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颈椎后路椎管扩张桥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91950阅读:276来源:国知局
一种颈椎后路椎管扩张桥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颈椎后路椎管扩张桥。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以及人口老龄化的加快,颈椎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出现了诸如颈椎退变、狭窄、骨质增生、颈椎不稳等临床病理征象,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目前,诸如颈椎前路手术、颈椎后路手术、颈椎前后路联合手术等外科手术是针对颈椎病的有效治疗方法之一,其通过重新恢复颈椎的正常序列和颈椎的曲度、高度及活动度等来维持颈椎的稳定性,并改善骨性受压神经功能;其中,颈椎后路手术通过将椎板掀开、扩大椎管容积、解除对神经的压迫等手段对于合并有颈椎管狭窄症、后纵韧带骨化症以及多节段重度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具有不可替代的优点。

在颈椎后路手术中,扩张桥作为颈椎椎板之间的内固定装置,其对手术的成败以及手术的效果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图1示出了传统的扩张桥的基本结构,其主要由椎弓根钉a、纵向连接棒b、横向连接棒c以及锁定帽d等组成,锁定帽d上开设有供纵向连接棒b穿设的缺位孔b1以及供横向连接棒c穿设通孔b2,缺位孔b1的开设方向与通孔b2的开设方向相垂直;在扩张桥成型装配时,先将两根纵向连接棒b并行设置且在每根纵向连接棒b上均装设至少两个并行设置的椎弓根钉a和至少一个锁定帽d,再使横向连接棒c横置于两根纵向连接棒b之间且横向连接棒c的两端分别锁固于锁定帽d上;从而利用每根纵向连接棒b上的椎弓根钉a可将两根不同的纵向连接棒b分别固定于需要分离的椎板上,并利用横向连接棒c来控制两根纵向连接棒b之间的距离,以实现颈椎椎板的开门。然而,传统的扩张桥却存在如下缺陷:1、手术完成后,由于横向连接棒c通常采用直杆的结构,使得扩张桥本身在肌肉组织的长期压迫下很容易会对椎管内或椎板间的神经造成二次压迫,从而会给患者造成二次伤害,严重时会造成手术失败;2、在手术中,扩张桥的装配非常繁琐且操作非常困难,由于颈椎椎板会对两根纵向连接棒b产生相向的力,使得在进行横向连接棒c固定时,很难将横向连接棒c穿设于锁定帽d内并实现最终的固定,而且由于无法顺畅的控制横向连接棒c,会导致颈椎椎板的开门距离无法轻易地控制在预定的范围内。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颈椎后路椎管扩张桥。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颈椎后路椎管扩张桥,它包括两根并行分布的纵向连杆以及至少一根横向连杆,每根所述纵向连杆上均装设有至少两个并行分布的椎弓根螺钉,所述横向连杆横置于两根纵向连杆之间,所述横向连杆的外端部连接于纵向连杆上且位于相邻的两个椎弓根钉之间;所述横向连杆上且位于两根纵向连杆之间的区域形成有弧形弯曲部。

优选地,所述横向连杆包括左连杆段和右连杆段,所述左连杆段和右连杆段均包括曲杆部和形成于曲杆部的外端的咬合部,所述左连杆段的咬合部和右连杆段的咬合部分别咬合于相应的纵向连杆上,所述左连杆段的曲杆部和右连杆段的曲杆部拼合后形成弧线弯曲部,所述左连杆段的曲杆部的内端搭接于右连杆段的曲杆部的内端并通过同时贯穿于左连杆段的曲杆部和右连杆段的曲杆部分布的锁轴与右连杆段的曲杆部锁合为一体。

优选地,所述横向连杆包括左连杆段和右连杆段,所述左连杆段和右连杆段均包括直杆部和曲杆部,所述左连杆段的直杆部和右连杆段的直杆部分别与相应的纵向连杆相连,所述左连杆段的曲杆部和右连杆段的曲杆部拼合后形成弧线弯曲部,所述左连杆段的曲杆部的内端搭接于右连杆段的曲杆部的内端并通过同时贯穿于左连杆段的曲杆部和右连杆段的曲杆部分布的锁轴与右连杆段的曲杆部锁合为一体。

优选地,它还包括置于横向连杆的外端侧的固定锁帽,所述固定锁帽包括沿轴向方向开设有内螺纹孔的锁帽体和螺纹套接于锁帽体内的锁螺母,所述锁帽体上沿径向方向开设有一与内螺纹孔相通的第一侧位缺口,且所述锁帽体上沿径向方向还设有一与内螺纹孔相通的第二侧位缺口,所述第二侧位缺口位于第一侧位缺口与锁螺母之间的区域内,且所述第二侧位缺口的开设方向与第一侧位缺口的开设方向相垂直;所述锁帽体通过第一侧位缺口套接于相应的纵向连杆上、通过第二侧位缺口套接于横向连杆的外端部,所述锁螺母通过与横向连杆相抵将横向连杆、锁帽体及相应的纵向连杆锁固为一体。

