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温旋艾灸配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68390阅读:63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艾灸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温旋艾灸配方,该温旋艾灸配方制备成的灸条及灸膏具有良好的去寒、温阳效果。



背景技术:

艾灸产生于中国远古时代,是用艾叶制成的艾灸材料产生的艾热刺激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来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温旋灸是采用点燃的艾材产生的艾热悬灸热敏态穴位,激发透热、扩热、传热、局部不(微)热远部热、表面不(微)热深部热、非热觉等热敏灸感和经气传导,并施以个体化的饱和消敏灸量,从而提高艾灸疗效的一种新疗法。温旋灸不用针、不接触人体,无伤害、无痛苦、无副作用。温旋灸与灸膏配合使用具有优良的效果,是临床针灸替代疗法,但目前艾灸采用的灸条成分功能单一,极大的限制了温旋灸的临床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温旋艾灸配方,该艾灸配方可制备为艾灸条或艾灸膏后使用,作用于特定穴位,具有良好的去寒、温阳功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温旋艾灸条配方,组分以质量百分比计,艾叶60~80%,川芎5~15%,独活2~8%,肉桂2~8%,细辛2~8%。

一种温旋艾灸膏配方,组分以质量百分比计,中药膏贴基质60~80%,川芎5~15%,独活2~8%,肉桂2~8%,细辛2~8%。

进一步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温旋艾灸方法,步骤包括:采用上述温旋艾灸配方制得的艾灸条、艾灸膏对穴位进行艾灸,采用上述灸膏贴穴位,每穴每天一次,每次2~4小时;或将上述灸膏贴穴位,同时采用上述灸条隔着灸膏对穴位进行艾灸,每1~2组穴每天一次;或每穴每天一次1~2小时灸至热敏感消失,再贴灸膏巩固效果,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共灸2个疗程。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采用中药成分均对人体无害,配方独特,具有温经散寒、行气通络;扶阳固脱、升阳举陷,泄热拔毒、消瘀散结;防病保健、延年益寿的功效,安全有效,适合各类人群使用。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温旋灸条与灸膏,温旋艾灸条配方,组分以质量百分比计,艾叶60~80%,川芎5~15%,独活2~8%,肉桂2~8%,细辛2~8%。温旋艾灸膏配方,组分以质量百分比计,中药膏贴基质60~80%,川芎5~15%,独活2~8%,肉桂2~8%,细辛2~8%。

艾叶为主体,温阳补气、温经通络、消瘀散结、补中益气,川芎活血行气,独活祛风除湿、舒筋活络,肉桂利水渗湿,细辛祛风散寒、行水、开窍,共同扶阳固脱、行气通络。灸膏巩固疗效,或配合使用增加药物的作用。

各原料的药理功效如下:

艾叶:性味辛、苦、温,有小毒,归肝、脾、肾经。具有温经止血、散寒止痛功效,外用祛湿止痒。用于吐血、血衄、崩漏、月经过多、胎漏下血、少腹冷痛、经寒不调、宫冷不孕,外治皮肤瘙痒。

川芎:辛香行散,温通血脉,通达气血,人称血中之气药。治疗血瘀气滞之证,具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之功效,又兼升散之性。

独活:味辛,苦;性温;入肝;肾经。祛风除湿;舒筋活络;和血止痛。主治风湿疼痛;腰膝酸痛;四肢痿痹;腰肌劳损;鹤膝风;手足扭伤肿痛;骨折;头风;头痛;牙痛。《本草新编》载:“味甘辛,气温,可升可降,阳中之阴,无毒。虽有上下之分,而补血则一。入心、脾、肝三脏,但其性甚动,入之补气药中则补气,入之补血药中则补血,无定功也。”

肉桂:性味甘、淡寒,归肾、膀胱经。具有利水渗湿、泄热、化浊降脂功效。用于小便不利、水肿胀满、泄泻尿少、痰饮眩晕、热淋涩痛、高脂血症。

细辛:辛,温。入肺、肾经。祛风,散寒,行水,开窍。治风冷头痛,鼻渊,齿痛,痰饮咳逆,风湿痹痛。

优选的,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组分包括:以质量百分比计,艾叶65%,川芎15%,独活8%,肉桂8%,细辛4%。

