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物方便的创面治疗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34327阅读:184来源:国知局
放物方便的创面治疗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领域,具体涉及放物方便的创面治疗装置。



背景技术:

在日常生活中,发生创伤的概率很高,而创面组织的修复和愈合是创伤治疗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对于一般的轻微的创伤,采用的一般的治疗即可,而对于一些严重的创伤,伤口愈合缓慢,治愈时间较长。对于创伤严重的伤员还存在大面的组织撕脱或缺损,伤道复杂,污染严重,清创后不宜一次缝合,致使组织创面开放,甚至残留较大的创腔,需要经过多次换药,待到创面肉芽生长后进行二次处理。而在该过程中,通常需要对创面进行多种手段的处理,而现有技术中一般一台仪器只能进行一种或两种类型的治疗,并且臭氧治疗,只是将产生的臭氧作用于创面,而臭氧自身特性极不稳定,很容易与游离的氧原子复合,还原成氧气,或者是将产生的臭氧悬浮在入口处,影响产生的臭氧正常的排入,达不到很好的治疗效果。另外,现有治疗装置上一些需要经常更换的小零部件,需要额外提供放置装置,不方便后期拿取。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放物方便的创面治疗装置,该治疗仪能够让臭氧液携带高频振荡能量,能够更好的实现对伤口创面积垢、血迹、坏死组织和分泌物有效分离清洁的作用,同时还专门提供安全方便的用于放置经常更换零部件的结构,后期拿取更加方便简单。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放物方便的创面治疗装置,包括底座、连接在底座上方的箱体、位于箱体上的负压吸引系统和臭氧治疗系统,所述负压吸引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电磁负压泵、负压表、单向阀、引流瓶和负压治疗口,负压连接管的入口与负压吸引系统连接;臭氧治疗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臭氧发生器、正压泵、电磁阀、液体瓶、水流调节阀、超声波换能器和正压治疗口,液体瓶和超声波换能器之间通过胶管连接,正压连接管的入口与臭氧治疗系统连接;所述臭氧治疗系统上的液体瓶上还连接收集瓶,在箱体的顶部设置紫外光照射仪,在正压连接管和负压连接管的管路上还设置多个限位卡扣,在箱体的侧面上还设置镂空放物盒,在镂空放物盒的底部还安装调节轮,正压连接管卡在调节轮上;在箱体的背面上还设置报警器。

本方案中产生的臭氧液经过超声波换能器将振荡能量传递给臭氧液,在空化作用下,液体形成高频振动喷射水雾状流出,在进行创面清洗的时候,由于臭氧液携带高频振荡能量,能够更好的实现对伤口创面积垢、血迹、坏死组织和分泌物有效分离清洁的作用,与以往直接采用臭氧进行清理相比,清理效果更好。由于臭氧治疗系统的液体瓶吸收的臭氧的量是有限的,而臭氧的性质又极不稳定,很容易游离在液体瓶的瓶口影响臭氧发生器将产生的臭氧不断的输入液体瓶中,将臭氧液携带高频振荡能量对伤口创面进行清理。本方案在液体瓶的旁边还设置收集瓶,能够收集液体瓶瓶口游离的臭氧,避免臭氧在液体瓶瓶口堆积,影响臭氧发生器正常的排出臭氧到液体瓶中,对于收集瓶中收集的臭氧还可以进行二次利用,提高臭氧的利用率。为了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治疗仪中的正压连接管和负压连接管可以为多条,为了连接的需要,正压连接管和负压连接管的长度可能较长,现有的治疗仪在使用过程中正压连接管之间、负压连接管之间或者正压连接管和负压连接管之间容易缠绕在一起,当治疗仪出现问题需要检修时,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去将缠绕的连接管分离出来,才能进行后期的修理工作,该操作过程费时费力。本方案分别在正压连接管和负压连接管上均单独设置多个限位卡扣,方便将多路正压连接管或多路负压连接管捆绑在一起,方便后期快速区分连接管以及连接管的走向,减少后期区分正压连接和负压连接管的时间,提高检修效率。同时对于过长的正压连接管和负压连接管,还可限位在箱体侧面的调节轮上,并不对连接管进行弯曲,而是将过长的部分放置到镂空放物盒内,避免缠绕连接管导致传输不畅的情况发生。该镂空放物盒中还可以放置治疗装置上的需要经常更换的小部件,便于拿取,同时镂空的设置,便于通风,保证镂空放物盒内的干燥,避免放置于镂空放物盒内的小部件损坏。对于箱体背面上设置的报警器,当臭氧治疗系统的正压治疗口或负压吸引系统的负压治疗口出现异常时,报警器则会发出报警声提醒医务人员及时进行处理,避免耽误病人的正常理疗。