由于采用了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利用弧形弯曲部所起到的支撑作用,可在手术完成后,对皮肤组织形成强有力的支撑效果,为椎管内或者椎板间的神经提供足够的空间,避免横向连杆在长期受到皮肤组织的压迫后出现弯曲的现象,进而有效避免了术后皮肤组织或者横向连杆本身对神经造成压迫;其结构简单、有利于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并保证手术效果,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和市场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扩张桥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扩张桥的结构装配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的横向连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例的横向连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三种实施例的横向连杆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颈椎后路椎管扩张桥,它包括两根并行分布的纵向连杆1以及至少一根横向连杆2,在每根纵向连杆1上均装设有至少两个并行分布的椎弓根螺钉3,横向连杆2横置于两根纵向连杆1之间,同时,横向连杆2的外端部连接于纵向连杆1上且位于相邻的两个椎弓根钉3之间;在横向连杆2上且位于两根纵向连杆1之间的区域形成有弧形弯曲部e。以此,在颈椎后路手术时,可利用相应纵向连杆1上的椎弓根钉3将不同的纵向连杆1固定在椎管开口或者椎板开口的两侧,以使两根纵向连杆1对称排列,而后利用横向连杆2固定两根纵向连杆1,以使两根纵向连杆1之间的距离核定在预定范围内,即保持开口的大小;在手术完成后,由于弧形弯曲部e的作用,可对皮肤组织形成强有力的支撑,为椎管内或者椎板间的神经提供足够的空间,避免横向连杆2在长期受到皮肤组织的压迫后出现弯曲的现象,进而有效避免了术后皮肤组织或者横向连杆2本身对神经造成压迫。

为降低扩张桥本身的结构复杂性并最大限度地提高扩张桥装配的便捷性,本实施例的横向连杆2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一体式结构(如图2所示),也可采用分体式结构。本实施例的横向连杆2可采用如图3和图4所示的结构形式,即:包括左连杆段21和右连杆段22,左连杆段21和右连杆段22均包括曲杆部f和形成于曲杆部f的外端的咬合部g(咬合部g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倒钩的结构形式或者咬钩的结构形式,其中,倒钩的结构形式如图3所示——倒钩的开口方向朝向曲杆部f的凸起的一侧,而咬钩的结构形式则如图4所示——咬钩的开口方向朝向曲杆部f的凹陷的一侧),左连杆段21的咬合部和右连杆段22的咬合部分别咬合于相应的纵向连杆1上,左连杆段21的曲杆部f和右连杆段22的曲杆部g拼合后形成弧线弯曲部e,左连杆段21的曲杆部f的内端搭接于右连杆段22的曲杆部f的内端并通过同时贯穿于左连杆段21的曲杆部f和右连杆段22的曲杆部f分布的锁轴4(其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诸如螺丝、螺钉等五金件)与右连杆段22的曲杆部f锁合为一体。以此,当两根纵向连杆1通过椎弓根螺钉3固定后,各连杆段分别通过各自的咬合部g咬合在对应的纵向连杆1上,然后利用锁轴4调整横向连杆2的弧度(即:弧形弯曲部e的弧度)并最终锁定,从而可避免出现传统扩张桥在装配时需要进行繁琐操作的问题,有利于提高手术的效率。

当然,本实施例的横向连杆2也可采用如图5所示的结构,即:包括左连杆段21和右连杆段22,左连杆段21和右连杆段22均包括直杆部h和曲杆部f,左连杆段21的直杆部h和右连杆段22的直杆部h分别与相应的纵向连杆1相连,左连杆段21的曲杆部f和右连杆段22的曲杆部f拼合后形成弧线弯曲部e,左连杆段21的曲杆部f的内端搭接于右连杆段22的曲杆部f的内端并通过同时贯穿于左连杆段21的曲杆部f和右连杆段22的曲杆部f分布的锁轴4与右连杆段22的曲杆部f锁合为一体。此时,可利用传统扩张桥上的锁定帽等部件进行配合,即将各连杆段上的直杆部h直接插入到相应的纵向连杆1上的锁定帽的通孔内;再利用锁轴4调整横向连杆2的弧度并最终锁定;以此,也可降低扩张桥在手术中装配的复杂性,降低手术难度。

由于传统扩张桥的锁定帽是采用通孔插套的形式与相应的连杆进行固定连接,为改进传统锁定帽的结构,使其能够与本实施例的横向连杆2的结构进行适配使用,作为一个优选方案,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扩张桥还包括置于横向连杆2的外端侧的固定锁帽5,固定锁帽5包括沿轴向方向开设有内螺纹孔的锁帽体51和螺纹套接于锁帽体51内的锁螺母52,在锁帽体51上沿径向方向开设有一与内螺纹孔相通的第一侧位缺口k,且在锁帽体51上沿径向方向还设有一与内螺纹孔相通的第二侧位缺口m,第二侧位缺口m位于第一侧位缺口k与锁螺母52之间的区域内,且第二侧位缺口m的开设方向与第一侧位缺口k的开设方向相垂直;锁帽体51通过第一侧位缺口k套接于相应的纵向连杆1上、通过第二侧位缺口m套接于横向连杆2的外端部(如将上述的直杆部h由锁帽体51的一侧直接嵌合在第二侧位缺口m内即可,无需进行插套操作),锁螺母52通过与横向连杆2相抵将横向连杆2、锁帽体51及相应的纵向连杆1锁固为一体。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