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慢性胆囊炎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40360阅读:32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是一种关于治疗慢性胆囊炎的药物,特别是用于治疗对于体征不典型,伴有胆源性消化不良,厌油腻食物,上腹部闷胀,嗳气,胃部灼热等,经过保守治疗效果不佳并且远不到手术指征的病人,此种发明是一种清热,祛湿,缓解肝胆湿热,促进固醇性胆囊结石(x射线能穿透的结石)排出,减少胆汁淤积,并对胆汁反流性胃炎也有肯定疗效的内服中药组合物。
背景技术
:当今国家改革开放以后,人们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肥胖和人口老龄化已是我国面临的主要问题,也成为了慢性胆囊炎的主要发病因素,在临床工作的分析中,乙肝病毒携带,胆固醇代谢的紊乱,肠道和胆道的细菌、真菌、寄生虫感染,胆道和(或)十二指肠的运动障碍以及胆囊血管病变导致的胆囊粘膜的损害,负面情绪影响等都直接或间接成为了慢性胆囊炎发病率居高不下的原因和诱发慢性胆囊炎的高危因素。目前针对慢性胆囊炎的主要治疗方法是预防疗法,内科保守疗法,外科手术疗法等,有时由于患者不良的生活习惯,手术中的不可知因素,术后并发症等使治疗效果不是很肯定。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治疗慢性胆囊炎的更有效果的中药组合物。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治疗慢性胆囊炎的中药组合物,以内服的方式对于慢性胆囊炎具有特殊的疗效,甚至对于胆汁反流性胃炎,也都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治疗慢性胆囊炎的中药组合物(内服),包括大青叶、茵陈、连翘、金银花、金钱草、青蒿、柴胡、川楝子、延胡索、白芍、青黛、栀子、黄苓、丹参、焦山楂、郁金、炙甘草。所述药物中各种成分重量百分比为:5.1-10.2%的大青叶、5.1-10.2%的茵陈、5.1-10.2%的连翘、5.1-10.2%的金银花、5.1-10.2%的金钱草、5.1-7.6%的青蒿、5.1-7.6%的柴胡、5.1-7.6%的川楝子、5.1-7.6%的延胡索、5.1-7.6%的白芍、4.1-6.1%的青黛、4.1-6.1%的栀子、4.1-6.1%的黄苓、4.1-6.1%的丹参、4.1-6.1%的焦山楂、4.1-6.1%的郁金、0.5-2.5%的炙甘草。进一步地,所述药物中,所述大青叶的重量百分比为7.61%,茵陈的重量百分比为7.61%,连翘的重量百分比为7.61%,金银花的重量百分比为7.61%,金钱草的重量百分比为7.61%,青蒿的重量百分比为6.09%,柴胡的重量百分比为6.09%,川楝子的重量百分比为6.09%,延胡索的重量百分比为6.09%,白芍的重量百分比为6.09%,青黛的重量百分比为5.08%,栀子的重量百分比为5.08%,黄苓的重量百分比为5.08%,丹参的重量百分比为5.08%,焦山楂的重量百分比为5.08%,郁金的重量百分比为4.57%,炙甘草的重量百分比为1.5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述的中药组合物通过内服的治疗方式,对于治疗慢性胆囊炎具有特殊的疗效,其治疗效果已经通过临床验症。【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慢性胆囊炎的中药组合物(内服),其中:所述药物包含:大青叶、茵陈、连翘、金银花、金钱草、青蒿、柴胡、川楝子、延胡索、白芍、青黛、栀子、黄苓、丹参、焦山楂、郁金、炙甘草;以上中药于水中浸泡1小时,烧开后煎煮46-50分钟,煎出的药液每剂约300-400ml,每日服用1剂。