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手足口病的中药制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68543阅读:29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中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治疗手足口病的中药制剂。



背景技术: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急性传染病,患病人群主要以幼儿为主,致病原因主要是肠道内的各种病毒。中医认为手足口病是由于因为湿热疫毒引起的,多因内蕴温热,外受时邪,留于肺腑之内。外邪自口鼻而入,侵袭肺腑,肺主为皮毛,故初期多见肺病症状,如发热、流涕、咳嗽等;脾主四肢,口腔、手足受邪而为水疱、口舌生疱疹、溃疡。少数病例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其多由肠道病毒71型(ev71)和柯萨奇a组16型(coxa16)感染引起,致死原因主要为脑干脑炎及神经源性肺水肿。

目前手足口病尚无特异性治疗方法,以支持疗法为主,绝大多数患者可自愈。然而少数患者预后效果差,可出现死亡例,主要是因为后期并发症严重,抢救不及时造成的。根据本病证候特征,属于中医“温病”范畴,因此,根据“温病”的中医治则,利用清热解毒中药的独特优势发明一种中药来治疗手足口病是非常必需的。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清热解毒、祛风除湿、调理脾胃、理气和中功效,对于手足口病疗效确切,痊愈后不易复发,且生物利用度高,无毒副作用的中药制剂。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手足口病的中药制剂,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混制而成:金银花6-10份,黄芩9-14份,络石藤4-9份,千斤拔7-12份,浮萍3-8份,玳瑁2-7份,漏蔻8-13份,石菖蒲5-10份,绵马贯众3-8份,地白草4-9份。

优选地,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混制而成:金银花6份,黄芩14份,络石藤4份,千斤12份,浮萍3份,玳瑁7份,漏蔻8份,石菖蒲10份,绵马贯众3份,地白草9份。

优选地,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混制而成:金银花10份,黄芩9份,络石藤9份,千斤拔7份,浮萍8份,玳瑁2份,漏蔻13份,石菖蒲5份,绵马贯众8份,地白草4份。

优选地,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混制而成:金银花8份,黄芩11份,络石藤7份,千斤拔10份,浮萍5份,玳瑁4份,漏蔻12份,石菖蒲7份,绵马贯众6份,地白草8份。

用法用量:

(1)备药:按重份量称取各原料药材后进行除杂、清洗;

(2)泡药:将选取好的药材加入冷水浸泡,水量没过药材3-5cm,浸泡时间为30min最佳;

(3)煎药;将浸泡好的药材放到容器中,加入200-400ml水量,用文火煎煮40-50min后过滤取出药液,再继续加水150-300ml进行第二次煎制,用文火煎煮20min后,过滤取出药液,与第一次煎煮的药液合并即可;

(4)服药:将步骤(2)中得到的药液分成三份,分早中晚三次服用,服用前加热效果更佳。

本发明中各原料药的功效如下:

金银花:具有疏风散热、清解血毒的功效;用于各种热性病,如身热、发疹、发斑、热毒疮痈、咽喉肿痛等症。

黄芩芩: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降血压的功效;用于湿温、胸闷呕恶、湿热痞满、泻痢、黄疸、肺热咳嗽、高热烦渴、痈肿疮毒等症。

