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窥镜处置器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86782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扩张治疗生物体管腔内的狭窄部或闭塞部时使用的内窥镜处置器具。本申请基于2015年7月22日在日本提出申请的特愿2015-144767号主张优先权,将其内容引用于此。



背景技术:

以往,同时使用内窥镜进行对消化管的狭窄部或闭塞部(以下记载为“狭窄部等”。)进行扩张治疗等的手术。在该手术中,例如使用具有球囊的内窥镜处置器具。具体地讲,内窥镜处置器具与内窥镜一同向生物体管腔内插入,在将球囊插入到狭窄部等的状态下使该球囊扩张,从而扩张狭窄部等。在这样配置内窥镜处置器具并扩张生物体管腔内的狭窄部等时,有时球囊在扩张的中途相对于狭窄部等滑移,球囊自应扩张的位置偏离。在该情况下,手术操作者需要暂且使球囊收缩,并再次进行球囊的定位,操作变复杂。

因此,为了防止在球囊扩张时球囊相对于狭窄部等滑移并错位,提出了使用如下这样球囊的内窥镜处置器具,在球囊扩张时,在前端部和后端部之间形成有细径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3。)。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0/042869号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0-4915号公报

专利文献3:国际公开第00/57945号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为了抑制全长长于消化管的狭窄部且以其前端和后端分别自狭窄的范围突出的方式导入到消化管内的球囊的扩张时的滑移,在球囊扩张时的初始阶段优选为球囊的中央部较细的形状。另一方面,为了使狭窄部、闭塞部充分地扩张,球囊最终期望中央部也与端部扩径到相同程度的状态。就上述专利文献1~3所公开的球囊而言,制作根据球囊的部位改变材料的特性、厚度的球囊,使耐压性能发生变化。因此,需要制作专用的球囊,成本升高。此外,在上述专利文献1~3所公开的球囊中,均匀地形成球囊的膜的强度是很困难的,存在由于在扩张时施加的张力而易于破坏壁厚较薄的部位、拉伸特性等物性值较低的部位的隐患。并且,球囊的中央部的扩张力较差,不能使狭窄部、闭塞部充分地扩张。或者,为了使耐压性能较高的球囊的中央部扩张,需要使球囊内部成为更高压,使球囊整体扩张花费工时。

根据上述情况,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生物体管腔内的适当的位置稳定地扩张球囊且适当地使狭窄部、闭塞部扩张的内窥镜处置器具。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第一技术方案的内窥镜处置器具包括:护套;球囊,其设在所述护套的顶端,该球囊能够通过注入流体而从缩径状态向扩张状态展开;以及粘合部,其设在所述护套的长度轴线方向上的所述球囊的中央部的内表面侧,该粘合部用于将所述中央部保持在缩径状态,所述球囊在注入有所述流体时构成为,在所述球囊的内部的压力为第一内压以下时,所述中央部与所述粘合部的粘贴被保持,仅是位于比所述中央部靠顶端侧的位置的顶端部和位于比所述中央部靠基端侧的位置的基端部进行扩张,在所述球囊的内压大于所述第一内压时,粘合部剥离,所述中央部进行扩张。

作为本发明的第二技术方案,还可以是,在第一技术方案的内窥镜处置器具中,所述球囊构成为在所述第一内压以下的状态下,随着所述流体的注入,所述顶端部的外径和所述基端部的外径与所述中央部的外径之差增大,在比所述第一内压大的规定的内压时,所述中央部进行扩径并成为大致圆柱形状。

作为本发明的第三技术方案,还可以是,在第二技术方案的内窥镜处置器具中,该内窥镜处置器具还包括贯穿于所述球囊的内部且从所述球囊的顶端到基端地沿着所述长度轴线延伸设置的轴构件,所述粘合部由涂敷或粘贴于所述轴构件的粘合材料形成,构成为在所述第一内压以下时,所述中央部的内表面利用所述粘合材料粘贴于所述轴构件,且在比所述第一内压大的状态下,所述中央部自所述粘合部剥离,所述缩径状态被解除并进行扩径。

作为本发明的第四技术方案,还可以是,在第一技术方案的内窥镜处置器具中,所述缩径状态是所述球囊的所述顶端部、所述基端部以及所述中央部折叠的状态,所述扩张状态是所述球囊的所述顶端部、所述基端部以及所述中央部的折叠被解除的状态,所述球囊通过所述折叠的解除进行扩径直至达到所述扩张状态为止,若在所述扩张状态下进一步注入所述流体而内压升高,则通过构成所述球囊的膜进行伸展,从而所述顶端部、所述基端部以及所述中央部进一步进行膨张。

