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虚拟场景的认知功能障碍康复检测装置、方法及治疗设备与流程

文档序号:12608885阅读:201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虚拟场景的认知功能障碍康复检测装置、方法及治疗设备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虚拟场景的认知功能障碍康复检测装置、方法及治疗设备,属于认知功能障碍康复检测领域。



背景技术:

在中国传统意义的康复主要以肢体、言语治疗等常规方法为主。因为中国患者普遍认为能站、能走,能说就已经达到了康复的目的,这样的患者很难回归社会以及回归受损伤前的工作岗位,这不仅给患者自身、家属产生巨大的生理,心理影响,导致生活质量下降,而且也会给患者所在家庭以及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造成现状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国内患者及家属还没有对认知功能康复有较深的认识,需求较肢体康复弱,使之发展较为缓慢;另一方面,国内在培训治疗师的模式为,先学习理论知识,待上临床后没根据医院的需求选择成为物理治疗师、作业治疗师或是言语治疗师等。弊端在于,所学的康复知识广度大于深度,其中认知康复功能障碍康复在教授过程中只是做为了解内容,并未涉及过多的内容。

目前国内的认知功能障碍的训练多数局限于基础认知训练,例如,颜色,形状,大小,物体名称等认知训练,而认知功能障碍的康复的高级功能认知功能训练涉及的非常少。

现有技术中,被训练者在接受完认知训练后,由于自身身体状况的影响(定向力障碍,记忆里障碍等),都不能及时有效的在现实中应用,使被训练者不能及时的检验训练的有效性。例如,被训练者在治疗机构进行的执行能力的训练,训练完成后,由于被训练者的自身身体状况(还伴有定向力以及记忆力障碍),被训练者并不能到现实生活中进行应用(去超市买东西),防止走丢等。文献表明,被训练者短期内在现实中应用训练内容,对训练结果最佳的效果。并且若训练完成后,在陌生环境进行其有效性的检验,被训练者的精神及心理层面将发生变化从而影响训练效果。

在注意力训练中,比较典型的方法之一为舒尔特方格训练:在一张方形卡片上的25个方格,格子内任意填写上阿拉伯数字1-25等共25个数字。训练时,要求被训练者用手指按1-25的顺序依次指出其位置,同时诵读出声,训练者一旁记录所用时间。数完25个数字所用时间越短,注意力水平越高。此方法虽在训练注意力尤其是持续型注意力方面堪称经典,但对于大部分被训练者来说,当他们应用到现实中的时候,需要把抽象的训练转化成现实的应用,这是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并不是所有被训练者都有这项能力,从而大大增加了被训着的转换难度,以及对训练效果影响。

同时,关于认知功能障碍康复软件方面,一些企业已经涉及,主要是置放在医院科室,按次数使用,作为辅助治疗项目。并且主要的技术来源为仿照美国及德国的软件系统。自己开发的较少,并且水平较低,主要以基础认知为主(形状,颜色,注意力,简单回顾型记忆力),且无自主核心的训练方法。较新、较常见的训练软件如下表所示:

由上表可以看出,大部分的相关治疗软件没有结合场景,因而导致被训练者并不能在现实生活中进行应用。因此需要一种新的康复效果检测方法以及治疗设备,来解决这一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康复治疗软件没有结合场景,因而导致被训练者并不能在现实生活中进行应用,治疗效果的缺点,而提出一种基于虚拟场景的认知功能障碍康复检测装置、方法及治疗设备。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虚拟场景的认知功能障碍康复检测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场景、全局计数模块、指示模块以及用户位置检测模块,其中:用户位置检测模块用于检测用户在虚拟场景中处于的具体位置,发出位置定位信息;指示模块用于根据位置定位信息产生提示信息,以指引用户按照提示信息进行操作;全局计数模块包括从0开始计数的全局计数变量,全局计数模块用于根据全局计数变量的值判断用户的康复程度;

每个场景包含以下的任意一个模块或任意两个及以上的模块及其组合:

定向力测试模块,包括:输入单元,用于接收用户输入的信息;判断单元,用于判断用于输入的信息与提示信息是否匹配,若匹配,则全局计数变量加1;

