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建立小鼠酒精性肝损伤模型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95628阅读:84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学实验装置,特别是一种用于建立小鼠酒精肝损伤模型的装置。



背景技术:

要深入研究酒精性(高脂)肝炎的发病机制,首先必须选择一种理想的实验动物模型。它必须与人类酒精性(高脂)肝炎特征相似,病变有一定发展过程,且形成率高,死亡率低,造模方法简便易行,造模停止后病变逆转缓慢,便于药物干预研究。目前由于缺少合适的实验装置,国内外学者多采用酒精灌胃法或在饮水中加入酒精的方法,前者的酒精摄入方式与人类发病方式不符,且容易将酒精灌入大鼠气管,实验动物死亡率高; 后者虽然降低了大鼠死亡率,但难以维持血中有效酒精浓度,酒精性肝损伤模型难以建立,虽有学者使用胃造瘘模型,但大多使用荷包缝合,在一定程度上缩小胃容积,并且只能通过手动在小鼠胃内注入酒精(高脂),不能定速定量,容易遭成急性酒精中毒,并且与使用酒精灌胃方式造模在时间上无明显差异。因此,研制一种既可保证胃容积不变,而且可以在不影响小鼠日常活动下,保证24小时不间断地、定量、恒速酒精(高脂)灌入,缩短造模时间,提高造模成功率,用于建立小鼠酒精肝损伤模型的装置是十分迫切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既可保证胃容积不变,而且可以在不影响小鼠日常活动下,保证24小时不间断地、定量、恒速酒精(高脂)灌入,缩短造模时间,提高造模成功率,用于建立小鼠酒精肝损伤模型的装置。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本实用新型包括微型注射泵、连接管,其特征在于:连接管由聚乙烯内管一端与不锈钢管一端相连,不锈钢管另一端与硅胶管一端连接而成,聚乙烯内管外套有聚乙烯外管,聚乙烯内管另一端与微型注射泵输出管相连,硅胶管另一端穿过作为头部固定支架的尼龙管底部0.6-1.2cm处开设的小口,尼龙管底部剪成花瓣状,硅胶管末端从补片中部小孔中穿出,并在硅胶管末端0.4-0.6cm处粘接固定。

所说的补片为无张力性修补疝气的补片,其大小以0.4-0.6X0.4-0.6cm。

使用时,先用脱毛膏在小鼠准备手术区(左腹部和头颈部)脱毛备皮,并将硅胶管与不锈钢管分离,再从颅骨表层正中矢状线行1厘米皮肤切口,之后用橡皮筋固定小鼠四肢于手术板上,然后在腹部中线做2厘米皮肤切口,顺腹部皮肤切口逐层切开小鼠腹部肌层,暴露胃后,缩回胃大弯,用生理盐水湿润并用湿纱布阻碍胃,用内径0.7毫米细针在胃前壁做一小洞,将硅胶管末端放入,使补片与胃充分接触后,用7-0的线在补片四角分别缝一针,使补片与胃做充分固定。轻轻挤压胃,观察胃内容物是否顺利从硅胶管出来,或从硅胶管另一端用1毫升注射器推入100微升生理盐水,观察胃周围有无胃内容物溢出,再将胃放回原位,用7-0号线缝合腹部肌层,并将平行胃左侧的洞缝合。随后将小鼠呈俯卧位,最大限度创造从腹部切口到颅骨下切口的皮下隧道,把硅胶管用止血钳通过隧道从腹部切口拉到头部切口,之后再将小鼠呈仰卧位,用4-0号线缝合腹部皮肤,再将小鼠呈俯卧位,用401号胶水固定硅胶管于颅骨表层,硅胶管再与不锈钢管连接,使用造牙树脂II型粉末与自凝牙托水混合后的液体固定于头部。本实用新型使用两个聚乙烯管套接,并用保护尼龙管保护聚乙烯管下端,在无需使用其他防止小鼠自由活动器械上,可保证小鼠与手术前活动量无明显差距。采用上述方案,基本可保持手术后胃容积不变,保证24小时不间断地、定量、恒速酒精(高脂)灌入,缩短造模时间,提高造模成功率,从上述情况可知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可以实现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微型注射泵1、连接管,其特征在于:连接管由聚乙烯内管2一端与不锈钢管4一端相连,不锈钢管另一端与硅胶管5一端连接而成,聚乙烯内管外套有聚乙烯外管3,聚乙烯内管和外管长短根据实际情况调节,本实施例选用聚乙烯内管30厘米左右,聚乙烯外管25厘米左右,聚乙烯内管和外管直径一般分别为0.7毫米、0.9毫米为宜,聚乙烯内管另一端与微型注射泵输出管6相连,硅胶管另一端穿过作为头部固定支架的尼龙管7底部0.6-1.2cm处开设的小口,目的是为了保护下游的硅胶管不被咬噬。尼龙管底部剪成花瓣状,便于固定。硅胶管末端从补片8中部小孔中穿出,并在硅胶管末端0.4-0.6cm处粘接固定。所说的补片为无张力性修补疝气的补片,其大小以0.4-0.6X0.4-0.6厘米大小为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