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肝理气的抗抑郁方剂及其服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294801阅读:119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抗抑郁方剂及其服用方法,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疏肝理气的抗抑郁方剂及其服用方法。



背景技术:

抑郁症又称抑郁障碍,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是心境障碍的主要类型。临床可见心境低落与其处境不相称,情绪的消沉可以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自卑抑郁,甚至悲观厌世,可有自杀企图或行为;甚至发生木僵;部分病例有明显的焦虑和运动性激越;严重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每次发作持续至少2周以上、长者甚或数年,多数病例有反复发作的倾向,每次发作大多数可以缓解,部分可有残留症状或转为慢性。

在西医领域,迄今抑郁症的病因并不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生物、心理与社会环境诸多方面因素参与了抑郁症的发病过程。生物学因素主要涉及遗传、神经生化、神经内分泌、神经再生等方面;与抑郁症关系密切的心理学易患素质是病前性格特征,如抑郁气质。成年期遭遇应激性的生活事件,是导致出现具有临床意义的抑郁发作的重要触发条件。然而,以上这些因素并不是单独起作用的,目前强调遗传与环境或应激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以及这种交互作用的出现时点在抑郁症发生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影响。

我国中医博大精深,对于抑郁症有着一套自成体系的理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肝在志为怒,怒伤肝,悲胜怒;心在志为喜,喜伤心,恐胜喜;脾在志为思,思伤脾,怒胜思;肺在志为忧,忧伤肺,喜胜忧;肾在志为恐,恐伤肾。思胜恐。”以上把五志归属于五脏,提出了情志过极导致的内脏损伤;其中思、忧、恐为导致抑郁症的主要病因,为后来抑郁症从脾、从肺、从肾论治提供了理论基础。此外。还提出了最早的情志疗法,为后来的中医心理学提供了理论依据。《素问·举痛论》:“百病皆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提出了情志内伤导致的气机变化。抑郁症多以悲、恐、劳、思为主,因此临床治疗抑郁症时可以根据此理论分别给予补气、升提、解郁的治法,其中“思则气结”是疏肝解郁的主要理论依据《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木郁达之,火郁发之,土郁夺之,金郁泄之。水郁折之。”阐述了五气之郁的治疗原则,这是抑郁症中医脏腑辨证论治的雏形。

《伤寒论》中的小柴胡汤证为抑郁症从肝论治的雏形: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此外《金匮要略》中的百合病、虚劳、梅核气、脏躁等疾病涵盖了抑郁症的很多症状,为抑郁症的辨证论治提供了依据。《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中的百合病的临床表现有“意欲食复不能食,常默然,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饮食或有美时,或有不用闻食臭时,如寒无寒,如热无热,口苦,小便赤,诸药不能治,得药则剧吐利,如有神识之疾,而身形如和,其脉微数”,其病位在心肺,病机为心肺阴虚内热,方用百合地黄汤。《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虚劳虚烦不得眠,酸枣仁汤主之。《金匮要略·奔豚气病》:奔豚病,从少腹起,上冲咽喉,发作欲死,复还止,皆从惊恐得之,方用奔豚汤。《金匮要略·妇人杂病》: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金匮要略·妇人杂病》: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数欠伸,甘麦大枣汤主之。《丹溪心法·六郁》中提出:“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故人身诸病,多生于郁。”可见情志的波动,能致气血不和,引起各种症状,故丹溪提出“六郁”之说,即气郁、血郁、痰郁、湿郁、热郁、食郁等六种,其中以气郁为先,而后湿、痰、热、血、食等诸郁才形成,创立了六郁汤、越鞠丸等相应的治疗方剂。为抑郁症合并湿、痰、热、血瘀、食滞等各种病理产物的论治提供了理论基础。

《景岳全书·郁证》中提出因病致郁和因郁致病:“凡五气之郁,则诸病皆有,此因病而郁也。至若情志之郁。则总由乎心,此因郁而病也。”现今所说的躁狂抑郁症、更年期抑郁症、老年期抑郁症、中风后抑郁症、产后抑郁症等都属于因病而郁的范畴。因郁而病即是指由于情志不遂导致的各种精神以及躯体症状。

《临证医案指南·郁证》提出了心理治疗在抑郁症中的运用:“郁证全在病者能移情易性。”说明早在清代就认识到对于抑郁症的治疗除药物外,精神心理的治疗也同样重要。此外《临证医案指南·郁证》还指出了郁证用药的原则:“郁则气滞.气滞久则必化热,热郁则津液耗而不流,升降之机失度,初伤气分,久延血分,延及郁劳沉疴。故先生用药大旨,每以苦辛凉润宣通,不投燥热敛涩呆补。此其治疗之大法也。”

由此可见中医古籍为当代抑郁症的治疗提供了足够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用药经验。

在中医理论中,情由气生,而气通五脏,至六腑,上通天灵下至足心,而肝脏处人之正中,肝气郁结,则上阴下阳难以调和,理气不顺则情思不通,因此中医在抑郁症的生理治疗上,需以疏肝理气为主。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疏肝理气的抗抑郁方剂及其服用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疏肝理气的抗抑郁方剂,包括下述组分,新鲜绿萼梅1束,绿萼梅干花5g,山楂1枚,鼠肾1副,辰砂1g,大山黧豆50g,柴胡15g,当归15g,白芍15g,白术15g,茯苓15g,生姜15g,薄荷6g,炙甘草6g。

