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调节过敏体质的中药颗粒剂及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893859阅读:933来源:国知局
一种调节过敏体质的中药颗粒剂及制备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中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调节过敏体质的中药颗粒剂,治疗过敏性疾病的中药及其颗粒剂制备方法和用途。



背景技术:

过敏是一种机体的变态反应,是人对正常物质(过敏原)的一种不正常的反应,当过敏原接触到过敏体质的人群才会发生过敏。近年来,随着全球工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环境污染加重,尤其雾霾的产生,空气中漂浮颗粒增加霉菌、花粉等过敏原在空气中停留时间,增加接触和致敏机会,过敏性疾病诸如过敏性鼻炎、特异性皮炎、食物过敏、哮喘等,其发病率逐年提高,已经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

尽管过敏性疾病的表现不同,但中医体质学认为过敏性疾病产生的共同土壤为“过敏体质”。本方治疗过敏性疾病时以辨体-辨病-辨证相结合的诊疗模式治疗指导选药用方,从纠正过敏体质的根本原因入手,针对过敏性疾病均可使用,治疗过敏性疾病获得满意的疗效。

质量源于设计(qualitybydesign,qbd)是一种始于预先定义的目标,采用科学和风险管理的方法来增加对产品和过程的理解并用于过程质量控制的系统方法,而设计空间实施qbd的重要步骤。设计空间具有一定的稳健性,在设计空间内条件的改变不会引起产品质量的改变,从而得到稳定的产品,保证工艺稳健性。本发明基于qbd理念,结合临床验方,以设计空间法优化颗粒剂制备工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调节过敏体质,治疗过敏性疾病的中药及提取工艺优化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调节过敏体质的中药颗粒剂,其特征在于:原料包括:乌梅15~30份、防风5~15份、蝉蜕5~15份、天麻5~15份、灵芝5~15份;所述份均为重量份。

本发明提供一种调节过敏体质的中药颗粒剂,其特征在于:原料包括:乌梅15~30份、首乌藤15~30份、防风5~15份、蝉蜕5~15份、天麻5~15份、灵芝5~15份;所述份均为重量份。

本发明提供一种调节过敏体质的中药颗粒剂,其特征在于:原料包括:乌梅15~30份、制首乌藤15~30份、防风5~15份、蝉蜕5~15份、天麻5~15份、灵芝5~15份;所述份均为重量份。

本发明提供一种调节过敏体质的中药的提取工艺,其特征在于:

原料包括:按照配比组方,基于qbd理念,建立设计空间,优化提取工艺;

该中药组方提取工艺优化方法步骤如下:

(1)确定该中药组方提取工艺的关键质量属性;

(2)采用风险评估工具确认提取工艺的关键工艺参数;

(3)通过实验设计考察关键质量属性与关键工艺参数间关系;

(4)依据(3)实验设计结果建立数学模型;

(5)依据(4)数学模型建立提取工艺设计空间;

(6)验证(5)设计空间。

本发明提供一种调节过敏体质的中药的提取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取工艺评价指标为升麻素苷提取含量。

本发明提供一种调节过敏体质的中药的提取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取工艺评价指标为固体物质提取含量;固体物质提取量为0.1187-0.2169g/g

本发明提供一种调节过敏体质的中药的提取工艺,其特征在于:提取次数2-4次,提取时间0.5-2.5小时,提取水倍量7-12倍,更优选的,提取次数3次,提取时间2小时,提取水倍量10倍。

本发明提供一种调节过敏体质的中药的提取工艺,其特征在于:

(1)按照所述重量份准备各原料药;

(2)取(1)原料加7-12倍水,提取0.5-2.5小时,提取2-4次,合并提取液;

(3)取(2)提取液,浓缩至25℃时测定相对密度1.20-1.25的浸膏,得提取浸膏;

(4)取(3)浸膏,置真空干燥箱中干燥,干燥温度70℃,压力0.08-0.09mpa,得干浸膏,将干浸膏粉碎过80目筛,得浸膏粉。

上述的提取溶剂为水;所述中药均为符合《中国药典》2015版的中药饮片。

一种调节过敏体质的中药颗粒剂,其特征在于,该组方原料包括:按照权利1配比,所得浸膏粉与赋形剂比例1-3,粘合剂20%-40%,矫味剂1-2‰;所述份均为重量份;

该中药颗粒剂由以下制备方法制得:

(1)按照所述重量份准备各原料药;

(2)取(1)原料加7-12倍水,提取0.5-2.5小时,提取2-4次,合并提取液;

(3)取(2)提取液,浓缩至25℃时测定相对密度1.20-1.25的浸膏,得提取浸膏;

(4)取(3)浸膏,置真空干燥箱中干燥,干燥温度70℃,压力0.08-0.09mpa,得干浸膏,将干浸膏粉碎过80目筛,得浸膏粉;

