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导尿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65576阅读:359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导尿管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多功能导尿管。



背景技术:

现有的导尿管是用于插入膀胱以便于引流尿液等液体出体外,目前,医院中使用的导尿管通常为单层结构的管体,利用这些引流管插入人体内进行引流时容易引起感染, 增加病人的痛苦,给治疗、护理等工作带来很多的不便。

导尿管是一种常见的医疗器械,许多患者会使用到,甚至是每天携带使用,因此,导尿管的使用舒适度就极为关键,而传统结构的导尿管连接到尿袋十分直接,导尿管也不能很好很服帖得与患者的下肢贴合,所以及其容易牵拉到,导致导尿管的断裂或者脱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导尿管,以解决现有的不足。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多功能导尿管,包括管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的进尿口的后部具有充气球囊;所述管体上固定套设有防水套,防水套的一侧设有第一缠腿布,防水套的另一侧设有第二缠腿布;所述第二缠腿布的背面与第一缠腿布的正面通过粘贴层配合连接;所述管体由硅胶材质制作而成;所述管体的外表面涂覆有纳米银涂层;所述管体的外管壁上套设有阴茎保护套,阴茎保护套呈顶部封闭、底部开口的筒形,所述阴茎保护套与管体同轴,阴茎保护套的顶部与管体外壁密封连接,阴茎保护套的内壁底部设有医用胶条,保护套的外壁上缠绕有松紧带。

进一步地,所述管体上设有引流开关。

进一步地,所述粘贴层包括第二缠腿布的背面设置的下粘贴层,以及第一缠腿布的正面设置的上粘贴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一、将管体的一端插入患者的膀胱中,通过充气球囊卡紧在膀胱中,此时尿液通过导尿管引出体外,可防止导尿管脱落。

二、第二缠腿布的背面与第一缠腿布的正面通过粘贴层固定在大腿上,进而实现了导尿管在大腿内部的固定,减少了患者在行走时导尿管的晃动带来的不便和由于坐立、睡觉等不注意造成的对导尿管的拽碰而引起的不适。

三、管体插入尿道后,将阴茎保护套套在男性患者的阴茎上,并用医用胶条和松紧带固定在阴茎上,此时,男性尿道口与外界隔离,从而保证不会引起感染。

四、管体的外表面涂覆有纳米银涂层,更好地提高导尿管的抗菌性,使得导尿管不仅具有消毒作用,且对患者的尿道、膀胱中与之接触处的细菌、真菌等具有杀菌作用,使用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多功能导尿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管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阴茎保护套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子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图1-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功能导尿管,包括管体1、充气球囊2、防水套3、第一缠腿布4、上粘贴层5、阴茎保护套6、阴茎7、第二缠腿布8、下粘贴层9、纳米银涂层10、引流开关11、进尿口12、松紧带13及医用胶条14。所述管体1的进尿口的后部具有充气球囊2;所述管体1上固定套设有防水套3,防水套3的一侧设有第一缠腿布4,防水套3的另一侧设有第二缠腿布8;所述第二缠腿布8的背面与第一缠腿布4的正面通过粘贴层配合连接;所述管体1由硅胶材质制作而成;所述管体1的外表面涂覆有纳米银涂层10;所述管体1的外管壁上套设有阴茎保护套6,阴茎保护套6呈顶部封闭、底部开口的筒形,所述阴茎保护套6与管体1同轴,阴茎保护套6的顶部与管体1外壁密封连接,阴茎保护套6的内壁底部设有医用胶条14,保护套6的外壁上缠绕有松紧带13;所述管体1上设有引流开关11。

粘贴层包括第二缠腿布8的背面设置的下粘贴层9,以及第一缠腿布4的正面设置的上粘贴层5。

一、将管体1的一端插入患者的膀胱中,通过充气球囊2卡紧在膀胱中,此时尿液通过导尿管引出体外,可防止导尿管脱落。

二、第二缠腿布8的背面与第一缠腿布4的正面通过粘贴层固定在大腿上,进而实现了导尿管在大腿内部的固定,减少了患者在行走时导尿管的晃动带来的不便和由于坐立、睡觉等不注意造成的对导尿管的拽碰而引起的不适。

三、管体1插入尿道后,将阴茎保护套6套在男性患者的阴茎7上,并用医用胶条14和松紧带13固定在阴茎7上,此时,男性尿道口与外界隔离,从而保证不会引起感染。

四、管体1的外表面涂覆有纳米银涂层10,更好地提高导尿管的抗菌性,使得导尿管不仅具有消毒作用,且对患者的尿道、膀胱中与之接触处的细菌、真菌等具有杀菌作用,使用效果更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