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脾肾两虚型血精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673540阅读:53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医药,特别是一种治疗脾肾两虚型血精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血精是指以排出血性精液为主要表现的症状,有肉眼血精和镜下血精之分。肉眼血精可见排出的精液为鲜红色或淡红色,此时精液检査,显微镜下可见大量红细胞;而镜下血精,精液外观一般无异常,仅显微镜下可发现有少量红细胞。西医学认为血精多为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的主要症状,最常见于精囊炎患者,还可以见于前列腺炎、精囊结核、淋病、滴虫、血吸虫、精囊或前列腺结石、泌尿生殖系统损伤、肿瘤等疾病。患者除血精症状外,还伴有会阴、睾丸疼痛不适、射精痛等其他症状。传统中医所指血精主要是指肉眼血精,对该病中医又有“精血”、“行房出血”、“每交出血”、“赤浊”、“精血杂出”、“半精半血”等名称。随着现代诊断技术的发展,现代中医所指血精,也包括镜下血精。

本病急性期治疗是关键,当治疗不及时或失治、误治时,往往会形成慢性病程而反复发作,尤其当劳累、喝酒、伴发生殖道炎症时同房即会出现鲜红色或咖啡色、暗褐色精液。临床久治不愈,可导致男性不育症、性功能障碍,患者常可表现出焦虑、抑郁等症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学习、工作及身心健康。

西医在治疗血精时多用止血类药物、抗生素等治疗及病因治疗和对症治疗,往往临时止血效果尚可,但对反复出血者效果不佳。尤其是脾肾两虚证常见于反复出血患者,病程长、病人体质差、出血不易控制、复发率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脾肾两虚型血精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可有效解决治疗脾肾两虚型血精效果不佳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治疗脾肾两虚型血精的中药,包括以下原料药物:仙鹤草40-60g、黄芪25-35g、棕榈炭14-16g、炒红花14-16g、党参18-22g、白术炭18-22g、茯苓14-16g、升麻4-6g、三七粉8-10g、阿胶珠14-16g、山茱萸14-16g、炙甘草4-6g。

所述的治疗脾肾两虚型血精的中药的制备方法,将各原料药物混合在一起,放入容器中,加水700-900ml浸泡25-35分钟,武火煎至沸腾后,改为文火煎煮18-22分钟,过滤,留滤液即得。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采用纯天然的原料中药物制成,各种药物之间有机配合,协同增效,配制合理,原料丰富,方法简单,服用方便,疗效好,成本低,是治疗脾肾两虚型血精药物上的一大创新。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本发明治疗脾肾两虚型血精的中药,包括以下原料药物:仙鹤草40g、黄芪25g、棕榈炭14g、炒红花14g、党参18g、白术炭18g、茯苓14g、升麻4g、三七粉8g、阿胶珠14g、山茱萸14g、炙甘草4g。

所述的治疗脾肾两虚型血精的中药的制备方法,将各原料药物混合在一起,放入容器中,加水700ml浸泡25分钟,武火煎至沸腾后,改为文火煎煮18分钟,过滤,留滤液即得。

实施例2

本发明治疗脾肾两虚型血精的中药,包括以下原料药物:仙鹤草50g、黄芪30g、棕榈炭15g、炒红花15g、党参20g、白术炭20g、茯苓15g、升麻5g、三七粉9g、阿胶珠15g、山茱萸15g、炙甘草5g。

所述的治疗脾肾两虚型血精的中药的制备方法,将各原料药物混合在一起,放入容器中,加水800ml浸泡30分钟,武火煎至沸腾后,改为文火煎煮20分钟,过滤,留滤液即得。

实施例3

本发明治疗脾肾两虚型血精的中药,包括以下原料药物:仙鹤草60g、黄芪35g、棕榈炭16g、炒红花16g、党参22g、白术炭22g、茯苓16g、升麻6g、三七粉10g、阿胶珠16g、山茱萸16g、炙甘草6g。

