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烫伤、烧伤用药膏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749682阅读:63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药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烫伤、烧伤用药膏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烧烫伤,人们在生产、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其施治的方法,西医主要手段是处理创面和防止局部感染以及植皮等,治疗过程不仅疼痛且愈后常留疤痕,治疗速度较慢,给患者带来更多的经济困难,针对上述同类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烫伤、烧伤用药膏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背景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烫伤、烧伤用药膏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烫伤、烧伤用药膏,包括如下重量比组成:川大黄20-60g、黄连20-50g、冰片20-35g、龙血竭10-25g、香油3-10g、罂粟壳1-3g、甘草10-35g、虎耳草10-20g、黄柏5-20g、白及10-20g、没药10-20g。

优选地,还包括红天葵5-10g。

优选地,还包括黄芩3-10g。

优选地,还包括儿茶2-5g。

优选地,还包括地榆10-20g。

优选地,还包括乳香5-10g。

一种烫伤、烧伤用药膏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称取药,按照分量比称取上述中药材100-300g;

s2碾磨,称取红天葵和乳香适量进行碾磨成粉末;

s3浸泡,把称取好的剩余固体药材,浸泡在生姜水中1-2小时;

s4熬煮,拿取煮药的砂壶,洗净蒸煮消毒,把浸泡后的中药材倒入,之后再倒入比药材多5到10倍的纯净水,使用武火烧开,转文火熬制,煎煮两次,每次时间为2-4小时,得到煎煮液;

s5浓缩,合并两次煎煮液,在50℃-80℃下浓缩煎煮液,浓缩后的煎煮液相对密度为1.0-1.2,之后静止冷却至常温状态;

s6汇合药材,把步骤s2研末好的粉末药材倒入到步骤5中冷却后的浓缩药材,进行很合搅拌,之后再滴入香油混合,然后通过侵提法得到侵膏;

s7制作药贴,把步骤s6中的侵膏按标示量装入于消毒后的专用药瓶中,封口即可;

s8分装,灭菌,入库。

川大黄,凉血解毒,痈肿疔疮,外治水火烫伤,用于火毒疮疡。大黄炭凉血化瘀止血。用于血热有瘀出血症。

黄连,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功效。

龙血竭,活血散瘀,定痛止血,敛疮生肌。

冰片,散郁火,消肿止痛,清热散毒,散火解毒。

黄柏,有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的功效。

白及,收敛止血,消肿生肌。

没药,散瘀定痛,消肿生肌。

乳香,跌打损伤,痈肿疮疡。

地榆,地榆具有止血凉血、清热解毒、治疗血痢、烧灼伤、湿疹、上消化道出血、溃疡病大出血。

儿茶,活血止痛,止血生肌,收湿敛疮,清肺化痰。

黄芩,治疗痈肿疔疮等。

紅天葵,具有清热凉血,解毒消肿之功效。常用于咽喉肿痛,疔疮,瘰疬,疥癣,烫火伤,跌打瘀痛。

虎耳草,祛风清热,凉血解毒。

本发明中的有益效果:该发明对治疗烫伤效果好,止痛快,消炎作用强,几乎不留疤痕,川大黄、黄连、冰片和地榆等具有止血凉血、清热解毒、消炎消肿等功效,龙血竭、白及、没药等具有散瘀定痛,消肿生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解说。

实施例1

一种烫伤、烧伤用药膏,包括如下重量比组成:川大黄20g、黄连20g、冰片20g、龙血竭10g、香油3g、罂粟壳1g、甘草10g、虎耳草10g、黄柏5g、白及10g、没药10g。