络石藤:具有通络止痛、凉血清热、解毒消肿的功效;用于风湿痹痛、腰膝酸痛、筋脉拘挛、咽喉肿痛、疔疮肿毒、手足口病等症。

千斤拔:具有祛风利湿、强筋壮骨、活血解毒的功效;用于风湿痹痛、腰肌劳损、四肢痿软、手足口病、咽喉肿痛等症。

浮萍:具有疏散风热、清热解毒、止痒透疹的功效;用于热痈,斑疹不透,风热痛疹、皮肤瘙痒、水肿、经闭、疮癣、丹毒、烫伤等症。

玳瑁:具有清热解毒、平肝定惊的功效;用于热病高热、神昏谵语、抽搐、小儿惊痫、眩晕、心烦失眠、痈肿疮毒等症。

漏蔻:具有散寒燥湿、化湿消痞、行气温中之功效;用于胃弱呕逆不食、霍乱烦渴、虚疟、瘴疟、自汗不止、赤白带下、脾痛胀满等症。

石菖蒲:具有开窍、豁痰、理气、活血、散风、去湿的功效;用于癫痫,痰厥、热病神昏、健忘、气闭等症。

绵马贯众:具有清热解毒、止血、杀虫的功效;用于时疫感冒、温毒发斑,疮疡肿毒、崩漏下血、虫积腹痛等症。

地白草:具有清热解毒、散阏消肿、止咳的功效;用于疮疡肿毒、眼结膜炎、肺热咳嗽、带状疱疹、水火烫伤等症。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制剂中的药物具有清热解毒、祛风除湿、调理脾胃、理气和中的功效,对于手足口病疗效确切,痊愈后不易复发,且生物利用度高,无毒副作用,具有很好的推广和使用价值。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治疗手足口病的中药制剂,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混制而成:金银花6-10份,黄芩9-14份,络石藤4-9份,千斤拔7-12份,浮萍3-8份,玳瑁2-7份,漏蔻8-13份,石菖蒲5-10份,绵马贯众3-8份,地白草4-9份。

实施例1,上述中药制剂,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混制而成:金银花6份,黄芩14份,络石藤4份,千斤12份,浮萍3份,玳瑁7份,漏蔻8份,石菖蒲10份,绵马贯众3份,地白草9份。

用法用量:

(1)备药:按重份量称取各原料药材后进行除杂、清洗;

(2)泡药:将选取好的药材加入冷水浸泡,水量没过药材3-5cm,浸泡时间为30min最佳;

(3)煎药;将浸泡好的药材放到容器中,加入200-400ml水量,用文火煎煮40-50min后过滤取出药液,再继续加水150-300ml进行第二次煎制,用文火煎煮20min后,过滤取出药液,与第一次煎煮的药液合并即可;

(4)服药:将步骤(2)中得到的药液分成三份,分早中晚三次服用,服用前加热效果更佳。

实施例2,上述中药制剂,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混制而成:金银花10份,黄芩9份,络石藤9份,千斤拔7份,浮萍8份,玳瑁2份,漏蔻13份,石菖蒲5份,绵马贯众8份,地白草4份。

用法用量同实施例1。

实施例3,上述中药制剂,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混制而成:金银花8份,黄芩11份,络石藤7份,千斤拔10份,浮萍5份,玳瑁4份,漏蔻12份,石菖蒲7份,绵马贯众6份,地白草8份。

用法用量同实施例1。

下面结合典型病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典型病例1,杨某,2岁,女,入院时体温38.9℃,患儿手、足、臀部有疱疹,口腔可见粘膜疹,精神状态欠佳,嗜睡,睡眠时偶有肢体抖动,伴恶心呕吐,吞咽食物有疼痛感。按实施例1制备服用本发明药剂,治疗两天后,患儿手、足部位的疱疹出现干瘪的迹象,患儿出现发热减轻,最高体温37.5℃,吞咽时疼痛感明显减轻,精神状态好转,恶心呕吐消失。治疗五天后,无新发皮疹,原有疱疹部分消退,患儿体温恢复正常,继续服勇两天后痊愈,随访无复发。

典型病例2,高某,男,5岁。突发咳嗽、咽疼、发热、恶风寒等症状,除上述症状外,患儿手掌、手背、足背、足底、咽后壁可见数个大小不等的红色丘疹,部分被抓破,有淡红色分泌物,经检查诊断为手足口病。按实施例2制备服用本发明药剂,三天后,上述症状减轻;续服本发明中药制剂1个疗程后,上述症状全部消失,彻底治愈,随访无复发。

典型病例3,王某,男,4岁,入院时体温38.6℃,患儿手、足、臀部可见斑丘疹及疱疹,口腔可见粘膜疹,吞咽时有疼痛感。按实施例3制备服用本发明药剂,治疗第1天,患儿感觉吞咽食物时疼痛减轻,发热开始减轻,治疗6天后,手、足、口部位的疱疹完全消退,体温恢复正常,吞咽疼痛感消失,痊愈,随访无复发。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