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式多终端供气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94302阅读:238来源:国知局
一种移动式多终端供气系统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移动式多终端供气系统。



背景技术:

雾化吸入治疗是呼吸系统疾病治疗方法中一种重要和有效的治疗方法,通过采用压缩空气式雾化将药液雾化成微小颗粒,其雾化使用原药雾化,不需稀释,并在相对的治疗时间内吸入的雾化量适宜,不易造成气管内壁粘膜发涨,造成气管堵塞,且雾化的颗粒细,不易碰撞结合,人体吸入舒适,能进入支气管、肺部等,使药物通过呼吸吸入的方式进入呼吸道和肺部沉积,从而达到无痛、迅速有效治疗的目的;同时,几乎没有药物残留量,且药物利用率高。

目前现有的雾化吸入治疗装置主要有小型便携雾化装置和大型中心氧气雾化装置、空气集中雾化装置,它们均是与市售的雾化面具配合使用的,通过将压缩气体通入雾化面具中形成雾化药剂供患者吸收达到治疗目的,其中,小型便携雾化装置只能单机使用,浪费人力、财力,不利于多人在小空间(如4人病房)内同时治疗,且因体积较小,在医疗机构中还需加装锁具来固定,并在使用过程发热严重、散热不良,无法长期使用;而大型中心氧气雾化装置和空气集中雾化装置均是通过医疗机构设立的供气系统实现,但中心氧气雾化装置使用氧气驱动,耗氧大,成本高,且氧气为助燃气体,使用时要防油、防振动、热源和明火,管理上要求高,不能普及使用;而空气集中雾化装置虽然使用的是压缩空气,但是通过储气罐和压缩机等大型设备得以实现,且出来的压缩空气存在高的压力值,需要经过二次调压,不然仍存在安全隐患;而且压力在随着储气罐内压的减少,对后续的压力分配造成不均;还有启停机有噪音、异响,对周边的环境造成影响,并经常因热保护停机影响医生做治疗,同时,出现故障后全部也不能使用;另外,还必须通过另行设置一套过滤器来进行相应的气水分离、消毒等处理,成本高、维护不便,若不定期关注,还存在过滤失效等风险,从而对患者在雾化吸入治疗过程中造成二次污染。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性价比高的移动式多终端供气系统,通过主机设备使多个雾化面具获得独立的供气控制,实现医疗空气集中供气终端雾化装置的中小型化。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移动式多终端供气系统,包括雾化面具、与该雾化面具进行压缩空气输送的压缩空气供给主机、与该压缩空气供给主机进行无线通讯的遥控终端,所述压缩空气供给主机由主机箱以及在该主机箱内设置相互独立的多个压缩泵机芯、一空气过滤器和一主控器组成,所述主机箱上设有用于外接雾化面具且与压缩泵机芯相同数量的出气接头,多个压缩泵机芯的进气端与空气过滤器分别连通,其出气端同与之一一对应的出气接头分别连通,所述主控器与多个压缩泵机芯通过接线端子排分别连接,所述遥控终端上设有分控器以及与该分控器连接的、且用于分别对应控制多个压缩泵机芯启停的分按键,所述主控器与分控器通过无线通讯模块无线连接。

进一步,所述主机箱内还设有至少一个散热风扇,所述散热风扇与主控器通过接线端子排连接。

进一步,所述主机箱内还设有与主控器连接的、且用于检查其内温度的温度传感器,所述遥控终端上还设有与分控器连接的、且用于控制散热风扇启停的风速按键。

进一步,所述主机箱内还设有加热管,所述加热管与主控器通过接线端子排连接。

进一步,所述主机箱内还设有与主控器连接的、且用于检查其内湿度的湿度传感器,所述遥控终端上还设有与分控器连接的、且用于控制加热管启停的电热按键。

进一步,所述主机箱内还设有紫外线灭菌灯,所述紫外线灭菌灯与主控器通过接线端子排连接。

进一步,所述遥控终端上还设有与分控器连接的、且用于控制紫外线灭菌灯启停的照明按键。

进一步,所述遥控终端上还设有与该分控器连接的、且用于控制多个分按键的总按键。

进一步,所述无线通讯模块采用蓝牙通讯模块或wifi模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是:

1、本发明通过压缩空气供给主机上设置的多个压缩泵机芯和出气接头,以使多个雾化面具可以获得相互独立的供气控制,即使其具备集中供气且独立输出供给压缩空气的特点,适合6人以下的小型雾化室使用,相比于大型中心氧气雾化装置、空气集中雾化装置具有低成本的优点。

2、本发明通过在压缩空气供给主机中集成多个独立的压缩泵机芯,相对于单机的小型便携雾化装置具有更好的散热性,且可同时对多人进行独立的治疗。此外,主机内的某一个压缩泵机芯出现故障后,不会影响其它压缩泵机芯的正常工作,从而不会对医护人员做治疗过程中产生影响;同时,对故障的压缩泵机芯可随时进行更换,维修方便,且维护成本低。

3、本发明采用一个空气过滤器统一对多个压缩泵机芯的进气进行过滤,大大的降低了该空气过滤器使用成本,且维护、更换方便。

4、本发明采用多终端独立输出模式,有效的确保了雾化终端各雾化供气口在集中供气系统中的压力分配问题,使其压缩空气的压力同与之连接的单个压缩泵机芯的功率有关,不存在供气过程中压力值过高或过低的问题,从而保证了患者的正常、安全、有效的治疗。

总的说来,本发明能够适用于各级医院,也适用于社区服务中心、居家养老医疗机构和有需要的人群、机构等,具有结构紧凑、移动方便、节能环保、启动速度快、供气能力强、环境适应性强、安全可靠性高的特点。

本发明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发明的实践中得到教导。本发明的目标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下面的说明书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优选的详细描述,其中:

图1为本发明压缩空气供给主机一个方向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压缩空气供给主机另一个方向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压缩空气供给主机拆除上盖和后盖的俯视图;

图4为本发明主控器的电路原理图;

图5为本发明遥控终端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应当理解,优选实施例仅为了说明本发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主机箱1、压缩泵机芯2、空气过滤器3、叶轮4、出气管道5、进气管道6、支架7、气嘴8、散热风扇9、进风口10、接线端子排11、出气接头12、主控器13、加热管14、紫外线灭菌灯15、遥控终端16、雾化面具17、温度传感器18、湿度传感器19。

实施例基本如附图1-5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移动式多终端供气系统,包括雾化面具17、与该雾化面具17进行压缩空气输送的压缩空气供给主机、与该压缩空气供给主机进行无线通讯的遥控终端16,所述压缩空气供给主机由主机箱1以及在该主机箱1内设置相互独立的多个压缩泵机芯2、一空气过滤器3和一主控器13组成,所述主机箱1上设有用于外接雾化面具17且与压缩泵机芯2相同数量的出气接头12,多个压缩泵机芯2的进气端与空气过滤器3通过进气管道6分别连通,其出气端同与之一一对应的出气接头12出气管道5分别连通,所述主控器13与多个压缩泵机芯2通过接线端子排11分别连接,所述遥控终端16上设有分控器(未画出)以及与该分控器连接的、且用于分别对应控制多个压缩泵机芯2启停的分按键,所述主控器13与分控器通过无线通讯模块无线连接。