所述的治疗脾肾两虚型血精的中药的制备方法,将各原料药物混合在一起,放入容器中,加水900ml浸泡35分钟,武火煎至沸腾后,改为文火煎煮22分钟,过滤,留滤液即得。

本发明要指出的是,本发明请求保护的技术核心是组方(中药复方),凡是根据本复方中药制成的汤剂、丸剂、粉剂、胶囊剂、片剂,均属于本发明请求保护的范围。

在上述药物中,其中:

仙鹤草,又称脱力草、瓜香草、老牛筋、狼芽草,为蔷薇科植物龙芽草的地上部分。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生于溪边、路旁、草地、灌丛、林缘及疏林下。芽冬、春季新株萌发前采收,全草夏秋两季采割,切断生用入药。本品味苦涩,性平,有收敛止血、补虚、解毒消肿、消积、止痢、杀虫等功效。主治咯血、吐血、血精、血尿等多种出血症,泄泻,痢疾,疮疖痈肿,蛔虫、绦虫等虫证以及脱力劳伤,神疲乏力,面色萎黄等证。还广泛用于治疗滴虫性阴道炎、全血细胞减少、心律不齐、糖尿病、癌肿等病症。尤其是止血作用突出,无论何部位出血,无论病情是寒是热,是虚是实,均可应用。可内服,可外用;可单味,可配方。一般煎服用量为10—15克,最大量可用至100克。

黄芪,又称北芪或北蓍,亦作黄耆或黄蓍,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根。主产于中国的内蒙古、山西、黑龙江等地。春秋两季采挖,出去须根几根头,晒干,切片,生用或蜜炙用。本品性甘,味微温,归肺、脾、肝、肾经。具有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的功效。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痈疽难溃,久溃不敛,血虚萎黄,内热消渴。现代医学研究黄芪具有提高免疫力、保肝、抗疲劳、抗衰老、抗炎、抗溃疡作用。

棕榈炭,又称棕榈皮、棕榈木皮、棕皮,为棕榈科植物棕榈的叶鞘纤维(即叶柄基底部之棕毛)。主产于广东、福建、云南、甘肃、贵州、浙江、台湾等地。全年可采,一般多在9~10月间采收,以陈久者为佳。采集时,割取叶柄下延部分及鞘片,除去纤维状棕毛,晒干,切成小片,煅炭用。主要成分为鞣质、纤维素。本品味苦、涩,性平,归肝、肺、大肠经,具有收敛止血之功,主治咯血、吐血、衄血、便血、崩漏、月经过多等证而无瘀滞者。

炒红花,又叫红蓝花、刺红花,为菊科、红花属植物,干燥的管状花,橙红色,花管狭细,先端5裂,裂片狭线形,花药黄色,联合成管,高出裂片之外,其中央有柱头露出。具特异香气,味微苦。以花片长、色鲜红、质柔软者为佳。主产河南、湖南、四川、新疆、西藏等地。采收:以花冠裂片开放、雄蕊开始枯黄、花色鲜红、油润时开始收获,最好是每天清晨采摘,此时花冠不易破裂,苞片不刺手。特别注意的是:红花收花不能过早或过晚;若采收过早,花朵尚未授粉,颜色发黄。采收过晚,花变为紫黑色。所以过早或过晚收花,均影响花的质量,花不宜药用。具有活血通经、散瘀止痛之功,主治经闭、痛经、恶露不行、胸痹心痛、瘀滞腹痛、胸胁刺痛、跌打损伤、疮疡肿痛等症。本方所用为炒红花,除了活血散瘀的功效外,还具有止血作用,属于止血而不留瘀之药。

党参,又名防风党参、黄参、防党参、上党参、狮头参、中灵草、黄党,为桔梗科党参属,多年生草本植物的根,有乳汁。产地中国北方海拔1560-3100米的山地林边及灌丛中。党参片: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党参为中国常用的传统补益药,古代以山西上党地区出产的党参为上品。本品味甘,性平,具有补中益气、健脾益肺、和胃生津、祛痰止咳之功,主治脾虚食少便溏、四肢无力、心悸、气短、气虚出血、口干、自汗、脱肛、阴挺等症。党参有增强免疫力、扩张血管、降压、改善微循环、增强造血功能等作用。此外对化疗放疗引起的白细胞下降有提升作用。