作为本发明的第五技术方案,还可以是,在第三或第四技术方案的内窥镜处置器具中,在所述粘合材料自所述球囊剥离之后所述球囊恢复为缩径状态时,该粘合材料再次粘贴于所述球囊并将所述中央部保持在缩径状态。

作为本发明的第六技术方案,还可以是,在第三或第四技术方案的内窥镜处置器具中,所述轴构件具有用于向所述球囊内注入从所述护套侧注入的流体的第一口和第二口,所述第一口位于所述长度轴线方向上的比所述粘合部靠基端侧的位置,所述第二口位于所述长度轴线方向上的比所述粘合部靠顶端侧的位置。

作为本发明的第七技术方案,还可以是,在第一技术方案的内窥镜处置器具中,在所述球囊的所述中央部的所述长度轴线方向的端部设有标记。

发明的效果

采用本发明的内窥镜处置器具,能够提供一种这样的内窥镜处置器具:由于不根据部位的不同调整球囊的材料的物性就能够调整流体注入时的球囊的外径变化的样态,因此能够使用现有的球囊在生物体管腔内的适当的位置稳定地扩张球囊且适当地使狭窄部、闭塞部扩张。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内窥镜处置器具的剖视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内窥镜处置器具的使用样态的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内窥镜处置器具的使用样态的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内窥镜处置器具的球囊的扩张过程的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内窥镜处置器具的球囊的扩张过程的剖视图。

图6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内窥镜处置器具的沿着图4的箭头a-a线的剖视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内窥镜处置器具的使用样态的图。

图8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球囊的侧视图。

图9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球囊的剖视图。

图10是沿着图9所示的箭头b-b的剖视图。

图11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球囊的剖视图。

图12是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剖视图。

图13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内窥镜处置器具的剖视图。

图14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内窥镜处置器具的使用样态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说明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内窥镜处置器具。图1是内窥镜处置器具1的沿着长度轴线l方向的剖视图。内窥镜处置器具1包括护套2、球囊3、连接部4、顶端头5、管心针(轴构件)6以及粘合部7。

护套2具有管腔21,其是沿着长度轴线l方向延伸的纵长且具有挠性的构件。在护套2的顶端部设有球囊3的基端部。在护套2的基端部设有连接部4。在连接部4形成有沿着长度轴线l从顶端连通到基端的连通通路41。护套2的管腔21与球囊3的内部和连接部4的连通通路41相连通。在护套2的顶端部设有在x射线透视条件下能够确认的标记22和利用内窥镜100的摄像部103(参照图2)能够视觉识别的目视标记8。

球囊3例如是由聚酰胺系树脂制的透明的膜(例如arkema公司制商品名称pebax(注册商标))形成的袋状的构件。球囊3在注入有流体时扩张为大致圆柱形状(扩张状态),其构成为在注入流体之前和除去了流体的情况下该球囊3的径向的大小能够收缩。球囊3在未注入流体的状态下构成为沿着预先施加的折叠线折叠并形成叶片状部分35(参照图6)。在初始状态下,球囊3折叠成多个叶片状。将该状态称作缩径状态。球囊3通过注入流体而其折叠成羽状的部分被释放,恢复为缩径前的形状,成为扩张状态。在扩张状态下,若进一步施加规定以上的内压,则构成球囊3的膜伸展并膨张。

顶端头5设在内窥镜处置器具1的顶端。顶端头5是沿着长度轴线l方向延伸的大致圆锥形状的构件,为了防止其插入到体腔内时对组织造成的损伤,该顶端头5的顶端部形成为球状。

球囊3的顶端部密合固定于顶端头5的基端部。球囊3的基端部在球囊3的内部与管腔21连通且该球囊3的基端部与护套2的顶端部密合的状态下固定。球囊3与管腔21相连通,除了与管腔21相连通的部分之外的部分形成封闭空间。因而,构成为在经由管腔21和连通通路41向球囊3的内部注入流体时球囊3扩张。

管心针6是轴构件,其贯穿于球囊3的内部并从球囊3的顶端到基端地沿着长度轴线l延伸设置。管心针6的顶端部连接于顶端头5的基端。管心针6以穿过球囊3的内部、护套2的管腔21以及连接部4的连通通路41的方式延伸,并固定于护套2的连通通路41的内壁。管心针6例如由不锈钢、镍-钛合金等构成。