使用时,将雾化面具通过出气接头连接在压缩空气供给主机上,当要启动该出气接头相对应的压缩泵机芯时,则通过遥控终端上与该压缩泵机芯相对应的分按键来传递启动信号,即当按动该分按键后,通过分控器由无线通讯模块传输该启动信号给主控器,并由主控器对相应的压缩泵机芯启动,从而使雾化面具获得独立的输出供气,同时,遥控终端上的显示屏显示该压缩泵机芯正常运行的图示;若要停止该压缩机芯工作时,只需再次对分按键进行动作即可,这样就可关闭该运行的压缩泵机芯,使得雾化面具停止雾化药液。此外还可以在遥控终端上设置各压缩泵机芯运行时间的统计,以让医护工作人员掌握各压缩泵机芯的使用状态,利于医护人员合理分别各压缩泵机芯的工作,提高其使用寿命和使用率。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本发明通过在压缩空气供给主机中集成多个独立的压缩泵机芯,该压缩泵机芯具有与外接雾化面具的出气接头相同的数量,使得各雾化面具可以获得独立供气控制,即使其具备集中供气且独立输出供给压缩空气的特点,可同时对多人进行独立的治疗。同时,采用多终端独立输出模式,有效的确保了雾化终端中各雾化供气口在集中供气系统中的压力分配问题,使其压缩空气的压力同与之连接的单个压缩泵机芯的功率有关,不会存在供气过程中压力值的过高或过低,从而保证了患者的正常、安全治疗。此外,压缩空气供给主机内的某一个压缩泵机芯出现故障后,不会影响其它压缩泵机芯的正常工作,从而不会对医护人员做治疗过程中产生影响;同时,对故障的压缩泵机芯可随时进行更换,维修方便,且维护成本低。而通过遥控终端可方便的在一定距离内控制相应雾化中的压缩泵机芯的启停工作,利于病人或医护人员操作。

本实施例中的主机箱11内还设置有支架7,多个压缩泵机芯2均安装在该支架7上。这样,通过支架7可更加方便、快捷、牢固的将多个压缩泵机芯2固定安装在主机箱1内。

本实施例中的空气过滤器3的出气端具有与压缩泵机芯2相同数量的气嘴8,单个气嘴8与单个压缩泵机芯2的进气端对应连接。这样,采用一个空气过滤器3统一对多个压缩泵机芯2的进气进行过滤,大大的降低了该空气过滤器3使用成本,且维护、更换方便;同时,该空气过滤器3设置在主机箱1内,可对该空气过滤器3进行保护,提高其使用寿命;该空气过滤器3通过主机箱1底部开口来安装或取出其内的过滤芯,并且该过滤芯通过该开口来从外界吸入空气为压缩泵机芯2提供空气源。

本实施例中的出气管道5与进气管道6均采用硅胶气管,这样,具有耐高温的特点。

本实施例中的遥控终端16上还设有与该分控器连接的、且用于控制多个分按键的总按键。这样,可通过该总按键对多个压缩泵机芯实现同一的通、断电,便于医护人员操作和管理。

本实施例中的主机箱1内还设置有至少一个散热风扇9,散热风扇9通过接线端子排11与分按键连锁,这样,若有任意一个分按键动作,则该散热风扇9起动,可使该主机箱1内的湿、热空气向外排出,以提高主机箱1内的散热性、散湿性;当然在不同的实施例中,其还可以与总按键连锁,这样,无论任意单个的分按键是否动作,只要在总按键动作通电后,则该散热风扇自行运行。散热风扇9与压缩泵机芯2相对布置,压缩泵机芯2背离散热风扇9的一侧设有叶轮4,主机箱1上靠近压缩泵机芯2叶轮4的一侧侧壁上设有若干的进风口10,这样,压缩泵机芯2在工作时,其上的叶轮4转动将主机箱1外的冷空气通过该进风口10吸入,对压缩泵机芯2进行降温,并通过散热风扇9的排风,将主机箱1内有压缩泵机芯2产生的热量向主机箱1外排风,即外界冷空气依次通过进风口10、压缩泵机芯2、散热风扇9排出主机箱1外,从而对压缩泵机芯2及主机箱1内的热量进行排放,以保证压缩泵机芯2的正常工作。

