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清热解毒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与流程

文档序号:11268389阅读:28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中药
技术领域
,具体地说,是一种清热解毒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细菌、病毒是上呼吸道感染和肺部感染的主要致病原,是人类由始迄今抗争的敌人,主要症状有高热、微恶风、流涕、咳嗽、咽喉肿痛、脉浮等。据统计,由于发热、肺部感染引起的死亡,全世界每年至少有200万以上,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现代医学能够很大程度地抑制细菌感染,但对病毒感染仍然缺乏良好的治疗方法和药物。令人担忧的是,由于抗生素的滥用,产生严重的毒副作用,大量耐药菌株出现,使抗生素的疗效大打折扣,逼迫不断研发新型的抗生素,致使研发投入巨大成本高,药物昂贵,使患者和社会的背上了沉重的经济负担。传统中医中药对细菌、病毒引起的呼吸道感染比西医西药有优势,疗效好,价格低,而且不良反应少。清热解毒的中药品种甚多,多数具有抗菌、抗病毒、解热和抗炎作用,常用中药材有金银花、黄芩、连翘、鱼腥草、柴胡等,常用中药制剂有由金银花、黄芩、连翘制成的双黄连冲剂和口服液,以金银花提取物和黄芩提取物制成的银黄含片、颗粒,以及板蓝根颗粒、银翘片等,临床上都有较好的疗效且广泛应用。经检索与本发明最为接近的中药方有:(1)中国专利201410191213.7公开了一种治疗咽喉肿痛的中药组合物,其组成原料的重量份为:升麻7.5-9.5、淡竹叶10-12、葶苈子5-7、川牛膝3-5、黄芩2-4、芙蓉叶1-3、郁金3-5、紫花地丁2-4、余甘子4-6、熟地黄5-7、穿心莲3-5、山豆根2-4、炙甘草5-8、板蓝根4-6、夏枯草2-4、蕨根2-4、疳积草1-3、葫芦草2-4、荔枝根1-3、芦莉草叶2-4和珍珠菜3-5;该中药具有活血消痰、清热解毒、消肿复音的功效,可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2)中国专利2006101140207公开了一种清热解毒中药,由以下中药原料制成:人工牛黄2.5-10g、大黄50-400g、黄芩75-300g、知母75-300g、水牛角50-200g、野菊花50-200g、桔梗50-200g、甘草25-100g。(3)中国专利200510004852.9公开了一种清热解毒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中药由柴胡、黄芩、射干和选自:金银花、连翘、栀子、玄参、野菊花、虎杖的中药原料制成,每1000个单位剂量的制剂中,所用原料的重量份如下:柴胡1500~6000份、黄芩1500~6000份、射干1250~5000份;金银花1500~6000份、连翘1500~6000份、栀子1500~6000份、野菊花1750~7000份、玄参1750~7000份、虎杖1750~7000份。上述中药组合物存在如下缺点:药味数多,适用范围窄,药剂的制备方法复杂,疗效难以确定。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清热解毒的中药组合物。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如上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制药用途。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如上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为实现上述第一个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清热解毒的中药组合物,所述中药组合物是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黄芩5-15份、穿心莲15-25份、夏枯草1-6份。进一步,所述中药组合物是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黄芩8-12份、穿心莲18-22份、夏枯草2-4份。进一步,所述中药组合物是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黄芩10份、穿心莲20份、夏枯草3份。为实现上述第二个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如上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细菌性痢疾的药物中的应用。