(5)将(4)浸膏粉与辅料混合,加入矫味剂,粘合剂,制软材,制粒,干燥,整粒,即得颗粒剂。

上述的赋形剂为糊精;粘合剂为80%乙醇;矫味剂为三氯蔗糖,其甜度可达蔗糖600倍。这种甜味剂具有无能量,甜度高,甜味纯正,高度安全等特点,是目前最优秀的功能性甜味剂之一,2015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已将三氯蔗糖作为药用辅料收载。

本发明的制首乌藤的炮制方法包括而不限于:清水洗净首乌藤,稍浸泡,捞出,润透后,切段,晒干。

一种调节过敏体质的中药颗粒剂的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

(1)取浸膏粉3.5g,研细,加入丙酮40ml,超声处理30分钟,滤过,滤液置水浴锅蒸干,残渣加1ml乙醇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防风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升麻素苷、对照品,加乙醇制成每1ml各含1mg的混合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薄层色谱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4μl,对照药材、对照品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f254薄层板上,以三氯甲烷-甲醇(4: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于紫外光灯(254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与对照品色谱和对照药材色谱相应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2)取浸膏粉7g,研细,加入甲醇60ml,超声处理40分钟,滤过,滤液置水浴锅蒸干,残渣加水20ml溶解,加乙醚振摇提取2次,合并乙醚液,蒸干,残渣用石油醚(30~60℃)浸泡2次,每次约5分钟,倾去石油醚,残渣加无水乙醇2ml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乌梅对照药材5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熊果酸对照品,加入无水乙醇制成每lml含0.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薄层色谱法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10μl,对照品溶液和对照药材溶液各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甲酸乙酯-甲酸(15:3: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淸晰;供试品色谱中,与对照品色谱和对照药材色谱、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3)取浸膏粉3.5g,研细,加入乙醇60ml,超声处理30分钟,滤液置水浴锅蒸干,残渣加甲醇2ml,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灵芝对照药材2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薄层色谱法试验,吸取对照药材溶液和供试品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60~90℃)-甲酸乙酯-甲酸(15:7.5:1)的上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于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4)取浸膏粉3.5g,研细,加入70%甲醇20ml,超声处理40分钟,滤过,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天麻对照药材0.5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天麻素对照品,加入甲醇制成每lml含l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薄层色谱法试验,吸取供试液液和对照品溶液2μl、对照药材溶液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乙酸乙酯-甲醇-水(9:1.6:0.2)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磷钼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和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一种调节过敏体质的中药颗粒剂的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

(1)取浸膏粉3.5g,研细,加入丙酮40ml,超声处理30分钟,滤过,滤液置水浴锅蒸干,残渣加1ml乙醇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防风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升麻素苷、对照品,加乙醇制成每1ml各含1mg的混合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薄层色谱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4μl,对照药材、对照品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f254薄层板上,以三氯甲烷-甲醇(4: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于紫外光灯(254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与对照品色谱和对照药材色谱相应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2)取浸膏粉7g,研细,加入甲醇60ml,超声处理40分钟,滤过,滤液置水浴锅蒸干,残渣加水20ml溶解,加乙醚振摇提取2次,合并乙醚液,蒸干,残渣用石油醚(30~60℃)浸泡2次,每次约5分钟,倾去石油醚,残渣加无水乙醇2ml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乌梅对照药材5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熊果酸对照品,加入无水乙醇制成每lml含0.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薄层色谱法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10μl,对照品溶液和对照药材溶液各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甲酸乙酯-甲酸(15:3: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淸晰;供试品色谱中,与对照品色谱和对照药材色谱、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3)取浸膏粉3g,研细,加入乙醇50ml,超声处理60分钟,滤液置水浴锅蒸干,残渣加乙醇1ml,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首乌藤对照药材0.25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大黄素对照品,加入乙醇制成每lml含0.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薄层色谱法试验,吸取对照品溶液2μl,供试品溶液和对照药材溶液6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h薄层板上,以石油醚(30~60℃)-甲酸乙酯-甲酸(15:5:1)的上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于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与对照品色谱和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置氨蒸气中熏蒸后,斑点变为红色;

(4)取浸膏粉3.5g,研细,加入乙醇60ml,超声处理30分钟,滤液置水浴锅蒸干,残渣加甲醇2ml,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灵芝对照药材2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薄层色谱法试验,吸取对照药材溶液和供试品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60~90℃)-甲酸乙酯-甲酸(15:7.5:1)的上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于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5)取浸膏粉3.5g,研细,加入70%甲醇20ml,超声处理40分钟,滤过,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天麻对照药材0.5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天麻素对照品,加入甲醇制成每lml含l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薄层色谱法试验,吸取供试液液和对照品溶液2μl、对照药材溶液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乙酸乙酯-甲醇-水(9:1.6:0.2)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磷钼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和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含量测定:照《中国药典》2015版,高效液相色谱法(通则0512)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应性试验: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水为流动相a,以甲醇为流动相b,按照下表中的规定进行梯度洗脱;柱温25℃;检测波长为254nm。理论板数按升麻素苷峰计算应不低于2000。