在另一实施例中的主机箱1内还设有与主控器13连接的、且用于检查其内温度的温度传感器18,所述遥控终端16上还设有与分控器连接的、且用于控制散热风扇9启停的风速按键。这样,医护人员可以按需启停该散热风扇,也可根据温度传感器检查到的箱内温度来调节控制一个或多个散热风扇的启动。该温度传感器获取的主机箱内温度可通过主控器由无线通讯模块传输至遥控终端的分控器内并在显示屏上实时显示该温度值,以便医护人员及时、方便的了解掌握主机箱内的运行状况。

在另一实施例中的主机箱1内还设有加热管14,所述加热管14与主控器13通过接线端子排11连接。所述主机箱1内还设有与主控器13连接的、且用于检查其内湿度的湿度传感器19,所述遥控终端16上还设有与分控器连接的、且用于控制加热管14启停的电热按键。这样,该湿度传感器获取的主机箱内湿度可通过主控器由无线通讯模块传输至遥控终端的分控器内并在显示屏上实时显示该湿度值,以便医护人员及时掌握主机箱内的运行状况。若该主机箱内的湿度在散热风扇的作用下仍不能降低时,则通过遥控终端上的电热按键控制加热管工作,来辅助处理主机箱内的湿度,此情况通常是在外部湿度大的环境,或压缩空气供给主机长期不适用的情况下,以提高其使用寿命。

在另一实施例中的主机箱1内还设有紫外线灭菌灯15,所述紫外线灭菌灯15与主控器13通过接线端子排11连接。所述遥控终端16上还设有与分控器连接的、且用于控制紫外线灭菌灯15启停的照明按键。这样,通过照明按键来启停该紫外线灭菌灯,一方面可使主机箱内的病菌不会滋生,另一方面可通过紫外线穿透进气管道和出气管道,并分别对其内的空气和压缩空气进行杀菌,为雾化面具提供干净的压缩空气。此外,若在该压缩空气供给主机一段时间不使用的情况下,也可通过该紫外线灭菌灯来保证出气管道和进气管道内不会有病菌滋生。

本实施例中的无线通讯模块采用蓝牙通讯模块或wifi模块。

本实施例中的主机箱1在进风口10的内侧侧壁上设置有过滤网。这样,可是由进风口10进入的冷空气实施过滤,以保证主机箱1内的工作环境。

本实施例中的出气接头12设有呈宝塔式结构的插接部。这样,方便雾化面具17与该出气接头12的相互插接。

本实施例中的出气接头12内设有空气过滤海绵。这样,一方面通过空气过滤海绵可对由其排出的压缩空气再次进行过滤工作,另一方面可在其不插接雾化面具17时,外部的灰尘等不进入道出气管道5内,减少内部病菌的滋生。

本实施例中的出气接头12的数量采用3~6个,这样,设备体积不大,易于搬动,且内部空间散热效果好。优选的为4个。

本实施例中的主机箱底部可设置有滚轮,通过该滚轮设计,可方便该压缩空气供给主机移动。

下面简述下本移动式多终端供气系统的工作原理:

首先,在一压缩空气供给主机内集成多个压缩泵机芯2和一个空气过滤器3,且多个压缩泵机芯2的数量与其上设置的同雾化面具17连接的出气接头12的数量相同;然后,将多个压缩泵机芯2的进气端与空气过滤器3分别通过进气管道6连通,将多个压缩泵机芯2的出气端同与之对应的出气接头12分别通过出气管道5连通;接着,利用空气过滤器3对多个压缩泵机芯2的进气端实施统一的空气过滤而实现集中供气,并通过遥控终端上对应设置的分按键对多个压缩泵机芯2的分别控制来完成与之对应的出气接头12的压缩空气的独立输出,从而使各雾化面17具获得独立的供气。

总的说来,本发明能够适用于各级医院,也适用于社区服务中心、居家养老医疗机构和有需要的人群、机构等,具有结构紧凑、移动方便、节能环保、启动速度快、供气能力强、环境适应性强、安全可靠性高的特点。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