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安全性更好的新型胸腔闭式引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72713阅读:56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引流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安全性更好的新型胸腔闭式引流装置。



背景技术:

胸腔闭式引流是临床胸心外科极为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胸腔闭式引流的目的是将胸膜腔中的气体和(或)液体引流至体外,恢复胸膜腔的密闭性并重建胸膜腔的正常负压状态,稳定纵膈促进肺的复张。

为此,胸腔引流必须是封闭式引流,整个引流装置及引流导管必须是一个不可以与外界相通的封闭式引流系统。整个引流装置的任何一个环节若出现漏气现象,后果或将非常严重。漏气使得胸腔引流导管或者胸腔引流装置直接与外界相通,当胸腔与外界大气压直接相通时,由于大气压作用,胸膜腔变将为正压,肺部被压迫,患者会出现胸闷、气促、紫绀,严重者因胸膜负压消失,使静脉回流受到阻碍,心排出量降低并刺激肺门部神经引起不良反射,严重者导致循环衰竭以至死亡。

现在使用的胸腔引流装置,从结构组成上可分为单瓶(只有一个引流瓶,它既是储液瓶又是水封瓶)、双瓶(储液瓶和水封瓶)、三瓶组合式(是在储液瓶和水封瓶上再增加了一个调压瓶)三种类型。不管是单瓶、双瓶、三瓶组合式的引流装置,产品结构上都有水封管,护理人员在引流导管与引流瓶连接好后,使用前都需要向引流瓶中加入一定的液体,使得水封管的一端埋入液面下3cm左右,让引流出来的气体(或者液体)从水封管中在克服水柱的水压的条件下向外排出,而外界的空气又不能进入水封管的一种密闭引流方式。

但是,引流装置置于患者床下,病人翻身、剧烈咳嗽或者下床活动时,容易发生倾倒,导致水封管的一端不能被液体封闭,出现危险的漏气现象。

其次,将引流导管和接头连接好后,在使用前整个引流装置通过肉眼很难判断是否是一个合格密闭的引流系统。影响引流装置的气密性能的常见原因有:引流导管和接头的连接处是否连接紧密,瓶体上的旋盖是旋紧或者旋盖内的垫片是否平整,在运输当中瓶体是否有破损等等,上述原因都是有可能导致引流装置出现漏气。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避免引流器倾倒的安全性更好的新型胸腔闭式引流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安全性更好的新型胸腔闭式引流装置,包括引流装置本体,还包括防倾倒托环,所述防倾倒托环上设有支架,所述引流装置本体的下部的外壁上设有用于连接所述支架的卡扣,所述支架与所述卡扣可拆卸固定连接,所述防倾倒托环水平设置,且所述引流装置本体设在所述防倾倒托环的内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引流装置本体外设置防倾倒托环,将引流装置本体设置在防倾倒托环内侧,通过支架将防倾倒托环固定在引流装置本体上,并且将防倾倒托环与地面水平设置,无论引流装置本体朝任何方向倾倒一定角度时,防倾倒托环都能先抵接地面,引流装置本体此时将获得托环的支撑,从而避免引流装置本体进一步倾倒而导致引流装置本体不能实现水封,提高引流装置的安全性。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支架为圆柱形直杆,所述支架设在所述防倾倒托环的内侧,所述支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防倾倒托环的内侧固定连接,所述支架的中部与所述卡扣可拆卸固定连接。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支架采用圆柱形直杆,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

进一步,所述支架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支架平行设置,所述引流装置本体相对的两个侧壁上均设有所述卡扣,所述引流装置本体设在两个所述支架之间,两个所述支架的中部分别与设置在所述引流装置本体相对的两个侧壁上的所述卡扣可拆卸固定连接。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支架的数量采用两个,两个支架平行设置,分别与引流装置本体相对的两侧壁上的卡扣连接,确保连接的稳定性。

进一步,所述引流装置本体两相对的两个侧壁上均设有两个所述卡扣,位于同一侧壁上的两个所述卡扣在水平面上间隔设置,所述支架的中部与位于同一侧壁上的两个所述卡扣均可拆卸固定连接。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引流装置本体相对的两个侧壁上均设有两个间隔设置的卡扣,一个支架分别与两个卡扣可拆卸固定连接,确保卡扣与直接连接的稳定性,避免支架与卡扣出现相互倾斜的现象。

进一步,所述卡扣包括固定在所述引流装置本体上的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顶部设有具有弹性槽口的U型槽,所述U型槽的槽底的形状尺寸与所述支架的形状尺寸相匹配,所述U型槽的槽口口径小于所述支架的直径。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卡扣采用在固定座上设置具有弹性槽口的U型槽,且U型槽的槽底的形状尺寸与支架的形状尺寸相匹配,在将支架置于口径小于支架直径的槽口时,对支架施于作用力,支架卡入到U型槽内,实现卡扣与支架相互固定。

进一步,所述引流装置本体上设有引流导管,所述引流导管与所述引流装置本体的内腔连通,所述引流导管的中部设有取样接头(取样接头,指一种二通接头,中间有硅胶塞,临床常用注射器针穿刺于硅胶塞中,抽起液体用。一个合格的取样接头可抽起50次而密封性能不改变。)。

