的内壁上,用于观察引流管堵塞情况;

所述的不锈钢丝5与母接头2相连的一端装有卡头3,卡头3固定在母接头内,卡头可通过光固化胶与母接头粘接在一起;

所述的不锈钢丝5的直径为0.15mm,其端部的弯头大小需要确保能穿过外鞘管的内腔;

所述的不锈钢丝5的长度大于外鞘管4的长度80-160mm。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先将外鞘管4从引流管外留的口部穿入,通过其端部的显影环6观察引流管内部的堵塞情况,当发现有堵塞时,将不锈钢丝穿过公接头的内腔并沿外鞘管的内腔向前延伸,伸出外鞘管的口部,并通过显影环6观察,直到弯头接触堵塞物,同时将母接头置于旋转空间内,旋转母接头,带动弯头旋转,将堵塞物打碎或使其松动,然后向外拉母接头,抽出不锈钢丝,外鞘管口部接近堵塞物,将医用针管的吸入口对准公接头的吸引口,抽动医用针管的活塞,在负压作用下,被打碎或松动的堵塞物被吸入外鞘管内或被吸在外鞘管的外端部,然后拉动公接头将外鞘管从引流管中抽出即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在外鞘管上装有显影环,能够清晰的观测到引流管中的情况,从而发现引流管中的堵塞问题。

(2)本实用新型的母接头能够相对于公接头旋转,从而使不锈钢丝的弯头更加灵活的疏通堵塞物,易于将堵塞物打碎或使其松动。

(3)本实用新型利用抽动医用吸管产生的负压,能够使堵塞物进入外鞘管或牢牢吸附在外鞘管的外端部,从而实现了堵塞物的清理,疏通了引流管。

(4)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独特,简单合理,易生产,成本低,易操作,安全可靠,可循环使用,使用方便、效果好,有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