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术后骨折外固定支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14681阅读:844来源:国知局
一种术后骨折外固定支具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术后骨折外固定支具。



背景技术:

传统的,对接收钢针内固定术的患者往往需要安装骨折外固定支具,用于患者术后的矫形复位。然而,现有的骨折外固定支具的钢钉孔设置粗糙,无法精确对应钢钉位置,导致无法对接收钢针内固定术的患者进行正确的术后矫形复位;同时,由于需要利用C臂机对钢钉伸出骨折外固定支具的位置,以及钢钉的伸长量进行反复测量,因此很容易对患者以及操作人员造成辐射伤害。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术后骨折外固定支具。本技术方案

1、通过利用第一固定座、第二固定座、第一钢针孔、第二钢针孔和复位移动槽,精确控制了钢钉从术后骨折外固定支具伸出的位置;

2、通过利用复位移动槽移动第一钢针至第一钢针孔,实现对患者的精确复位,提高了患者在术后的康复效果,同时,避免了使用C臂机的反复确认情况,减少辐射对患者及操作人员造成的伤害;

3、通过利用尼龙材料制成上固定片和下固定片,在保证机械强度的同时,还减轻了术后骨折外固定支具的整体重量,便于患者使用;

4、通过利用测量基准块使医护人员能够准确判断患者在术后一段时间后,其体内钢针的伸出量,以便于医护人员作出进一步的医疗判断。

本实用新型中的一种术后骨折外固定支具,用于对接收钢针内固定术的患者,进行术后矫形复位,所述术后骨折外固定支具包括上固定片、下固定片和紧固件;所述上固定片和下固定片贴合并包裹患者的肢体,所述紧固件固定在所述上固定片,所述上固定片和下固定片通过所述紧固件连接为一体;

所述上固定片具有钢针固定座,位于患者体内的钢针伸出患者肢体的一端对应所述钢针固定座,并插入所述钢针固定座内。

上述方案中,所述上固定片具有上加强筋,所述上加强筋布置在所述上固定片的侧面,以加强所述上固定片的机械强度。

上述方案中,所述下固定片具有下加强筋,所述下加强筋布置在所述下固定片的侧面,以加强所述下固定片的机械强度。

上述方案中,所述上固定片具有连通所述上固定片两侧的上螺孔,所述下固定片具有连通所述下固定片两侧的下螺孔,所述紧固件包括螺栓和螺母,所述螺栓的一端依次穿过所述上螺孔和下螺孔,并与所述螺母连接,所述螺母旋拧在所述螺栓上,并配合所述螺栓将所述上固定片和下固定片挤压固定在一起。

上述方案中,所述上螺孔具有若干个,若干个所述上螺孔布置在所述上固定片的外缘处,所述下螺孔具有若干个,若干个所述下螺孔布置所述下固定片的外缘处。

上述方案中,所述上固定片具有连通所述上固定片两侧的上通孔。

上述方案中,所述下固定片具有连通所述下固定片两侧的下通孔。

上述方案中,还包括测量基准块,所述测量基准块固定在所述上固定片背向患者肢体的一侧。

上述方案中,所述钢针固定座位于所述上固定片背向患者肢体的一侧,钢针固定座包括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

所述第一固定座具有相互连接的第一钢针孔和复位移动槽,所述复位移动槽的延伸方向与患者的复位方向一致,所述钢针穿过所述复位移动槽并在所述复位移动槽内移动,直至所述钢针移动至所述第一钢针孔;所述第二固定座具有第二钢针孔,所述钢针穿过所述第二钢针孔。

上述方案中,所述钢针包括位于患者肢体背向关节一端的第一钢针,和位于患者肢体朝向关节一端的第二钢针;所述第一固定座位于所述上固定片背向患者肢体的关节部位的一侧,所述第一钢针穿过所述复位移动槽,并移动至所述第一钢针孔,所述第二固定座位于所述上固定片朝向患者肢体的关节部位的一侧,所述第二钢针穿过所述第二钢针孔。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术后骨折外固定支具,精确控制了钢钉从术后骨折外固定支具伸出的位置,提高了患者在术后的康复效果;避免了使用C臂机的反复确认情况,减少辐射对患者及操作人员造成的伤害;在保证机械强度的同时,减轻了术后骨折外固定支具的整体重量,便于患者使用;使医护人员能够准确判断患者在术后一段时间后,其体内钢针的伸出量,以便于医护人员作出进一步的医疗判断。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术后骨折外固定支具的安装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术后骨折外固定支具中上固定片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术后骨折外固定支具中上固定片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术后骨折外固定支具中下固定片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上固定片 2、下固定片 3、紧固件

4、钢针固定座 5、钢针 6、测量基准块

11、上加强筋 12、上螺孔 13、上通孔

21、下加强筋 22、下螺孔 23、下通孔

31、螺栓 41、第一固定座 42、第二固定座

51、第一钢针 52、第二钢针

411、第一钢针孔 412、复位移动槽 421、第二钢针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术后骨折外固定支具,用于对接收钢针内固定术的患者,进行术后矫形复位,术后骨折外固定支具包括上固定片1、下固定片2和紧固件3;上固定片1和下固定片2贴合并包裹患者的肢体,紧固件3固定在上固定片1,上固定片1和下固定片2通过紧固件3连接为一体;