执行能力测试模块,包括:目标物体生成单元,用于生成待接触的目标物体;碰撞检测单元,用于检测表示用户手部的虚拟图形与目标物体是否发生碰撞,若发生碰撞,则全局计数变量加1;

量化能力测试模块,包括:目标物体生成单元,用于生成至少一个用于测试量化程度的物体;碰撞检测单元,用于检测表示用于手部的虚拟图形与用于测试量化程度的物体是否发生碰撞,若发生碰撞,则发出选择信号;判断单元,用于在接收到选择信号后,判断用于测试量化程度的物体的属性标签值是否为预设值,若是,则全局计数变量加1;

对比识别能力测试模块,包括对比识别物体生成单元,用于生成两个待区分的目标物体,目标物体间具有至少一个选定的区别位置;区别标记单元,用于根据用户通过输入模块输入的指令标记目标物体的特定位置;区别检测单元,用于将用户标记的特定位置与选定的区别位置进行匹配,若匹配成功,则全局计数变量加1;

物体名称识别模块,包括:名称识别物体生成单元,用于生成至少一个待识别的物体,每个待识别物体对应一个名称;其中一个待识别物体被选定为目标物体;选择提示单元,用于生成供用户选择的图形区域,每个图形区域对应于一个待识别物体的名称;

名称识别检测单元,用于将用户通过输入模块选择的区域所代表的名称与目标物体的名称进行匹配,若匹配成功,则全局计数变量加1;指定物体选取识别模块,包括:待选取物体生成单元,用于生成至少一个待选取物体,其中特定的一个待选取物体作为选定物体;碰撞检测单元,用于检测表示用户手部的虚拟图形与待选取物体是否发生碰撞,若是,则发出判断信号;物体选取判断单元,用于判断发生碰撞的待选取物体是否为选定物体,若是,则全局计数变量加1;

物体位置识别能力测试模块,包括:待分配物体生成单元,用于生成至少一个待分配物体;位置生成单元,用于生成至少一个用于匹配待分配物体的虚拟位置;匹配关系由指示模块发出的指示信息确定;位置识别能力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每一个待分配物体是否处于与其匹配的虚拟位置处,若是,则全局计数变量加1;

语言识别能力测试模块,包括:语音播放单元,用于播放预先录制好的音频信息;语音接收单元,用于获取用户输入的语音信息;语音识别能力判断单元,用于将录制号的音频信息与用户输入的语音信息进行匹配,若匹配度高于预设的值,则全局计数变量加1。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虚拟场景的认知功能障碍康复检测方法,方法适用于虚拟场景,方法包括全局计数步骤、指示步骤以及用户位置检测步骤:用户位置检测步骤用于检测用户在虚拟场景中处于的具体位置,发出位置定位信息;指示步骤用于根据位置定位信息产生提示信息,以指引用户按照提示信息进行操作;全局计数模块用于根据全局计数变量的值判断用户的康复程度;全局技术变量为从0开始计数的变量;

方法用于在虚拟场景中执行如下任意一个步骤或任意两个及以上的步骤及其组合;

定向力测试步骤,包括:接收用户输入的信息;判断用于输入的信息与提示信息是否匹配,若匹配,则全局计数变量加1;

执行能力测试步骤,包括:生成待接触的目标物体;检测表示用户手部的虚拟图形与目标物体是否发生碰撞,若发生碰撞,则全局计数变量加1;

量化能力测试步骤,包括:生成至少一个用于测试量化程度的物体;检测表示用于手部的虚拟图形与用于测试量化程度的物体是否发生碰撞,若发生碰撞,则发出选择信号;在接收到选择信号后,判断用于测试量化程度的物体的属性标签值是否为预设值,若是,则全局计数变量加1;

对比识别能力测试步骤,包括:生成两个待区分的目标物体,目标物体间具有至少一个选定的区别位置;根据用户通过输入模块输入的指令标记目标物体的特定位置;将用户标记的特定位置与选定的区别位置进行匹配,若匹配成功,则全局计数变量加1;