为了将中央部31保持在缩径状态,粘合部7设在球囊3的内部。粘合部7设在球囊3的长度轴线l方向上的能够与中央部31的内表面32粘接的位置。具体地讲,通过在位于球囊3的内部的管心针6中的、长度轴线l方向上的位置与球囊3的中央部31大致相等的位置的外周面涂敷粘合材料来设置粘合部7。在球囊3的缩径状态下构成为粘合部7仅与中央部31密合,比中央部31靠基端侧的基端部33和比中央部31靠顶端侧的顶端部34不与粘合部7接触。

在此,粘合意味着在球囊3借助粘合部7与管心针6等配置于球囊3内部的构件、球囊3的其他部位靠近配置的状态下保持球囊3的内表面与粘合部7密合的状态,在通过对球囊3施加外力而向自粘合部7分开的方向施加规定值以上的力时球囊3自粘合部7剥离的程度的粘贴状态。此外,这里所说的粘合包括进行多次剥离和粘贴的情况(粘合)以及在球囊3自粘合部7剥离之后不进行粘贴的情况(粘接)这两者。在前者的情况下,在球囊3的扩张时球囊3自粘合部剥离了之后,在球囊3收缩时球囊3和粘合部7再次粘合粘贴。由此,即使球囊3扩张、收缩,也能够反复进行粘贴、剥离。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管心针6为不锈钢制,球囊3为聚酰胺系树脂制,因此粘合材料使用相对于不锈钢而言的粘合强度较高的粘合材料较佳。如果这样设置,则防止了在球囊3的缩径状态解除时粘合部7附着于球囊3的内表面32侧。因此,在像狭窄部301等(参照图3)这样使球囊3扩张的状态下,在利用设于内窥镜100的顶端部的摄像部103(参照图2)隔着球囊观察狭窄部301等的状态的情况下,能够防止被粘合部7妨碍内窥镜100的摄像部103的观察。此外,通过进行管心针6的表面粗糙度的调整等改性处理、或者提高管心针6与粘合材料的粘贴强度,从而在球囊3的扩张过程中能够保持粘合部7附着于管心针6的状态,并防止粘合部7附着于球囊3的内表面32侧。

作为构成粘合部7的粘合材料,例如能够列举出橡胶类、丙烯酸类、硅类、聚氨酯类的粘合材料。与使用内窥镜处置器具1进行手术的部位、向球囊3注入的流体的种类、球囊3的材质等相应地适当选择粘合材料的材料即可。

在使用水作为使球囊3扩张的流体的情况下,更优选的是,粘合部7由非水溶性的材料构成。作为非水溶性的粘合材料,例如能够列举出硅类粘合材料。

粘合部7设在球囊3内,但为了防备球囊3在体内破损的事态,粘合部7优选为具有生物适应性的粘合材料。作为具有生物适应性的粘合材料,例如能够列举出硅类粘合材料。

从确保内窥镜的狭窄部301等的视场的方面考虑,粘合部7优选为无色透明。作为透明性优异的粘合材料,能够列举出丙烯酸类粘合材料。

从耐热性、耐药品性的方面考虑,粘合部7优选为硅类粘合材料。

从粘合性、再剥离性的方面考虑,粘合部7优选为聚氨酯类粘合材料。

此外,在向球囊3内注入的流体是水的情况下,粘合材料优选使用具有蒸馏水的折射率与球囊3的膜的折射率之间的折射率的材料。其结果,在使球囊3扩张的状态下利用内窥镜100的摄像部103观察狭窄部301等时,能够防止粘合材料妨碍视场。另外,流体并不限于水,因此与使用的流体的折射率相应地设定粘合材料的折射率等即可。

图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处置器具1的使用样态的图。接着,例示应用于对食道300的狭窄部301进行的内窥镜的扩张手术的情况说明内窥镜处置器具1的使用方法和球囊3自缩径状态进行扩张的过程。

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处置器具1的使用样态的一个例子的整体图。如图2所示,内窥镜处置器具1从钳子口102向用于向患者p的体内插入的内窥镜100的插入部101内插入球囊3和护套2并插入到体腔内来使用。连接部4借助管头201与增压泵200相连接。构成为从增压泵200经由连通通路41和管腔21向球囊3的内部注入流体,使球囊3进行扩张。增压泵200也能够抽吸球囊3内的流体。

