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适型造口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86784阅读:308来源:国知局
舒适型造口袋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申请涉及一种造口袋,尤其涉及一种舒适型造口袋。



背景技术:

两件式造口袋底盘一面与皮肤粘贴,另一面通过凸缘与透明袋体相连 ,既不透气,又不漏液,更换时只需将透明袋体在凸缘处分离取下即可,不用反复粘贴皮肤,利于切口愈合;可令患者与常人一样出行方便,有效收集排泄物。但目前两件式造口袋在临床大量使用后发现如下缺陷:一、当患者下床活动时,透明袋体前后左右晃动,导致与透明袋体接触的人体皮肤易出现磨损、红肿等症状;二、当排泄物量较大,患者在下床活动时,易导致底盘与皮肤出现松脱;三、透明袋体便于医护人员观察患者,及时了解患者病情,但不雅观令患者尴尬;四、腰带与凸缘连接的扣体,因硬度大、棱角比较尖锐,硌患者皮肤,令患者感到不适。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结构简单,保护患者肌肤,保护患者隐私,避免粘接松脱的舒适型造口袋。

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舒适型造口袋,其包括两件式造口袋、连接在两件式造口袋两侧的腰带、挂于腰带上并能将两件式造口袋下部收容的套袋;套袋后端面设有平整的体敷层,对应两件式造口袋的中部至下部位置处的套袋前端面设有可开合的窗口。

进一步的,两件式造口袋包括底盘和透明袋体,透明袋体的中部和下部置于套袋内;透明袋体后端面设有与底盘相连的凸缘,凸缘两侧各设有一个固定扣孔,皮带两端各设有一个与固定扣孔相配合的活动扣;底盘两侧各设有一个贴耳,贴耳对应位于相扣的固定扣孔和活动扣的正后方。

进一步的,贴耳内侧宽度大于外侧宽度,贴耳的外端面呈连续弧状,贴耳内侧与底盘连接处有向内凹陷的弧形口。

进一步的,贴耳的长度为固定扣孔和活动扣配合总长度的1.5至2倍。

进一步的,贴耳前端面设有软质层。

进一步的,贴耳周边匹配固定有呈连续弧状的粘贴条。

进一步的,套袋底部设有拉口。

由于实施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通过设置挂于腰带上并能将两件式造口袋下部收容的套袋,可辅助承担排泄物重量,避免两件式造口袋与人体皮肤粘接松脱,同时遮盖部分透明袋体,造型美观,消除患者尴尬,当医护人员需要通关观察排泄物了解病情时,打开窗口即可,方便快捷;通过套袋后端面平整的体敷层,与人体肌肤完美贴合,令患者感到舒适,保护肌肤。

附图说明:本申请的具体结构由以下的附图和实施例给出:

图1是本申请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套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底盘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透明袋体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例:1.腰带,2.套袋,3.体敷层,4.窗口,5.底盘,6.透明袋体,7.凸缘,8.固定扣孔,9.活动扣,10.贴耳,11.弧形口,12.粘贴条,13.拉口,A.贴耳的长度,B.固定扣孔和活动扣配合总长度。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不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制,可根据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与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的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舒适型造口袋包括两件式造口袋、连接在两件式造口袋两侧的腰带1、挂于腰带1上并能将两件式造口袋下部收容的套袋2;套袋2后端面设有平整的体敷层3,对应两件式造口袋的中部至下部位置处的套袋2前端面设有可开合的窗口4。

使用时,先将两件式造口袋按照现有技术粘贴于造口处;接着将套袋2一端与腰带1相连;接着将腰带1该端与两件式造口袋相连,调整套袋2位置,令其将两件式造口袋收容;接着将腰带1另一端与两件式造口袋相连;最后将套袋2另一端与腰带1相连,并调整连接位置,令套袋2内端面底部高度略低于两件式造口袋外端面底部。这样可在排泄物量大时,排泄物重量部分由套袋2过渡至腰带1承担,避免两件式造口袋与人体皮肤粘接处出现松脱。套袋2遮盖两件式造口袋的中下部位,可以遮挡排泄物,外形美观,消除患者尴尬,改善病人心态;当医护人员需要通关观察排泄物了解病情时,打开窗口4即可观察内部,方便快捷。当患者下床活动时,肌肤与平整的体敷层3接触,避免出现肌肤磨损、红肿等症状,保护肌肤,令患者感到舒适。体敷层3可采用水胶体敷料制成。

如图1、3、4所示,两件式造口袋包括底盘5和透明袋体6,透明袋体6的中部和下部置于套袋2内;透明袋体6后端面设有与底盘5相连的凸缘7,凸缘7两侧各设有一个固定扣孔8,皮带两端各设有一个与固定扣孔8相配合的活动扣9;底盘5两侧各设有一个贴耳10,贴耳10对应位于相扣的固定扣孔8和活动扣9的正后方。现有的用于连接腰带1和凸缘7的扣体(即本申请中的固定扣孔8和活动扣9),硬度较大、棱角比较尖锐,容易硌患者皮肤,令患者感到不适,严重的还会出现划伤划痕;固定扣孔8和活动扣9通过贴耳10的设置,有效与肌肤隔离,即使走路晃动、棱角尖锐,在贴耳10的缓冲作用下,患者也不会感到不适;贴耳10可采用与带芦荟原液的水胶体敷料,与底盘5上的现有水胶体敷料可一体成型,与患者肌肤完美贴合,且不易产生副作用。两件式造口袋为现有公知公用技术,底盘5和透明袋体6通过凸缘7相连,凸缘7由两个可相互匹配嵌入的胶环组成,其中一个胶环固定在底盘5正端面,另一个胶环固定在透明袋体6后端面,这样更换透明袋体6时只需通过凸缘7分离即可,不用反复粘贴皮肤,利于切口愈合。

如图1、3所示,贴耳10内侧宽度大于外侧宽度,贴耳10的外端面呈连续弧状,贴耳10内侧与底盘5连接处有向内凹陷的弧形口11。这样患者在进行走路、弯腰等动作时,局部肌肉挤压收缩,弧形口11的设计能较好的贴合该处挤压收缩的肌肉,令患者感到舒适。

如图1、3所示,贴耳的长度A为固定扣孔和活动扣配合总长度B的1.5至2倍。

贴耳10前端面设有软质层。这样能对固定扣孔8和活动扣9起到更好的缓冲作用,患者在行走、运动时,尖锐部分可完全陷入软质层,保护患者肌肤。

如图1、3所示,贴耳10周边匹配固定有呈连续弧状的粘贴条12。这样贴耳10可通过粘贴条12更牢靠的粘贴在肌肤上。

如图1、2所示,套袋2底部设有拉口13。这样无需拆卸腰带1和套袋2,打开拉口13即可进行两件式造口袋内排泄物排出工作。

以上技术特征构成了本申请的最佳实施例,其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最佳实施效果,可根据实际需要增减非必要技术特征,来满足不同情况的需要。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