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益肾明目药酒及其制作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93843阅读:25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保健酒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益肾明目药酒及其制作工艺。



背景技术:

肾阴虚主要症状是腰膝酸软,两腿无力,心烦易怒,还会有以下诸症:眩晕耳鸣、形体消瘦、失眠多梦、颧红潮热、盗汗、咽干、男子阳痿或阳强不倒、性欲亢进,遗精早泄,妇女经少、经闭、崩漏、不孕、尿短赤黄;肾阳虚主要表现在男性神疲乏力、精神不振、活力低下、易疲劳;畏寒怕冷、四肢发凉、身体发沉;腰膝酸痛、腰背冷痛、筋骨萎软;性功能减退、阳痿、早泄、易患前列腺炎等;小便清长、余沥不尽、尿少或夜尿频多;听力下降或耳鸣;记忆力减退、嗜睡、多梦、自汗;易患腰痛、关节痛等;易患骨质疏松症、颈椎病、腰椎病等;虚喘气短、咳喘痰鸣;五更腹泻,或者便秘;身浮肿,腰以下尤甚,下肢水肿;小腹牵引睾丸坠胀疼痛,或阴囊收缩,遇寒则甚,遇热则缓;须发易脱落、早白;形体虚胖或羸瘦;反映在面部则色青白无光或黧黑。女性神疲乏力、精神不振、活力低下、易疲劳;畏寒怕冷、四肢发凉、身体发沉;腰膝酸痛、腰背冷痛、筋骨萎软;性欲减退、宫冷不孕、白带清稀;气滞血瘀导致冲任不通,月经失调或行而不畅,经常小腹胀痛;月经期延后、量少、色暗、有块或痛经;子宫、卵巢、乳房易生肌瘤、囊肿、增生等;易患泌尿系统感染、妇科炎症等疾病;易导致更年期提前;虚喘气短、舌白胖大或有齿痕;听力下降或耳鸣、记忆力减退;易患腰痛、关节痛等;易患骨质疏松症、颈椎病、腰椎病等;五更腹泻,或者便秘;形体虚胖或羸瘦;面色苍白或黧黑,易生黄褐斑、粉刺、痤疮、过敏等皮肤问题,传统的药酒多采用中药材在白酒中直接浸泡,这种方式药材的药效不易发出,且浸泡周期较长,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益肾明目药酒及其制作工艺投入使用,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益肾明目药酒及其制作工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传统的药酒多采用中药材在白酒中直接浸泡,这种方式药材的药效不易发出,且浸泡周期较长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益肾明目药酒,该益肾明目药酒按以下重量份进行配比:

枸杞子:48~53g;葛根36~42g;石斛27~34g;菟丝子:26~34g;淮牛膝:27~34g;决明子:27~34g;当归:38~44g;白芍:28~26g;山茱萸:24~32g;牡丹皮:22~32g;泽泻:16~24g;生地黄:18~24g;熟地黄:33~45g;菊花:16~22g;五味子:14~26g;菊花:16~22g;五味子:14~26g;基酒:4500~5300g。

优选的,所述基酒为50~60°的白酒。

该益肾明目药酒的制作工艺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选取上等的48~53g的枸杞子;36~42g的葛根;27~34g的石斛;26~34g的菟丝子;27~34g的淮牛膝;27~34g的决明子;38~44g的当归;28~26g的白芍;24~32g的山茱萸;22~32g的牡丹皮;16~24g的泽泻;18~24g的生地黄;33~45g的熟地黄;16~22g的菊花;14~26g五味子,用清水洗净其表面的污渍,并放置在阴凉处阴干;

s2:将步骤s1中的中药打磨成粗粉,并加入200~400g的基酒浸润2~4h,使药材粗粉充分膨胀;

s3:将药材粗粉分批次的加入到底部垫有脱脂棉的非金属容器中,每层装好后用木棒进行压紧,并在药材上覆盖纱布,在纱布上均匀铺上洗净的不锈钢球,防止加入基酒后使药粉浮起;

s4:在非金属容器的顶端开口处,缓慢均匀的添加剩余的基酒,直至基酒高出药粉层2~4cm为止;

s5:将非金属容器的顶部密封,放置8~10天,每天搅拌2~3小时,并将温度加温至50-55℃,将非金属容器内的药液倒出,并滤出残渣即可饮用。

优选的,所述步骤s2中,中药打磨采用不锈钢粉碎机粉碎成粉末,并用60~80目的筛子记性筛选。

优选的,所述步骤s3中,药粉的填装不得超过非金属容器体积的2/3,且每层药粉的厚度为9~12cm。

优选的,所述步骤s5中,非金属容器的密封在恒温不低于20℃环境的中进行。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中将中药材打磨成粉,在白酒中浸泡,药材中的有效成分浸出完全,能够完全溶解在白酒中,其制备的周期短,适合大范围的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工作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一种益肾明目药酒,该益肾明目药酒按以下重量份进行配比:

枸杞子:48g;葛根36g;石斛27g;菟丝子:26g;淮牛膝:27g;决明子:27g;当归:38g;白芍:28g;山茱萸:25g;牡丹皮:26g;泽泻:17g;生地黄:18g;熟地黄:35g;菊花:16g;五味子:16g,基酒:4800g,基酒是50~60°的白酒。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益肾明目药酒的制作工艺,该益肾明目药酒的制作工艺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选取上等的48g的枸杞子;36g的葛根;27g的石斛;26g的菟丝子;27g的淮牛膝;27g的决明子;38g的当归;28g的白芍;25g的山茱萸;26g的牡丹皮;17g的泽泻;18g的生地黄;35g的熟地黄;16g的菊花;16g五味子,用清水洗净其表面的污渍,并放置在阴凉处阴干;

s2:将步骤s1中的中药打磨成粗粉,并加入200g的基酒浸润2h,使药材粗粉充分膨胀,中药打磨采用不锈钢粉碎机粉碎成粉末,并用60~80目的筛子记性筛选;

s3:将药材粗粉分批次的加入到底部垫有脱脂棉的非金属容器中,每层装好后用木棒进行压紧,并在药材上覆盖纱布,在纱布上均匀铺上洗净的小石子,防止加入基酒后使药粉浮起,药粉的填装不得超过非金属容器体积的2/3,且每层药粉的厚度为12cm;

s4:在非金属容器的顶端开口处,缓慢均匀的添加剩余的基酒,直至基酒高出药粉层4cm为止;

s5:将非金属容器的顶部密封,放置10天,每天搅拌2~3次,并加热温度至50~55℃;将非金属容器内的药液倒出,并滤出残渣即可饮用,非金属容器的密封在恒温不低于20℃环境中进行。

实施例二

一种益肾明目药酒,该益肾明目药酒按以下重量份进行配比:

枸杞子:50g;葛根40g;石斛30g;菟丝子:30g;淮牛膝:30g;决明子:30g;当归:40g;白芍:30g;山茱萸:30g;牡丹皮:30g;泽泻:20g;生地黄:20g;熟地黄40g;菊花:20g;五味子:20g,基酒:5000g,基酒是50~60°的白酒。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益肾明目药酒的制作工艺,该益肾明目药酒的制作工艺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选取上等的50g的枸杞子;40g的葛根;30g的石斛;30g的菟丝子;30g的淮牛膝;30g的决明子;40g的当归;30g的白芍;30g的山茱萸;30g的牡丹皮;20g的泽泻;20g的生地黄;40g的熟地黄;20g的菊花;20g五味子,用清水洗净其表面的污渍,并放置在阴凉处阴干;

s2:将步骤s1中的中药打磨成粗粉,并加入400g的基酒浸润2~4h,使药材粗粉充分膨胀,中药打磨采用不锈钢粉碎机粉碎成粉末,并用60~80目的筛子记性筛选;

s3:将药材粗粉分批次的加入到底部垫有脱脂棉的非金属容器中,每层装好后用木棒进行压紧,并在药材上覆盖纱布,在纱布上均匀铺上洗净的小石子,防止加入基酒后使药粉浮起,药粉的填装不得超过非金属容器体积的2/3,且每层药粉的厚度为10cm;

s4:在非金属容器的顶端开口处,缓慢均匀的添加剩余的基酒,直至基酒高出药粉层3cm为止;

s5:将非金属容器的顶部密封,放置9天,每天搅拌2~3次,并加热温度至50~55℃;然后将非金属容器内的药液倒出,并滤出残渣即可饮用,非金属容器的密封在恒温不低于20℃环境中进行。

实施例三

一种益肾明目药酒,该益肾明目药酒按以下重量份进行配比:

枸杞子:52g;葛根43g;石斛33g;菟丝子:31g;淮牛膝:32g;决明子:32g;当归:44g;白芍:31g;山茱萸:34g;牡丹皮:33g;泽泻:25g;生地黄:24g;熟地黄44g;菊花:22g;五味子:25g,基酒:5200g,基酒是50~60°的白酒。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益肾明目药酒的制作工艺,该益肾明目药酒的制作工艺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选取上等的52g的枸杞子;43g的葛根;33g的石斛;31g的菟丝子;32g的淮牛膝;32g的决明子;44g的当归;31g的白芍;34g的山茱萸;33g的牡丹皮;25g的泽泻;24g的生地黄;44g的熟地黄;22g的菊花;25g的五味子,用清水洗净其表面的污渍,并放置在阴凉处阴干;

s2:将步骤s1中的中药打磨成粗粉,并加入300g的基酒浸润2h,使药材粗粉充分膨胀,中药打磨采用不锈钢粉碎机粉碎成粉末,并用60~80目的筛子记性筛选;

s3:将药材粗粉分批次的加入到底部垫有脱脂棉的非金属容器中,每层装好后用木棒进行压紧,并在药材上覆盖纱布,在纱布上均匀铺上洗净的小石子,防止加入基酒后使药粉浮起,药粉的填装不得超过非金属容器体积的2/3,且每层药粉的厚度为9cm;

s4:在非金属容器的顶端开口处,缓慢均匀的添加剩余的基酒,直至基酒高出药粉层2cm为止;

s5:将非金属容器的顶部密封,放置8天,每天搅拌2~3次,并加热温度至50~55℃;然后将非金属容器内的药液倒出,并滤出残渣即可饮用,非金属容器的密封在恒温不低于20℃环境中进行。

综合以上实施例所述,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为实施例二,在本发明中,枸杞子具有抗衰老、抗疲劳、抗肿瘤的作用,同时还能调节血脂、降血糖、降血压,适合用眼过度者以及老人食用;淮牛膝具有活血通经、祛风除湿、通利关节和利尿通淋的功效;决明子具有清肝火、祛风湿、清肝明目,利水通便,有缓泻作用,降血压降血脂等功效;远志具有宁心安神、祛痰开窍和解毒消肿的功能;熟地黄主治肝肾阴虚,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内热消渴,血虚萎黄,心悸怔忡,月经不调,崩漏下血,眩晕耳鸣,须发早白;生地黄清热生津,凉后,止血;用于热风伤阴、舌绛烦渴、发斑发疹、吐血、衄血、咽喉肿痛。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用于热病烦渴、发斑发疹、阴虚内热、吐血、衄血、糖尿病、传染性肝炎山;茱萸具有强心作用,增加心肌收缩性和心输出量,提高心脏的工作效率,对表皮葡萄球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球肠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也有抑制作用,同时能够增强机体的抗应激能力,提高耐缺氧、抗疲劳能力,增强记忆力,可降低血清甘油三酯、胆固醇的含量;牡丹皮具有清热凉血、活血化淤、退虚热的功效;泽泻归肾、膀胱经,主小便不利、热淋涩痛、水肿胀满、泄泻和痰饮眩晕,菊花有散风清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的作用;当归主血虚诸证;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症瘕结聚;崩漏;虚寒腹痛;痿痹;肌肤麻木;肠燥便难;赤痢后重;痈疽疮疡;跌扑损伤;白芍有平肝止痛,养血调经,敛阴止汗的作用;用于头痛眩晕,胁痛,腹痛,四肢挛痛,血虚萎黄,月经不调,自汗,盗汗;葛根有解肌退热,透疹,生津止渴,升阳止泻之功。常用于表证发热,项背强痛,麻疹不透,热病口渴,阴虚消渴,热泻热痢,脾虚泄泻石斛益胃生津,滋阴清热。用于阴伤津亏,口干烦渴,食少干呕,病后虚热,目暗不明;五味子有敛肺,滋肾,生津,收汗,涩精之效;用于治肺虚喘咳,口干作渴,自汗,盗汗,劳伤羸瘦,梦遗滑精,久泻久痢;菟丝子甘、温,归肾、肝、脾经,具有滋补肝肾、固精缩尿、安胎、明目、止泻之功效;临床主要应用于肾虚腰痛、阳痿遗精、尿频、宫冷不孕、目暗便溏之肾阴阳虚证;将在上述中药材打磨成粉后浸泡药酒,提高药酒的保健能力,本发明中选用50~60°的白酒作为基酒,避免酒精浓度太低不利于中药材中有效成分的溶出,同时避免酒精含量过高,会使中药材中的少量水分被吸收,使得药材质地坚硬,有效成分难以溶出。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