物体名称识别步骤,包括:生成至少一个待识别的物体,每个待识别物体对应一个名称;其中一个待识别物体被选定为目标物体生成供用户选择的图形区域,每个图形区域对应于一个待识别物体的名称;将用户通过输入模块选择的区域所代表的名称与目标物体的名称进行匹配,若匹配成功,则全局计数变量加1;

指定物体选取识别步骤,包括:生成至少一个待选取物体,其中特定的一个待选取物体作为选定物体;检测表示用户手部的虚拟图形与待选取物体是否发生碰撞,若是,则发出判断信号;判断发生碰撞的待选取物体是否为选定物体,若是,则全局计数变量加1;

物体位置识别能力测试步骤,包括:生成至少一个待分配物体;生成至少一个用于匹配待分配物体的虚拟位置;匹配关系由指示模块发出的指示信息确定;判断每一个待分配物体是否处于与其匹配的虚拟位置处,若是,则全局计数变量加1;

语言识别能力测试步骤,包括:播放预先录制好的音频信息;获取用户输入的语音信息;将录制号的音频信息与用户输入的语音信息进行匹配,若匹配度高于预设的值,则全局计数变量加1。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虚拟场景的认知功能障碍康复治疗设备,包括:

显示装置,用于显示虚拟现实场景;

交互装置,用于接收用户发出的操作指令和/或语音,并将语音和/或振动信号反馈给用户;以及如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基于虚拟场景的认知功能障碍康复检测装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1、建立了基于场景的虚拟现实系统,通过模拟出的生活场景并配合指示、检测功能模块,可以让使用者在康复训练的过程中就能完成基本生活技能。2、通过全局计数模块,对使用者的各方面脑功能得出检测结果,一方面便于统计分析,另一方面可以针对康复训练效果不好的部分进行反复使用,达到康复的效果。3、使用的场景为贴近现实环境的场景,当使用者由虚拟环境转换到现实环境中时,不会让使用者产生对陌生环境的抗拒心理,从而能够达到更好的康复训练效果。4、使用者在恢复效果不好、生活技能稍差的情况下如果直接在现实环境中进行训练,很可能因为使用者身体状况较差、能力不足导致发生危险,例如在身体协调性不佳的情况下使用刀具,或者在记忆能力恢复不佳的情况下进行外出,都可能导致误伤或走失等危险,而使用本发明的装置可以最大限度减少这种危险的发生,在安全的环境下训练相关的能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基于虚拟场景的认知功能障碍康复治疗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基于虚拟场景的认知功能障碍康复检测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本实施方式的一种基于虚拟场景的认知功能障碍康复检测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场景、全局计数模块、指示模块以及用户位置检测模块,其中:

用户位置检测模块用于检测用户在虚拟场景中处于的具体位置,发出位置定位信息。定位信息可以通过二维坐标信息表示,也可以通过区域表示,例如将厨房的场景划分为若干区域,当用户进入特定区域时,定位信息就表示为区域的信息。

指示模块用于根据位置定位信息产生提示信息,以指引用户按照提示信息进行操作。提示信息可以是文字信息,例如弹出对话框,用文字写出“请输入今天的日期”,也可以通过语音进行提示。

全局计数模块包括从0开始计数的全局计数变量,全局计数模块用于根据全局计数变量的值判断用户的康复程度。全局计数变量的数量意味着使用者通过检测项目的数量,具体的判断方式依据不同模块也会有相应的不同。可以通过判断全局计数模块的数量,或者占总数量的百分比来判断康复效果,例如一共有50个模块,使用者在做完全部检测之后,全局计数变量为30,那么通过检测的比率是60%,可以通过这个比率判断康复训练效果。也可以针对未通过的检测项目,使用户反复使用,进而达到康复效果。

每个场景包含以下的任意一个模块或任意两个及以上的模块及其组合:

定向力测试模块,包括:输入单元,用于接收用户输入的信息;判断单元,用于判断用于输入的信息与提示信息是否匹配,若匹配,则全局计数变量加1。这部分模块用来实现定向力康复训练,定向力是指人们在场景中对时间、地点、人物以及自身状态的认识。因此定向力训练可以是对时间、地点、人物、自身状态进行提问,例如通过指示模块弹出对话框,上面写出“请选择你所在的场景是客厅还是厨房”,或者“请输入今天是星期几”等等。