图4是表示内窥镜处置器具1的球囊3的扩张过程的示意图。图5是表示内窥镜处置器具1的球囊3的扩张过程的示意图,其与图4相对应地表示长度轴线l方向的截面。图6是沿着图4中a-a线所示的线的内窥镜处置器具1的剖视图。图7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处置器具1的使用样态的图。

如图4的(a)和图6所示,在初始状态的缩径状态下,叶片状部分35绕管心针6卷绕。此外,在缩径状态下,利用粘合部7的粘合力,如图5的(a)所示,球囊3的中央部31的内表面32与粘合部7密合。另外,在图5的(a)中省略了中央部31的叶片状部分35的记载。在球囊3和护套2在内窥镜100的插入部101内插入拔出时、使球囊3进入到狭窄部等地配置时,使球囊3保持在缩径状态。

如图2所示,手术操作者对于患者p而言从口插入内窥镜100的插入部101,并如图7所示进入到食道300的狭窄部301附近。手术操作者一边根据由内窥镜100的摄像部103得到的图像确认食道300的狭窄部301、一边将插入部101的顶端配置在狭窄部的附近。

在该状态下,手术操作者从内窥镜100钳子口102插入已在连接部4连接了增压泵200的内窥镜处置器具1。使内窥镜处置器具1自内窥镜100的插入部101的通道突出,以球囊3的中央部31位于狭窄部301、基端部33位于比狭窄部301靠基端侧的位置、顶端部34位于比狭窄部301靠顶端侧的位置的方式配置球囊3。此时,若如图8所示在球囊3的中央部31与顶端部34之间的交界以及中央部31与基端部33之间的交界分别设置能够利用内窥镜100的摄像部103视觉识别的目视标记8,则手术操作者能够容易地识别中央部13的位置,能够顺畅地进行在适当的位置配置球囊的工序。

接着,手术操作者操作增压泵200并向球囊3内慢慢地注入蒸馏水等流体。若从增压泵200向缩径状态的球囊3注入蒸馏水(流体),则球囊3的比中央部31靠基端侧的基端部33的折叠成叶片状的部分展开,并开始扩张。此时,由于球囊3的中央部31的内表面32的一部分密合于粘合部7,因此中央部31不进行扩张,流体流入到图6所示的叶片状部分35,位于比中央部31靠顶端侧的位置的顶端部34也进行扩张。此时,球囊3的内压因流体的注入而逐渐上升。

从开始向球囊3注入流体到球囊3的内压达到规定的第一内压为止,如图4的(b)和图5的(b)所示,球囊3的顶端部34和基端部33进行扩张,但保持着中央部31与粘合部7的粘贴。因此,球囊3保持着中央部31的外径小于顶端部34的外径和基端部33的外径的状态。即,在球囊3的内压为第一内压以下的状态下,随着流体的注入,顶端部34的外径r1和基端部33的外径r2与中央部31的外径r3之差增大。此时,在狭窄部301的两侧,球囊3的顶端部34和基端部33进行扩径,因此能够防止内窥镜处置器具1相对于狭窄部301错位。能够利用设于增压泵200的压力计202(参照图2)确认球囊3的内压。手术操作者能够利用由摄像部103得到的图像和增压泵200的压力计202确认球囊3的扩张状态。

若继续注入流体,球囊3的内压变得大于第一内压,则中央部31的内表面32自粘合部7剥离,内表面32和粘合部7的粘贴状态被解除。其结果,随着流体的流入,中央部31进行扩张(扩径)。若继续注入流体,则如图4的(c)和图5的(c)所示扩张到顶端部34的外径r1、基端部33的外径r2和中央部31的外径r3相等为止。

利用由聚酰胺系树脂等材料形成的膜所构成的球囊3在扩张到顶端部34的外径r1、基端部33的外径r2和中央部31的外径r3相等为止的期间里通过折叠解除而进行扩张。此时,构成球囊3的膜自身几乎不进行伸展。但是,若在折叠解除了之后进一步向球囊3注入流体,则球囊3的内压进一步上升并达到第二内压。在该情况下,如图4的(d)和图5的(d)所示,通过构成球囊的膜发生伸展而球囊3整体进行膨张,相比于上述的外径r1、r2、r3进一步进行扩径。其结果,球囊3利用充分的张力进行膨胀,因此能够利用球囊3使狭窄部301等进行扩张。

