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人工假体,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重建骨盆髂骨及髋臼周围缺损的人工半骨盆假体。
背景技术:
骨盆是骨肿瘤好发的部位,骨盆肿瘤可分为原发肿瘤和转移肿瘤。原发肿瘤主要为软骨肉瘤、骨肉瘤和尤文肉瘤,转移癌常见于乳房癌、肾癌、前列腺癌、肺癌等的骨转移。骨盆肿瘤发病隐匿而早期诊断困难,往往发现时侵犯范围已经很大,加上骨盆周围解剖复杂并与很多重要脏器毗邻,手术难度大,并发症多,疗效欠佳,死亡率高。从前对骨盆肿瘤主要采取半骨盆切除或改良半骨盆切除截肢术,以后出现了各种骨盆肿瘤切除重建手术。任何骨盆肿瘤的切除均会造成骨缺损,骨缺损会导致躯干和下肢连续性中段,影响站立和负重行走,且会导致股骨头逐渐上移,骨盆倾斜后会导致脊柱侧弯,并伴有严重的肢体不等长,使患者术后生活质量严重下降。
如图1所示,骨盆按功能区域分为以下四个区域:i区(髂骨),该区域主要是臀肌及髂肌的附着点,是控制髋关节主要肌肉的附着点,切除后将严重影响髋部的功能;ii区(髋臼周围),该区域是关节部,是股骨头和髋臼构成髋关节的主要位置,切除后即使保留很好的动力装置(肌肉)也将严重影响髋关节活动度;iii区(耻骨、坐骨),该区域是盆底肌附着的主要部位,主要是腹股沟韧带及维持会阴张力的盆底肌附着点。iv区(骶髂关节周围),该区域主要是实现从躯干到骨盆的应力传导,是微动关节。
为了能够重新获得骨盆环的完整性及有功能的髋关节,目前主要应用自体骨+半骨盆假体或椎弓根钉棒系统联合组配式半骨盆假体进行重建。但单纯钉棒系统连接髋臼远期会出现金属钉棒的松动和断裂(由于金属疲劳),很难实现生物固定,加之椎体螺钉可能造成腰骶干神经的激惹,造成术后神经性疼痛,且术中通过金属钉棒长短及弯曲角度调整髋臼位置及外展、前倾角度调整困难。而结构性植骨由于缺少早期的稳定环境很难实现骨愈合(移植骨和缺损骨盆的融合)。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重建骨盆髂骨及髋臼周围缺损的人工半骨盆假体。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重建骨盆髂骨及髋臼周围缺损的人工半骨盆假体,其特征在于,该人工半骨盆假体包括:缺损主体,所述缺损主体为由骶骨固定底座和一体连接于所述骶骨固定底座下部的可调双车轴平台组成的l型结构;双轴自锁定角度调节机构,所述双轴自锁定角度调节机构包括用于调节髋臼外展角角度的矢状面自锁旋转轴,以及用于调节髋臼前倾角角度的水平面自锁旋转轴;金属臼杯,所述金属臼杯一体连接于所述可调双车轴平台的下部。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骶骨固定底座上开设有多个钉孔,所述骶骨固定底座通过所述钉孔和松质骨螺钉实现所述缺损主体和骶骨的机械固定。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矢状面自锁旋转轴和水平面自锁旋转轴均包括螺杆、螺母和锯齿状压盖;其中,所述矢状面自锁旋转轴和水平面自锁旋转轴的螺杆分别沿矢状面和水平面螺纹连接于所述可调双车轴平台上,所述螺杆上由内向外依次连接所述锯齿状压盖和螺母。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金属臼杯呈球壳状,所述金属臼杯上开有若干个孔洞。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骶骨固定底座的正面具有软组织附着部,所述软组织附着部通过电子光束溶解法或立体光刻造型技术制作而成,其孔隙直径为1-2mm,孔隙率60-65%。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骶骨固定底座的背面具有多个突出于所述缺损主体的短尾帽,所述短尾帽上开有一用于放入金属棒的通孔,并通过螺帽固定,实现与脊柱钉棒系统的连接。
本发明由于采取以上技术方案,其具有以下优点:本发明能够广泛应用于骨盆肿瘤切除后骨盆连续性中段的骨缺损重建,无论从近期结构恢复到远期患者功能及生活质量,都可以得到显著的改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描述。然而应当理解,附图的提供仅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它们不应该理解成对本发明的限制。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的人工半骨盆假体包括缺损主体10、双轴自锁定角度调节机构和金属臼杯30。其中,缺损主体10为由骶骨固定底座11和一体连接于骶骨固定底座11下部的可调双车轴平台12组成的l型结构。骶骨固定底座11上开设有多个钉孔13,骶骨固定底座11通过钉孔13和松质骨螺钉可以实现缺损主体10和骶骨的机械固定,避免了使用腰椎椎体螺钉造成的神经性疼痛。双轴自锁定角度调节机构包括用于调节髋臼外展角角度的矢状面自锁旋转轴21,以及用于调节髋臼前倾角角度的水平面自锁旋转轴22。可调双车轴平台12的下部一体连接金属臼杯30,该金属臼杯30为支撑和固定髋臼假体的基座。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矢状面自锁旋转轴21和水平面自锁旋转轴22均包括螺杆23、螺母24和锯齿状压盖25。其中,矢状面自锁旋转轴21和水平面自锁旋转轴22的螺杆23分别沿矢状面和水平面螺纹连接于可调双车轴平台12上,螺杆23上由内向外依次连接锯齿状压盖25和螺母24。当角度调节到位后,可用螺母24加压锁定锯齿状压盖25,防止固定角度松动变化。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金属臼杯30呈球壳状,金属臼杯30上开有若干个孔洞,以便于术中进行肌腱等软组织附着。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骶骨固定底座11的正面具有软组织附着部,该软组织附着部通过ebm(electronbeammelting,电子光束溶解法)或sla(stereolithographyapparatus,立体光刻造型)技术制作而成,其孔隙直径为1-2mm,孔隙率60-65%,该孔隙率可以提供最佳软组织附着界面,能够减少残腔形成,降低术后感染,改善术后远期功能。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骶骨固定底座11的背面具有多个突出于缺损主体的短尾帽14,短尾帽14上开有一用于放入金属棒的通孔,并可通过螺帽固定,从而实现与脊柱钉棒系统的连接,实现腰骶部应力传导的恢复。
上述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其中各部件的结构、连接方式和制作工艺等都是可以有所变化的,凡是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行的等同变换和改进,均不应排除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