执行能力测试模块,包括:目标物体生成单元,用于生成待接触的目标物体;碰撞检测单元,用于检测表示用户手部的虚拟图形与目标物体是否发生碰撞,若发生碰撞,则全局计数变量加1。这部分是用来对执行能力进行康复训练以及测试,例如提示信息为“请拾取茶几上的杂志”,然后通过判断用户的手部对应的虚拟图形和杂志是否发生了碰撞,如果是,则认为用户有意识的去拾取了杂志,即认为用户做出了符合预期的选择。

量化能力测试模块,包括:目标物体生成单元,用于生成至少一个用于测试量化程度的物体;碰撞检测单元,用于检测表示用于手部的虚拟图形与用于测试量化程度的物体是否发生碰撞,若发生碰撞,则发出选择信号;判断单元,用于在接收到选择信号后,判断用于测试量化程度的物体的属性标签值是否为预设值,若是,则全局计数变量加1。这部分用来检测用户的计算力,计算力即人们在场景中对数字的归纳和转化的能力,即把场景中的抽象的、复杂的数学表达式或数字通过数学方法转换为我们可以理解的数学形式。例如,提示信息为“请拾取含有为1/3水量的水杯”,由于1/3不是直接显示在现实场景中,而是通过量化的物质(水)中抽象得到的,因此这种测试可以检测用户的计算力。

对比识别能力测试模块,包括:对比识别物体生成单元,用于生成两个待区分的目标物体,目标物体间具有至少一个选定的区别位置;区别标记单元,用于根据用户通过输入模块输入的指令标记目标物体的特定位置;区别检测单元,用于将用户标记的特定位置与选定的区别位置进行匹配,若匹配成功,则全局计数变量加1。这部分是测试用户的观察力,观察力是人们在场景中的感知活动,通过感觉器官感知场景中的客观事物特征。例如虚拟场景为客厅,客厅的墙上挂有两幅略有不同的画,提示信息为“请找出两幅画的不同”,然后用户可以通过输入模块标记两幅画的不同之处,这样就检验了用户的观察能力。

物体名称识别模块,包括:名称识别物体生成单元,用于生成至少一个待识别的物体,每个待识别物体对应一个名称;其中一个待识别物体被选定为目标物体;选择提示单元,用于生成供用户选择的图形区域,每个图形区域对应于一个待识别物体的名称;名称识别检测单元,用于将用户通过输入模块选择的区域所代表的名称与目标物体的名称进行匹配,若匹配成功,则全局计数变量加1。例如,提示信息为“你左手边的杂志的名称是什么”,然后给出图形化的选项供选择。

指定物体选取识别模块,包括:待选取物体生成单元,用于生成至少一个待选取物体,其中特定的一个待选取物体作为选定物体;碰撞检测单元,用于检测表示用户手部的虚拟图形与待选取物体是否发生碰撞,若是,则发出判断信号;物体选取判断单元,用于判断发生碰撞的待选取物体是否为选定物体,若是,则全局计数变量加1。这部分是对用户的信息处理能力进行训练,信息处理能力是人们在场景中科学有效地收集(搜索策略,搜索手段)和整理信息(信息分类、辨别错误信息、整理生产信息)、驾驭信息、分析信息并从中推论出对于正确(有效)决策有极大帮助的结论。例如,场景为书房,指示模块指示“请从书架中选出书名为《资本论》的书”,用户需要注意判断书架上的书和指定名称是否相同,也就是对搜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进行了测试。

物体位置识别能力测试模块,包括:待分配物体生成单元,用于生成至少一个待分配物体;位置生成单元,用于生成至少一个用于匹配待分配物体的虚拟位置;匹配关系由指示模块发出的指示信息确定;位置识别能力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每一个待分配物体是否处于与其匹配的虚拟位置处,若是,则全局计数变量加1。例如,场景为厨房,待分配物体为若干蔬菜和水果,虚拟位置为冰箱中的对应层,提示信息为“请把蔬菜放到第一层,将水果放到第二层”,这样一方面测试了使用者对蔬菜和水果抽象概念的认识,也考验了数学上的判断力,同时也考验了使用者的执行能力。

