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足疗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96742阅读:248来源:国知局
一种足疗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足疗装置,属于保健器具。



背景技术:

足疗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冬季人的体温较低,足疗可以改善足部血液循环,促进足部和全身血液流通;同时血液增加的同时还能改善心脏功能,降低心脏负荷,调节各内分泌腺体分泌各种激素,促进新陈代谢。足疗可以提高人体抵抗力和免疫力。冬季足疗增强人体新陈代谢,提高对外来病原微生物的抵抗力。足疗能消除疲劳缓解压力。冬季很容易使人感觉困顿疲劳,尤其是上班族,工作压力很大,适当足疗,可以在放松身体的同时缓解精神压力。

现有技术中的足疗机,通常是采用滚柱对脚底进行按摩,这种足疗机的按摩效果不理想,缺少对脚踝部的按摩,且滚柱按摩时,由于足部之间存在个体差异,因而可能会出现按压不到位的情况,影响了按摩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功能丰富,对足部的包裹性好,具有夹揉功能的足疗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足疗装置,包括具有容置腔的壳体,容置腔内设置按摩结构,该按摩结构包括脚底按摩装置、脚面按摩装置和脚踝按摩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若干设置有气阀的气泵;

所述脚底按摩装置包括脚底气袋,脚底气袋与所述的气泵连接并通过气泵调整脚底气袋的气压,所述脚面按摩装置包括脚面气袋,脚面气袋与所述的气泵连接并通过气泵调整脚面气袋的气压,所述脚踝按摩装置包括脚踝气袋,脚踝气袋与所述的气泵连接并通过气泵调整脚踝气袋的气压。使用时,将足部置于容纳腔中,足部被脚底按摩装置、脚面按摩装置和脚踝按摩装置包裹,且由于设置了脚面按摩装置和脚踝按摩装置,使得对足部的包裹性更好;脚底气袋通过气泵调节压力,从而使脚底按摩装置升降,从而对足底进行按摩,有效的对穴位进行按摩、刺激,起到对预防各种疾病的有效预防;脚面气袋通过气泵调节压力,可使脚面按摩装置压紧在脚面上,并与脚底按摩装置配合,并对整个足部进行夹揉按摩;脚踝气袋通过气泵调节压力,从而对脚踝部分进行夹揉按摩;上述按摩方式均是通过气袋实现,其与足部的贴合度更好,包裹性更加,按摩效果得到有效提升。

本实用新型所述脚底按摩装置包括前脚掌按摩部、中脚底按摩部和后脚跟按摩部,脚底气袋设置为3组并分别与前脚掌按摩部、中脚底按摩部和后脚跟按摩部匹配。前脚掌按摩部、中脚底按摩部和后脚跟按摩部分别独立控制,可满足不同足形的需求,按摩刺激效果更好。

本实用新型所述前脚掌按摩部、中脚底按摩部和后脚跟按摩部上均设置有按摩头。按摩头随上述的按摩部做规则性运动,可对足底进行针刺按摩,有效的对穴位进行按摩。

本实用新型所述脚面按摩装置包括中脚面按摩部和前脚面按摩部,脚面气袋包括中脚面气袋和前脚面气袋,中脚面气袋设置在中脚面按摩部处,前脚面气袋设置在前脚面按摩部处。

本实用新型所述脚踝气袋上设置有硅胶头。硅胶头的设置,可进一步提升夹揉动作的效果,脚踝气袋的截面呈“C”型,其内侧对称设置有两组硅胶头。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脚踝拉伸装置,所述脚踝拉伸装置包括底座和升降装置,升降装置与底座连接并控制底座升降,按摩结构连接在底座上。

本实用新型所述升降装置包括驱动装置、丝杆、连杆和滑块,驱动装置与丝杆连接并驱动丝杆正转或反转,丝杆与滑块螺纹连接,连杆一端与底座枢接,而其另一端与滑块枢接,所述底座与壳体铰接。升降装置的设置,可对脚踝进行拉伸,具体是通过丝杆的作用,使滑块移动,并带动连杆,从而使底座以其与壳体的铰接处为轴,进行上下翻转,从而可对脚踝进行拉伸,进一步丰富足疗装置的功能。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使用时,将足部置于容纳腔中,足部被脚底按摩装置、脚面按摩装置和脚踝按摩装置包括,且由于设置了脚面按摩装置和脚踝按摩装置,使得对足部的包裹性更好;脚底气袋通过气泵调节压力,从而使脚底按摩装置升降,从而对足底进行按摩,有效的对穴位进行按摩、刺激,起到对预防各种疾病的有效预防;脚面气袋通过气泵调节压力,可使脚面按摩装置压紧在脚面上,并与脚底按摩装置配合,并对整个足部进行夹揉按摩;脚踝气袋通过气泵调节压力,从而对脚踝部分进行夹揉按摩;上述按摩方式均是通过气袋实现,其与足部的贴合度更好,包裹性更加,按摩效果得到有效提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足疗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去掉壳体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去掉脚面按摩装置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4是图2去掉脚面按摩装置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而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实施例1。