白术,又名桴蓟、于术、冬白术、淅术、杨桴、吴术、片术、苍术等,为菊科、苍术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喜凉爽气候,以根茎入药。主要分布于四川、云南、贵州等山区湿地。炮制:拣净杂质,用水浸泡,浸泡时间应根据季节、气候变化及白术大小适当掌握,泡后捞出,润透,切片,晒干;炒白术:先将麸皮撒于热锅内,候烟冒出时,将白术片倒入微炒至淡黄色,取出,筛去麸皮后放凉。(每白术片100斤,用麸皮10斤);白术炭:将白术片置锅内用武火炒至焦黄色,喷淋清水,取出晾干。本品味苦、甘,性温,归脾、胃经,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之功,主治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安。《长沙药解》言白术:味甘、微苦,入足阳明胃、足太阴脾经。补中燥湿,止渴生津,最益脾精,大养胃气,降浊阴而进饮食,善止呕吐,升清阳而消水谷,能医泄利。白术炭除了健脾益气外,尚有止血作用。

茯苓,又名茯苓个、茯苓皮、茯苓块、云茯苓。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主产于安徽、云南、湖北。多于7~9月采挖,挖出后除去泥沙,堆置“发汗”后,摊开晾至表面干燥,再“发汗”,反复数次至现皱纹、内部水分大部散失后,阴干,称为“茯苓个”;或将鲜茯苓按不同部位切制,阴干,分别称为“茯苓块”和“茯苓片”。本品味甘、淡,性平,归心、肺、脾、肾经,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宁心之功,主治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等症。

升麻,又名龙眼根、周麻、窟窿牙根,为毛茛科、升麻属植物大三叶升麻、兴安升麻或升麻的根茎,多年生草本,高1~2m,根茎为不规则块状,多分枝,呈结节状,有洞状茎痕,表面黑褐色,须根多而细。茎直立,有疏柔毛。秋季采挖为佳,除去泥沙,晒至须根干时,燎去或除去须根,晒干备用。生于山坡草丛、林边、山路旁、灌木丛中。主产于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北、山西、陕西、四川,青海等省亦产。本品味辛、甘,性微寒,归肺、脾、大肠、胃经,具有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阳举陷之功,主治时气疫疠、头痛寒热、喉痛、口疮、斑疹不透、中气下陷、久泻久痢、脱肛、妇女崩、带、子宫下坠、痈肿疮毒等症。

三七,又名田七、人参三七、参三七、文州三七,为五加科植物三七的干燥根和根茎。主产于云南文山州,故名文山三七,又名文州三七,秋季花开前采挖,洗净,分开主根、支根及根茎,干燥。支根习称“筋条”,根茎习称“剪口”。本品味甘、微苦,性温,归肝、胃经,具有散瘀止血,消肿定痛之功,主治咯血、吐血、衄血、血精、便血、崩漏、外伤出血、胸腹刺痛、跌扑肿痛等症。《本草纲目》言三七:止血散血定痛,金刃箭伤、跌扑杖疮、血出不止者,嚼烂涂,或为末掺之,其血即止。亦主吐血衄血,下血血痢,崩中经水不止,产后恶血不下,血运血痛,赤目痈肿,虎咬蛇伤诸病。《本草纲目拾遗》(1765年):人参补气第一,三七补血第一,味同而功亦等,故称人参三七,为中药之最珍贵者。

