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丹参滴注液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116128阅读:58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新中药制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丹参滴注液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丹参又名赤参,紫丹参,红根等,中药名,为唇形科植物丹参的干燥根和根茎。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泥沙,干燥。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分布,丹参的活性成分有水溶性酚酸类和脂溶性二萜醌类,具有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凉血消痈之功效,用于胸痹心痛,脘腹胁痛,瘕瘕积聚,热痹疼痛,心烦不眠,月经不调,痛经经闭,疮疡肿痛。丹参滴注液是中药丹参制剂,丹参滴注液中的有效成分是提取丹参中的水溶性酚酸类成分如丹参素、原儿茶醛、原儿茶酸、迷迭香酸、迷迭香酸甲酯、紫草酸、咖啡酸、鼠尾草列醇和丹酚酸a、b、c等。具有活血化瘀、通脉养心、活血消肿、养血安神等功效,临床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胸中憋闷等疾病。

市场上充斥着各种各样功效的丹参滴注液,添加了很多辅助的成分,一方面导致了配伍性不强,影响丹参原有的药性,另一方面降低了有效成分的浓度含量,使用的剂量往往超出正常水平,疗效不佳,同时会引起其它的副作用。因此,应当在主料丹参上寻求创新,改进制备工艺,降低用量,提高丹参滴注液的药效,降低副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问题,提供了一种丹参滴注液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丹参滴注液药效十分明显,比现有的产品用量降低30-40%,副作用发生率极低。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丹参滴注液的制备方法,该丹参滴注液由主料和辅料制备而成,主料为丹参,所占质量百分比为70-80%,剩余为辅料,按照重量份计由以下成分组成:注射用水30-35份、葡萄糖8-10份、生理盐水6-8份、盐酸5-7份、氢氧化钠4-6份和占成品2-4%体积的氮气,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挑选优质的丹参片清洗干净,超微粉碎至60-80目,加入10-15倍体积的清水,在110-120℃下煎煮1-2小时,煎煮中每隔10-20分钟搅拌一次,每次搅拌时长为3-5分钟,在搅拌的同时,滴加体积分数为0.4-0.6%的黄酒,煎煮结束后,趁热过滤,得到的滤液经过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6-1.17;

(2)向上述所得的滤液中加入10-12倍体积的乙醇,浸泡20-25分钟,在60-70℃下回流提取1-2小时,过滤,向得到的滤渣中再加入3-5倍体积、相同浓度的酒精在相同温度下回流提取1-1.2小时,过滤,将2次得到的过滤液合并,经过减压浓缩除醇,得到丹参浓缩液备用;

(3)使用氢氧化钠溶液调节丹参浓缩液的ph值,初步调节为8.5-9.5,然后加热煮沸,沸腾状态维持10-20分钟,再使用盐酸调节ph至6.0-7.0,冷却后加入乙醇,使醇含量达到50-60%,搅拌均匀后,冷藏4-6小时,进行减压浓缩除醇,加入注射用水稀释后,使用剩余盐酸调节至ph为5.5-6.5,冷藏3-5小时后精滤,滤液使用活性炭脱色处理即得丹参精制液;

(4)将丹参精制液与葡萄糖和生理盐水混合,装罐、灭菌,充入氮气即可。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辅料中盐酸的摩尔浓度为1.5-2.0mol/l,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30-40%。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步骤(1)所述的滤液相对密度是在70℃下测定的。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步骤(2)所使用的乙醇的质量浓度为80-90%。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步骤(3)中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2-1.14,冷藏温度为零下8℃-零下5℃,精滤滤膜大小为0.1-0.3微米。