对照品溶液的配制:取升麻素苷对照品及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分别加甲醇制成每lml含36μg和24μg的溶液,即得。

供试品溶液的配制:取装量差异项下的浸膏粉,研细,取约0.25g,精密称定,置25ml量瓶中,加水20ml,超声处理(功率400w,频率40khz)30分钟,放冷,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滤过,即得。

测定法: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10μl,供试品溶液2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浸膏粉每1g含升麻素苷(c22h28o11)(c22h28o10)总量计,不得少于0.66mg。

本发明提供一种调节过敏体质的中药的组方优选过程,乌梅15~30份、防风5~15份、蝉蜕5~15份、天麻5~15份、灵芝5~15份;所述份均为重量份,优选为乌梅20份、防风10份、蝉蜕10份、天麻10份、灵芝10份;所述份均为重量份。

本发明提供一种调节过敏体质的中药的组方优选过程,乌梅15~30份、首乌藤15~30份、防风5~15份、蝉蜕5~15份、天麻5~15份、灵芝5~15份;所述份均为重量份,优选为乌梅20份、首乌藤20份、防风10份、蝉蜕10份、天麻10份、灵芝10份;所述份均为重量份。

本发明提供一种调节过敏体质的中药的组方优选过程,乌梅15~30份、制首乌藤15~30份、防风5~15份、蝉蜕5~15份、天麻5~15份、灵芝5~15份;所述份均为重量份,优选为乌梅20份、制首乌藤20份、防风10份、蝉蜕10份、天麻10份、灵芝10份;所述份均为重量份。

本发明的中药是一种调节过敏体质,治疗过敏性疾病的组方,是发明人四十余年临床经验所得,其配伍合理,处方简单,处方量小,由乌梅、蝉蜕,防风,天麻,灵芝组成,方中乌梅配灵芝酸涩可收敛肺卫之气,甘平补五脏之不足,均属于扶正药;蝉蜕配防风,辛甘发散,清透伏邪,火郁发之,属于祛邪之品;尤其乌梅配蝉蜕是调理过敏体质常用的药对,一收一散,扶正与祛邪,符合过敏体质的病机特点。首乌藤可以加减。

本发明提取工艺依据且尊重临床用药方式,生产工艺简单,所述提取工艺优化方法所得中间体有效、工艺稳定、质量均一。

试验过程中,基于质量源于设计(qbd)的理念,通过实验设计方式考察关键工艺参数间、关键质量属性与关键工艺参数间交互作用,并建立数学模型,依据数学模型建立设计空间,设置预定优化目标,能通过设计空间推断符合优化目标的工艺参数,并结合实际生产过程,优选工艺参数,与常规操作优选一个或几个工艺参数不同,在设计空间内的工艺参数调整均能符合要求,使得工艺具有稳健性,产品质量稳定,最后,试验在此基础上更优选出一个工艺参数,此更优选工艺参数并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具体实施方案

再次重申:以下实验只是本发明研制过程中众多实验中举例性试验,并未涵盖和穷尽了发明人为本发明所做的所有实验,目的仅在于用数据来阐述本发明提取工艺优化的部分过程及结果。

提取工艺优化

1.供试样品:按照上述中药组方配比称取乌梅、防风、首乌藤、蝉蜕、天麻、灵芝。

2.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与实验组,空白组给予生理盐水进行灌胃,连续灌胃7天;实验组按大鼠重量采用本发明中药汤剂给予大鼠灌胃7天(灌胃剂量为人临床用量的12.6倍)。最后一次给药后进行眼眦取血,根据血清药物化学,依据uplc-ms分析手段,识别血清样本中移形成分。

如附图1所示为空白对照组的血清总离子流图,附图2为实验组血清总离子流图,根据[m+h]+及碎片峰,对比空白对照组确定出质谱中成分即血清样本移形成分,辨识成分见表1。

表1血清样本移形成分辨识

经血清化学分析所得三种成分均来自于防风药材,结合《中国药典》2015版以升麻素苷含量控制防风质量,且已有文献报道升麻素苷具有抗炎作用,综合考虑确定升麻素苷含量、固体物质提取量为关键质量属性。

3.风险辨识:鱼骨图为进一步风险评估提供可评价的潜在关键工艺参数(potentialcriticalprocessparameters,pcpps)。鱼骨图见附图3.