在扩张手术结束之后,利用增压泵200抽吸球囊3内的流体。随着流体被抽吸,球囊3变瘪并折叠成叶片状,恢复为缩径状态。之后,将内窥镜处置器具1拉入到内窥镜100的插入部101的通道内并从内窥镜100拔出。

采用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处置器具1,在球囊3的扩张时,将球囊3配置于狭窄部301等并进行扩张时顶端部34和基端部33率先进行扩径,因此能够防止内窥镜处置器具1相对于狭窄部301错位。

采用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处置器具1,能够通过设置粘合部7而将球囊3的中央部31保持为缩径状态,因此不制作特殊的形状、构造的球囊,能够适当地防止球囊的错位。此外,由于在球囊3的部位物性没有不同,因此在中央部31自粘合部7剥离之后能够容易地使球囊均匀地进行扩张。

在本实施方式中,列举了仅从球囊3的基端侧注入和抽吸流体的例子,但向球囊3注入流体的方法并不限定于此。

在图9所示的变形例的内窥镜处置器具1a中,在护套2的顶端连接有管9,该管9贯穿于球囊3的内部。管9的管腔91与护套2的管腔21相连通。管9的顶端连接于顶端头5。在管9的顶端部和基端部设有与管9的管腔91相连通的第一口92和第二口93。第一口92位于长度轴线l方向上的比粘合部7靠基端侧的位置。第二口93位于长度轴线l方向上的比粘合部7靠顶端侧的位置。在管9的内部贯穿有管心针6。粘合部7是管9的长度轴线l方向上的大致中央部,其设在第一口92和第二口93之间。其他的结构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另外,也可以如图10的剖视图所示在管9的外表面和球囊3的中央部31的内表面32之间没有间隙地涂敷粘合材料而构成粘合部7a。在该情况下,除了通过增加粘合材料的涂敷量而上升粘合力之外,由于流体部不流入到粘合部,因此能够有效地抑制球囊3的中央部的扩张。

在本变形例的内窥镜处置器具1a中,若从增压泵200注入流体,则从护套2的管腔21向管9的管腔91内供给流体,从第一口92、第二口93向球囊3内注入流体。即,从球囊3的顶端侧和基端侧注入和抽吸流体。因此,在球囊3的中央部31的内表面32与粘合部7密合的缩径状态下,球囊3的顶端部34和基端部33顺畅且平衡较佳地进行扩张。因而,能够更可靠地防止在球囊3的扩张时球囊3相对于狭窄部301等偏移。

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粘合部7设于管心针6的例子,但粘合部7只要是将球囊3的中央部31的内表面32保持为缩径状态的结构,就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如图11所示在管心针6和球囊3的中央部31的内表面32这两者涂敷粘合材料而构成粘合部7b。在该情况下,优选的是使用透明的粘合材料,从而在球囊3进行了扩张之后设在球囊3侧的粘合部71不妨碍内窥镜100的摄像部103的视场。

图12表示粘合部的另一个变形例。图12是中央部31处的球囊3和管心针6的与长度轴线l方向正交的剖视图。在图12所示的变形例中,粘合部7c设在缩径时的球囊3的叶片状部分35的内表面32相互之间。通过这样在球囊3的叶片状部分35设置粘合部7c,从而也能够应对不具备管心针6等轴构件的情况、在轴构件未设置粘合部的情况。

在本实施方式中,表示了在球囊3设置标记8的例子,但也可以不设置标记8。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流体列举了蒸馏水,但流体只要能够使球囊3扩张且对人体没有影响,就也可以是气体、其他的液体。

[第2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图13和图14说明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处置器具1b具有导丝11,在像闭塞部那样难以插入球囊的情况下能够适当地使用。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处置器具1b在顶端头、轴构件、护套的结构上与第1实施方式有所不同。在之后的说明中,对与已经说明的构件共通的结构等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图13是内窥镜处置器具1b的沿着长度轴线l方向的剖视图。内窥镜处置器具1b具有由外护套20a和内护套20b构成的护套。在外护套20a的顶端固定有球囊3。在外护套20a的顶端部设有能够根据摄像部103的图像视觉识别的目视标记81b和能够根据x射线图像确认的x射线标记82b。