还包括红天葵5g,还包括黄芩3g,还包括儿茶2g,还包括地榆10g,还包括乳香5g。

一种烫伤、烧伤用药膏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称取药,按照分量比称取上述中药材100g;

s2碾磨,称取红天葵和乳香适量进行碾磨成粉末;

s3浸泡,把称取好的剩余固体药材,浸泡在生姜水中1小时;

s4熬煮,拿取煮药的砂壶,洗净蒸煮消毒,把浸泡后的中药材倒入,之后再倒入比药材多5倍的纯净水,使用武火烧开,转文火熬制,煎煮两次,每次时间为2小时,得到煎煮液;

s5浓缩,合并两次煎煮液,在50℃下浓缩煎煮液,浓缩后的煎煮液相对密度为1.0,之后静止冷却至常温状态;

s6汇合药材,把步骤s2研末好的粉末药材倒入到步骤5中冷却后的浓缩药材,进行很合搅拌,之后再滴入香油混合,然后通过侵提法得到侵膏;

s7制作药贴,把步骤s6中的侵膏按标示量装入于消毒后的专用药瓶中,封口即可;

s8分装,灭菌,入库。

实施例2

一种烫伤、烧伤用药膏,包括如下重量比组成:川大黄60g、黄连50g、冰片35g、龙血竭25g、香油10g、罂粟壳3g、甘草35g、虎耳草20g、黄柏20g、白及20g、没药20g。

还包括红天葵10g,还包括黄芩10g,还包括儿茶5g,还包括地榆20g,还包括乳香10g。

方法步骤同实施例1,不同的工艺参数如下:

称取药材300g,浸泡在生姜水中2小时,加入比药材多10倍的纯净水,80℃下浓缩煎煮液,浓缩后的煎煮液相对密度为1.2。

实施例3

一种烫伤、烧伤用药膏,包括如下重量比组成:川大黄40g、黄连350g、冰片25g、龙血竭20g、香油6g、罂粟壳2g、甘草20g、虎耳草15g、黄柏15g、白及15g、没药15g。

还包括红天葵8g,还包括黄芩7g,还包括儿茶4g,还包括地榆15g,还包括乳香8g。

方法步骤同实施例1,不同的工艺参数如下:

称取药材200g,浸泡在生姜水中1.5小时,加入比药材多7倍的纯净水,65℃下浓缩煎煮液,浓缩后的煎煮液相对密度为1.1,

实施例4

一种烫伤、烧伤用药膏,包括如下重量比组成:川大黄50g、黄连40g、冰片20g、龙血竭10g、香油3g、罂粟壳3g、甘草25g、虎耳草12g、黄柏5g、白及10g、没药10g。

还包括红天葵6g,还包括黄芩9g,还包括儿茶2g,还包括地榆20g,还包括乳香7g。

方法步骤同实施例4。

临床应用实例如下:

(一)、郭晓东,男,24,江西九江人,被开水烫伤胳膊,皮肤红肿、出现大量的水泡。用本发明一个疗程,症状消失,几乎不留疤痕。

(二)陈美章,男,40,东营市人,被火烧伤背部,皮肤发白,有大小不一的水泡,红肿,持续疼痛,使用本发明疼痛明显减缓,使用两个疗程后,完全治愈,背部几乎不留疤痕。

(三)李建荣,女,30岁,被食用油烫伤手背部,出现水泡和红肿等着症状,使用本发明半个疗程,症状几乎完全消失,水泡消失,手背几乎不留疤痕。

一、临床资料

共使用患者50名,男性15-40岁30名,女性20-40岁20名,病例多为红肿、有大小不一的水泡、皮肤发白等症状的人群。

二、对照组的设置

采取随机方法选择50例患者,因为红肿、有大小不一的水泡、皮肤发白等等症状的人群为对照组。

三、临床检查项目

检验项目:1、皮肤颜色症状,2、有无水泡红肿现象。

四、临床效果等级标准

三极划分标准为:治愈、好转、无效。

治愈: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

好转:临床症状和体征的减轻。

无效:临床症状和体征无变化。

五、临床验证实施记录

观察组:将配制好的中药膏给患者涂抹,每日涂抹两次,2个月为一个疗程,最多使用2个疗程。

对照组:仅仅使用普通烫伤药膏,连续观察60天。

六临床效果统计:

表1:临床实验数据表

七、验证结果

观察组50例中,治愈例35人,好转例13人,无效例2人;对照组50例中,治愈例25人,好转例15人,无效例10人;观察组使用期间未发现任何副作用,总治愈率96%。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