4.风险评估:失效模式及效应分析(failuremodesandeffectanalysis,fmea)评估关键工艺参数(criticalprocessparameters,cpps),计算风险优先系数即rpn值,计算rpn需要估计失效事件发生的频率(o),严重程度(s),可检测度(d),其公式如下,

rpn=s×o×d

根据公式计算的所得风险优先序数,建立风险得分矩阵,rpn值分为三个等级低水平(<50),中等水平(50–125),高水平(≧125)。结果见表2。

表2提取工艺风险得分

表2所示,rpn等级为高水平的工艺参数为提取次数,提取水倍量,提取时间,结合经验,确定水提工艺关键工艺参数为提取时间,提取水倍量,提取次数。

5.实验方法:采用box-behnken实验设计,实验设计因素水平如表3,供试样品加水回流提取。

表3box-behnken实验设计因素水平表

6.样品处理及测定:合并提取液,以微孔滤膜(0.45μm)滤过,即得,测定升麻素苷提取含量;精密称取10ml提取液,置蒸发皿中,105℃,干燥5小时,称重,计算固体物质提取量。

7.box-behnken实验设计及结果见表4

表4box-behnken实验设计表

8.数据处理:

固体物质提取含量

=0.20+0.018×a+5.163e-003×b+0.028×c-3.250e-004×ab+2.425e-003×ac-6.550e-003×bc-0.013×a2+9.000e-004×b2-0.023×c2

数学模型方差分析p值显著,失拟值不显著,两模型决定系数r2均大于0.9,表明该回归模型具有较好的拟合度,能很好解释因素与响应值间的关系,r2pre均大于0.8,因此可用此模型来预测总提取含量和固体物质含量的实际情况。

9.提取工艺设计空间建立

综合能源消耗、方便操作等因素,优化的提取次数为3次,优化的提取时间、提取水倍量应符合优化目标,固体物质提取含量>0.1987g/g的要求,在设定的工艺参数空间内搜索同时满足优化目标的所有空间子集,构成三维设计空间,因设计空间的边界具有不确定性,加入置信水平α=0.1的置信区间优化设计空间,结果应用overlayplot展示。

10.设计空间验证

在设计空间内取点进行实验验证,由表5可知,验证结果均符合优化目标要求。在此基础上,更优化的提取次数为3次,提取时间2小时,提取水倍量10倍。

表5验证实验及结果

成型工艺优化

1.供试样品:按照上述中药颗粒剂原料配比称取乌梅、首乌藤、防风、蝉蜕、天麻、灵芝,按照提取次数为3次,提取时间2小时,提取水倍量10倍制备提取液,按照制备方法中步骤(2)(3)制备浸膏粉。

2.结合经验与文献,成型率是评价颗粒剂重要指标,确定成型率为关键质量属性。

3.风险辨识:鱼骨图为进一步风险评估提供影响产品质量的潜在工艺风险因素。见附图5

4.风险评估:采用失效模式及效应分析(failuremodesandeffectanalysis,fmea)与单因素考察相结合的方法逐步确定关键工艺参数(criticalprocessparameters,cpps)。

(1)失效模式及效应分析:

首先在风险辨识的基础上采用fmea对影响产品质量的众多因素进行筛选,风险大小由风险优先系数(riskprioritynumber,rpn)表示,其计算公式为:

rpn=s×o×d

在公式中s、o、d分别代表了失效事件发生的严重程度(severity)、发生的频率(occurrence)和可检测度(detection),其rpn得分见附图6,按照rpn得分小至大排序过程参数,计算累积rpn比例,以“20/80法则”确定阈值,累积rpn比例见附图7。

判定累积rpn比例大于80%的工艺参数包括浸膏粉用量和辅料用量(合并为浸膏粉与辅料比例)、粘合剂用量、粘合剂浓度、辅料种类、烘干温度为潜在关键工艺参数(potentialcriticalprocessparameters,pcpps),浸膏粉与辅料比例rpn得分最高结合经验将其确定为cpp,其余pcpps进行一步实验分析。

(2)辅料种类考察:

采用的糊精、乳糖、可溶性淀粉、微晶纤维素四种辅料,以成型率、溶化率为响应值对四种辅料进行考察。合格颗粒按照2015版《中国药典》四部制剂通则下颗粒剂项规定,采用双筛分法,收集能通过一号筛且不能通过五号筛的颗粒,成型率计算公式如下。

取颗粒0.5g,精密称定后置10ml离心管中,加入沸水10ml,搅拌5min,离心(3000r/min,离心15min),弃去上清液,残渣80℃烘干后称重,计算溶化率,溶化率计算公式如下。辅料考察结果见表6。

表6辅料种类考察结果

结果显示,微晶纤维素成型率最佳,但因其不溶于水导致溶化率较差,使得颗粒口感欠佳;乳糖成型率、溶化率均较好,但乳糖所制颗粒表面具明显麻点,且乳糖价格较高;糊精成型率较好,价格较低,颗粒色泽均匀,综合考虑选择糊精作为辅料。