参见图1至图4,本实施例的足疗装置包括具有容置腔的壳体1、按摩结构、气泵2和脚踝拉伸装置6。其中,气泵2设置有若干组,每个气袋均由单独的气泵2控制。

本实施例中的容置腔内设置按摩结构,该按摩结构包括脚底按摩装置3、脚面按摩装置4和脚踝按摩装置5,按摩师,将足部伸入容纳腔内,并由按摩结构包裹。

本实施例中的脚底按摩装置3包括脚底气袋31,脚底气袋31与气泵2连接并通过气泵2调整脚底气袋31的气压,脚面按摩装置4包括脚面气袋41,脚面气袋41与气泵2连接并通过气泵2调整脚面气袋41的气压,脚踝按摩装置5包括脚踝气袋51,脚踝气袋51与气泵2连接并通过气泵2调整脚踝气袋51的气压,脚踝气袋51做上下运动,产生对脚踝的按摩效果。

使用时,将足部置于容纳腔中,足部被脚底按摩装置3、脚面按摩装置4和脚踝按摩装置5包裹,且由于设置了脚面按摩装置4和脚踝按摩装置5,使得对足部的包裹性更好,可全方位对足部进行按摩;脚底气袋31通过气泵2调节压力,从而使脚底按摩装置3升降,从而对足底进行按摩,有效的对穴位进行按摩、刺激,起到对预防各种疾病的有效预防;脚面气袋41通过气泵2调节压力,可使脚面按摩装置4压紧在脚面上,并与脚底按摩装置3配合,并对整个足部进行夹揉按摩;脚踝气袋51通过气泵2调节压力,从而对脚踝部分进行夹揉按摩;上述按摩方式均是通过气袋实现,其与足部的贴合度更好,包裹性更加,按摩效果得到有效提升。

本实施例中的脚底按摩装置3包括前脚掌按摩部301、中脚底按摩部302和后脚跟按摩部303,脚底气袋31设置为3组并分别与前脚掌按摩部301、中脚底按摩部302和后脚跟按摩部303匹配。前脚掌按摩部301、中脚底按摩部302和后脚跟按摩部303分别独立控制,不紧可满足不同足形的需求,而且按摩刺激效果更好。

本实施例中的前脚掌按摩部301、中脚底按摩部302和后脚跟按摩部303上均设置有按摩头304。按摩头304随上述的按摩部做规则性运动,可对足底进行针刺按摩,有效的对穴位进行按摩。按摩头304为柱状,且其长度、高度和软硬度可根据需求选用,且前脚掌按摩部301、中脚底按摩部302和后脚跟按摩部303处,也可选用不同的按摩头304。

本实施例中的脚面按摩装置4包括中脚面按摩部401和前脚面按摩部402,脚面气袋41包括中脚面气袋41和前脚面气袋412,中脚面气袋411设置在中脚面按摩部401处,前脚面气袋412设置在前脚面按摩部402处。

本实施例中的脚踝气袋51上设置有硅胶头511。硅胶头511的设置,可进一步提升夹揉动作的效果,脚踝气袋51的截面呈“C”型,其内侧对称设置有两组硅胶头511。此处的硅胶头511也可采用其它类似性能的材料来代替,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的脚踝拉伸装置6用于对脚踝进行拉筋,其包括底座61和升降装置,升降装置与底座61连接并控制底座61升降,按摩结构连接在底座61上。底座61的一端是铰接在壳体1上的。底座61对脚底气袋31起支撑作用,使其充气时,仅能向上膨胀,确保对足部的压力。

本实施例中的升降装置的具体结构包括驱动装置62、丝杆63、连杆64和滑块65,驱动装置62与丝杆63连接并驱动丝杆63正转或反转,丝杆63与滑块65螺纹连接,连杆64一端与底座61枢接,而其另一端与滑块65枢接,底座61与壳体1铰接。升降装置的设置,可对脚踝进行拉伸,具体是通过丝杆63的作用,使滑块65移动,并带动连杆64,从而使底座61以其与壳体1的铰接处为轴,进行上下翻转,从而可对脚踝进行拉伸,进一步丰富足疗装置的功能。具体实施时,滑块65上设置滑轨,并通过滑轨与壳体1配合,从而确保滑块直线进给。

本实施例中的脚踝气袋51的外侧设置支撑座52,从而限制脚踝气袋51的运动方向,使其仅能往内侧运动。

本实施例中的驱动装置62为马达,并通过皮带传动,从而控制丝杆63转动。

本实施例中的壳体1上设置控制面板,可对按摩的模式及一些参数进行调节和控制。

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本实用新型说明书的内容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