语言识别能力测试模块,包括:语音播放单元,用于播放预先录制好的音频信息;语音接收单元,用于获取用户输入的语音信息;语音识别能力判断单元,用于将录制号的音频信息与用户输入的语音信息进行匹配,若匹配度高于预设的值,则全局计数变量加1。这部分可以检测使用者的语言能力。例如,客厅的椅子上有报纸,用户拿起报纸后,语音播放单元(例如虚拟现实头盔中的声音播放设备)开始播放对应于报纸内容的音频,然后提示信息提示“请跟随语音进行朗读”,再根据用户读出的语音信息判断是否与报纸的文字内容一致,以此检测用户的语言能力。

需要说明的是,一个场景中可以有上述各模块中的任意一种,或者任意多种的相互组合,种类越多,对能力的测试就越全面。另外,上述各模块可以用来测试,在测试的过程中实际上也对用户的相应能力进行了强化,例如,在量化能力测试模块中,如果用户的回答错误,那么我们就换一组相似的例子重新进行测试,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得到了多组测试结果,用户对量化的概念也加深了,这也就使得用户关于量化的能力得到了提升。

还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各模块之间是具有很强关联性的,他们都是基于“认知能力测试”和“生活技能提升”这一相同的发明思路,关于认知能力的理论相关领域已有很多论文,故本发明不再对此理论进行详述。

具体实施方式二: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不同的是:每个场景均为生活场景,每个模块用于模拟生活场景中的认知过程以及行为过程。

也就是说,虚拟场景可以着重选择生活场景,这样对使用者的生活技能提升有很大的帮助。

本发明不同于普通的虚拟现实系统,虽然虚拟现实系统都是对现实生活的模拟,但是并有配以指示模块以指示特定的行动内容,也没有对测试结果进行评估,更没有将认知能力测试的理论融入虚拟现实环境中,本发明设计的场景不是普通的生活场景,其中的各个模块的运作是严格符合认知科学理论的,是有针对性地测试使用者的特定能力的,并且由此制作出的虚拟现实头盔可以针对具有认知障碍的使用者实现治疗的效果。普通的对现实世界进行模拟的设备不是针对性的康复训练,使用者得不到明确的行为指示,不清楚行为是否正确,也就不能达到本发明的效果。

其它步骤及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三: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或二不同的是:生活场景为厨房,物体位置识别能力测试模块用于模拟从厨房中拾取特定的食物,并放置在冰箱特定层的过程;

用户位置检测模块用于检测用户处于厨房场景的冰箱附近,发出位置定位信息;

指示模块接收位置定位信息,并产生提示信息,指引用户拾取特定食物放置在冰箱的特定层;

待分配物体生成单元用于生成至少一个食物;位置生成单元用于生成冰箱中的至少一个层;每个食物与冰箱中每个层的匹配关系由指示模块发出的指示信息确定;位置识别能力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每一个食物是否处于与其匹配的冰箱中的特定层,若是,则全局计数变量加1。

其它步骤及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一或二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四: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三之一不同的是:场景为客厅,量化能力测试单元用于模拟选取含有特定含量水的水杯的过程;用户位置检测模块用于检测用户处于客厅场景的水杯附近,发出位置定位信息;指示模块接收位置定位信息,并产生提示信息,指引用户拾取含有特定水量的水杯;目标物体生成单元用于生成至少4个透明水杯,分别为半满水杯、全满水杯、水量为1/3的水杯以及水量为3/4的水杯;碰撞检测单元用于检测表示用于手部的虚拟图形与任意的水杯是否发生碰撞,若发生碰撞,则发出选择信号;判断单元,用于在接收到选择信号后,判断被选择的水杯的属性标签值是否为预设值,若是,则全局计数变量加1。