本发明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得到的丹参滴注液药效十分明显,比现有的产品用量降低30-40%,副作用发生率极低,该丹参滴注液由主料和辅料制备而成,主料为丹参,所占质量百分比为70-80%,剩余为辅料,按照重量份计由以下成分组成:注射用水30-35份、葡萄糖8-10份、生理盐水6-8份、盐酸5-7份、氢氧化钠4-6份和占成品2-4%体积的氮气,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在丹参的煎煮步骤中,缩减了煎煮次数,增加了搅拌次数,同时添加了黄酒,可以使丹参的有效成分迅速溶解至煎煮液中,避免了多次煎煮对丹参素以及其它有效成分的破坏;(2)经过两次较低温醇提,可以使醇溶物不被破坏而分散到提取液中,提取率得到提高;(3)经过试验发现,在ph的调节中,调节的程度以及先后顺序对于丹参素以及杂质含量有很大的影响,丹参素钠和原儿茶醛的变化趋势很相似,只是丹参素钠的含量相比原儿茶醛的含量较大,因此两者可以合在一起讨论,由于二者受热皆不稳定,因此为了避免浓缩除醇中,成分含量有所下降,本发明的ph值调节方法抑制了两者的酚羟基离子化,提高其含量;(4)将丹参精制液与葡萄糖和生理盐水混合,装罐、灭菌,充入氮气即可得到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心肌炎疗效甚好的丹参滴注液。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一种丹参滴注液的制备方法,该丹参滴注液由主料和辅料制备而成,主料为丹参,所占质量百分比为70%,剩余为辅料,按照重量份计由以下成分组成:注射用水30份、葡萄糖8份、生理盐水6份、盐酸5份、氢氧化钠4份和占成品2%体积的氮气,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挑选优质的丹参片清洗干净,超微粉碎至60目,加入10倍体积的清水,在110℃下煎煮1小时,煎煮中每隔10分钟搅拌一次,每次搅拌时长为3分钟,在搅拌的同时,滴加体积分数为0.4%的黄酒,煎煮结束后,趁热过滤,得到的滤液经过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6;

(2)向上述所得的滤液中加入10倍体积的乙醇,浸泡20分钟,在60℃下回流提取1小时,过滤,向得到的滤渣中再加入3倍体积、相同浓度的酒精在相同温度下回流提取1小时,过滤,将2次得到的过滤液合并,经过减压浓缩除醇,得到丹参浓缩液备用;

(3)使用氢氧化钠溶液调节丹参浓缩液的ph值,初步调节为8.5,然后加热煮沸,沸腾状态维持10分钟,再使用盐酸调节ph至6.0,冷却后加入乙醇,使醇含量达到50%,搅拌均匀后,冷藏4小时,进行减压浓缩除醇,加入注射用水稀释后,使用剩余盐酸调节至ph为5.5,冷藏3小时后精滤,滤液使用活性炭脱色处理即得丹参精制液;

(4)将丹参精制液与葡萄糖和生理盐水混合,装罐、灭菌,充入氮气即可。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辅料中盐酸的摩尔浓度为1.5mol/l,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30%。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步骤(1)所述的滤液相对密度是在70℃下测定的。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步骤(2)所使用的乙醇的质量浓度为80-90%。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步骤(3)中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2,冷藏温度为零下8℃℃,精滤滤膜大小为0.1微米。

实施例2

一种丹参滴注液的制备方法,该丹参滴注液由主料和辅料制备而成,主料为丹参,所占质量百分比为75%,剩余为辅料,按照重量份计由以下成分组成:注射用水32份、葡萄糖9份、生理盐水7份、盐酸6份、氢氧化钠5份和占成品3%体积的氮气,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挑选优质的丹参片清洗干净,超微粉碎至70目,加入12倍体积的清水,在115℃下煎煮1.5小时,煎煮中每隔15分钟搅拌一次,每次搅拌时长为4分钟,在搅拌的同时,滴加体积分数为0.5%的黄酒,煎煮结束后,趁热过滤,得到的滤液经过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6;

(2)向上述所得的滤液中加入11倍体积的乙醇,浸泡22分钟,在65℃下回流提取1.5小时,过滤,向得到的滤渣中再加入4倍体积、相同浓度的酒精在相同温度下回流提取1.1小时,过滤,将2次得到的过滤液合并,经过减压浓缩除醇,得到丹参浓缩液备用;

(3)使用氢氧化钠溶液调节丹参浓缩液的ph值,初步调节为9.0,然后加热煮沸,沸腾状态维持15分钟,再使用盐酸调节ph至6.5,冷却后加入乙醇,使醇含量达到55%,搅拌均匀后,冷藏5小时,进行减压浓缩除醇,加入注射用水稀释后,使用剩余盐酸调节至ph为6.0,冷藏4小时后精滤,滤液使用活性炭脱色处理即得丹参精制液;