如上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口腔溃疡的药物中的应用。进一步,所述药物的剂型为片剂、胶囊剂、口服液、颗粒剂、丸剂、散剂、膏剂、丹剂、混悬剂、溶液剂、栓剂或贴剂。进一步,所述药物还包括药学上允许的辅料,所述药学上允许的辅料包括但不限于:甘露醇、山梨醇、焦亚硫酸钠、亚硫酸氢钠、硫代硫酸钠、盐酸半胱氨酸、巯基乙酸、蛋氨酸、维生素c、edta二钠、edta钙钠,一价碱金属的碳酸盐、醋酸盐、磷酸盐或其水溶液、盐酸、醋酸、硫酸、磷酸、氨基酸、氯化钠、氯化钾、乳酸钠、木糖醇、麦芽糖、葡萄糖、果糖、右旋糖苷、甘氨酸、淀粉、蔗糖、乳糖、红糖、甘露糖醇、硅衍生物、纤维素及其衍生物、藻酸盐、明胶、聚乙烯吡咯烷酮、甘油、土温80、琼脂、碳酸钙、碳酸氢钙、表面活性剂、聚乙二醇、环糊精、β-环糊精、磷脂类材料、高岭土、滑石粉、硬脂酸钙、硬脂酸镁。为实现上述第三个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如上所述药物的制备方法,所述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按比例取原料药混合,将半数原料药粉碎成细粉;(2)余药加水煎煮两次,滤过,滤液浓缩,加入辅料及细粉混匀,得混料;(3)将混料干燥粉碎制粒,压片、包糖衣,既得。进一步,所述辅料为红糖。本发明优点在于:1、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只有三味药,药味数少且制备方法简单,治疗成本低,具有很好的清热解毒作用。2、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中,夏枯草的添加起到了协同增效的作用,显著提高了清热解毒效果。3、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中,三药之间的比例经过试验筛选,具有效果显著的优点。4、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适用范围广,对于淋巴结肿痛、口腔溃疡、牙龈肿痛、大便干结、细菌性痢疾等疗效显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发明记载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实施例1清热解毒的中药组合物(一)黄芩10份、穿心莲20份、夏枯草3份。实施例2清热解毒的中药组合物(二)黄芩15份、穿心莲15份、夏枯草6份。实施例3清热解毒的中药组合物(三)黄芩5份、穿心莲25份、夏枯草1份。实施例4清热解毒的中药组合物(四)黄芩5份、穿心莲15份、夏枯草1份。实施例5清热解毒的中药组合物(五)黄芩15份、穿心莲15份、夏枯草1份。实施例6清热解毒的中药组合物(六)黄芩15份、穿心莲25份、夏枯草1份。实施例7清热解毒的药物汤剂的制备取实施例1-6所述的中药组合物混合均匀,按照中药汤剂常规的制作方法,将所述的原料药加水煎煮制成汤剂。实施例8清热解毒的药物的制备(一)(1)黄芩1000g、穿心莲2000g、夏枯草300g;(2)按比例取原料药,将黄芩500g、穿心莲1000g、夏枯草150g粉碎成细粉;(3)余药加水煎煮两次,滤过,滤液浓缩至400ml,加入红糖500g及上述细粉混匀,置烘箱烘干(干燥温度60-80℃),干燥后粉碎制粒,通过二号筛整粒,压片,包糖衣,即得(每片重约0.3g)。实施例9清热解毒的药物的制备(二)(1)黄芩1500g、穿心莲1500g、夏枯草600g;(2)按比例取原料药,将黄芩750g、穿心莲750g、夏枯草300g粉碎成细粉;(3)余药加水煎煮两次,滤过,滤液浓缩至400ml,加入红糖500g及上述细粉混匀,置烘箱烘干(干燥温度60-80℃),干燥后粉碎制粒,通过二号筛整粒,压片,包糖衣,即得(每片重约0.3g)。实施例10清热解毒的药物的制备(三)(1)黄芩500g、穿心莲2500g、夏枯草100g;(2)按比例取原料药,将黄芩250g、穿心莲1250g、夏枯草50g粉碎成细粉;(3)余药加水煎煮两次,滤过,滤液浓缩至400ml,加入红糖500g及上述细粉混匀,置烘箱烘干(干燥温度60-80℃),干燥后粉碎制粒,通过二号筛整粒,压片,包糖衣,即得(每片重约0.3g)。实施例11清热解毒的药物的制备(四)(1)黄芩500g、穿心莲1500g、夏枯草100g;(2)按比例取原料药,将黄芩250g、穿心莲750g、夏枯草50g粉碎成细粉;(3)余药加水煎煮两次,滤过,滤液浓缩至400ml,加入红糖500g及上述细粉混匀,置烘箱烘干(干燥温度60-80℃),干燥后粉碎制粒,通过二号筛整粒,压片,包糖衣,即得(每片重约0.3g)。