(3)粘合剂考察:

本试验采用适宜浓度乙醇作为粘合剂。基于80%乙醇考察其用量对成型率影响,绘制二项式拟合曲线,并配置不同浓度的乙醇考察其用量上下限。结果见表7及图8。

表7乙醇浓度考察结果

试验结果显示,不同浓度乙醇影响颗粒成型过程,引起成型率不同,由表2可知,80%乙醇比例在0.40时,虽成型率较好,软材已较黏湿,不符合要求,而95%乙醇比例在0.40时,软材仍较干,成型率一般,即高浓度乙醇的用量范围与低浓度乙醇用量范围并无交集,因此乙醇浓度不纳入doe实验设计的因素中,而较高浓度乙醇在生产中危险性更强,本试验选择80%乙醇作为粘合剂。由图1可知在80%乙醇及浸膏粉与糊精比例为1.5条件下,成型率大致呈上升趋势,乙醇用量与浸膏粉与糊精比例交互关系、乙醇用量与成型率相关关系将在doe实验设计中进一步考察。

(4)颗粒干燥因素分析:

干燥工艺中,选择了70℃为干燥温度,因此在湿颗粒干燥时温度控制在70℃,干燥时间1小时。

综合鱼骨图、fmea及单因素考察等内容,逐步确定关键工艺参数为浸膏粉与糊精比例、乙醇比例。

5.实验方法:采用中心点复合设计实验设计,实验设计因素水平见表8,将浸膏粉与赋形剂混合,制软材,14目制粒,70℃干燥1小时,12目整粒,即得颗粒剂。中心点复合设计实验设计及结果见表9。

表8中心点复合设计实验设计因素水平表

表9中心点复合设计实验设计表

6.数据处理:

成型率计算公式为:

建立成型率数学模型如下:

成型率%=88.46+6.90×a+12.7×b-2.95×ab-2.99×a2-6.09×b2

数学模型方差分析p值显著,失拟值不显著,模型决定系数r2和r2pre大于0.9,表明该回归模型具有较好的拟合度,能很好解释因素与响应值间的关系,可用此模型来预测颗粒成型率的实际情况。

7.成型工艺设计空间建立

综合颗粒色泽、实际方便操作等,优化的浸膏粉与辅料比例,乙醇用量,应符合成型率优化目标85-96%,在设定的工艺参数空间内搜索同时满足颗粒优化目标的所有空间子集,构成三维设计空间,因设计空间的边界具有不确定性,加入置信水平α=0.05的置信区间优化设计空间,结果应用overlayplot展示。

8.设计空间验证

在设计空间内取点进行实验验证,由表3可知,验证结果均符合优化目标要求。在此基础上,更优化的浸膏粉与辅料比例1.5,乙醇比例0.35。

表5验证实验及结果

附图说明

图1空白对照组血清总离子流图

图2实验组血清总离子流图

图3提取工艺鱼骨图

图4不同比例80%乙醇成型率二项式拟合曲线

图5成型工艺鱼骨图

图6湿法制粒过程参数rpn得分

图7累积rpn比例

图8成型工艺设计空间示意图

以上旨在说明本发明,并不对本发明的范围加以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此公开的方案的基础上可进行不偏离本发明范畴和精神的改进和变化。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一种调节过敏体质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原料为:乌梅20份、防风10份、蝉蜕10份、天麻10份、灵芝10份;所述份均为g。

实施例2:一种调节过敏体质的中药,原料为:乌梅20份、防风10份、蝉蜕10份、天麻10份、灵芝10份;所述份均为g;

提取次数3次,提取时间2小时,提取水倍量10倍。

实施例3:一种调节过敏体质的中药,原料为:乌梅20份、防风10份、蝉蜕10份、天麻10份、灵芝10份;所述份均为g;

提取次数3次,提取时间2小时,提取水倍量10倍;

固体物质提取量为0.2169g/g。

实施例4:一种调节过敏体质的中药颗粒剂,原料为:乌梅20份、防风10份、蝉蜕10份、天麻10份、灵芝10份;所述份均为g;

该中药颗粒剂由以下制备方法制得:

(1)按照所述重量份准备各原料药;

(2)取(1)原料加10倍水,提取2小时,提取3次,合并提取液;

(3)取(2)提取液,浓缩至25℃时测定相对密度1.2的浸膏,得提取浸膏;

(4)取(3)浸膏,置真空干燥箱中干燥,干燥温度70℃,压力0.09mpa,得干浸膏,将干浸膏粉碎过80目筛,得浸膏粉;

(5)将(4)浸膏粉与辅料混合,加入矫味剂,粘合剂,制软材,制粒,干燥,整粒,即得颗粒剂。

上述的赋形剂为糊精;粘合剂为80%乙醇;矫味剂为三氯蔗糖。

实施例5:一种调节过敏体质的中药颗粒剂的检测方法,原料为:乌梅20份、防风10份、蝉蜕10份、天麻10份、灵芝10份;所述份均为g;