(4)将丹参精制液与葡萄糖和生理盐水混合,装罐、灭菌,充入氮气即可。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辅料中盐酸的摩尔浓度为1.7mol/l,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35%。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步骤(1)所述的滤液相对密度是在70℃下测定的。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步骤(2)所使用的乙醇的质量浓度为85%。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步骤(3)中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3,冷藏温度为零下6℃,精滤滤膜大小为0.2微米。

实施例3

一种丹参滴注液的制备方法,该丹参滴注液由主料和辅料制备而成,主料为丹参,所占质量百分比为80%,剩余为辅料,按照重量份计由以下成分组成:注射用水35份、葡萄糖10份、生理盐水8份、盐酸7份、氢氧化钠6份和占成品4%体积的氮气,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挑选优质的丹参片清洗干净,超微粉碎至80目,加入15倍体积的清水,在120℃下煎煮2小时,煎煮中每隔20分钟搅拌一次,每次搅拌时长为5分钟,在搅拌的同时,滴加体积分数为0.6%的黄酒,煎煮结束后,趁热过滤,得到的滤液经过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7;

(2)向上述所得的滤液中加入12倍体积的乙醇,浸泡25分钟,在70℃下回流提取2小时,过滤,向得到的滤渣中再加入5倍体积、相同浓度的酒精在相同温度下回流提取1.2小时,过滤,将2次得到的过滤液合并,经过减压浓缩除醇,得到丹参浓缩液备用;

(3)使用氢氧化钠溶液调节丹参浓缩液的ph值,初步调节为9.5,然后加热煮沸,沸腾状态维持20分钟,再使用盐酸调节ph至7.0,冷却后加入乙醇,使醇含量达到60%,搅拌均匀后,冷藏6小时,进行减压浓缩除醇,加入注射用水稀释后,使用剩余盐酸调节至ph为6.5,冷藏5小时后精滤,滤液使用活性炭脱色处理即得丹参精制液;

(4)将丹参精制液与葡萄糖和生理盐水混合,装罐、灭菌,充入氮气即可。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辅料中盐酸的摩尔浓度为2.0mol/l,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40%。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步骤(1)所述的滤液相对密度是在70℃下测定的。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步骤(2)所使用的乙醇的质量浓度为90%。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步骤(3)中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4,冷藏温度为零下5℃,精滤滤膜大小为0.3微米。

动物性试验

选择健康的实验用成年白鼠作为实验对象,白鼠体重范围在90-100克之间,随机分为4组,每组5只,使用20%乌拉坦皮下淋巴囊注射(剂量为0.010ml/g)麻醉。白鼠麻醉后,背位固定于手术板上,开胸,剪开心包膜,暴露心脏,用2mm的聚乙烯导管内装肝素抗凝液插入主动脉并用棉线结扎固定,用bl-410生物机能实验系统记录实验前正常的血压及心率,并用心电图机(ecg-6511)记录正常的心电图作为实验前观察(纸速为25mm/s,标准电压1mv=10mm),轻托起心尖部,用眼科剪斜向剪一长约1mm的切口(注意切口勿剪穿心室壁),即时记录血压、心率及心电图。然后进行后腔静脉注射丹参滴注液(标注好实施例1-3制备的和对照组),实施例组注射量为0.2毫升,对照组注射量为0.4毫升,分别每隔2小时记录注射后的血压、心率及心电图,跟踪观察缝合伤口后的治愈情况。将数据进行处理,将结果记录如表1所示。

实施例1-3和对照组所得的丹参滴注液应用在白鼠上的作用效果

通过动物性试验结果表明:本发明应用在白鼠身上效果明显,突显了本发明的制备方法作用速度快,药效强的优点。

将通过本发明的方法制备得到的丹参滴注液应用到人体上,结果也是在合理的预期中,用量少,见效快,几乎无副作用,用量比普通的丹参滴注液减少了30-40%,治疗效果有大幅提高,且没有反复发作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