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黔北麻羊痢疾病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268439阅读:33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畜禽养殖过程中防病治疗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黔北麻羊痢疾病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黔北麻羊是贵州省三大优良地方山羊品种之一,该品种山羊是产区劳动人民长期选育和自然选择的产物,对当地的自然生态条件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具有耐粗饲、抗病力强、适应性广、肉质鲜美细嫩、皮张品质好、生产性能优等特点。黔北麻羊主产于贵州北部的仁怀、习水两地,赤水西南部、遵义西北部、桐梓南部和金沙东北部亦有分布。黔北麻羊属短毛型皮肉兼用山羊,体质结实,胸宽深,背腰平直,颈部粗壮,被毛有茶褐色和淡褐色两种,有黑色背线和黑色颈带,幼年被毛色浅,成年毛色变深。黔北麻羊的屠宰率高,其产肉性能好,繁殖率高,抗病力强,适应山区粗放饲养,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痢疾是一种因病毒或细菌感染而引发的肠道疾病,主要是由于环境因素、饮食卫生等造成的。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常泻不止,频频排便,粪便稀薄或含有脓血,或含有不消化的饲料或其他病理性内容物,每次粪量不多并有里急后重症状,严重影响动物机体的健康状况,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研究出一种低成本,疗效显著,无药物残留,不影响肉产品质量的中药,用于治疗黔北麻羊痢疾就有非常深远的意义了,它不仅可以降低成本,保证肉制品安全无害,更重要的是它还可以防止耐药菌的产生,最大限度的满足养殖市场的需求,使养殖变得更加高效环保。本发明中药添加到饲料中,预防多种疾病,增强动物机体抵抗力,且本身含有多种营养物质,治疗的同时又可提供动物机体所需的部分营养物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以纯中草药为原料配制而成的用于治疗痢疾病的中药及方法,针对此种疾病具有非常好的疗效,其成分简单,成本较低,适合在养殖户中推广使用,具体地说是一种治疗黔北麻羊痢疾病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黔北麻羊痢疾病的中药,所述中药包括下述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艾草13~16份、松针12~15份、凤尾草9~12份、黄连7~10份、大黄5~8份和马齿苋3~6份。

进一步地,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治疗黔北麻羊痢疾病的中药,包括下述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艾草15份、松针13份、凤尾草10份、黄连8份、大黄7份和马齿苋5份。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治疗黔北麻羊痢疾病的中药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按重量份称取各原料备用;

(2)将步骤(2)中所称得的各原料进行粉碎,粉碎后放入锅内,并加入中药原料总重量2~3倍的清水中,经浸泡20~30分钟后取出,得到浸泡后中药原料;

(3)将步骤(2)中经过浸泡后中药原料加入中药原料总重量8~10倍的水进行煎煮3次,每次煎煮时间为1.5~2h,过滤后合并3次滤液,得到中药煎煮提取液;

(4)将步骤(3)中得到的提取液加热浓缩至稠浸膏状态,然后进行喷雾干燥,得到干燥浸膏块;

(5)将步骤(4)中得到的干燥浸膏块粉碎为干燥浸膏粉,再按重量比干燥浸膏粉:蔗糖粉为1:2进行均匀混合,经混合均匀后采用制粒机制备成2g颗粒即可,得到所述中药颗粒,再与羊饲料混合,添加量为饲料总重量的2~3%,喂食麻羊。

采用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治疗黔北麻羊痢疾病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利用艾草、松针、凤尾草、黄连、大黄和马齿苋的提取液制备中药,并用该中药混合饲料一起喂食,可发挥治疗痢疾腹泻、增强免疫力之效,而且原料来源广,生产成本低,无明显副作用,制备方法简单,可降低养殖户的经济负担,还有益于养羊业健康快速的发展,对生产绿色、无公害畜产品具有重要意义,具有显著的经济及社会效益,适合在养殖户中推广使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充分的解释本发明的实施,下面对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作进一步阐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是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

一种治疗黔北麻羊痢疾病的中药,所述中药包括下述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艾草13份、松针12份、凤尾草9份、黄连7份、大黄5份和马齿苋3份。

上述中药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按重量份称取各原料备用;

