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折式组合盖及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089194阅读:470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折式组合盖及制备方法与制造工艺

本发明涉及医药包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折式组合盖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输液治疗在医疗领域中的广泛应用,输液包装用品也随之不断更新换代,向着更简单、更清洁以及更方便的方向发展。现有输液袋用组合盖通常由多个部分组成,不仅生产过程繁冗,还需要多道组合工序,直接增加了组合盖的生产成本。因此,需要一种结构简单、功能齐全、方便实用的输液袋组合盖。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清洁卫生并且使用方便的双折式组合盖及其制备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双折式组合盖,包括外盖和胶塞,

外盖包括外盖本体和设置于外盖本体顶部的一对易折柄,外盖本体顶部表面设置有彼此分离的加药孔和输液孔,加药孔和输液孔分别通过单独的易折柄密封,其中,外盖本体内壁径向地设置有用于限定胶塞位置的定位卡扣;

胶塞设置于外盖内,其中胶塞的上表面和侧壁分别与外盖的上表面和内壁紧密贴合,并且胶塞的下表面边缘与定位卡扣的上表面紧密贴合。

进一步地,外盖本体为圆筒状,外盖本体的下部包含阶梯状的突出外缘,突出外缘的底面设置有环形凹槽,并且外盖本体与胶塞的侧壁紧密贴合的内壁上设置有凸棱。

进一步地,易折柄具有连接部和椭圆形的手柄部,手柄部通过连接部连接至外盖本体的顶部,一对易折柄的手柄部交错布置。

进一步地,定位卡扣为连续的环形或间断的环形。

进一步地,外盖本体、和易折柄一体成型。

进一步地,胶塞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一上凹坑、第二上凹坑和上凸起,胶塞的下表面设置有第一下凹坑、第二下凹坑和下凸起,其中第一上凹坑和第一下凹坑的位置与输液孔的位置相对应,第二上凹坑和第二下凹坑的位置与加药孔的位置相对应。

进一步地,胶塞由热塑性弹性体橡胶制成。

进一步地,双折式组合盖的外径为32mm。

一种制备双折式组合盖的外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原料充分混合均匀,制成混合物;

原料为40-70重量份的聚丙烯,25-30重量份的乙烯—丙烯共聚物,10-15重量份的聚烯烃弹性体,0.01-0.05重量份的四[β-(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季戊四醇脂,0.01-0.05重量份的β-(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十八碳酸脂,0.01-0.1重量份的水合铝酸碳酸镁,0.01-0.1重量份的顺-13-二十二碳烯酸酰胺;

步骤二:在190~230℃下,将步骤一的混合物喂入双螺杆挤出机内,挤出拉条;

步骤三:将步骤二的拉条水冷冷却至50℃;

步骤四:将冷却的拉条切粒,吹风干燥,得到改性聚丙烯原料;

步骤五:根据外盖形状将改性聚丙烯原料注塑成型,得到双折式组合盖的外盖。

进一步地,原料为60重量份的聚丙烯,26.85重量份的乙烯—丙烯共聚物,13重量份的聚烯烃弹性体,0.02重量份的四[β-(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季戊四醇脂,0.03重量份的β-(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十八碳酸脂,0.05重量份的水合铝酸碳酸镁,0.05重量份的顺-13-二十二碳烯酸酰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为:本发明的组合盖仅包含外盖和胶塞,无需内盖或垫片等结构,结构简单,有效节省材料,利于大批量生产。外盖采用一体成型,生产工艺简单;外盖底面设置有环形凹槽,有效降低了外盖成形时发生注塑变形的可能性,提高了成品率。外盖内壁的凸棱以及胶塞两面的凸起均起到了很好的防滑效果,不仅避免胶塞在外盖内滑动或脱落,还利于实现外盖与胶塞的紧密结合,提高了密封效果。胶塞上下两面的凹坑和凸起等结构彼此对称设置,使得胶塞在安装时无需区分安装方向,有效化简了安装工序,本发明的一对易折柄的手柄部交错布置,更加便于开启。在一个胶塞上将用于加药和输液的区域隔开,不仅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还确保了清洁卫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双折式组合盖的俯视图;

图2是沿图1中A-A方向的剖视图;

图3是沿图1中B-B方向的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双折式组合盖的外盖的立体图;

图5是本发明的双折式组合盖的外盖的剖视图;

图6是本发明的双折式组合盖的胶塞的立体图;

