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药物及其用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40355阅读:39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中医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药物及其用途。



背景技术:

骨折恢复一般分为三期,即:骨折初期(血肿炎症机化期)、原始骨痂形成期和骨板形成塑形期,病人一般通过这三期的愈合能够达到恢复。

骨折初期,一般是在伤后1-2周内,由于筋骨脉络的损伤,血离经脉,瘀积不散,气血凝滞,经络受阻,故中早期治疗,也就是一期治疗,宜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为主,即采用“下法”或“消法”;若淤血积久不消,郁而化热,或邪毒内侵,或迫血妄行,可用“清法”,气闭昏厥或淤血攻心则用“开法”。清代陈士铎在《百病辩证录》中说道“血不活者瘀不去,瘀不去则骨不能接也”,所以按照这个损伤初期的发病过程,通常采用攻下逐瘀法、行气消瘀法、清热凉血法、开窍活血法。早期都是以活血化瘀为主。早期治法的第一种是攻下逐瘀法。金元四大家张从正在《儒门事亲》中写道:下法能使“陈莝去而肠胃结;症瘕尽而荣卫昌”。下法也就是攻下逐瘀的方法,能使陈旧的、污秽的一些污渍能够排除掉,使胃肠清洁,能够使症瘕,淤血积聚的部位能够干净,荣卫,荣是营养,卫是防御功能,荣卫昌就是营养和防御功能得到改善,适合于损伤早期蓄瘀,大便不通,腹胀拒按,舌红、苔黄,脉洪大而数的体实患者,身体是比较结实的患者,但攻下逐瘀法,常常用苦寒、泻下的药,比如说像大黄、芒硝,这些药药性峻猛,凡是妇女妊娠、年老体弱、气血虚衰,有大出血的病人应该禁用或者慎用。第二就是行气消瘀法,行气消瘀法是骨伤科最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也称为消法、散法。适应症是损伤后气滞血瘀,局部肿痛,但是没有里实热证,或有某些禁忌而不能猛攻者。行气消瘀法应注意:行气消瘀法属于消法,有一些具有消散扩散作用的药物,对于素体虚弱或年老体虚,妊娠产后,月经期间,幼儿等应慎用。第三是清热凉血法,清热凉血法适应症:损伤后热毒蕴结于内引起血液错经妄行,或者创伤感染,邪毒侵袭,引起火毒内攻之症,火毒内攻症,清热凉血法是清法,常常用一些苦寒的药物,凡是身体素虚,脏腑虚寒,饮食素少,肠胃虚滑,或者妇女分娩以后有热症的,都应该慎用。第四种方法是开窍活血法:适应症:损伤后气血逆乱,气滞血瘀,淤血攻心,神昏窍闭等危重症。同时开窍药有走串性比如麝香、苏合香等,这些药走串性很强,容易引起早产、流产,孕妇的话慎用。

本申请发明人根据传统中医理论,研制出一种适用于骨折治疗的消肿定痛的药物,尤其适用于骨折的中早期治疗,也就是一期治疗。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药物及用途,用于骨折的治疗,尤其是早期治疗。

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消肿定痛的药物,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组成:

当归3-15份,川芎2-10份,生地3-15份,丹参3-30份,丹皮2-10份,土元2-10份,川牛膝3-15份,三七1-6份,苏木2-10份,醋香附2-10份,醋元胡2-10份,炒桃仁3-15份,红花2-10份,甘草1-5份,砂仁1-6份。

进一步地,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组成:

当归15份,川芎10份,生地10份,丹参30份,丹皮10份,土元5份,川牛膝10份,三七5份,苏木10份,醋香附10份,醋元胡10份,炒桃仁5份,红花10份,甘草5份,砂仁6份。

进一步地,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组成:

当归5份,川芎10份,生地5份,丹参20份,丹皮10份,土元10份,川牛膝10份,三七5份,苏木10份,醋香附10份,醋元胡10份,炒桃仁3份,红花10份,甘草5份,砂仁6份。

进一步地,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组成:

当归15份,川芎10份,生地15份,丹参30份,丹皮10份,土元5份,川牛膝10份,三七5份,苏木10份,醋香附10份,醋元胡10份,炒桃仁10份,红花10份,甘草5份,砂仁6份。

进一步地,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组成:

当归15份,川芎10份,生地15份,丹参30份,丹皮10份,土元5份,川牛膝5份,三七5份,苏木10份,醋香附10份,醋元胡10份,红花5份,甘草5份,砂仁2份。

进一步地,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组成:

当归10份,川芎10份,生地10份,丹参20份,丹皮10份,土元10份,川牛膝10份,三七5份,苏木10份,醋香附10份,醋元胡10份,炒桃仁3份,红花5份,甘草5份,砂仁6份。

另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如上述之一所述的药物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进一步地,如如上述之一所述的药物在外伤所致骨折、软组织损伤引起的疼痛、肿胀的早期治疗中的应用。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消肿定痛的药物及其用途,对骨折治疗,尤其是骨折早期治疗具有良好的效果,并且均未出现任何用药后肝功能、肾功能异常及损害。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的消肿定痛的药物的原料配比为:

当归3-15份,川芎2-10份,生地3-15份,丹参3-30份,丹皮2-10份,土元2-10份,川牛膝3-15份,三七1-6份,苏木2-10份,醋香附2-10份,醋元胡2-10份,炒桃仁3-15份,红花2-10份,甘草1-5份,砂仁1-6份。

本发明实施例的原料比例可配合损伤部位加减运用。

本发明实施例的消肿定痛的药物的药理分析:

配伍:醋元胡、醋香附合用:醋元胡可行血中之气滞,气中之血滞,故能治一身上下诸痛症。醋香附芳香辛行,入肝经散肝气之郁结,味苦疏泄平肝气之横逆为行气止痛之要药。两者共奏行气止痛之能。

丹参、红花、桃仁、川牛膝、当归合用:丹参善治各种淤血病症,入心经,即可清热凉血,又可除烦安神,技能活血又能养血以安神定志;红花善能通利血脉,消肿止痛,为治跌打损伤,瘀滞肿痛之要药;桃仁入心肝血分善泄血滞,祛瘀力强,川牛膝性善下行,活血祛瘀,有疏泄降利之特点,又可补益肝肾、强筋健骨;当归辛行温通,为活血行瘀之要药,五者配伍应用即可行气滞、破血瘀、消肿痛、温通血脉、补肝肾、强筋骨。桃仁、红花、当归三者同用可治疗跌打损伤瘀血作痛。另桃仁、当归、川牛膝三者共用奏润肠通便之效。

丹皮:苦寒,入心肝血分,功能清热凉血止血,治疗骨折后血淤化热;与丹参共用两者相辅相成,共奏清热凉血、安神定志之效。

生地黄,苦寒入营血分,为清热,凉血,止血之要药。《神农本草经》:“主折跌绝筋,伤中,逐血痹,填骨髓,长肌肉,作汤除寒热积聚,除痹,生者尤良。”

三七入肝经血分,功善止血又能化瘀生新,有止血不留淤,化瘀不伤正的特点,活血化瘀而消肿定痛,为伤科之要药,是为本方之君药。

川芎辛散温通,既能活血化瘀又能行气止痛,为血中之气药,具有通达气血之功效,故治疗气滞血瘀诸痛症,与三七共为君药。

土元、苏木合用:土元咸寒入血,主入肝经,性善走窜,能活血消肿止痛,续筋接骨疗伤,为伤科常用药,尤多用于骨折筋伤,淤血肿痛;苏木味辛能散,咸入血分,能活血祛瘀、消肿止痛。

砂仁芳香行气,使气血活而淤阻通,消除因血虚引起的肠胃胀气。

甘草调和诸药。

以汤剂的制备为例,具体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消肿定痛的药物的制备方法,按以下重量称取原料:

当归3-15克,川芎2-10克,生地3-15克,丹参3-30克,丹皮2-10克,土元2-10克,川牛膝3-15克,三七1-6克,苏木2-10克,醋香附2-10克,醋元胡2-10克,炒桃仁3-15克,红花2-10克,甘草1-5克,砂仁1-6克;

以水煎服即可。

本发明实施例的消肿定痛的药物的临床疗效观察试验:

1.1989年5月4日,患者孙某,男性,30岁,主诉:右臂肿胀疼痛1小时余。现病史:患者由于一小时前不慎意外致伤,伤及右臂部等处,伤后即感摔伤处疼痛,不敢活动,前来我院我科就诊,患者自发病来无头痛头晕无胸闷,饮食及睡眠尚可。既往史:既往体健。神志清楚形体适中,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涩。体格检查:右臂部肿胀较重,局部压痛明显,畸形,可及骨擦感异常及异常活动,右手肢端血运及感觉可。x线示:右肱骨干骨折。中医诊断:骨折病气滞血瘀;西医诊断:右肱骨干骨折。治疗:手法复位后,小夹板石膏固定,口服消肿定痛汤加减,整方如下:当归15g川芎10g生地10g丹参30g丹皮10g土元5g川牛膝10g三七5g苏木10g醋香附10g醋元胡10g炒桃仁5g红花10g甘草5g砂仁6g,4付水煎服日一剂,分早晚两次热服。并嘱患者避免患肢持重,适当进行功能活动,定期复查,不适随诊。

患者于5月8日前来复诊,诉:患处肿胀疼痛感于就诊后第三天明显减轻,遂服用完最后一剂草药后前来复诊,现患者感伤肢有麻木感。查体:患处肢体肿胀明显减轻,局部压痛感较前明显减轻。治疗:暂行石膏托外固定,并调整上方:当归5g川芎10g生地5g丹参20g丹皮10g土元10g川牛膝10g三七5g苏木10g醋香附10g醋元胡10g红花10g甘草5g砂仁6g炒桃仁3g,5付,水煎服日一剂,分早晚两次热服。嘱患者避免患肢持重,适当进行功能活动,一周后拍x线片复查,不适随诊。

2.1989年6月1日,患者刘某,女,25岁,主诉:颈部、腰部疼痛5天。现病史:患者于5天前家务后感颈部、腰部酸痛,未作特殊治疗,于昨日感疼痛加重,遂前来我院我科就诊,患者自发病来无头晕头痛,无胸闷,饮食及睡眠尚可。既往史:既往体健。神志清楚形体适中,舌淡苔白,脉弦。体格检查:颈、腰部局部压痛,活动尚可,四肢无皮肤异常感觉及运动障碍。中医诊断:伤筋气滞血瘀;西医诊断:软组织损伤。治疗:适当活动,注意休息,口服消肿定痛汤加减,整方如下:当归15g川芎10g生地15g丹参30g丹皮10g川牛膝10g土元5g三七5g苏木10g醋香附10g醋元胡10g红花10g甘草5g砂仁6g炒桃仁10g,5付水煎服日一剂,分早晚两次热服,并嘱患者避开例假期服用药物,不适随诊。于6天后电话随访得知患者服药4天后颈部、腰部疼痛感已经消失,遂未前来复诊。

3.1989年6月1日,患者田某,女,15岁,主诉:左踝关节肿胀疼痛1小时。现病史:患者于1小时之前不慎摔下楼梯,扭伤左踝部,当时立感疼痛,活动不利。既往史:既往体健,否认药物食物过敏史。患者神志清痛苦貌,面色荣润,舌淡红苔薄黄,脉弦紧。查体:左踝关节肿胀,压痛,肢端血运感觉未见异常。x线片示:左踝关节诸构造未见明显异常。中医诊断:伤筋气滞血瘀;西医诊断:左踝韧带损伤。治疗:小夹板绷带于患处外固定,嘱患者制动休息,口服消肿定痛汤加减:当归15g川芎10g生地15g丹参30g丹皮10g川牛膝5g土元5g三七5g苏木10g醋香附10g醋元胡10g炒桃仁3g红花5g甘草5g砂仁2g,6付水煎服日一剂,分早晚两次热服,一周后复查,不适随诊。

患者于6月7日,前来复查,患处肿胀消退,疼痛减轻,调整方剂:当归10g川芎10g生地10g丹参20g丹皮10g土元10g川牛膝10g三七5g苏木10g醋香附10g醋元胡10g甘草5g砂仁6g红花5g炒桃仁3g,4付水煎服日一剂,并嘱患者服药后,继续加水1000ml煎药,煎出药液待温度适可时,浸泡烫敷患处,并适当进行功能锻炼。五日后电话随访患者,得知患者患处肿痛已消,可缓步前行,于1日前返校。

本发明实施例的消肿定痛的药物的临床试验应用共325例,其中男性158例,女性167例。骨折患者200例,软组织损伤患者125例,年龄最大至85岁,最小为10岁,门诊病例150例,住院病例175例,明显有效300例,有一定效果22例,无效2例,并且均未出现任何用药后肝功能、肾功能异常及损害。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