中药组合物中的以上各成分的含量及对应的重量百分比为:成分每197g内服药中含重量百分比成分每197g内服药中含重量百分比大青叶10g-20g5.1-10.2%茵陈10g-20g5.1-10.2%连翘10g-20g5.1-10.2%金银花10g-20g5.1-10.2%金钱草10-20g5.1-10.2%青蒿10-15g5.1-7.6%柴胡10-15g5.1-7.6%川楝子10-15g5.1-7.6%延胡索10-15g5.1-7.6%白芍10-15g5.1-7.6%青黛8-12g4.1-6.1%栀子8-12g4.1-6.1%黄苓8-12g4.1-6.1%丹参8-12g4.1-6.1%焦山楂8-12g4.1-6.1%郁金8-12g4.1-6.1%炙甘草1-5g0.5-2.5%以下阐述本发明所述中药组合中各个成分的药性、功能及最佳含量:大青叶:性味归经:性大寒,味苦、咸。归入心、胃经。功能主治:清热凉血,解心、胃热毒。用于解毒,抗感染,退热。每197g药物中的最佳含量为15g,即重量百分比为7.61%。每100g药物中含7.61g。茵陈:性味归经:性寒,味苦。归入脾、胃、肝、胆经。功能主治:清湿热,退黄疸。用于治疗湿热黄疸、寒湿黄疸、小便短赤、湿疮。每197g药物中的最佳含量为15g,即重量百分比为7.61%。每100g药物中含7.61g。连翘:性味归经:性微寒,味苦。归入心、小肠经。功能主治:清心解热,消肿散结,利尿。用于清热泻火,解毒,外感风热,急性热病初起,烦热神昏,痈肿疮毒,瘰疠等症。每197g药物中的最佳含量为15g,即重量百分比为7.61%。每100g药物中含7.61g。金银花:性味归经:性寒,味甘。归入肺、心、胃经。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炒炭凉血止血。用于抗菌,急性热病,湿热泻痢,外感风热,痈肿疮毒。每197g药物中的最佳含量为15g,即重量百分比为7.61%。每100g药物中含7.61g。金钱草:性味:性微寒,味甘、咸。归入肝、胆、膀胱经。功能主治:清利湿热,通淋,消肿。用于热淋,沙淋,尿涩作痛,黄疸尿赤,痈肿疗疮,毒蛇咬伤;肝胆结石,尿路结石。每197g药物中的最佳含量为15g,即重量百分比为7.61%。每100g药物中含7.61g。青蒿:性味归经:性寒,味苦、辛。归入肝、胆经。功能主治:湿热黄疸,清热解暑,除蒸,截疟。用于暑邪发热,阴虚发热,夜热早凉,骨蒸劳热,疟疾寒热。每197g药物中的最佳含量为12g,即重量百分比为6.09%。每100g药物中含6.09g。柴胡:性味归经:性微寒,味苦。归入肝、胆经。功能主治:疏肝解郁,发热退热、升阳。用于感冒发热,寒热往来,胸胁胀痛,月经不调,子官脱垂,脱肛。每197g药物中的最佳含量为12g,即重量百分比为6.09%。每100g药物中含6.09g。川楝子:性味归经:性寒,味苦。归入肝、心、小肠、膀胱经。功能主治:清肝火,除湿热,止痛,杀虫。用于治疗肝气郁滞、肝胆火盛所致的腹痛、胁痛,虫积腹痛,疝痛,头癣。每197g药物中的最佳含量为12g,即重量百分比为6.09%。每100g药物中含6.09g。延胡索:性味归经:性温,味辛、苦。归入肝、脾、心包、肺经。功能主治:理气、活血、止痛。用于气滞血瘀之诸痛,胃脘痛、胸胁痛,腹痛,痛经,疝痛等症。每197g药物中的最佳含量为12g,即重量百分比为6.09%。每100g药物中含6.09g。白芍:性味归经:性微寒,味苦、酸。归入肝、脾经。功能主治养血调经,平肝止痛,敛阴止汗。用于。血虚萎黄,月经不调,自汗,盗汗,头痛眩晕,胁痛,腹痛,四肢挛痛。每197g药物中的最佳含量为12g,即重量百分比为6.09%。每100g药物中含6.09g。青黛:性味归经:性寒,味咸。归入肝、肺、胃经。功能主治:清肝凉血解毒,退黄疸。用于温热病或瘟疫热毒,肺热咳嗽,气急痰稠之症,小儿疳积发热及惊热等。每197g药物中的最佳含量为10g,即重量百分比为5.08%。每100g药物中含5.08g。栀子:性味归经:性寒,味苦。归入肝、肺、心、胃经。功能主治:清热降火,除烦利尿,凉血解毒。用于黄疸,热病心烦,血淋,小便不利,吐衄下血,疮疡热毒。每197g药物中的最佳含量为10g,即重量百分比为5.08%。每100g药物中含5.08g。黄苓:性味归经:性寒,味苦。归入胆、脾、肺、大小肠经。功能主治:清热燥湿,止血安胎。用于血热妄行,湿热下痢,肺热咳嗽,胎动不安。