服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疏肝理气的抗抑郁方剂的方法,包含以下步骤,(1)药引:取新鲜绿萼梅1束,嗅闻其香1分钟,而后取40℃的温热水冲泡绿萼梅干花,泡制成绿萼梅茶,佐以山楂服食;(2)下药:经由药引的温和催发,血脉畅流经络打开,人体对于接下来的主药中的有效成分更加容易吸收,此时取鼠肾1副,与辰砂一同煎服;(3)调理收气:鼠肾辰砂其药性较烈,需要进行理气,此处取大山黧豆、柴胡、当归、白芍、白术、茯苓、生姜、薄荷、炙甘草,全部磨制成粗末,加入少许姜、薄荷一并以煎煮,药汤沸腾30分钟后服用;(4)服用时间:药引与下药每日清晨服用,调理收气早中晚各一次,间隔6小时进行。

本发明相对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清香宜人的绿萼梅和酸甜爽口的山楂作为药引,既有助于打通气脉经络,又有助于患者保持愉快的心情,鼠肾配辰砂有极好的镇惊安神作用,药效强烈,作为主药入药,调理收气所用的药方是在传统的逍遥散中加入了大山黧豆,药性温和,有利于药效的持续催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疏肝理气的抗抑郁方剂及其服用方法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疏肝理气的抗抑郁方剂,包括下述组分,新鲜绿萼梅1束,绿萼梅干花5g,山楂1枚,鼠肾1副,辰砂1g,大山黧豆50g,柴胡15g,当归15g,白芍15g,白术15g,茯苓15g,生姜15g,薄荷6g,炙甘草6g。

服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疏肝理气的抗抑郁方剂的方法,包含以下步骤,(1)药引:取新鲜绿萼梅1束,嗅闻其香1分钟,而后取40℃的温热水冲泡绿萼梅干花,泡制成绿萼梅茶,佐以山楂服食;(2)下药:经由药引的温和催发,血脉畅流经络打开,人体对于接下来的主药中的有效成分更加容易吸收,此时取鼠肾1副,与辰砂一同煎服;(3)调理收气:鼠肾辰砂其药性较烈,需要进行理气,此处取大山黧豆、柴胡、当归、白芍、白术、茯苓、生姜、薄荷、炙甘草,全部磨制成粗末,加入少许姜、薄荷一并以煎煮,药汤沸腾30分钟后服用;(4)服用时间:药引与下药每日清晨服用,调理收气早中晚各一次,间隔6小时进行。

以清香宜人的绿萼梅和酸甜爽口的山楂作为药引,既有助于打通气脉经络,又有助于患者保持愉快的心情,鼠肾配辰砂有极好的镇惊安神作用,药效强烈,作为主药入药,调理收气所用的药方是在传统的逍遥散中加入了大山黧豆,药性温和,有利于药效的持续催发。

绿萼梅花色洁白,香味极浓,有“花中君子”的美称。它性平,最大特点就是能够理气,调理脾胃,疏理气血,但却不会伤阴,非常难得,用于郁闷心烦、肝胃气痛、食欲不振等症。

山楂含多种有机酸。口服后增强胃液酸度,提高胃蛋白酶活性,促进蛋白质的消化;山楂味酸,刺激胃黏膜促进胃液分泌;山楂中含脂肪酶,能促进脂肪的消化;山楂含有维生素c等成分,口服可增进食欲;山楂对胃肠运动功能具有调节作用,对痉挛状态的胃肠平滑肌有抑制作用,对松弛状态的平滑肌有兴奋作用。从中医的角度上来说,酸甜爽口的山楂有助于丹田内气的运转,能够是人体更能够接受接下来要摄入的药物,同时,山楂也具有一定的理气功效。

鼠肾常用来治小儿惊风不分急慢、肝风内动,具有镇惊安神,疏肝理气的作用。

逍遥散常用于肝郁血虚脾弱症两胁作痛,头痛目眩,口燥咽干,神疲食少,或月经不调,乳房胀痛,脉弦而虚者。逍遥散为肝郁血虚,脾失健运之证而设。肝为藏血之脏,性喜条达而主疏泄,体阴用阳。若七情郁结,肝失条达,或阴血暗耗,或生化之源不足,肝体失养,皆可使肝气横逆,胁痛,寒热,头痛,目眩等证随之而起。“神者,水谷之精气也”(《灵枢·平人绝谷篇》)。神疲食少,是脾虚运化无力之故。脾虚气弱则统血无权,肝郁血虚则疏泄不利,所以月经不调,乳房胀痛。此时疏肝解郁,固然是当务之急,而养血柔肝,亦是不可偏废之法。本方既有柴胡疏肝解郁,使肝气得以调达,为君药;当归甘辛苦温,养血和血;白芍酸苦微寒,养血敛阴,柔肝缓急,为臣药。白术、茯苓健脾去湿,使运化有权,气血有源,炙甘草益气补中,缓肝之急,为佐药。用法中加入薄荷少许,疏散郁遏之气,透达肝经郁热;烧生姜温胃和中,为使药。

大山黧豆也具有疏肝理气的作用。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发明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