进一步,还包括用于封堵所述引流导管远离所述引流装置本体的一端端口的硅胶护套,以及用于从所述取样接头插入到所述引流导管内的注射器。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加液口向引流装置本体的水封瓶内注入液体,使得水封管的一端埋入液面下3cm,用硅胶护套将引流导管的一端套住封闭,同时将硅胶塞盖住加液口(使用硅胶塞和硅胶护套是因为其有良好的密封性能),再用带针注射器从引流导管的中的取样接头处穿刺,并拉动注射器活塞往外抽吸,使得密闭的引流装置本体形成负压,插入液面下的水封管中的液体,因为负压导致液面上升,只要整个引流装置时密闭不漏气的引流装置,水封管中的液面将维持一定的高度始终不会下降;反之,则为漏气。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防倾倒托环和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引流装置本体和卡扣的安装示意图;

图4为图3的侧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检测气密性的原理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引流装置本体,11、水封瓶,12、储液瓶,13、连接管,14、水封管,15、加液口,2、防倾倒托环,3、支架,4、卡扣,41、固定座,42、U型槽,43、弹性槽口,5、引流导管,6、取样接头,7、硅胶护套,8、注射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引流装置本体1,还包括防倾倒托环2,所述防倾倒托环2上设有支架3,所述引流装置本体1的下部的外壁上设有用于连接所述支架3的卡扣4,所述支架3与所述卡扣4可拆卸固定连接,所述防倾倒托环2水平设置,且所述引流装置本体1设在所述防倾倒托环2的内侧。

如图2所示,所述支架3为圆柱形直杆,所述支架3设在所述防倾倒托环2的内侧,所述支架3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防倾倒托环2的内侧固定连接,所述支架3的中部与所述卡扣4可拆卸固定连接。支架3采用圆柱形直杆,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所述支架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支架3平行设置,所述引流装置本体1相对的两个侧壁上均设有所述卡扣4,所述引流装置本体1设在两个所述支架3之间,两个所述支架3的中部分别与设置在所述引流装置本体1相对的两个侧壁上的所述卡扣4可拆卸固定连接。支架3的数量采用两个,两个支架3平行设置,分别与引流装置本体1相对的两侧壁上的卡扣4连接,确保连接的稳定性。

如图3、图4所示,所述引流装置本体1两相对的两个侧壁上均设有两个所述卡扣4,位于同一侧壁上的两个所述卡扣4在水平面上间隔设置,所述支架3的中部与位于同一侧壁上的两个所述卡扣4均可拆卸固定连接。引流装置本体1相对的两个侧壁上均设有两个间隔设置的卡扣4,一个支架3分别与两个卡扣4可拆卸固定连接,确保卡扣4与直接连接的稳定性,避免支架3与卡扣4出现相互倾斜的现象。

如图2所示,所述卡扣4包括固定在所述引流装置本体1上的固定座41,所述固定座41的顶部设有具有弹性槽口43的U型槽42,所述U型槽42的槽底的形状尺寸与所述支架3的形状尺寸相匹配,所述U型槽42的槽口口径小于所述支架3的直径。卡扣4采用在固定座41上设置具有弹性槽口43的U型槽42,且U型槽42的槽底的形状尺寸与支架3的形状尺寸相匹配,在将支架3置于口径小于支架3直径的槽口时,对支架3施于作用力,支架3卡入到U型槽42内,实现卡扣4与支架3相互固定。

优选的,所述引流装置本体1上设有引流导管5,所述引流导管5与所述引流装置本体1的内腔连通,所述引流导管5的中部设有取样接头6。还包括用于封堵所述引流导管5远离所述引流装置本体1的一端端口的硅胶护套7,以及用于从所述取样接头6插入到所述引流导管5内的注射器8。

如图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引流装置本体1为双瓶结构,包括储液瓶12和水封瓶11,所述水封瓶11内设有水封管14,所述储液瓶12和所述水封瓶11通过连接管13连通,所述连接管13与所述水封管14连通,所述引流导管5设在引流装置本体1外部,一端连通所述储液瓶12,中部设有所述取样接头6。通过取样接头6实现密封性检测的原理如下:通过加液口15向引流装置本体1的水封瓶11内注入液体,使得水封管14的一端埋入液面下3cm,用硅胶护套7将引流导管5的远离所述引流装置本体1的一端套住封闭,同时将硅胶塞盖住加液口15(使用硅胶塞和硅胶护套是因为其有良好的密封性能),用带针注射器8从引流导管5的中的取样接头6处穿刺,并拉动注射器8活塞往外抽吸,使得密闭的引流装置本体1形成负压,插入液面下的水封管14中的液体,因为负压导致液面上升,只要整个引流装置本体1时密闭不漏气的引流装置,水封管14中的液面将维持一定的高度始终不会下降;反之,则为漏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引流装置本体1外设置防倾倒托环2,将引流装置本体1设置在防倾倒托环2内侧,通过支架3将防倾倒托环2固定在引流装置本体1上,并且将防倾倒托环2水平设置,当引流装置本体1要倾倒一定角度时,防倾倒托环2先抵接地面,避免引流装置本体1进一步倾倒而导致引流装置本体1不能实现水封,提高引流装置的安全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