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流行性感冒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49791阅读:43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流行性感冒的中药,属于中药领域。



背景技术:

流行性感冒是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也是一种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的疾病。其主要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或与被污染物品的接触传播;典型的临床症状是:急起高热、全身疼痛、显著乏力和轻度呼吸道症状;一般秋冬季节是其高发期,所引起的并发症和死亡现象非常严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流行性感冒的中药。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治疗流行性感冒的中药,其组成原料的重量份为:金银花20-25、连翘6-8、荆芥2-4、淡豆鼓4-6、炙甘草10-15、牛蒡子2-4、淡竹叶6-8、贯众3-4、紫金牛2-4、吴茱萸6-8、炒枳实8-10、蒲公英8-10、竹茹2-4、制半夏4-6、紫苏叶2-3、桑寄生5-7、独活4-5、桔梗10-15、水田碎米荠2-4和乌藨连3-4。

治疗流行性感冒的中药,其组成原料的重量份为:金银花22、连翘7、荆芥3、淡豆鼓5、炙甘草12、牛蒡子3、淡竹叶7、贯众3.5、紫金牛3、吴茱萸7、炒枳实9、蒲公英9、竹茹3、制半夏5、紫苏叶2.5、桑寄生6、独活4.5、桔梗12、水田碎米荠3和乌藨连3。

用量及用法:按组成原料的重量份称取各原料,研磨粉碎,然后加入适量的纯净水,混合煎煮30-40分钟,冷却过滤,服用煎煮液,每日一剂,分早、中、晚三次服用,一般一周内即可治愈。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中药均采用纯天然草药,无刺激毒害作用,同时本发明的各药物之间相互作用,具有清热凉血,解毒除湿,补中益气,祛风通窍的功能,本发明对流行性感冒治疗效果好,治愈率高,对人体副作用小,价格低廉服用方便。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治疗流行性感冒的中药,其组成原料的重量份(g)为:金银花22、连翘7、荆芥3、淡豆鼓5、炙甘草12、牛蒡子3、淡竹叶7、贯众3.5、紫金牛3、吴茱萸7、炒枳实9、蒲公英9、竹茹3、制半夏5、紫苏叶2.5、桑寄生6、独活4.5、桔梗12、水田碎米荠3和乌藨连3。

用量及用法:按组成原料的重量份称取各原料,研磨粉碎,然后加入适量的纯净水,混合煎煮30-40分钟,冷却过滤,服用煎煮液,每日一剂,分早、中、晚三次服用,一般一周内即可治愈。

典型病例:

典型病例1、男,32岁,患流行性感冒数日,伴流鼻涕、咽喉肿痛、声音嘶哑,服用本发明的中药,每日一剂,分早、中、晚三次服用,次日症状明显好转,后续服用一周,治愈。

典型病例2、女,12岁,患流行性感冒三日,整日恶寒发热、鼻塞流涕、咽疼咳嗽,服用本发明的中药,每日一剂,分早、中、晚三次服用,连服五剂,治愈。

典型病例3、男,64岁,近日流涕、咳嗽不断,伴咽喉肿痛、声音嘶哑,经诊断为流行性感冒,服用本发明的中药,每日一剂,分早、中、晚三次服用,连服一周,诸症全消,治愈。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流行性感冒的中药,其组成原料的重量份为:金银花20‑25、连翘6‑8、荆芥2‑4、淡豆鼓4‑6、炙甘草10‑15、牛蒡子2‑4、淡竹叶6‑8、贯众3‑4、紫金牛2‑4、吴茱萸6‑8、炒枳实8‑10、蒲公英8‑10、竹茹2‑4、制半夏4‑6、紫苏叶2‑3、桑寄生5‑7、独活4‑5、桔梗10‑15、水田碎米荠2‑4和乌藨连3‑4;本发明的中药均采用纯天然草药,无刺激毒害作用,同时本发明的各药物之间相互作用,具有清热凉血,解毒除湿,补中益气,祛风通窍的功能,本发明对流行性感冒治疗效果好,治愈率高,对人体副作用小,价格低廉服用方便。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黄春梅
技术研发日:2017.06.13
技术公布日:2017.10.2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