所述镂空放物盒底部设置干燥层。除了利用镂空放物盒上的镂空孔利用自然风风干外,还设置专门的干燥层,使其在不通风的环境下也能够快速的吸收位于镂空放物盒的干燥,避免水分腐蚀位于镂空放物盒内的小部件。

所述镂空放物盒顶面为不规则形状,与水平面呈锐角。方便将正压连接管牢固的限位在镂空放物盒的顶部棱边上。

所述调节轮把正压连接管限定为V形结构。V形结构的设置,能够减缓正压连接管中气体的流动速度,避免气流速度过于快速的流动,提高病人使用的舒适度。

所述收集瓶内管口下方还设置曝气石。对于收集瓶中收集到的臭氧气体通过曝气石上的微孔,能更好的溶解于水中,提高收集瓶收集气体的能力。

所述液体瓶、引流瓶和收集瓶的外表面上均设置刻度。刻度的设置则方便义务人员观察瓶内液体的变化情况,以方便后期维护。

所述负压吸引系统中的电磁负压泵安装在箱体底部上,负压吸引系统中的负压表和负压阀安装在箱体外壳上,引流瓶安装在底座上,其中的负压表连接在负压阀上;臭氧治疗系统中的臭氧发生器、正压泵和超声波换能器安装在箱体底部上,液体瓶安装在底座上,水流调节阀安装在液体瓶和超声波换能器之间。

所述箱体的上方还设置用于触屏操作的显示屏。触碰操作与按键操作相比,更加的方便快捷,还不易出现按键失灵的情况。

所述底座上还设置滚轮。滚轮的设置方便将治疗仪搬运到需要的地方,使用更方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方案中产生的臭氧液经过超声波换能器将振荡能量传递给臭氧液,在空化作用下,液体形成高频振动喷射水雾状流出,在进行创面清洗的时候,由于臭氧液携带高频振荡能量,能够更好的实现对伤口创面积垢、血迹、坏死组织和分泌物有效分离清洁的作用,与以往直接采用臭氧进行清理相比,清理效果更好。

2、本方案分别在正压连接管和负压连接管上均单独设置多个限位卡扣,方便将多路正压连接管或多路负压连接管捆绑在一起,方便后期快速区分连接管以及连接管的走向,减少后期区分正压连接和负压连接管的时间,提高检修效率。

3、对于过长的正压连接管和负压连接管,还可限位在箱体侧面的调节轮上,并不对连接管进行弯曲,而是将过长的部分放置到镂空放物盒内,避免缠绕连接管导致传输不畅的情况发生;镂空放物盒中还可以放置治疗装置上的需要经常更换的小部件,便于拿取,同时镂空的设置,便于通风,保证镂空放物盒内的干燥,避免放置于镂空放物盒内的小部件损坏。

4、本方案除了利用镂空放物盒上的镂空孔利用自然风风干外,还设置专门的干燥层,使其在不通风的环境下也能够快速的吸收位于镂空放物盒的干燥,避免水分腐蚀位于镂空放物盒内的小部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负压吸引系统和臭氧治疗系统的连接框图。

图中附图标记分别表示为:1、底座;2、箱体;3、正压连接管;4、显示屏;5、收集瓶;6、液体瓶;7、负压连接管;8、引流瓶;9、电磁负压泵;10、负压表;11、负压阀;12、单向阀;13臭氧发生器;14、正压泵; 15、镂空放物盒;16、水流调节阀;17、超声波换能器;18、正压治疗口;19、负压治疗口;20、电磁阀;21、紫外光照射仪;22、限位卡扣;23、调节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不限于此。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放物方便的创面治疗装置,包括底座1、连接在底座1上方的箱体2、位于箱体2上的负压吸引系统和臭氧治疗系统,所述负压吸引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电磁负压泵9、负压表10、单向阀12、引流瓶8和负压治疗口19,负压连接管7的入口与负压吸引系统连接;臭氧治疗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臭氧发生器13、正压泵14、电磁阀20、液体瓶6、水流调节阀16、超声波换能器17和正压治疗口18,液体瓶6和超声波换能器17之间通过胶管连接,正压连接管3的入口与臭氧治疗系统连接;所述臭氧治疗系统上的液体瓶上还连接收集瓶5,在箱体2的顶部设置紫外光照射仪21,在正压连接管和负压连接管的管路上还设置多个限位卡扣22,在箱体2的侧面上还设置镂空放物盒15,在镂空放物盒15的底部还安装调节轮23,正压连接管卡在调节轮23上;在箱体2的背面上还设置报警器。

镂空放物盒15底部设置干燥层。除了利用镂空放物盒上的镂空孔利用自然风风干外,还设置专门的干燥层,使其在不通风的环境下也能够快速的吸收位于镂空放物盒的干燥,避免水分腐蚀位于镂空放物盒内的小部件。

