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干细胞输注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10202阅读:347来源:国知局
一种干细胞输注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干细胞输注器。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干细胞研究以及干细胞临床应用的不断深入,脐带血干细胞移植已成为根治恶性干细胞液病、再生障碍性贫血、某些遗传性疾病等的有效手段。近年来干细胞移植已逐步应用于中晚期恶性实体瘤、心脏病、神经系统损伤、组织器官修复、糖尿病、血管疾病等的治疗,脐带血干细胞具有不可估量的医学价值。

在当前的医疗器械领域,现有的干细胞输注器没有良好的防逆流结构,往往会造成干细胞液输注时干细胞液回流,影响患者健康,同时也会污染干细胞液。而且,现有输注器在进行多袋干细胞液输注时,需要将穿刺头拔出,然后不同在干细胞液储存袋中进行反复穿刺,在穿刺过程中,穿刺头会将空气中的细菌带入干细胞液储存袋中,造成干细胞液的污染。此外,干细胞液在储存等过程中会集结形成微量的大细胞团,而现有的干细胞输注器没有良好的过滤装置,导致大细胞团进入患者静脉血管,给患者的健康带来危害。

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干细胞输注器进行改进,使得干细胞输注器结构完善,给患者提供良好的输注条件。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干细胞输注器,对现有的输注器进行改进,在干细胞液输注时不会回流,避免患者健康受损,同时也避免造成干细胞液的污染;此外,在使用本实用新型给患者进行多袋干细胞液输注时,无需用穿刺头在不同干细胞液储存袋中进行反复穿刺,防止在更换干细胞液储存袋时细菌附着在穿刺头上而造成干细胞液受污染,避免患者健康受影响;本实用新型具有良好的过滤结构,能够过滤掉大细胞团,避免大细胞团进入患者静脉血管,给患者的健康带来危害。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按如下技术方案实施的:

所述的干细胞输注器包括分流头、软管I、管夹、排气管、密封帽、穿刺头、保护套、滴斗、过滤网、防逆流管、防逆流膜、软管II、管接头、流量控制阀、管套、穿刺针、保护针套。

所述的分流头的上端与软管I的一端连接,软管I上设有管夹,所述的排气管的一端与软管I连通,另一端设有密封帽,软管I的另一端设置穿刺头,穿刺头上设有保护套。所述的滴斗的左端通过软管与分流头的下端连接,左侧内壁上设置有过滤网,右端通过软管与防逆流管的左端连接,防逆流管的内部卡接有防逆流膜,防逆流膜的中心呈凹陷状,且中心位置开设有十字开口。所述的软管II的一端与防逆流管的右端连通,另一端与管接头连接,管接头由带外螺纹的管头和限位台一体成型,软管II上从左至右依次滑动套接有流量控制阀和带内螺纹的管套,管套与管接头的管头通过螺纹连接,管接头的右侧设置有穿刺针,穿刺针的外围设有保护针套,保护针套的左侧开设有通孔,且保护针套的左侧通过通孔套接在管套与管接头之间。

进一步,所述的软管I至少设置有三根。

进一步,所述的过滤网的孔径为180~220μm。

进一步,所述的滴斗的右侧为半球状中空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对现有的输注器进行改进,在干细胞液输注时不会回流,避免患者健康受损,同时也避免造成干细胞液的污染;此外,在使用本实用新型给患者进行多袋干细胞液输注时,无需用穿刺头在不同干细胞液储存袋中进行反复穿刺,防止在更换干细胞液储存袋时细菌附着在穿刺头上而造成干细胞液受污染,避免患者健康受影响;本实用新型具有良好的过滤结构,能够过滤掉大细胞团,避免大细胞团进入患者静脉血管,给患者的健康带来危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A部位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防逆流膜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B部位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保护针套结构示意图。

图中,1-分流头、2-软管I、3-管夹、4-排气管、5-密封帽、6-穿刺头、7-保护套、8-滴斗、9-过滤网、10-防逆流管、11-防逆流膜、12-十字开口、13-软管II、14-管接头、15-管头、16-限位台、17-流量控制阀、18-管套、19-穿刺针、20-保护针套、21-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说明,以方便技术人员理解。

如图1-5所示,所述的干细胞输注器包括分流头1、软管I2、管夹3、排气管4、密封帽5、穿刺头6、保护套7、滴斗8、过滤网9、防逆流管10、防逆流膜11、软管II13、管接头14、流量控制阀17、管套18、穿刺针19、保护针套20。

