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骨传导声波助眠以及睡眠质量监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56249阅读:542来源:国知局
一种骨传导声波助眠以及睡眠质量监测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涉及助眠、睡眠监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骨传导声波助眠以及睡眠质量监测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现代人越来越关注自身的睡眠健康问题。研究表明,人的一生大约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睡眠的好坏,与人的心理和身体健康息息相关。根据统计有很多人有严重的睡眠质量问题,主要表现在入睡晚、睡得少、睡不实、睡醒累等方面。但是,由于处于睡眠状态,即使存在较严重的睡眠问题,多数人也无法准确地知道自己的睡眠质量状况。

目前,也出现了不少的助眠设备。例如:专利号为201420862590.4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睡眠监测保健器,包括主控芯片,以及连接并受控于主控芯片的控制睡眠环境灯光的灯光理疗模块、可散发具有治疗作用的香薰理疗风扇、监测睡眠声音的麦克风、监测睡眠动作的摄像头模块以及播放促进睡眠的音乐理疗模块,所述主控芯片通过解码模块和模拟开关连接音乐理疗模块,该睡眠监测保健器集成灯光、音乐、香薰的睡眠环境调整以及睡眠动作、声音的睡眠质量监控等多个方面功能,形成全方位的睡眠治疗效果,还可通过参数设置调整理疗监控时间,有效提高睡眠质量,并得出科学数据帮助使用者更了解自身的健康状况。

但是,以上装置的缺陷在于:1、利用扬声器播放助眠音乐,容易影响他人,如果采用耳机,则会导致使用者不舒适;2、功能单一,无法在患者入睡的时候同时监测患者的睡眠质量。

总之,现有的装置使用不够便利,功能比较单一,有待于进一步的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一种骨传导声波助眠以及睡眠质量监测装置,以解决现有装置使用不便、功能单一的缺陷。

一种骨传导声波助眠以及睡眠质量监测装置,包括骨传导振子、麦克风、底件和上盖;

所述底件具有两个骨传导振子安装槽和麦克风安装座,两个所述骨传导振子安装槽对称分布于所述底件的中轴线两侧,所述麦克风安装座处于所述底件的中轴线上;

所述骨传导振子固定于所述骨传导振子安装槽内,所述麦克风固定于所述麦克风安装座上;

所述上盖的形状与所述底件的形状匹配,且所述上盖扣合安装于所述底件上。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底件采用硅胶底件,所述上盖采用硅胶上盖。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底件包括一横向板和一纵向杆,所述纵向杆处于所述横向板的中轴线上,且所述纵向杆的上端与所述横向板连接一体;所述横向板的两端均开设所述骨传导振子安装槽,所述纵向杆的末端设置所述麦克风安装座。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骨传导振子安装槽的底部开设有若干通孔。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横向板于两个所述骨传导振子安装槽之间的区域设置有若干顶柱,所述横向板于两端边沿也设置有顶柱;所述顶柱垂直于所述横向板所在的平面,且与所述横向板连接一体。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横向板的两端均采用平滑的圆弧形。即,采用流线型设计,使用起来无异物感。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纵向杆与所述横向板一体成型。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纵向杆上设置有若干顶柱。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麦克风利用一外接的导线连接接头,并利用所述接头连接其他设备。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上盖开设有与所述麦克风安装座相配合的收音孔。

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包括骨传导振子、麦克风、底件和上盖,所述底件具有两个骨传导振子安装槽和麦克风安装座,两个所述骨传导振子安装槽对称分布于所述底件的中轴线两侧,所述麦克风安装座处于所述底件的中轴线上,所述骨传导振子固定于所述骨传导振子安装槽内,所述麦克风固定于所述麦克风安装座上,所述上盖的形状与所述底件的形状匹配,且所述上盖扣合安装于所述底件上。基于这种结构,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利用两侧骨传导振子以直接接触的方式使用户感受到声音,播放的声音不会影响他人,而且无需在使用者耳孔内塞入耳机,而且骨传导振子对称设置,符合人体生理学,声音接收更加清晰,无偏差,提高了助眠的效果;利用麦克风能够收集用户睡眠中发出的声音,而后通过分析声音,起到睡眠监测的作用,实现了该装置的多功能化,关键的是,麦克风处于整个底件的中轴线上,确保了收音的稳定性和精确性,为监测睡眠质量起到很好的数据采集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底件采用硅胶底件,所述上盖采用硅胶上盖,均采用软质的硅胶材料利用模具成型,使用起来舒适、可靠。而且硅胶底件横向板的两端均采用平滑的圆弧形。因此,能够放置在各种材质的枕内,使用户枕在枕头上就可以感受到美妙的乐曲,帮助睡眠,采用流线型设计,在枕头内使用起来无异物感。