该中药颗粒剂由以下制备方法制得:

(1)按照所述重量份准备各原料药;

(2)取(1)原料加10倍水,提取2小时,提取3次,合并提取液;

(3)取(2)提取液,浓缩至25℃时测定相对密度1.2的浸膏,得提取浸膏;

(4)取(3)浸膏,置真空干燥箱中干燥,干燥温度70℃,压力0.09mpa,得干浸膏,将干浸膏粉碎过80目筛,得浸膏粉;

(5)将(4)浸膏粉与辅料混合,加入矫味剂,粘合剂,制软材,制粒,干燥,整粒,即得颗粒剂。

上述的赋形剂为糊精;粘合剂为80%乙醇;矫味剂为三氯蔗糖,其甜度可达蔗糖600倍;

所述中药均为符合《中国药典》2015版的中药饮片。

实施例6:一种调节过敏体质的中药的定性方法,其特征在于:

(1)取浸膏粉3.5g,研细,加入丙酮40ml,超声处理30分钟,滤过,滤液置水浴锅蒸干,残渣加1ml乙醇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防风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升麻素苷、对照品,加乙醇制成每1ml各含1mg的混合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薄层色谱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4μl,对照药材、对照品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f254薄层板上,以三氯甲烷-甲醇(4: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于紫外光灯(254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与对照品色谱和对照药材色谱相应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2)取浸膏粉7g,研细,加入甲醇60ml,超声处理40分钟,滤过,滤液置水浴锅蒸干,残渣加水20ml溶解,加乙醚振摇提取2次,合并乙醚液,蒸干,残渣用石油醚(30~60℃)浸泡2次,每次约5分钟,倾去石油醚,残渣加无水乙醇2ml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乌梅对照药材5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熊果酸对照品,加入无水乙醇制成每lml含0.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薄层色谱法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10μl,对照品溶液和对照药材溶液各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甲酸乙酯-甲酸(15:3: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淸晰;供试品色谱中,与对照品色谱和对照药材色谱、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3)取浸膏粉3.5g,研细,加入乙醇60ml,超声处理30分钟,滤液置水浴锅蒸干,残渣加甲醇2ml,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灵芝对照药材2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薄层色谱法试验,吸取对照药材溶液和供试品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60~90℃)-甲酸乙酯-甲酸(15:7.5:1)的上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于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4)取浸膏粉3.5g,研细,加入70%甲醇20ml,超声处理40分钟,滤过,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天麻对照药材0.5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天麻素对照品,加入甲醇制成每lml含l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薄层色谱法试验,吸取供试液液和对照品溶液2μl、对照药材溶液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乙酸乙酯-甲醇-水(9:1.6:0.2)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磷钼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和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含量测定:照《中国药典》2015版,高效液相色谱法(通则0512)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应性试验: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水为流动相a,以甲醇为流动相b,按照下表中的规定进行梯度洗脱;柱温25℃;检测波长为254nm。理论板数按升麻素苷峰计算应不低于2000。

对照品溶液的配制:取升麻素苷对照品及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分别加甲醇制成每lml含36μg和24μg的溶液,即得。

供试品溶液的配制:取装量差异项下的浸膏粉,研细,取约0.4g,精密称定,置25ml量瓶中,加水20ml,超声处理(功率400w,频率40khz)30分钟,放冷,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滤过,即得。

测定法: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10μl,供试品溶液2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浸膏粉每1g含升麻素苷(c22h28o11)(c22h28o10)总量计,不得少于0.66mg。

实施例7:一种调节过敏体质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原料为:乌梅20份、首乌藤20份、防风10份、蝉蜕10份、天麻10份、灵芝10份;所述份均为g。

实施例8:一种调节过敏体质的中药,原料为:乌梅20份、首乌藤20份、防风10份、蝉蜕10份、天麻10份、灵芝10份;所述份均为g;

提取次数3次,提取时间2小时,提取水倍量10倍。

实施例9:一种调节过敏体质的中药,原料为:乌梅20份、首乌藤20份、防风10份、蝉蜕10份、天麻10份、灵芝10份;所述份均为g;

提取次数3次,提取时间2小时,提取水倍量10倍;

固体物质提取量为0.2169g/g。

实施例10:一种调节过敏体质的中药颗粒剂,原料为:乌梅20份、首乌藤20份、防风10份、蝉蜕10份、天麻10份、灵芝10份;所述份均为g;

该中药颗粒剂由以下制备方法制得:

(1)按照所述重量份准备各原料药;

(2)取(1)原料加10倍水,提取2小时,提取3次,合并提取液;

(3)取(2)提取液,浓缩至25℃时测定相对密度1.2的浸膏,得提取浸膏;