阿胶,为马科动物驴的皮,经煎煮、浓缩制成的固体胶,原产自山东省东阿县。阿胶珠炮制:切胶:将阿胶微烘至软,切成大小均匀的小丁块,一般以0.5cm×0.5cm为宜。且勿过大或过小,以免受热不均匀,使大者不及,小者太过。阿胶投量:以60cm口径锅为例,每次0.5kg入锅为宜。若过多过重,拌炒中球形胶易被压扁,影响鼓泡而成畸形,或受热不均匀致内有溏心,质地酥脆,甚至出现焦黑者。火候:选择炮制阿胶珠最好用煤气,便于酌情调节火候。取蛤粉适量置锅内,先用武火加热至显灵活状态时,调小煤气继续加热,将约一指见方的40g白色有光纸块投入蛤粉中,埋1min取出,纸呈焦黄色时,表明降为文火。保持其温度均匀撒布阿胶丁,不断翻动至鼓起成珠。此时调大煤气,武火是促使球形胶迅速完全鼓起泡,至全部胶珠无气体放出,且珠色渐成黄棕色或灰棕色,质地变得较酥脆,最后改用文火,使其更为酥脆,且不致焦黑破裂。出锅标准:阿胶珠炒至呈深黄棕色或灰棕色,拌炒听到枯酥的碰撞声,停炒时能听到细小清晰的裂炸声,即可出锅。出锅时外观呈类球形,直径约1.6cm左右,表面布有细浅裂纹及辅料物,放之不塌瘪,质酥易脆,碎面淡黄色,泡孔呈海绵状,似有光泽,壁薄,内无溏心。贮藏方法:将炒好的阿胶珠出锅后,立即筛去辅料,薄摊于盛器中,待完全凉后收藏,置阴凉干燥处或石灰缸中加盖备用。阿胶是传统的滋补上品、补血圣药,本品味甘,性平,归肺、肝、肾经,具有补血止血、滋阴润燥之功,药食两用,长期服用可补血养血、美白养颜、抗衰老、抗疲劳、提高免疫力,适用人群广泛。李时珍著《本草纲目》载:“阿胶《本经》上品。弘景曰:‘出东阿,故名阿胶’”。阿胶是中药材中典型的最讲究“道地性”的药材,道地阿胶必汲取东阿之水,得传承人之奇秘技艺炼制而成。道地阿胶表面平整,无油气孔,质硬而脆,断面光亮细腻,碎片对光照视呈棕色半透明状,李时珍赞其"黄透如琥珀色,光黑如瑿漆”。

山茱萸,又名药枣、萸肉、枣皮,为山茱萸科植物山茱萸的干燥成熟果肉,主产于浙江。本品性微温,味酸、涩,归肝、肾经。具有补益肝肾、收敛固涩、固精缩尿、止带止崩、止汗、生津止渴之功。主治腰膝酸痛、头晕耳鸣、健忘、遗精滑精、遗尿尿频、崩漏带下、月经不调、大汗虚脱、内热消渴。本品以其补力平和、壮阳而不助火,滋阴而不腻膈,收敛而不留邪等特殊功效被历代医学所喜用。现代医学研究具有增强免疫、抗炎、抗菌等药理作用。

炙甘草,系豆科植物,炙甘草是用蜜烘制的甘草,俗称炮制,就是将蜂蜜置锅中炼成中蜜,改用文火加生甘草片拌炒均匀,3~5min出锅,置烤房或烘箱60℃烘至不粘手时取出,放凉即可。炙甘草为类圆形或椭圆形切片,表面红棕色或灰棕色,微有光泽,切面黄色至深黄色,形成层环明显,射线放射状。现代研究,炙甘草含有甘草甜素、甘草次酸、甘草多糖等多种化学成分,具有抗炎及抗变态反应作用,可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抗肿瘤和止痛作用。因此炙甘草的主要功效是和中缓急,润肺,解毒,调和诸药。常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动悸,脉结代,可解附子毒。