本实用新型的底件包括一横向板和一纵向杆,所述纵向杆处于所述横向板的中轴线上,且所述纵向杆的上端与所述横向板连接一体;所述横向板的两端均开设所述骨传导振子安装槽,所述纵向杆的末端设置所述麦克风安装座,所述横向板于两个所述骨传导振子安装槽之间的区域设置有顶柱,所述横向板于两端边沿也设置有顶柱;所述顶柱垂直于所述横向板,且与所述横向板连接一体。基于这种结构,利用顶柱能够形成底件和上盖之间的安装空腔,利用各组件的安装设置,同时也不易压力损坏骨传导振子,而且顶柱的存在也提高了整个装置的抗变形能力。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在不影响其他人的情况下,使用户感受音乐助眠,同时对睡眠中的声音进行有效采集用来监测睡眠质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上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底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如图1-图3所示,一种骨传导声波助眠以及睡眠质量监测装置,可以使用户感受美妙旋律,帮助睡眠的同时监测用户睡眠质量,该装置包括骨传导振子1、麦克风2、底件3和上盖4;所述底件3具有两个骨传导振子安装槽31和麦克风安装座32,两个所述骨传导振子安装槽31对称分布于所述底件3的中轴线两侧,所述麦克风安装座32处于所述底件3的中轴线上,所述骨传导振子1固定于所述骨传导振子安装槽31内,显然,骨传导振子1会电连接音频源,而骨传导振子利用了骨传导的原理,声音直接通过颅骨传递至内耳,即直接将音频电信号转换成振动信号,再通过颅骨将声音传递到内耳。其路径为:音频电信号——骨传导振子——颅骨——耳蜗——听神经,本实用新型就利用两侧骨传导振子以直接接触的方式使用户感受到声音,当用户的头骨在重力作用下对骨传导振子元件的主动压迫接触后才听到声音,播放的声音不会影响他人,而且无需在使用者耳孔内塞入耳机,同时也解放了使用者的双耳,而且骨传导振子对称设置,符合人体生理学,声音接收更加清晰,无偏差,提高了助眠的效果;所述麦克风2固定于所述麦克风安装座32上,利用麦克风2能够收集用户睡眠中发出的声音,而后通过分析声音,起到睡眠监测的作用,实现了该装置的多功能化,关键的是,麦克风处于整个底件的中轴线上,确保了收音的稳定性和精确性,为监测睡眠质量起到很好的数据采集效果,麦克风利用一外接的导线引出底件外,利用该导线连接一接头(图中未示出),并利用所述接头连接其他设备,其他设备按照需要选择,例如录音设备、声音监测设备等等。

所述上盖4的形状与所述底件的形状匹配,且所述上盖4扣合安装于所述底件上,上盖4为内部具有空腔的罩盖形式,当上盖4扣合到底件3上时,上盖与底件之间形成用以容纳骨传导振子1和麦克风2的空间。

同时,为了保证麦克风2的收音效果,所述上盖4开设有与所述麦克风安装座32相配合的收音孔41。

所述底件3包括一横向板33和一纵向杆34,所述横向板33的两端均采用平滑的圆弧形。即,采用流线型设计,使用起来无异物感。因此,能够放置在各种材质的枕内,使用户枕在枕头上就可以感受到美妙的乐曲,帮助睡眠,采用流线型设计,在枕头内使用起来无异物感。所述纵向杆34处于所述横向板的中轴线上,且所述纵向杆的上端与所述横向板连接一体,横向板和纵向杆直接一体成型,例如,可以利用模具直接成型,连接非常稳定;所述横向板的两端均开设所述骨传导振子安装槽31,所述纵向杆的末端设置所述麦克风安装座,所述骨传导振子安装槽31的底部开设有若干通孔35,所述横向板33于两个所述骨传导振子安装槽31之间的区域设置有若干顶柱36,所述横向板33于两端边沿也设置有顶柱36,所述顶柱36垂直于所述横向板33所在的平面,且与所述横向板33连接一体,本实施例中,横向板33于两个所述骨传导振子安装槽31之间的区域设置有七个顶柱36,其中一个顶柱36处于纵向杆与横向板33结合的位置,另外六个均分成两组,对称分布在底件的中轴线两侧;同样的,纵向杆34上也设置有若干顶柱36,利用顶柱36能够形成底件3和上盖4之间的安装空腔,利用各组件的安装设置,同时也不易压力损坏骨传导振子,而且顶柱的存在也提高了整个装置的抗变形能力。

为了提高使用的舒适度,所述底件3采用硅胶底件,所述上盖4则采用硅胶上盖,均采用软质的硅胶材料制备而成。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放置在各种材质的枕头年内,然后将骨传导振子与音频源连接,用户枕在枕头上就可以感受到美妙的乐曲,帮助睡眠,麦克风可以收集用户在睡眠中产生的各种声音,起到睡眠监测功能。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