上固定片1具有钢针固定座4,位于患者体内的钢针5伸出患者肢体的一端对应钢针固定座4,并插入钢针固定座4内。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将位于患者体内的钢针5插入钢针固定座4内,并将上固定片1和下固定片2通过紧固件3连接为一体,解决了现有的骨折外固定支具无法对接收钢针内固定术的患者进行术后矫形复位的难题,并且进一步的提高了患者在术后的康复效果。

优选的,上固定片1具有上加强筋11,上加强筋11布置在上固定片1的侧面,以加强上固定片1的机械强度,延长术后骨折外固定支具的使用寿命。

优选的,下固定片2具有下加强筋21,下加强筋21布置在下固定片2的侧面,以加强下固定片2的机械强度,延长术后骨折外固定支具的使用寿命。

优选的,上固定片1具有连通上固定片1两侧的上螺孔12,下固定片2具有连通下固定片2两侧的下螺孔22,紧固件3包括螺栓31和螺母(图中未示出),螺栓31的一端依次穿过上螺孔12和下螺孔22,并与螺母连接,螺母旋拧在螺栓31上,并配合螺栓31将上固定片1和下固定片2挤压固定在一起。

进一步的,上螺孔12具有若干个,若干个上螺孔12布置在上固定片1的外缘处,下螺孔22具有若干个,若干个下螺孔22布置下固定片2的外缘处。

优选的,上固定片1具有连通上固定片1两侧的上通孔13,上通孔13具有若干个,保证了术后骨折外固定支具的透气性,避免了患者手术部位由于长时间接触不到空气而导致红肿的情况。

优选的,下固定片2具有连通下固定片2两侧的下通孔23,下通孔23具有若干个,保证了术后骨折外固定支具的透气性,避免了患者手术部位由于长时间接触不到空气而导致红肿的情况。

优选的,术后骨折外固定支具还包括测量基准块6,测量基准块6固定在上固定片1背向患者肢体的一侧,用于医护人员能够准确判断患者在术后一段时间后,其体内钢针5的伸出量,以便于医护人员作出进一步的医疗判断。

优选的,钢针固定座4位于上固定片1背向患者肢体的一侧,钢针固定座4包括第一固定座41和第二固定座42;

第一固定座41具有相互连接的第一钢针孔411和复位移动槽412,其中,复位移动槽412与患者的复位路径一致,钢针5穿过复位移动槽412并在复位移动槽412内移动,直到移动至第一钢针孔411;第二固定座42具有第二钢针孔421,钢针5穿过第二钢针孔421。

进一步的,钢针5包括位于患者肢体背向关节一端的第一钢针51,和位于患者肢体朝向关节一端的第二钢针52;第一固定座41位于上固定片1背向患者肢体的关节部位的一侧,第一钢针51穿过复位移动槽412,并移动至第一钢针孔411,第二固定座42位于上固定片1朝向患者肢体的关节部位的一侧,第二钢针52穿过第二钢针孔421。

上述技术方案的制造方法是:

1.取得医学影像数据,采集获得病例区域骨组织及皮肤信息;

2.通过专业医学软件在计算机进行模拟复位,确认复位路径及复位后钢针5位置;

3、根据规划好的复位路径设计术后骨折外固定支具;

4、设计中,上固定片1和下固定片2的基本厚度3-5mm;支具上含横向或纵向加强筋,保证支具整体刚度和强度,上加强筋11和下加强筋21的厚度3mm;支具佩戴时,第一固定座41高度15-20mm,第二固定座42高度12-15mm;在第一固定座41和第二固定座42上还分别具有正对钢针5出皮的位置的消毒孔(图中未示出),用于术后对钢针5处的消毒,防止感染,直径3-5mm;第一钢针孔411和第二钢针52分别具有若干个,用于复位后钢针5的锁紧定位,直径4mm;

5、第一固定座41周围还附有复位移动槽412,由术前规划获得手术复位路径而形成此复位移动槽412,在安装术后骨折外固定支具时,将钢针5沿复位移动槽412复位到规划部位,并插入第一钢针孔411内,再安装支具固定;

6、设计中含测量基准块6,用于调整复位后的钢针5对比基准,保证复位调整前后的钢针5伸出量复合术前规划预期;

7、设计好的术后骨折外固定支具的上固定片和下固定片使用SLS的3D打印技术,并采用尼龙粉末材料打印制作。

上述技术方案的安装方法是:安装过程:

1、将上固定片1和下固定片2分别装到肢体相应位置,并装入螺栓31,使支具形成一个完整的整体;

2、调整支具的空间位置,使第二钢针52穿过第二钢针孔421,通过测量基准块6保证第二钢针52伸出量符合设计要求,后锁紧螺栓31和螺母;

3、将第一钢针51沿复位移动槽412移动到第一钢针孔411,并用测量基准块6测量,保证钢针5伸出量符合设计要求;

4、在从第一固定座41伸出的第一钢针51上套入金属圆柱,并锁紧固定;

5、在C臂机下进行透视,确保骨折复位正常;如有偏差,可适当进行微调;

6、锁紧所有的螺栓31和螺母,同时,紧固件3还可包括魔术贴或绷带(图中未示出),魔术贴或绷带缠绕在术后骨折外固定支具上,实现对术后骨折外固定支具紧固和包扎。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