(2)将步骤(2)中所称得的各原料进行粉碎,粉碎后放入锅内,并加入中药原料总重量2倍的清水中,经浸泡20~25分钟后取出,得到浸泡后中药原料;

(3)将步骤(2)中经过浸泡后中药原料加入中药原料总重量8倍的水进行煎煮3次,每次煎煮时间为1.5h,过滤后合并3次滤液,得到中药煎煮提取液;

(4)将步骤(3)中得到的提取液加热浓缩至稠浸膏状态,然后进行喷雾干燥,得到干燥浸膏块;

(5)将步骤(4)中得到的干燥浸膏块粉碎为干燥浸膏粉,再按重量比干燥浸膏粉:蔗糖粉为1:2进行均匀混合,经混合均匀后采用制粒机制备成2g颗粒即可,得到所述中药颗粒,再与羊饲料混合,添加量为饲料总重量的3%,喂食麻羊。

将实施例1所制备的中药用于发明人本人开办的养殖场中,有5只小羊患了痢疾病,羔羊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停止吃食,随后1~2天,病羔腹泻粥状或水样物,并有恶臭味,体温升高至39℃。发现病羊以后,将其隔离关养,在病羊每天吃的饲料中添加本中药进行混合后喂食,添加量为饲料总重量的3%,3~4天后病羊腹泻开始逐渐好转,平均6天基本痊愈。

实施例2:

一种治疗黔北麻羊痢疾病的中药,所述中药包括下述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艾草15份、松针13份、凤尾草10份、黄连8份、大黄7份和马齿苋5份。

上述中药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按重量份称取各原料备用;

(2)将步骤(2)中所称得的各原料进行粉碎,粉碎后放入锅内,并加入中药原料总重量2.5倍的清水中,经浸泡25~30分钟后取出,得到浸泡后中药原料;

(3)将步骤(2)中经过浸泡后中药原料加入中药原料总重量9倍的水进行煎煮3次,每次煎煮时间为2h,过滤后合并3次滤液,得到中药煎煮提取液;

(4)将步骤(3)中得到的提取液加热浓缩至稠浸膏状态,然后进行喷雾干燥,得到干燥浸膏块;

(5)将步骤(4)中得到的干燥浸膏块粉碎为干燥浸膏粉,再按重量比干燥浸膏粉:蔗糖粉为1:2进行均匀混合,经混合均匀后采用制粒机制备成2g颗粒即可,得到所述中药颗粒,再与羊饲料混合,添加量为饲料总重量的2.5%,喂食麻羊。

将实施例2所制备的中药用于发明人本人开办的养殖场中,有8只羊患了痢疾病,初期在吃饲料较慢,过三天后不进食,腹泻粥状或水样物,并有恶臭味,体温升高至38.6℃。发现病羊以后,将其隔离关养,在病羊每天吃的饲料中添加本中药进行混合后喂食,添加量为饲料总重量的2.5%,3~4天后病羊腹泻开始逐渐好转,平均6天基本痊愈。

实施例3:

一种治疗黔北麻羊痢疾病的中药,所述中药包括下述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艾草16份、松针15份、凤尾草12份、黄连10份、大黄8份和马齿苋3~6份。

上述中药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按重量份称取各原料备用;

(2)将步骤(2)中所称得的各原料进行粉碎,粉碎后放入锅内,并加入中药原料总重量3倍的清水中,经浸泡25~30分钟后取出,得到浸泡后中药原料;

(3)将步骤(2)中经过浸泡后中药原料加入中药原料总重量10倍的水进行煎煮3次,每次煎煮时间为12h,过滤后合并3次滤液,得到中药煎煮提取液;

(4)将步骤(3)中得到的提取液加热浓缩至稠浸膏状态,然后进行喷雾干燥,得到干燥浸膏块;

(5)将步骤(4)中得到的干燥浸膏块粉碎为干燥浸膏粉,再按重量比干燥浸膏粉:蔗糖粉为1:2进行均匀混合,经混合均匀后采用制粒机制备成2g颗粒即可,得到所述中药颗粒,再与羊饲料混合,添加量为饲料总重量的2%,喂食麻羊。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发明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