上述药物中,仙鹤草味苦涩,性平,有收敛止血、补虚、解毒消肿、消积、止痢、杀虫等功效。主治咯血、吐血、血精、血尿等多种出血症,泄泻,痢疾,疮疖痈肿,蛔虫、绦虫等虫证以及脱力劳伤,神疲乏力,面色萎黄等证。本品一可补虚,针对脾肾两虚引起的出血,起益气补虚止血之功;二可止血,适用于各种出血;三可解毒消肿,对精囊炎、前列腺炎、精囊结核等疾病有抗炎消肿作用,故为君药。黄芪性甘,味微温,归肺、脾、肝、肾经。具有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的功效,助仙鹤草健脾益气、摄血、解毒消肿生肌。棕榈炭味苦、涩,性平,归肝、肺、大肠经,具有收敛止血之功,主治咯血、吐血、衄血、便血、崩漏、月经过多等证而无瘀滞者,助仙鹤草止血。红花具有活血通经、散瘀止痛之功,主治经闭、痛经、恶露不行、胸痹心痛、瘀滞腹痛、胸胁刺痛、跌打损伤、疮疡肿痛等症。本方所用为炒红花,除了活血散瘀的功效外,还具有止血作用,属于止血而不留瘀之药,消除止血药留瘀的弊端。三者共为臣药。党参味甘,性平,具有补中益气、健脾益肺、和胃生津、祛痰止咳之功。白术味苦、甘,性温,归脾、胃经,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之功,主治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安。白术炭除了健脾益气外,尚有止血作用。茯苓味甘、淡,性平,归心、肺、脾、肾经,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宁心之功,主治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等症。炙甘草的主要功效是和中缓急,润肺,解毒,调和诸药。党参、茯苓、白术、炙甘草为四君子汤,主要作用健脾益气,为治疗脾胃虚弱第一方,助仙鹤草、黄芪益气健脾摄血。升麻味辛、甘,性微寒,归肺、脾、大肠、胃经,具有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阳举陷之功,在本方中使用主要是配合四君子汤、黄芪,仿补中益气汤作用而升阳举陷止血。三七味甘、微苦,性温,归肝、胃经,具有散瘀止血,消肿定痛之功,起活血止血作用。阿胶珠味甘,性平,归肺、肝、肾经,具有补血止血、滋阴润燥之功。山茱萸性微温,味酸、涩,归肝、肾经,具有补益肝肾、收敛固涩、固精缩尿、止带止崩、止汗、生津止渴之功,本方用之补益肝肾,治疗脾肾两虚证。七药共为佐药,起健脾、补肾、益气、止血、散瘀之功。炙甘草为使药,调和诸药。全方选药精细、组方严谨、有效组合、配伍得当、协同增效,共奏益气摄血、健脾补肾、止血活血之功。该方并经临床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有关资料如下。

1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拟定

①射精时精液带血,可伴有射精痛或尿频、尿急或血尿有下尿路症状(LUTS);

②精液常规检查红细胞>5/HP,或前列腺液常规见大量红细胞;

③彩超检查前列腺或精囊腺炎症表现

2中医辨证标准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参照秦国政主编的《中医男科学》拟定脾肾两虚证标准:

精液中带血,血色浅淡,或仅有镜下红细胞,伴神疲乏力,面色少华,食少,头晕目眩,多梦少眠,腰酸腿软,性欲低下,或遗精滑泄,或阴茎不举,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

3纳入标准

①符合上述诊断及辨证标准;

②病程为3-24个月;

③年龄为18-46岁;

④签署知情同意书。

4排除标准

①血精其他证型者;

②生殖系统结核,包括附睾、前列腺、精囊结核;

③血管异常,前列腺及精囊的动静脉畸形和血管瘤可引起血精;

④精囊结石,精囊囊肿,苗勒管囊肿,射精管囊肿,射精管口狭窄;生殖系统恶性肿瘤,如精囊癌,前列腺肿瘤等;

⑤医源性血精,远端输尿管结石体外冲击波碎石后可有短暂血精旳出现,前列腺活检亦可引起血精;

⑥合并有心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内分泌疾病者;

⑦对本药过敏者。

5脱落标准与剔除标准:

5.1退出试验病例标准

①出现过敏反应或严重不良事件者,根据医生判断应该停止者。

②病程中病情恶化,根据医生判断应该停止者。

③患者在临床试验过程中依从性较差,不愿意继续进行治疗者。

5.2病例的脱落与处理

脱落的定义:纳入观察病例,进入随机分组者,无论何时何因退出,只要没有完成方案所规定的观察周期者,均称为脱落病例。未满1个疗程症状消失自行停药者,不作为脱落病例。当受试者脱落后,研究者受试者联系,询问理由、记录最后一次服药时间、完成所能完成的评估项目。因过敏反应、不良反应、治疗无效而退出试验病例,研究者应根据受试者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凡是入选并已使用编号的病人,无论是否脱落,均应记录和保留病例观察表。脱落病人无需另补。所有脱落病例均应将病例观察表等资料汇总,统计分析。

5.3病例的剔除

未按医嘱应用药物治疗者;在随机化之后没有任何数据者给予剔除。

6分组及研究方法

80例筛选合格进入随机化试验的受试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均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本发明中药治疗,对照组采用左氧氟沙星片治疗。本研究采用随机、平行、对照的临床试验方法,研究方案报请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后进行。

7治疗方法

治疗组采用本发明中药治疗,每日1剂,水煎取汁400ml,分早晚两次饭后温服。对照组采用左氧氟沙星片,每日2次,每次0.2g,口服。2组均4周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统计疗效。

8观察指标

8.1主要效应指标:总有效率、临床症状积分、生活质量评分

表1血精症状评分及生活质量评估表

8.2安全性评价指标:肝肾功能,心电图,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肝胆B超。

9疗效评定标准

依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评定。疗程结束后复查精液常规

痊愈:精血症状、体征消失,精液常规中未见红细胞;

显效:精血症状、体征消失,精液常规检查红细胞<5个/HP;

有效:精血症状、体征较前减轻,精液常规检查5个/HP<红细胞<10个/HP;

无效:精血症状、体征与治疗前相比无明显改善,仍可见肉眼血精或镜下大量红细胞。

10统计方法

①计量资料:先进行正态性检验,符合正态分布者进行t检验或方差分析,方差分析前进行方差齐性检验。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性分布者则采用两组间秩和检验;组内治疗前后自身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Paired-Samples T Test),不符合正态性分布者则采用配对秩和检验(2Related Samples,Wilcoxon法)。多组间两两比较符合正态性分布、方差齐者采用方差分析(one-way ANOVA),两两组间比较用LSD法;不符合正态分布或方差不齐者用Wilcoxon秩和检验。

②计数资料:采用秩和检验,两两比较用Wilcoxon秩和检验;两个以上组间比较用Kruskal-Wallis检验。两个总体率(或构成比)之间比较,用χ2检验或确切概率法,多个样本率或构成比之间比较,采用列联表χ2检验。

③等级资料: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

11结果

11.1两组患者总体疗效比较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总体疗效比较(例)

注: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对照组为75.00%,治疗组为92.50%,x2=4.501,P<0.05,有统计学意义。n代表人数。

11.2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见表2)

表2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

注:两组于治疗前中医症候积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t=-0.379,p=0.587;治疗后两组中医症候积分比较,t=6.915,P<0.05。

11.3两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见表3)

表3两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注:两组于治疗前中医症候积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t=-0.379,p=0.587;治疗后两组中医症候积分比较,t=6.915,P<0.05。

11.4安全性指标异常率情况

经统计学处理,治疗组和对照组各项安全性指标血、尿、粪常规、心电图、肝功、肾功,肝胆B超,治疗前后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

11.5不良反应

在服药的不同阶段,两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肝肾功能,肝胆B超,心电图,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结论

由上述表明,本发明中药稳定可靠,治疗效果好,见效快,无毒副作用,在治疗脾肾两虚型血精上,能明显缓解患者血精情况,减少局部疼痛、射精痛等症状,降低临床症状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为脾肾两虚型血精提供了良好的治疗条件,有效率达到92.50%,是中医药学上的一大创造,有实际的临床意义,是治疗脾肾两虚型血精药物上的一大创新,有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