更加优选的,所述温旋艾灸配方制备为艾灸条后使用,所述艾灸条制备方法步骤包括:将各组分分别粉碎成粉,艾叶按5~8:1制艾绒,将各组分按比例混合,卷紧成条,粘合封闭,放在50℃温度下烘2小时。

优选的,组分包括:以质量百分比计,基质65%,川芎15%,独活8%,肉桂8%,细辛4%。

更加优选的,所述温旋艾灸配方制备为艾灸膏后使用,所述艾灸膏制备方法步骤包括:将各组分分别粉碎过100筛,中药膏贴剂基质作为基质,其它组分混合均匀后加至基质中,搅拌均匀。

一种温旋艾灸方法,步骤包括:采用上述温旋艾灸配方制得的艾灸条、艾灸膏对穴位进行艾灸,采用上述灸膏贴穴位,每穴每天一次,每次2~4小时;或将上述灸膏贴穴位,同时采用上述灸条隔着灸膏对穴位进行艾灸,每1~2组穴每天一次;或每穴每天一次1~2小时灸至热敏感消失,再贴灸膏巩固效果,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共灸2个疗程。

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温旋艾灸配方予以进一步说明。下面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下述实施例中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实验材料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市场购买得到。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温旋艾灸条及一种温旋艾灸膏。

一种温旋艾灸条,组分包括,以质量百分比计,艾叶75%,川芎10%,独活5%,肉桂5%,细辛5%。所述艾叶采用蕲艾。

所述艾灸条按如下方法进行制备:步骤包括:先将各组分分别粉碎成粉,艾叶按5:1制艾绒,再将各组分按比例混合,卷紧成条,粘合封闭,放在50℃温度下烘2小时。

一种温旋艾灸膏,组分包括:以质量百分比计,基质75%,川芎10%,独活5%,肉桂5%,细辛5%。

所述艾灸膏按如下方法进行制备:步骤包括:先将各组分分别粉碎过100筛,所述基质为各药物载体,采用常规中药膏贴剂基质即可,再将其它组分混合均匀后加至基质中,搅拌均匀。

采用上述药艾灸条、药艾灸膏对特定穴位进行艾灸,穴位取热敏穴。采用上述灸膏贴穴位,每穴每天一次,每次2~4小时;或将上述灸膏贴穴位,同时采用上述灸条隔着灸膏对穴位进行艾灸,每1~2组穴每天一次;或每穴每天一次1~2小时灸至热敏感消失,再贴灸膏巩固效果,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共灸2个疗程。

将以上温旋艾灸条应用于临床实践中以观察药效,通过患者的诊治和观察,其对于治疗相关疾病总有效率达99%。

共选择病例180例,在所选病例中,男性103例,女性77例,年龄最小的28岁,最大的70岁,平均年龄48岁。

治疗方法:无论热证、寒证,或是虚证、实证,均根据病症对热敏化穴位进行温旋灸,每个患者均灸2个疗程。

疗效判断标准:

显效:病症消失,痛感等不适感消除;

有效:病症减轻,痛感等不适感缓解;

无效:病症无明显改变甚至严重,痛感等不适感未缓解。

临床试验结果:通过2个疗程治疗后,基本每个患者都达到有效标准。

选取如下有代表性的2例病案进行描述:

病案1:男61岁。

主诉:枕项部疼痛,肌肉僵硬,活动受限,局部压痛,有一侧肩、臂放射痛。

诊断:气血运行不畅、经络阻塞神经根型颈椎病。

治疗:对穴位热敏高发部位神庭、风府、风池、大椎、颈夹脊、肺俞、肩井、至阳穴区进行穴位热敏探查,标记热敏穴位,采用上述温旋艾灸条对热敏穴位进行温旋灸,每穴每天一次1~2小时灸至热敏感消失,再贴灸膏巩固效果,每周5次,10次为一疗程,共灸2个疗程。