镂空放物盒15顶面为不规则形状,与水平面呈锐角。方便将正压连接管牢固的限位在镂空放物盒的顶部棱边上。

调节轮23把正压连接管限定为V形结构。V形结构的设置,能够减缓正压连接管中气体的流动速度,避免气流速度过于快速的流动,提高病人使用的舒适度。

负压吸引系统中的电磁负压泵9安装在箱体底部上,负压吸引系统中的负压表10和负压阀11安装在箱体外壳上,引流瓶8安装在底座1上,其中的负压表10连接在负压阀11上;臭氧治疗系统中的臭氧发生器13、正压泵14和超声波换能器17安装在箱体底部上,液体瓶6安装在底座1上,水流调节阀16安装在液体瓶6和超声波换能器17之间。

箱体2的上方还设置用于触屏操作的显示屏4。在显示屏4上还设置触摸屏式的电脑控制板,通过触摸按键可以设置参数,设置参数包括负压压力、正压压力、负压维持时间和正压维持时间,当接通正压连接管3的入口和负压连接管的入口并设置好参数后,该治疗仪开始工作,负压吸引系统中的单向阀打开,由负压表感应治疗区域的压力,通过负压阀调节以达到设定的压力参数,通过电磁负压泵、负压连接管到达引流瓶,然后通过负压治疗口与创面连接,并维持设定的时间后,然后更换事先设定好的正压力参数,电磁阀释放治疗区域的压力,使负压吸引系统处于封闭状态,电磁阀打开,经过臭氧发生器、正压泵、液体瓶和超声波换能器,通过正压治疗口与创面连接,并维持设定好的压力和时间参数后,单向阀关闭,电磁阀关闭,最后根据设定好的时间,通过紫外光照射仪对伤口进行再次光照处理,当光照时间完成后,停止光照,进入下一个工作循环。

本方案中产生的臭氧液经过超声波换能器将振荡能量传递给臭氧液,在空化作用下,液体形成高频振动喷射水雾状流出,在进行创面清洗的时候,由于臭氧液携带高频振荡能量,能够更好的实现对伤口创面积垢、血迹、坏死组织和分泌物有效分离清洁的作用,与以往直接采用臭氧进行清理相比,清理效果更好。本方案不仅可以实现对伤口的封闭创面治疗、高频振荡清理和紫外光照射,功能更加的多样化,避免医护人员在进行操作时需要反复的更换多台操作仪。由于臭氧治疗系统的液体瓶吸收的臭氧的量的是有限的,而臭氧的性质又极不稳定,很容易游离在液体瓶的瓶口影响臭氧发生器将产生的臭氧不断的输入液体瓶中,将臭氧液携带高频振荡能量对伤口创面进行清理。本方案在液体瓶的旁边还设置收集瓶,能够收集液体瓶瓶口游离的臭氧,避免臭氧在液体瓶瓶口堆积,影响臭氧发生器正常的排出臭氧到液体瓶中,对于收集瓶中收集的臭氧还可以进行二次利用,提高臭氧的利用率。为了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治疗仪中的正压连接管和负压连接管可以为多条,为了连接的需要,正压连接管和负压连接管的长度可能较长,现有的治疗仪在使用过程中正压连接管之间、负压连接管之间或者正压连接管和负压连接管之间容易缠绕在一起,当治疗仪出现问题需要检修时,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去将缠绕的连接管分离出来,才能进行后期的修理工作,该操作过程费时费力。本方案分别在正压连接管和负压连接管上均单独设置多个限位卡扣,方便将多路正压连接管或多路负压连接管捆绑在一起,方便后期快速区分连接管以及连接管的走向,减少后期区分正压连接和负压连接管的时间,提高检修效率。同时对于过长的正压连接管和负压连接管,还可限位在箱体侧面的调节轮上,并不对连接管进行弯曲,而是将过长的部分放置到镂空放物盒内,避免缠绕连接管导致传输不畅的情况发生。该镂空放物盒中还可以放置治疗装置上的需要经常更换的小部件,便于拿取,同时镂空的设置,便于通风,保证镂空放物盒内的干燥,避免放置于镂空放物盒内的小部件损坏。对于箱体背面上设置的报警器,当臭氧治疗系统的正压治疗口或负压吸引系统的负压治疗口出现异常时,报警器则会发出报警声提醒医务人员及时进行处理,避免耽误病人的正常理疗。

实施例2: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优选如下:收集瓶5内管口下方还设置曝气石。对于收集瓶5中收集到的臭氧气体通过曝气石上的微孔,能更好的溶解于水中,提高收集瓶收集气体的能力。

如上所述便可实现该实用新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