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偏心室间隔缺损封堵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95019阅读:483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偏心室间隔缺损封堵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治疗室间隔缺损的封堵器,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室间隔缺损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占先心病的50-70%,每年新生儿约有5-8万人患有室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是指左心室与右心室之间的异常联通,由于两心室间的压力不同,会产生左心室向右心室的血液分流,长期心内分流会造成心脏扩大、肺动脉高压和心律失常等继发改变从而影响患者的预后。

在这5-8万患者当中,约有60-70%患者是通过导管介入治疗方法在室间隔缺损部位放置封堵器,可以有效地阻隔心内分流从而达到治愈室间隔缺损目的。另外30-40%的患者就需要通过外科开胸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外科开胸对患者的影响非常大,预后较差,术后恢复时间长。

在所有通过外科方式治疗的室间隔缺损中,有一种是指双瓣下室间隔缺损,就是指室间隔缺损位置在肺动脉与主动脉非常近,目前市场上有的对称型封堵器不能很好地治疗这种病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专用于治疗双瓣下型室间隔缺损的封堵器,用于治疗此类患者,免除开胸手术。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双偏心室间隔缺损封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支撑室间隔缺损的腰部,在腰部的两端分别形成有用于放置在左心室的盘面一及用于放置在右心室的盘面二,盘面一的中轴线与盘面二的中轴线呈一夹角。

优选地,所述腰部为圆柱形,或所述腰部的纵截面为梯形。

优选地,所述盘面一的直径及所述盘面二的直径比所述腰部的直径大2-6mm。

优选地,在所述腰部内缝有膜。

优选地,所述膜有3-5层。

优选地,所述膜的厚度为0.05-0.15mm。

优选地,所述腰部、所述盘面一及所述盘面二采用密集编织方式一体成型。

本实用新型是在现有的封堵器基础上加以改进,使封堵器更适合于双瓣下室间隔缺损。

附图说明

图1为腰部圆柱形封堵器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腰部梯形封堵器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封堵器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密编型封堵器俯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更明显易懂,兹以优选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双偏心室间隔缺损封堵器,由镍钛合金材料、聚对二氧环己酮、聚氨酯等材料制备,包括支撑室间隔缺损的腰部1及放置在左心室与右心室的盘面一2-1及盘面二2-2。

封堵器中间腰部1为如图1所示圆柱形,或如图2所示,其纵截面为梯形。盘面一2-1及盘面二2-2的直径比腰部1的直径大2-6mm。

如图3所示,盘面一2-1的中轴线与盘面二2-2的中轴线呈0-120度的夹角A。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封堵器可以内缝膜,也可以不缝膜。缝膜时内缝3-5层膜,膜材料厚度为0.05-0.15mm。内缝膜材料选用膨体聚四氟乙烯、聚酯纤维、尼龙、聚乙烯、聚丙烯等。不缝膜时,本实用新型采用密集编织的方式制备。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