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SPECT检测用铅栅模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58586阅读:944来源:国知局
一种SPECT检测用铅栅模体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是一种SPECT检测用铅栅模体。



背景技术: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是目前核医学先进的设备和显像方式。将放射性物质(如 99mTc,123I等)标记在放射性药物(该药物可能是一种蛋白质或者有机物分子)上,标计药物一般会选择性被人体不同部位吸收,SPECT利用随药物注入人体内的单光子放射性核素(如99mTc,123I等)发出的γ射线在计算机辅助下重建影像,构成相应部位的断层影像。比如,能聚集在心肌的药物就用于心脏的SPECT成像。这些能吸收标有一定量放射性物质的药物的器官会在图像中呈现亮块,如果器官有异常的吸收情况会导致器官异常的偏亮或者偏暗。

SPECT主要由探头、机架、断层床、计算机和光学照相系统组成。探头系统为一旋转型γ照相机,探头围绕轴心旋转360°或180°采集一系列平面投影像,利用滤波反投影(FBP)方法,可以从一系列投影像重建横向断层影像。由横向断层影像的三维信息再经影像重新组合可以得到矢状、冠状断层和任意斜位方向的断层影像。因为应用普遍,通常所讲ECT,不加说明时均指单光子型(SPECT)。SPECT实际上是一种由电子计算机断层(CT)与核医学示踪原理相结合的高科技技术。

目前几乎所有的SPECT都属于旋转γ照相机型,即利用固定于精密环形滑轨上的高品质γ照相机探头,通过计算机驱动使其围绕被测物体旋转并采集信息,再由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重建出被检物的空间图象,并按躯体轴横断、矢状断、冠状断或任意断面方向显示出该物体的断层象。

为了规范SPECT性能检测,美国国家电子制造商协会(National Electrical ManufacturersAssociation,NEMA)标准“NU1-2001Performance Measurements of Scintillation Cameras”在原则上规定了一套模体和检测方法。该套模体中包括用于检测SPECT系统的固有空间分辨力(mm)和固有空间微分线性(mm)的铅栅模体:在3mm厚的铅板上,开设380mm×1mm的狭缝(又称铅缝),铅缝间距为 30mm。检测方法是:将铅栅模放置在探测器表面,用置于探测器正上方、有效射野最大线度5倍之外处的γ点源照射进行检测。

铅模在用于固有空间分变率及固有微分线性检测时,要求铅栅上19条铅缝尺寸、形状、间距等具有严格的一致性,且铅缝内不能有任何其他物质,以获取均匀的射线影像,否者将影响后续软件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然而,现有的铅缝是直接在铅板上线切割加工而成的,由于铅板较柔软,直接线切割容易将铅板铅缝切割变形甚至使铅板产生应力裂纹,在清理铅缝内线切割残料时,铅缝也容易因为外力作用而变形,同时由于铅板密度较大,长宽在几百毫米量级而厚度却只有3mm,在取下铅板时,铅缝之间铅料容易下垂而导致铅缝变形甚至损坏铅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SPECT检测用铅栅模体,该铅栅模体中铅板和铝板连接在一起,然后线切割,可减轻铅板因加工或后续安装时铅缝变形。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SPECT检测用铅栅模体,包括铅板,所述铅板上固定有铝板且二者构成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开设有多条铅缝,所述连接板的上方和下方分别紧固有第一铝板及第二铝板。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板包括铅板与第三铝板,所述铅板粘结于所述第三铝板。

进一步地,所述铅板的厚度为3mm,所述第一铝板、所述第二铝板及所述第三铝板的厚度均为2mm。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板、所述第一铝板、所述第二铝板依次粘结固定为一体。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板、所述第一铝板及所述第二铝板的轮廓均为长方形。