(4)取(3)浸膏,置真空干燥箱中干燥,干燥温度70℃,压力0.09mpa,得干浸膏,将干浸膏粉碎过80目筛,得浸膏粉;

(5)将(4)浸膏粉与辅料混合,加入矫味剂,粘合剂,制软材,制粒,干燥,整粒,即得颗粒剂。

上述的赋形剂为糊精;粘合剂为80%乙醇;矫味剂为三氯蔗糖。

实施例11:一种调节过敏体质的中药颗粒剂的检测方法,原料为:乌梅20份、首乌藤20份、防风10份、蝉蜕10份、天麻10份、灵芝10份;所述份均为g;

该中药颗粒剂由以下制备方法制得:

(1)按照所述重量份准备各原料药;

(2)取(1)原料加10倍水,提取2小时,提取3次,合并提取液;

(3)取(2)提取液,浓缩至25℃时测定相对密度1.2的浸膏,得提取浸膏;

(4)取(3)浸膏,置真空干燥箱中干燥,干燥温度70℃,压力0.09mpa,得干浸膏,将干浸膏粉碎过80目筛,得浸膏粉;

(5)将(4)浸膏粉与辅料混合,加入矫味剂,粘合剂,制软材,制粒,干燥,整粒,即得颗粒剂。

上述的赋形剂为糊精;粘合剂为80%乙醇;矫味剂为三氯蔗糖,其甜度可达蔗糖600倍;

所述中药均为符合《中国药典》2015版的中药饮片。

实施例12:一种调节过敏体质的中药的定性方法,其特征在于:

一种调节过敏体质的中药颗粒剂的检测方法,原料为:乌梅20份、首乌藤20份、防风10份、蝉蜕10份、天麻10份、灵芝10份;所述份均为g;

该中药颗粒剂由以下制备方法制得:

(1)按照所述重量份准备各原料药;

(2)取(1)原料加10倍水,提取2小时,提取3次,合并提取液;

(3)取(2)提取液,浓缩至25℃时测定相对密度1.2的浸膏,得提取浸膏;

(4)取(3)浸膏,置真空干燥箱中干燥,干燥温度70℃,压力0.09mpa,得干浸膏,将干浸膏粉碎过80目筛,得浸膏粉;

(5)将(4)浸膏粉与辅料混合,加入矫味剂,粘合剂,制软材,制粒,干燥,整粒,即得颗粒剂。

上述的赋形剂为糊精;粘合剂为80%乙醇;矫味剂为三氯蔗糖,其甜度可达蔗糖600倍;

所述中药均为符合《中国药典》2015版的中药饮片。

(1)取浸膏粉3.5g,研细,加入丙酮40ml,超声处理30分钟,滤过,滤液置水浴锅蒸干,残渣加1ml乙醇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防风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升麻素苷、对照品,加乙醇制成每1ml各含1mg的混合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薄层色谱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4μl,对照药材、对照品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f254薄层板上,以三氯甲烷-甲醇(4: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于紫外光灯(254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与对照品色谱和对照药材色谱相应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2)取浸膏粉7g,研细,加入甲醇60ml,超声处理40分钟,滤过,滤液置水浴锅蒸干,残渣加水20ml溶解,加乙醚振摇提取2次,合并乙醚液,蒸干,残渣用石油醚(30~60℃)浸泡2次,每次约5分钟,倾去石油醚,残渣加无水乙醇2ml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乌梅对照药材5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熊果酸对照品,加入无水乙醇制成每lml含0.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薄层色谱法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10μl,对照品溶液和对照药材溶液各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甲酸乙酯-甲酸(15:3: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淸晰;供试品色谱中,与对照品色谱和对照药材色谱、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3)取浸膏粉3g,研细,加入乙醇50ml,超声处理60分钟,滤液置水浴锅蒸干,残渣加乙醇1ml,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首乌藤对照药材0.25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大黄素对照品,加入乙醇制成每lml含0.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薄层色谱法试验,吸取对照品溶液2μl,供试品溶液和对照药材溶液6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h薄层板上,以石油醚(30~60℃)-甲酸乙酯-甲酸(15:5:1)的上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于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与对照品色谱和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置氨蒸气中熏蒸后,斑点变为红色;

(4)取浸膏粉3.5g,研细,加入乙醇60ml,超声处理30分钟,滤液置水浴锅蒸干,残渣加甲醇2ml,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灵芝对照药材2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薄层色谱法试验,吸取对照药材溶液和供试品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60~90℃)-甲酸乙酯-甲酸(15:7.5:1)的上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于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5)取浸膏粉3.5g,研细,加入70%甲醇20ml,超声处理40分钟,滤过,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天麻对照药材0.5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天麻素对照品,加入甲醇制成每lml含l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薄层色谱法试验,吸取供试液液和对照品溶液2μl、对照药材溶液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乙酸乙酯-甲醇-水(9:1.6:0.2)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磷钼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和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含量测定:照《中国药典》2015版,高效液相色谱法(通则0512)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应性试验: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水为流动相a,以甲醇为流动相b,按照下表中的规定进行梯度洗脱;柱温25℃;检测波长为254nm。理论板数按升麻素苷峰计算应不低于2000。