图7是本发明的双折式组合盖的胶塞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外盖,110外盖本体,111加药孔,112输液孔,113定位卡扣,114凸棱,115突出外缘,116环形凹槽,120易折柄,121手柄部,122连接部,200胶塞,210第一上凹坑,220第一下凹坑,230第二上凹坑,240第二下凹坑,250上凸起,260下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如图1-3所示,本发明的双折式组合盖包括外盖100和胶塞200。其中胶塞200安装于外盖100内部,胶塞300容纳并固定于外盖100与内盖200之间。

图4和图5分别示出了外盖100的立体图和剖视图。如图所示,外盖100总体包括外盖本体110和设置于外盖本体110顶部的一对易折柄120。其中,外盖本体110总体为圆筒状,在其顶部表面设置有彼此分离的加药孔111和输液孔112,以便使加药区与和输液区域隔开,更加干净卫生。外盖本体110内壁径向地设置有定位卡扣113,以便将胶塞200的位置限定于外盖100的顶部与定位卡扣113之间。定位卡扣113可以设置为连续的环形或间断的环形。其中,将定位卡扣113设置为如图5所示的间断的环形,不仅便于胶塞的安装,还能进一步节省材料。优选地,可以在外盖本体100与胶塞200紧密贴合的内壁上设置各种形状的凸棱114,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为等间距均匀分布于内壁上的长条状凸棱114,以便防止胶塞200在外盖100内部随意转动。另外,外盖本体110的下部还可以包含阶梯状的突出外缘115。突出外缘115底面设置有环形凹槽116,以便在注塑成型或焊接过程中防止尺寸较厚的突出外缘115出现变形。

加药孔111和输液孔112分别通过单独的易折柄120密封。易折柄120具有椭圆形的手柄部121和连接部122,其中手柄部121的一端通过连接部122连接至凸出部120的顶部,另一端裸露在外,便于使用者手持。优选地,一对易折柄120的手柄部121交错布置,如图4所示,两个手柄部132便于手持的一端分别从凸出部120相反的两个侧面露出,便于使用者操作。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外盖本体110、凸出部120和易折柄120一体成型,加工更加方便。为了便于加工,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外盖本体110和易折柄120可以一体成型。

图6和图7分别示出了胶塞200的立体图和剖视图。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胶塞300设置于外盖100的内部,其中胶塞200的上表面和侧壁分别与外盖100的上表面和内壁紧密贴合,并且胶塞200的下表面边缘与定位卡扣113的上表面紧密贴合。如图所示,胶塞200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一上凹坑210和第二上凹坑230,下表面设置有第一下凹坑220和第二下凹坑240,并且第一上凹坑210与第一下凹坑220的位置相对应,第二上凹坑230与第二下凹坑240的位置相对应,以在胶塞200上形成两个厚度较小的减薄区,便于分别加药和输液。优选地,胶塞200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可以分别设置各种形状的上凸起250和下凸起260。当胶塞200的上表面/下表面与外盖100的顶面紧密贴合时,胶塞200上表面/下表面的上凸起250/下凸起260可以增大与外盖100顶面的摩擦,防止胶塞200随意滑动,避免脱落。由于胶塞200的上下表面均设置有凸起,使得胶塞200在安装时无需区分安装方向(即不分正反面),有效化简了安装工序。上凸起250/下凸起260可以设置为任何适当的形状,例如图6和图7所示的矩形。

在本发明中,胶塞300可由热塑性弹性体橡胶制成,也可使用本领域其他常用的材料制成。

制备本发明的双折式组合盖的外盖100主要通过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原料充分混合均匀,制成混合物;

原料为40-70重量份的聚丙烯,25-30重量份的乙烯—丙烯共聚物,10-15重量份的聚烯烃弹性体,0-0.05重量份的四[β-(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季戊四醇脂,0-0.05重量份的β-(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十八碳酸脂,0.01-0.1重量份的水合铝酸碳酸镁,0.01-0.1重量份的顺-13-二十二碳烯酸酰胺;

步骤二:在190~230℃下,将步骤一的混合物喂入双螺杆挤出机内,挤出拉条;

步骤三:将步骤二的拉条水冷冷却至50℃;

步骤四:将冷却的拉条切粒,吹风干燥,得到改性聚丙烯原料;

步骤五:根据外盖形状将改性聚丙烯原料注塑成型,得到双折式组合盖的外盖。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制备外盖所用原料各成分的具体比例和牌号如表1所示。

表1内盖/外盖所用原料各成分的具体比例和牌号

依据本发明的双折式组合盖的外径尺寸优选为32mm。本发明的双折式组合盖仅包含外盖和胶塞,结构简单;外盖与胶塞的特殊构造有效避免了胶塞在外盖内发生滑动或脱落;在一个胶塞上将用于加药和输液的区域隔开,不仅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还确保了清洁卫生。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