每197g药物中的最佳含量为10g,即重量百分比为5.08%。每100g药物中含5.08g。丹参:性味归经:性微寒,味苦。归入心、肝经。功能主治:活血通络,凉血消肿,除烦清心。用于烦热不安,肝郁胁痛,气滞血瘀,痛经,经闭,腹部肿块,瘀血作痛痈肿疮毒。每197g药物中的最佳含量为10g,即重量百分比为5.08%。每100g药物中含5.08g。焦山楂:性味归经:性温,味酸、甘。归入肝、脾、胃经。功能主治:行瘀、化滞,消积。用于消除油腻,脘腹满闷,脾脏肿大,食积,肉积,经闭瘀阻,产后儿枕痛,疝痛,痢疾等症。每197g药物中的最佳含量为10g,即重量百分比为5.08%。每100g药物中含5.08g。郁金:性味归经:性寒,味辛、苦。归入味:辛、苦、寒。归入心、肝、肺经。功能主治:舒气解郁,凉血破瘀,利胆。用于湿热黄疸,胆石症,两胁胀满,胸腹疼痛,痛经,吐衄血,癫狂,热病神昏。每197g药物中的最佳含量为9g,即重量百分比为4.57%。每100g药物中含4.57g。炙甘草:性味归经:性平,味甘。归入心、肺、脾、胃经。功能主治:补脾益气,为缓和剂调补药。用于补中益气,脾虚便溏、胃虚口渴、肺虚咳嗽,倦怠乏力,心悸气短,缓解药物毒性、烈性。每197g药物中的最佳含量为3g,即重量百分比为1.52%。每100g药物中含1.52g。以下结合具体临床病例来说明本发明所述中药组合物的疗效,记录临床病例420余例350余例完全治愈,目前为止病人治愈率约为83%,有效率约为97%;在此不一一举例说明,仅列举以下几个典型病例:病例1某某某,女,28岁,职工,主因食欲差,进食量少,厌油腻,餐后腹胀,恶心2年余,于2016年2月就诊。病人消瘦,无力,自述近2年体重减轻20公斤余,查体胆囊区压痛明显,其余未见明显异常,胃镜检查提示为浅表性胃炎,胆囊b超显示囊壁光滑,未见明显异常。诊断为慢性胆囊炎,服用胆囊炎中药8剂后,餐后腹胀减轻,恶心消失,胆囊区压痛减轻,服药15剂后,体重增加1公斤,服药1个月后体重增加4公斤,所有不适症状完全消失,半年回访无复发。病例2某某某,女,71岁,退休职工,主因后背疼痛4月余,进食量少,腹胀,无力,于2014年5月就诊。查体未见异常,b超显示胆囊壁粗糙,诊断为慢性胆囊炎。服用中药15剂。后背疼痛消失,腹胀消失,1年回访无复发。病例3某某某,女,54岁,农民,主因腹胀,恶心,嗳气,无力半年余,于2014年1月就诊。查体右上腹及上腹部均压痛明显,尤以右上腹为重,b超显示胆囊壁粗糙,诊断为慢性胆囊炎。服用中药15剂好转,继续服用一个月痊愈,2年回访无复发。病例4某某某,男,17岁,学生,主因餐后腹胀2年余,食油腻加重,导致入睡困难,于2014年5月就诊。既往体健,查体胆囊区压痛未见明显异常,b超显示胆囊壁粗糙,诊断为慢性胆囊炎。服用中药20剂症状消失,1年回访无复发。病例5某某某,男,64岁,退休职工,主因上腹部剧痛,伴大汗,于2016年7月就诊。既往高血压病史5年余,慢性胆囊炎病史10年余,胆囊结石(泥沙状)5年余。查体上腹部压痛反跳痛明显,实验室检查中性粒细胞增高,谷丙转氨酶增高,全腹ct显示胆囊壁粗糙,诊断为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给予抗生素控制感染,5天后停用抗生素给予胆囊炎中药口服,45剂后慢性胆囊炎治愈,半年回访无复发。病例6某某某,男,72岁,退休职工,主因后背右侧肩胛骨以下疼痛2年余,范围10*10cm,活动后加剧,夜晚翻身不便,于2015年5月就诊。查体未见明显异常,b超显示胆囊壁粗糙,伴有胆囊结石,诊断为慢性胆囊炎。服用中药15剂症状消失,后又加服15剂巩固疗效,1年回访无复发。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某些实施病例,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内容对本发明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均属于权利要求书保护的范围。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