实施例12清热解毒的药物的制备(五)(1)黄芩1500g、穿心莲1500g、夏枯草100g;(2)按比例取原料药,将黄芩750g、穿心莲750g、夏枯草50g粉碎成细粉;(3)余药加水煎煮两次,滤过,滤液浓缩至400ml,加入红糖500g及上述细粉混匀,置烘箱烘干(干燥温度60-80℃),干燥后粉碎制粒,通过二号筛整粒,压片,包糖衣,即得(每片重约0.3g)。实施例13清热解毒的药物的制备(六)(1)黄芩1500g、穿心莲2500g、夏枯草100g;(2)按比例取原料药,将黄芩750g、穿心莲1250g、夏枯草50g粉碎成细粉;(3)余药加水煎煮两次,滤过,滤液浓缩至400ml,加入红糖500g及上述细粉混匀,置烘箱烘干(干燥温度60-80℃),干燥后粉碎制粒,通过二号筛整粒,压片,包糖衣,即得(每片重约0.3g)。实施例14清热解毒的药物的制备(七)(1)黄芩1500g、穿心莲2500g、夏枯草600g;(2)按比例取原料药,将黄芩750g、穿心莲1250g、夏枯草300g粉碎成细粉;(3)余药加水煎煮两次,滤过,滤液浓缩至400ml,加入红糖500g及上述细粉混匀,置烘箱烘干(干燥温度60-80℃),干燥后粉碎制粒,通过二号筛整粒,压片,包糖衣,即得(每片重约0.3g)。实施例15清热解毒的药物的制备(八)(1)黄芩1200g、穿心莲2200g、夏枯草400g;(2)按比例取原料药,将黄芩600g、穿心莲1100g、夏枯草200g粉碎成细粉;(3)余药加水煎煮两次,滤过,滤液浓缩至400ml,加入红糖500g及上述细粉混匀,置烘箱烘干(干燥温度60-80℃),干燥后粉碎制粒,通过二号筛整粒,压片,包糖衣,即得(每片重约0.3g)。实施例16清热解毒药物胶囊的制备(1)黄芩1000g、穿心莲2000g、夏枯草300g;(2)按比例取原料药,将黄芩500g、穿心莲1000g、夏枯草150g粉碎成细粉;(3)余药加水煎煮两次,滤过,滤液浓缩至400ml,加入上述细粉混匀,加入制药辅料,真空干燥,粉碎制粒,压制成片剂或填充装胶囊。实施例17清热解毒药物颗粒的制备(1)黄芩1000g、穿心莲2000g、夏枯草300g;(2)按比例取原料药,将黄芩500g、穿心莲1000g、夏枯草150g粉碎成细粉;(3)余药加水煎煮两次,滤过,滤液浓缩至400ml,加入上述细粉混匀,加适当制药辅料,制粒,干燥,整粒,得20g颗粒,分装10g/袋。实施例18清热解毒药物合剂/口服液/糖浆剂的制备(1)黄芩1000g、穿心莲2000g、夏枯草300g;(2)按比例取原料药,将黄芩500g、穿心莲1000g、夏枯草150g粉碎成细粉;(3)余药加水煎煮两次,滤过,滤液浓缩至400ml,加入上述细粉混匀,加适当制药辅料,制成合剂、口服液或糖浆剂。实施例19清热解毒动物实验一、解毒作用1.方法清洁级雄性sd大鼠,实验前预先测定体温3天,筛选体温变化不超过0.3℃的动物进行试验,将实验大鼠随机分为九组,灌胃给药后,立即将1%的角叉菜胶溶液0.1ml注入大鼠右后肢脚掌下,记录致炎前及致炎后1-6h大鼠足体积,并计算肿胀率。2.给药中药1组:给予由本发明实施例1中药组合物(黄芩10份、穿心莲20份、夏枯草3份)所制备的中药汤剂,按照生药量6.6g/kg灌胃给药;中药2组:给予由实施例2(黄芩15份、穿心莲15份、夏枯草6份)所制备的中药汤剂,按照生药量6.6g/kg灌胃给药;中药3组:给予由实施例3(黄芩5份、穿心莲25份、夏枯草1份)所制备的中药汤剂,按照生药量6.6g/kg灌胃给药;中药4组:给予由中药组合物(黄芩20份、穿心莲10份、夏枯草3份)的中药汤剂,按照生药量6.6g/kg灌胃给药;中药5组:给予由中药组合物(黄芩10份、穿心莲20份)所制备的中药汤剂,按照生药量6.6g/kg灌胃给药;中药6组:给予由中药组合物(黄芩10份、穿心莲20份、夏枯草3份、金银花10份)的中药汤剂,按照生药量6.6g/kg灌胃给药;中药7组:给予由中药组合物(黄芩10份、穿心莲20份、夏枯草3份、连翘10份)的中药汤剂,按照生药量6.6g/kg灌胃给药;中药8组:给予由中药组合物(黄芩10份、穿心莲20份、夏枯草3份、鱼腥草10份)的中药汤剂,按照生药量6.6g/kg灌胃给药;空白对照组灌胃等量生理盐水。3.结果表1各组给药后对足肿胀率的影响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结果表明:中药1组、中药2组、中药3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肿胀率均有所减轻,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表明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能显著抑制大鼠肿胀脚掌的体积,具有抑菌解毒的功效。中药1组与中药2-4组比较,在同等剂量情况下中药1组的效果最佳,说明黄芩、穿心莲、夏枯草三药比例在10:20:3时解毒效果最好。中药1组与中药5组比较,在同等剂量情况下中药1组的效果最佳,说明药方中夏枯草的添加起到了协同增效的作用,显著提高了药方解毒效果。