其它步骤及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三之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五: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四之一不同的是:场景为客厅,语言识别能力测试模块用于模拟用户阅读报纸的过程;用户位置检测模块用于检测用户处于客体的报纸附近,发出位置定位信息;指示模块接收位置定位信息,并产生提示信息,指引用户跟随语音阅读报纸内容;语音播放单元用于播放预先录制好的对应于报纸内容的音频信息;语音接收单元用于获取用户跟随所述音频信息阅读而产生的语音信息;语音识别能力判断单元用于将录制号的音频信息与用户阅读产生的语音信息进行匹配,若匹配度高于预设的值,则全局计数变量加1。

其它步骤及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四之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六: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五之一不同的是:本发明的装置还包括存储模块,用于存储患者使用所述装置所产生的历史数据。

其它步骤及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五之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七:本发明的装置还包括参数配置模块,用于调整场景以及各个模块中的参数。

其它步骤及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六之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八: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基于虚拟场景的认知功能障碍康复检测方法,所述方法适用于虚拟场景,所述方法包括全局计数步骤、指示步骤以及用户位置检测步骤:

用户位置检测步骤用于检测用户在虚拟场景中处于的具体位置,发出位置定位信息。

指示步骤用于根据位置定位信息产生提示信息,以指引用户按照提示信息进行操作。

全局计数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全局计数变量的值判断用户的康复程度;所述全局技术变量为从0开始计数的变量。

所述方法用于在虚拟场景中执行如下任意一个步骤或任意两个及以上的步骤及其组合:

定向力测试步骤,包括:接收用户输入的信息;判断用于输入的信息与提示信息是否匹配,若匹配,则全局计数变量加1。

执行能力测试步骤,包括:生成待接触的目标物体;检测表示用户手部的虚拟图形与所述目标物体是否发生碰撞,若发生碰撞,则全局计数变量加1。

量化能力测试步骤,包括:生成至少一个用于测试量化程度的物体;检测表示用于手部的虚拟图形与所述用于测试量化程度的物体是否发生碰撞,若发生碰撞,则发出选择信号;在接收到选择信号后,判断所述用于测试量化程度的物体的属性标签值是否为预设值,若是,则全局计数变量加1。

对比识别能力测试步骤,包括:生成两个待区分的目标物体,目标物体间具有至少一个选定的区别位置;根据用户通过输入模块输入的指令标记目标物体的特定位置;将用户标记的特定位置与选定的区别位置进行匹配,若匹配成功,则全局计数变量加1。

物体名称识别步骤,包括:生成至少一个待识别的物体,每个待识别物体对应一个名称;其中一个待识别物体被选定为目标物体生成供用户选择的图形区域,每个图形区域对应于一个待识别物体的名称;将用户通过输入模块选择的区域所代表的名称与目标物体的名称进行匹配,若匹配成功,则全局计数变量加1。

指定物体选取识别步骤,包括:生成至少一个待选取物体,其中特定的一个待选取物体作为选定物体;检测表示用户手部的虚拟图形与待选取物体是否发生碰撞,若是,则发出判断信号;判断发生碰撞的待选取物体是否为选定物体,若是,则全局计数变量加1;

物体位置识别能力测试步骤,包括:生成至少一个待分配物体;生成至少一个用于匹配待分配物体的虚拟位置;匹配关系由指示模块发出的指示信息确定;判断每一个待分配物体是否处于与其匹配的虚拟位置处,若是,则全局计数变量加1。

语言识别能力测试步骤,包括:播放预先录制好的音频信息;获取用户输入的语音信息;将录制号的音频信息与用户输入的语音信息进行匹配,若匹配度高于预设的值,则全局计数变量加1。

上述过程可以用图2所示的流程图来简要表示。

具体实施方式八与具体实施方式一对应相同,此处不做详述。

具体实施方式九: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基于虚拟场景的认知功能障碍康复治疗设备100,如图1所示,包括:康复治疗处理器102,用于实现如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七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基于虚拟场景的认知功能障碍康复检测;显示装置103,用于显示康复治疗处理器102所生成的虚拟现实场景;以及交互装置101,用于接收用户发出的操作指令和/或语音,发送至康复治疗处理器102,并将语音和/或振动信号反馈给用户。

交互装置101可以是具有振动反馈功能的蓝牙手柄、操纵杆、触摸板等。显示装置可以是液晶显示器。

本发明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