所述的分流头1的上端与软管I2的一端连接,软管I2上设有管夹3,所述的排气管4的一端与软管I2连通,另一端设有密封帽5,软管I2的另一端设置穿刺头6,穿刺头6上设有保护套7,保护套7采用卡接的方式卡接与穿刺头6的底部,防止在干细胞注输器在未使用前保护套7脱落而导致穿刺头6受细菌污染。优选地,所述的软管I2至少设置有三根,在进行多袋干细胞液注输时,无需频繁的用穿刺头6在不同干细胞液储存袋间进行穿刺,避免在更换干细胞液储存袋时因穿刺头6的拔出而使干细胞液受细菌污染。

所述的滴斗8的左端通过软管与分流头1的下端连接,左侧内壁上设置有过滤网9,优选地,所述的过滤网9的孔径为180~220μm,在干细胞液储存和运输过程中,干细胞会集结成为微量的大细胞团,大细胞团不仅会造成干细胞注输器的堵塞,影响注输质量。而且大细胞团进入人体后对人体有很大的影响,过滤网9能够过滤掉干细胞液中的大细胞团。此外,滤网的孔径不可小于180μm,会造成干细胞液中红细胞无法通过滤网9,造成注输不畅。滴斗8的右侧为半球状中空结构,避免滴斗8的内部干细胞液流通不畅,造成输液堵塞,影响患者注输干细胞液。滴斗8的右端通过软管与防逆流管10的左端连接,防逆流管10的内部卡接有防逆流膜11,防逆流膜11的中心呈凹陷状,且中心位置开设有十字开口12,输注干细胞液时,防逆流膜11受干细胞液压力,十字开口12打开,干细胞液通过。当干细胞液回流时,防逆流膜11受干细胞液压力,中心呈凹陷状的防逆流膜11能够很好的使十字开口12闭合,以到达防止干细胞液回流的目的。

所述的软管II13的一端与防逆流管10的右端连通,另一端与管接头14连接,管接头14由带外螺纹的管头15和限位台16一体成型,软管II13上从左至右依次滑动套接有流量控制阀17和带内螺纹的管套18,流量控制阀17可调节输液的速度,调节输液速度与患者身体条件相适应,避免患者健康受损。管套18与管接头14的管头15通过螺纹连接,管接头14的右侧设置有穿刺针19,穿刺针19的外围设有保护针套20,保护针套20的左侧开设有通孔21,且保护针套20的左侧通过通孔21套接在管套18与管接头14之间。优选地,管接头14的管头15外径小于保护针套20的通孔21直径,以便管头15能够顺畅的伸出保护针套20的通孔21,且管接头14的限位台16和管套18的外径大于保护针套20的通孔21直径,防止保护针套20紧固时滑离穿刺针19而无法起保护作用。同时,优选地,管套18、管接头14和保护针套20采用硬质医用塑胶材料制成,造价低廉,同时不会在使用过程中污染干细胞液。当无需使用干细胞注输器时,拉动软管II13,将管接头14的管头15伸出保护套7的左侧,然后将管套18与管头15通过螺纹配合拧紧,将保护针套20的左侧固定在管套18与限位台16之间,保护针套20在此时位于穿刺针19的外围,能够很好的穿刺针19包裹起来,防止穿刺针19刺伤工作人员。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

使用本实用新型的干细胞输注器进行输注干细胞液时,先排出干细胞注输器中的空气,然后将穿刺头6刺入干细胞液储存袋中,打开管夹3和密封帽5,然后关闭流量控制阀17,用穿刺针19进行穿刺,穿刺完成后,用胶带将穿刺针19固定在患者皮肤上,然后打开流量控制阀17并调节好流量。干细胞液依次经过穿刺头6和软管I2进入滴斗8,经过过滤网9过滤后流至滴斗8底部,然后流入防逆流管10,防逆流膜11中心位置的十字开口12受到干细胞液压力打开,干细胞液进入软管II13,然后经由穿刺针19进入患者静脉血管。如果过程中干细胞液回流,防逆流膜11的十字开口12因受干细胞液压力而贴合关闭,防止干细胞液回流。

当无需使用注输器时,拉动软管II13,将管接头14的管头15伸出保护套7的左侧,然后将管套18与管头15通过螺纹配合拧紧,将保护针套20的左侧固定在管套18与限位台16之间,保护针套20在此时位于穿刺针19的外围并将穿刺针19包裹起来。

本实用新型对现有的输注器进行改进,在干细胞液输注时不会回流,避免患者健康受损,同时也避免造成干细胞液的污染;此外,在使用本实用新型给患者进行多袋干细胞液输注时,无需用穿刺头在不同干细胞液储存袋中进行反复穿刺,防止在更换干细胞液储存袋时细菌附着在穿刺头上而造成干细胞液受污染,避免患者健康受影响;本实用新型具有良好的过滤结构,能够过滤掉大细胞团,避免大细胞团进入患者静脉血管,给患者的健康带来危害。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优选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已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出各种各样的改变,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