中药1组与中药6-8组比较,在同等剂量情况下中药1组的效果最佳,说明在药方中添加其他常用清热解毒药并不能提高解毒效果,因此本发明的药方具有药味数少,疗效好的优点。二、清热作用1.方法取体重在2-3kg的大耳白家兔,实验前筛选体温在38-39.4℃且当日体温变化不超过0.4℃的动物进行试验。实验当天测定基础体温,于兔耳静脉注射细菌内毒素生理盐水溶液,剂量为1ml/kg,注射10ml。隔1小时测量体温,选取体温上升超过0.5℃的家兔,随机分为9组,灌胃给药后,每隔1小时测量体温,计算与基础体温的差值。2.给药中药1组:给予本发明实施例1(黄芩10份、穿心莲20份、夏枯草3份)所制备的中药汤剂,按照生药量6.6g/kg灌胃给药;中药2组:给予由实施例2(黄芩15份、穿心莲15份、夏枯草6份)所制备的中药汤剂,按照生药量6.6g/kg灌胃给药;中药3组:给予由实施例3(黄芩5份、穿心莲25份、夏枯草1份)所制备的中药汤剂,按照生药量6.6g/kg灌胃给药;中药4组:给予由中药组合物(黄芩20份、穿心莲10份、夏枯草3份)所制备的中药汤剂,按照生药量6.6g/kg灌胃给药;中药5组:给予由中药组合物(黄芩10份、穿心莲20份)所制备的中药汤剂,按照生药量6.6g/kg灌胃给药;中药6组:给予由中药组合物(黄芩10份、穿心莲20份、夏枯草3份、金银花10份)所制备的中药汤剂,按照生药量6.6g/kg灌胃给药;中药7组:给予由中药组合物(黄芩10份、穿心莲20份、夏枯草3份、连翘10份)所制备的中药汤剂,按照生药量6.6g/kg灌胃给药;中药8组:给予由中药组合物(黄芩10份、穿心莲20份、夏枯草3份、鱼腥草10份)所制备的中药汤剂,按照生药量6.6g/kg灌胃给药;空白对照组给予灌胃等量生理盐水。3.结果表2各组给药后对体温差值的影响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结果表明:中药1组、中药2组、中药3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体温差值有所减轻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表明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对细菌内毒素所致家兔发热有明显抑制作用。中药1组与中药2组及中药3组比较,在同等剂量情况下中药1组的效果最佳。实施例20治疗细菌性痢疾临床实验1.资料共90例,为2015年9月至2017年4月我院收治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和观察组各30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临床症状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症状诊断疗效标准》。(1)有流行病学史、不洁饮食史;(2)临床表现主要有发冷、发热、腹痛、腹泻、排黏液脓血样大便;(3)粪便检查有大量脓细胞、红细胞、白细胞、细菌培养阳性;(4)血象检查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多。纳入标准:符合《中医疾病诊断疗效标准》中痢疾诊断标准和症候分类热毒壅盛型。2.治疗方法中药组:给予口服本发明实施例8制备的清热解毒药物片剂,一次3-5片,一日3次,连续服用7天。观察组:(1)抗感染给予头孢西丁注射液,每日80-160mg/kg,分3-4次溶于生理盐水或5%-10%葡萄糖液中静脉滴注;(2)控制高热与惊厥给予物理降温,加1%温盐水1000ml流动灌肠;(3)口服补液盐纠正脱水。连续治疗7天。3.疗效标准根据《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制定。治愈:症状消失,大便镜检正常,致病菌培养连续3次阴转。好转:症状消失或减轻,大便镜检正常,致病菌培养阴转或未阴转。无效:症状大便镜检无改善。4.治疗结果表3中药组及观察组疗效比较组别n治愈(%)有效(%)无效(%)总有效(%)中药组3026(86.7)3(10.0)1(3.3)29(96.7)观察组3016(53.3)10(33.3)4(13.3)26(86.7)中药组总有效率96.7%,西药组8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对于细菌性痢疾疗效显著。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技术领域
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方法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补充,这些改进和补充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