二诊:患者热敏灸第一天症状有所缓解,8次后症状消失,2个月后回访,病情未有复发。

病案2:女,45岁。

主诉:腰部酸痛不适,弯腰疼痛,下肢放射性疼痛。

诊断:气血运行不畅,脊椎稳定性欠佳,腰椎间盘突出。

治疗:采用上述温旋艾灸条对对腰俞、命门、至阳穴这些热敏穴位进行温旋灸,再贴灸膏巩固效果,每穴每天一次1~2小时灸至热敏感消失,再贴灸膏巩固效果,每周5次,10次为一疗程,共灸2个疗程。

二诊:患者热敏灸第二天症状有所缓解,下肢放射性疼痛消失,7次后症状消失,2个月后回访,病情未有复发。

临床实践的结果表明,本实施例提供的温旋艾灸条具有良好的温经散寒、行气通络作用,泄热拔毒、消瘀散结,从而起到防病保健、延年益寿的功效,安全有效,适合各类人群使用。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温旋艾灸条,并进一步提供了该温旋艾灸条的制备方法。

一种温旋艾灸条,组分包括,以质量百分比计,艾叶65%,川芎15%,独活8%,肉桂8%,细辛4%。所述艾叶采用蕲艾。

所述温旋艾灸条按如下方法进行制备:步骤包括:先将各组分分别粉碎成粉,按艾叶:艾绒为8:1的比例制艾绒,再将各组分按比例混合,卷紧成条,粘合封闭,放在50℃温度下烘2小时。

一种温旋艾灸膏,组分包括:以质量百分比计,基质65%,川芎15%,独活8%,肉桂8%,细辛4%。

所述艾灸膏按如下方法进行制备:先将各组分分别粉碎过100筛,以中药膏贴剂基质作为基质,再将其它组分混合均匀后加至基质中,搅拌均匀。

采用上述药艾灸条、药艾灸膏对特定穴位进行艾灸,穴位取热敏穴。采用上述灸膏贴穴位,每穴每天一次,每次2~4小时;或将上述灸膏贴穴位,同时采用上述灸条隔着灸膏对穴位进行艾灸,每1~2组穴每天一次;或每穴每天一次1~2小时灸至热敏感消失,再贴灸膏巩固效果,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共灸2个疗程。

将以上温旋艾灸条应用于临床实践中以观察功效,疗效与实施例1基本一致。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温旋艾灸条,并进一步提供了该温旋艾灸条的制备方法。

一种温旋艾灸条,组分包括,以质量百分比计,艾叶70%,川芎7%,独活7%,肉桂8%,细辛8%。所述艾叶采用蕲艾。

所述温旋艾灸条按如下方法进行制备:步骤包括:先将各组分分别粉碎成粉,按艾叶:艾绒为6:1的比例制艾绒,再将各组分按比例混合,卷紧成条,粘合封闭,放在50℃温度下烘2小时。

一种温旋艾灸膏,组分包括:以质量百分比计,基质70%,川芎7%,独活7%,肉桂8%,细辛8%。

所述艾灸膏按如下方法进行制备:步骤包括:先将各组分分别粉碎过100筛,以中药膏贴剂基质作为基质,再将其它组分混合均匀后加至基质中,搅拌均匀。

采用上述药艾灸条、药艾灸膏对特定穴位进行艾灸,穴位取热敏穴。采用上述灸膏贴穴位,每穴每天一次,每次2~4小时;或将上述灸膏贴穴位,同时采用上述灸条隔着灸膏对穴位进行艾灸,每1~2组穴每天一次;或每穴每天一次1~2小时灸至热敏感消失,再贴灸膏巩固效果,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共灸2个疗程。

采用上述温旋艾灸条对热敏穴位进行温旋灸,每穴每天一次1~2小时灸至热敏感消失,再贴灸膏巩固效果,每周5次,10次为一疗程,共灸2个疗程。

将以上温旋艾灸条应用于临床实践中以观察功效,疗效与实施例1基本一致。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