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创介入导管操作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91941阅读:305来源:国知局
一种微创介入导管操作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疗机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微创介入导管操作装置。



背景技术:

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统计显示,心脑血管疾病已经成为人类疾病死亡的三大原因之一,每年我国900万患心脑血管疾病的人中就有250万人死亡。全球每年有1670万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占所有疾病死亡率的29.2%。传统的开颅开胸手术方法也能治疗该疾病,但是这种手术方法对病人的损伤非常大。目前,针对脑血管疾病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是脑血管微创外科介入疗法。介入手术疗法的优点是能够减少手术给患者带来的创伤及痛苦,并且术后恢复快,缩短病人的住院时间,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还可以减少手术室的人员配备,节省医院的人力资源。但脑血管外科微创手术目前还只能由医生手工完成,这种介入手术方式是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和x射线的辅助和导航下完成的,医生长期在x射线下工作,会受到很大的辐射;而且手术的高危险性对操作医生的操作技巧要求高;手术时间较长,手术安全性会因为医生的疲劳而降低。

主从微创血管介入手术辅助系统能有效解决医生手工完成血管介入手术存在的问题。医生在遥操作主侧根据现场反馈信息发出控制命令,导管的介入动作则由手术现场的导管从操作装置来实现。而目前,市面上出现的微创介入导管操作装置结构和功能较为单一,使用效果不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微创介入导管操作装置,解决了现有功能效果差,使用效果不好等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一种微创介入导管操作装置,包括第一联轴器、盖板体和控制箱,所述盖板体的底端一侧传动连接有第二减速器,所述第二减速器的底端卡接有第一联轴器,所述第一联轴器的一端连接有第一传动轴,所述第一传动轴的一端套接有操作手柄,所述盖板体的表面一侧设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一端卡接有第一减速器,所述第一减速器的一端连接有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的一端卡接有外套筒,所述第一减速器的另一端通过管道连接有第二驱动轴,所述第二驱动轴的一端轴承座,所述轴承座的一端连接有控制箱,所述控制箱的内部设有can数据接收单元、操作力度检测单元、控制器、拉压力传感器、比例运算单元、编码单元和can数据发送单元,所述can数据接收单元与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操作力度检测单元与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拉压力传感器与比例运算单元电性连接,所述编码单元与can数据发送单元电性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连接板为“l”形状。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轴承座的底端卡接有螺栓座。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盖板体的上表面一侧设有垫板,所述垫板为橡胶类构件。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外套筒的内部设有第二导管,所述第二导管的内侧壁上设有耐磨层,所述第二导管的一端连接有第一导管。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操作手柄为铝合金材料。

本发明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结构合理,使用效果好,通过设有拉压力传感器,能够很好的检测到操作手柄使用过程中的操作力度,提高使用的效果,操作力度检测单元对使用过程中的扭转力度进行随时的检测,并且在连接在一端的显示屏上显示出来,便于观察和操作,从而可以有效的避免了医生凭着视觉和经验来进行手术,使得力度使用的更加精确,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微创介入导管操作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一种微创介入导管操作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一种微创介入导管操作装置的控制箱内部结构框图。

图中:1、操作手柄;2、第一传动轴;3、第一联轴器;4、垫板;5、螺栓座;6、轴承座;7、第二驱动轴;8、第一减速器;9、连接板;10、驱动机构;11、外套筒;12、盖板体;13、第二减速器;14、控制箱;15、第一导管;16、耐磨层;17、第二导管;18、can数据接收单元;19、操作力度检测单元;20、控制器;21、拉压力传感器;22、比例运算单元;23、编码单元;24、can数据发送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1

如图1-3所示,本发明一种微创介入导管操作装置,包括第一联轴器3、盖板体12和控制箱14,盖板体12的底端一侧传动连接有第二减速器13,第二减速器13的底端卡接有第一联轴器3,第一联轴器3的一端连接有第一传动轴2,第一传动轴2的一端套接有操作手柄1,盖板体12的表面一侧设有连接板9,连接板9的一端卡接有第一减速器8,第一减速器8的一端连接有驱动机构10,驱动机构10的一端卡接有外套筒11,第一减速器8的另一端通过管道连接有第二驱动轴7,第二驱动轴7的一端轴承座6,轴承座6的一端连接有控制箱14,控制箱14的内部设有can数据接收单元18、操作力度检测单元19、控制器20、拉压力传感器21、比例运算单元22、编码单元23和can数据发送单元24,can数据接收单元18与控制器20电性连接,操作力度检测单元19与控制器20电性连接,拉压力传感器21与比例运算单元22电性连接,编码单元23与can数据发送单元24电性连接。

进一步,连接板9为“l”形状,使得固定效果好。

进一步,轴承座6的底端卡接有螺栓座5。

进一步,盖板体12的上表面一侧设有垫板4,垫板4为橡胶类构件,耐用性更强。

进一步,外套筒11的内部设有第二导管17,第二导管17的内侧壁上设有耐磨层16,第二导管17的一端连接有第一导管15。

进一步,操作手柄1为铝合金材料,使得使用的时间更长。

本发明工作原理:在使用时,医生手握在操作手柄1上,操作手柄1的一端传动连接有第一传动轴2,第一传动轴2的一端连接有第二减速器13,第一减速器13卡接在盖板体12的表面一侧,第二传动轴7在驱动电机的作用下,带动驱动机构10运动,从而使得外套筒11内部的第二导管17推动第一导管15运动,运行时较为灵活,而且控制箱14内部的can数据发送单元24发送出数据信号,然后can数据接收单元18接收到数据信号,使得两者之间的信号传输更为精准,操作力度检测单元19能够对操作手柄1的操作力度进行检测,并且将检测到的信号直接在显示屏上显示出来,便于人们观察,使得医生更好的掌握到操作手柄掌握的力度,使得使用效果更好。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