内护套20b贯穿于外护套20a内。在内护套20b的顶端连接有内管6b。在内管6b的顶端侧和基端侧设有能够根据x射线图像确认的x射线标记82b。顶端头5b形成有在长度轴线l方向上贯穿的贯穿通路50b。顶端头5b的贯穿通路50b、内管6b的管腔60b以及内护套20b的管腔21b相连通。

外护套20a和内护套20b的基端侧连接于分支盖40。分支盖40包括沿着长度轴线l方向延伸的主管腔401和自主管腔401的中途分支并沿着与长度轴线l交叉的方向向基端侧延伸地形成的副管腔402。在主管腔401的基端侧连接有与主管腔401相连通的管状的第一连接器臂403。第一连接器臂403的基端部连接于第一连接器405。在第一连接器405上形成有沿着长度轴线l方向延伸的连通通路407。在副管腔402的基端部连接有与副管腔402相连通的管状的第二连接器臂404。

内护套20b在贯穿于外护套20a的状态下与该外护套20a一同向分支盖40插入。外护套20a的基端与分支盖40内的形成于主管腔401和副管腔402的分支部分的壁部401b相抵接。外护套20a的管腔21a、副管腔402、第二连接器臂404的管腔、以及第二连接器406的连通通路408相连通。主管腔401在分支部分进行缩径。在主管腔401的缩径部分贯穿有从外护套20a的基端伸出来的内护套20b。为了防止流体流入,壁部401b中的、主管腔401的缩径部分和内护套20b之间被未图示的密封材料所密封。内护套20b贯穿于第一连接器臂403并连接于第一连接器405。内护套20b的管腔21b和第一连接器405的连通通路407相连通。

在外护套20a和分支盖40的连接部分,包覆管409包覆于外护套20a,包覆管409的基端侧与外护套20a一同向分支盖40插入。利用包覆管409能够防止外护套20a在与分支盖40的连接部分弯折而破损。

在内窥镜处置器具1b设有导丝11。导丝11以能够从第一连接器405插入并自顶端头5b的贯穿通路50b的顶端突出的方式可进退地贯穿于内护套20b的管腔、内管6b的内管腔60b以及贯穿通路50b。

第二连接器406与图2所示的增压泵200的管头201相连接。构成为从增压泵200供给的流体能够经由第二连接器臂404的管腔、副管腔402、外护套20a和内护套20b之间注入到球囊3的内部。

粘合部7设在内管6b的长度轴线l方向的大致中央部。利用粘合部7将球囊3的中央部31保持在缩径状态的结构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

接着,例示将内腔的闭塞部302应用于内窥镜的扩张手术的情况说明内窥镜处置器具1b的使用方法。图1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处置器具1b的使用样态的图。首先,将内窥镜100的插入部101插入到体内的闭塞部302。根据由摄像部103得到的图像,手术操作者一边利用目视确认闭塞部302的位置、一边使内窥镜处置器具1b自插入部101的通道(未图示)突出,接着使导丝11自顶端头5b的顶端突出并进入到闭塞部302内。

若在导丝11贯穿到比闭塞部302靠顶端侧的位置之后保持导丝11的位置并使顶端头5b和球囊3相对于导丝11前进,则球囊3贯穿于闭塞部302。手术操作者一边确认目视标记81b、一边调整球囊3的位置。在难以利用目视进行确认的情况下,只要根据x射线图像确认x射线标记82b的位置,就能够将球囊3相对于闭塞部302配置在适当的位置。由于之后的球囊的扩张过程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采用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处置器具1b,起到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此外,采用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处置器具1b,由于包括目视标记81b和x射线标记82b,因此即便是可视度较差的闭塞部302也能够适当地配置球囊3。

此外,采用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处置器具1b,即便是闭塞部这样的狭窄的间隙,也能够使用导丝11顺畅地配置球囊。

以上,参照附图详细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具体的结构并不限于该实施方式,也包括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的设计变更等。

此外,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和各变形例中表示的构成要素能够适当地组合而构成。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能够提供一种能够在生物体管腔内的适当的位置稳定地扩张球囊且能够适当地使狭窄部、闭塞部扩张的内窥镜处置器具。

附图标记说明

1、1a、1b、内窥镜处置器具;2、护套;3、球囊;6、管心针(轴构件);7、7a、7b、7c、71、粘合部;8、81、目视标记(标记);82b、x射线标记(标记);31、中央部;33、基端部;34、顶端部;92、第一口;93、第二口。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