对照品溶液的配制:取升麻素苷对照品及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分别加甲醇制成每lml含36μg和24μg的溶液,即得。

供试品溶液的配制:取装量差异项下的浸膏粉,研细,取约0.4g,精密称定,置25ml量瓶中,加水20ml,超声处理(功率400w,频率40khz)30分钟,放冷,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滤过,即得。

测定法: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10μl,供试品溶液2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浸膏粉每1g含升麻素苷(c22h28o11)(c22h28o10)总量计,不得少于0.66mg。

实施例13:一种调节过敏体质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原料为:乌梅20份、制首乌藤20份、防风10份、蝉蜕10份、天麻10份、灵芝10份;所述份均为g。

实施例14:一种调节过敏体质的中药,原料为:乌梅20份、制首乌藤20份、防风10份、蝉蜕10份、天麻10份、灵芝10份;所述份均为g;

提取次数3次,提取时间2小时,提取水倍量10倍。

实施例15:一种调节过敏体质的中药,原料为:乌梅20份、制首乌藤20份、防风10份、蝉蜕10份、天麻10份、灵芝10份;所述份均为g;

提取次数3次,提取时间2小时,提取水倍量10倍。

实施例16:一种调节过敏体质的中药颗粒剂,原料为:乌梅20份、制首乌藤20份、防风10份、蝉蜕10份、天麻10份、灵芝10份;所述份均为g;

该中药颗粒剂由以下制备方法制得:

(1)按照所述重量份准备各原料药;

(2)取(1)原料加10倍水,提取2小时,提取3次,合并提取液;

(3)取(2)提取液,浓缩至25℃时测定相对密度1.2的浸膏,得提取浸膏;

(4)取(3)浸膏,置真空干燥箱中干燥,干燥温度70℃,压力0.09mpa,得干浸膏,将干浸膏粉碎过80目筛,得浸膏粉;

(5)将(4)浸膏粉与辅料混合,加入矫味剂,粘合剂,制软材,制粒,干燥,整粒,即得颗粒剂。

上述的赋形剂为糊精;粘合剂为80%乙醇;矫味剂为三氯蔗糖。

实施例17:

患者情况:过敏性鼻炎60例16—60岁患者,症状为鼻塞、流涕、头痛和鼻窦压痛。

试验药物:一种调节过敏体质的中药,原料为:乌梅20份、防风10份、首乌藤20份、蝉蜕10份、天麻10份、灵芝10份;所述份均为g。水煎服,日2次。服药后1周,连续治疗14天,

疗效标准:

痊愈:鼻塞、流涕、头痛和鼻窦压痛消失。鼻粘膜充血肿胀消失,淋巴结缩小。

显效:鼻塞、流涕、头痛和鼻窦压痛减轻。鼻粘膜充血肿胀消失,淋巴结缩小。

有效:鼻塞、流涕、头痛和鼻窦压痛消失,淋巴结缩小。

无效:鼻塞、流涕、头痛和鼻窦压痛未减轻。鼻粘膜充血肿胀未消失,淋巴结未缩小。

2个疗程后治疗结果:

鼻窦炎痊愈51例,显效4例,有效2例,无效3例

丁某,男,56岁。2013年5月8日初诊。主诉:过敏性鼻炎10年余,遇冷或见风后打喷嚏,流鼻涕,鼻塞,鼻痒,咳嗽。查头颅ct无明显异常。

一种调节过敏体质的中药,原料为:乌梅20份、防风10份、蝉蜕10份、天麻10份、灵芝10份;所述份均为g。水煎服,8剂,日2次。

服药后1周,连续治疗14天,患者鼻塞、流清涕、咳喘消失,鼻粘膜充血肿胀消失,淋巴结缩小,鼻痒明显好转。随访一年,全部症状未复发。

实施例18:

王某、女、32岁,2012年4月9日初诊。主诉:过敏鼻炎史7年,春季遇冷风或花粉出现过敏症,症见打喷嚏、流清涕,眼痒、鼻痒、流眼泪,头昏,失眠。

一种调节过敏体质的中药,原料为:乌梅20份、防风10份、蝉蜕10份、天麻10份、灵芝10份;所述份均为g。水煎服,8剂,日2次。

服药后1周,连续治疗14天,患者鼻塞、流清涕、咳喘消失,鼻粘膜充血肿胀消失,淋巴结缩小,鼻痒明显好转。随访半年,全部症状未复发。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