进一步地,所述铅栅模体的上下端分别设有连接孔,该连接孔固定有与其适配的不锈钢把手。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SPECT检测用铅栅模体,其铅板和铝板连接在一起构成连接板,然后线切割,铝板起到对铅板的固定防震作用,并在线切割后的连接板上下表面紧密连接防护铝板,该模体可减轻铅板因加工、清理线切割残料、后续安装时铅缝变形,保证了铅栅在放射性光源下成像的均匀性,有利于提高固有分辨率等SPECT相关参数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同时铝还有重量轻的优点。该模体在SPECT设备检修及为治疗计划采集大量数据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SPECT检测用铅栅模体未安装不锈钢把手的平面图;

图2示出了沿图1中A-A线的剖视图;

图3示出了沿图1中B-B线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SPECT检测用铅栅模体连接板的示意图;

其中,1-铅缝;11-第一连接孔;12-第二连接孔;13-第三连接孔;14-第四连接孔;15-第一把手;16-第二把手;2-第二铝板;21-第三铝板;22-铅板;23- 第一铝板;3-连接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SPECT检测用铅栅模体,图3所示为沿图1 所示铅栅模体B-B线的剖面图,由图2可见所述铅栅模体包括铅板22,所述铅板22上固定有第三铝板21,二者构成如图4所示的连接板3,所述连接板3的上方和下方分别紧固有图3所示的第一铝板23及第二铝板2。

具体实施时,图2所示的铅板22、第三铝板21、第二铝板2、第一铝板23 的外形均为长方形,尺寸均为长590mm,宽450mm,铅板22的厚度为3mm,第一铝板23、第二铝板2、第三铝板21的厚度均为2mm,铅板22及第一铝板 23、第二铝板2、第三铝板21之间通过长×宽所在的面连接,连接方式为导电胶水粘结。

具体实施时,如图1所示的SPECT检测用铅栅模体未安装不锈钢把手的平面图,虚线所示为连接板上开设的19条相同的铅缝1,铅缝1开设方式为线切割或者立铣,铅缝1贯穿图4所示连接板,铅缝1的尺寸为长400mm、宽 1mm,等间距设置于连接板3上,间距为30mm。

具体实施时,在图4所示连接板3的上下两侧固定第一铝板23及第二铝板 2构成图2所示的铅栅,目的是为了防止铅缝1变形以及异物进入铅缝1中,选取铝板是因为铝具有重量轻的优点。

具体实施时,为了提高可操作性,图1所示铅栅模体的上下端开设有贯穿铅栅模体的连接孔,其中,第一连接孔11及第二连接孔12与图2所示第一把手15适配(其中图2为沿图1所示铅栅模体A-A线的剖面图),用于固定第一把手15;第三连接孔13及第四连接孔14与图2所示第二把手16适配,用于固定第二把手16,把手用于移动铅栅模体,把手材质为不锈钢,也可以采用其他刚性好的材料。

本实用新型将铅板与铝板固定连接在一起,构成连接板,如实施例中将铅板与第一铝板固定,然后线切割,有如下好处:

1.铝板起到对铅板的加固作用,使线切割更加容易,切割成的铅缝尺寸更加均匀,不易变形,线切割产生的晃动减轻,铅板不易开裂,尤其是铅缝处。

2、在清除线切割残料以及横向移动铅板至托盘的过程中,由于铝板的加固作用,铅缝不会因为铅板下垂而变形,也能够减轻人工清除残料操作导致铅缝的变形。

3、连接板上下各连接一块铝板,可以起到对铅板的进一步加固,预防外力导致铅板变形或者异物进入铅缝。

本实用新型铅栅模体使用方法如下:

首先从扫描探头上卸下准直器,放置铅缝铅栅模体与探头表面,使铅缝平行于探头的X轴或者Y轴,以检测X方向或者Y方向的空间固有分辨率。

然后制作99mTc溶液并盛入试管或者小安培中,活度约为20MBq-40MBq,计数率小于3.0×104s-1,放射源距离探头表面中心1.5m以上。

最后设置SPECT能峰位置为140keV,能窗20%采集矩阵512×512(或者能达到的最大矩阵)采集总计数40M。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的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