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烧烫伤的外用中药药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52980阅读:99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药剂,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治疗烧烫伤的外用中药药剂。



背景技术:

烧伤、烫伤是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发生的一种意外的事故性多发病,它们通常是人体受到外界不同因素伤害而引起的组织破坏,如果不进行紧急处理或治疗,往往会造成患者受到极大的痛苦、留疤,甚至是引发感染造成并发症和后遗症。目前治疗烧烫伤的外用药物多种多样,一般使用具有消炎、止痛、生肌功能的药物,如消炎粉、药膏、药散或抗生素等药物,或进行打针、滴注等治疗,这种治疗周期较长,对于大面积烧烫伤和重度烧烫伤的情况需要注意预防创伤面的感染,有时需要植皮,治疗操作繁杂,患者极容易感染,导致患者极为痛苦,并且疗程长,费用高,经济负担重,治愈后皮肤表面经常留疤痕,使患者精神受到压抑。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疗效显著、无毒副作用的治疗烧烫伤的外用中药药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治疗烧烫伤的外用中药药剂,其特征是,由下列重量份数的中药原料组成:地黄10—20份、黄芪10—20份、大黄10—20份、中华赛爵床5—10份、百草霜5—10份、黄连6—12份、黄芩6—12份、金银花5—10份、血竭20—30份、大蓟20—30份、侧柏叶10—20份、刘寄奴5—10份、红旱莲5—10份、乳香6—12份、合欢皮10—20份、儿茶10—20份、降香5—10份、松香6—12份、蜂蜡30—60份、麻油40—60份。

优选为,治疗烧烫伤的外用中药药剂,其特征是,由下列重量份数的中药原料组成:地黄15份、黄芪15份、大黄15份、中华赛爵床8份、百草霜8份、黄连10份、黄芩10份、金银花8份、血竭25份、大蓟25份、侧柏叶15份、刘寄奴8份、红旱莲8份、乳香8份、合欢皮15份、儿茶15份、降香8份、松香10份、蜂蜡40份、麻油50份。

治疗烧烫伤的外用中药药剂,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按配方比例称量好各种配方原料;(2)把称量好的地黄、黄芪、大黄、中华赛爵床、百草霜、黄连、黄芩、金银花、血竭、大蓟、侧柏叶、刘寄奴、红旱莲、乳香、合欢皮、儿茶、降香、松香,粉碎100—120目备用,得药粉①;(3)将麻油倒入锅内加热100—120℃,加入步骤(2)所得药粉①,搅拌均匀,熬制滴水成珠时再把称量好的蜂蜡放入锅内融化,冷却后即成药膏。

地黄:味甘、苦,性寒;归心、肝、肾经;具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之功效。

黄芪:味甘、性温;归肺、脾经;具有补益脾肺,固表止汗,利尿消肿,托毒敛疮之功效。

大黄:味苦,性寒;归胃、大肠、肝、脾经;具有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利湿退黄之功效。

中华赛爵床:味微甘、性微温;具有健脾开胃,散瘀止血,消肿解毒之功效。

百草霜:味辛,性温;归肝、肺、胃经;具有止血,消积,清毒散火之功效。

黄连:味苦,性寒;归心、肝、胆、胃、大肠经;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功效。

黄芩:味苦,性寒;归肺、心、肝、胆、大肠经;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之功效。

金银花:味甘,性寒;归肺、心、胃经;具有清热解毒,疏散风热之功效。

血竭:味甘、咸,性平;归心、肝经;具有散瘀定痛,止血,生肌敛疮之功效。

大蓟:味甘,性凉;归肝、脾经;具有凉血止血,散瘀消痈之功效。

侧柏叶:味苦、涩,性寒;归肺、肝、脾经,具有凉血止血,止咳化痰,生发乌发之功效。

刘寄奴:味苦,性寒;具有活血祛瘀,通经止痛,凉血止血,清热利湿之功效。

红旱莲:味微苦,性寒;归肝经;具有凉血止血,清热解毒之功效。

乳香:味辛、苦,性微温;归心、肝、脾经;具有活血行气,通经止痛,消肿生肌之功效。

合欢皮:味甘,性平;归心、肝、肺经;具有安神解郁,活血消肿之功效。

儿茶:味苦、涩,性微寒;归肺、脾、胃经;具有收湿敛疮、止血生肌、化痰止咳之功效。

大蓟:味甘,性凉;归肝、脾经;具有凉血止血,散瘀消痈之功效。

松香:味苦,性温;归脾、肺经;具有祛风燥湿,生肌止痛之功效。

蜂蜡:味甘,性微温;归脾、胃、大肠经;具有解毒生肌,除湿止痢之功效。

麻油:味甘,性微寒;归大肠、肺经;具有润燥,解毒,消肿,止痛之功效。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用于治疗烧烫伤的药膏,直接作用于患部,组份中的各种原料药物相互协调在一起,能够起到最大程度的发挥药效,具有清热凉血、止痛消肿、活血化瘀、祛腐生肌之功效,从而达到治愈烧烫伤的目的。

下面结合临床资料及典型病例对本发明的有益效果进一步说明。

一、临床资料

采用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治疗烧烫伤的中药药膏从2013年2月—2015年2月治疗烧烫伤患者140人,男性83人,女性57人,年龄1—67岁,其中烫伤60人,烧伤43人,电灼15人,化学伤14人。

二、治疗方法

将烧烫伤患处消毒拭干,涂抹本发明制备的药物于受损面上,每天早晚换药一次,换药前先将烧烫伤患处的液化物清除干净,暴露疮面再涂药,7天为一个疗程。

三、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全身症状消失,疮面愈合。

好转:全身症状消失,疮面未完全愈合。

无效:全身症状未见改善,疮面感染不能控制。

四、治疗结果

本发明治疗冻疮患者140例,经过2—7个疗程的治疗,治愈135例,占96.4%,好转3例,占2.1%,无效2例,占1.4%,总有效率为98.6%,未见任何副作用;治愈135例中,1—2个疗程治愈28例,2—3个疗程治愈32例,3—5个疗程治愈48例,5—7个疗程治愈27例;结果表明,本发明具有疗效好,见效快,无毒副作用,愈后不留疤痕的优点,对于ⅰ—ⅱ度烧烫伤且全身症状较轻者,一般2—3个疗程全部脱痂愈合;对于重度ⅱ度烧烫伤患者,一般3—5个疗程全部脱痂愈合,不留疤痕;对于ⅲ度烧烫伤患者,一般5—7个疗程脱痂愈合,无后遗症出现。

5、典型病例

1.魏某,男,61岁,因楼层火灾皮肤被多处烧伤,局部有大小不等水疱多个,疼痛难忍;先对患处进行消毒处理后,使用本发明制备的药物涂抹患处,疼痛当即减轻,1个疗程伤疤渗出液明显减少,又继续使用3个疗程伤疤逐渐结痂,第5个疗程后,脱痂痊愈。

2.温某,男,60岁,农民,被火药严重烧伤,面部焦黑,同时伴有酸痛、肿胀的症状,系ⅲ度烧伤;先对患处进行消毒处理后,使用本发明制备的药物,经过51天的治疗,酸痛、肿胀的症状完全消失,疮面愈合,病情治愈。

3.刘某,男,58岁,锻造厂工人,患者自诉不慎被炉火烧伤右臂,红肿疼痛,局部有小水泡生起;先对患处消毒处理后,使用本发明制备的药物2个疗程开始结痂,4个疗程后结痂全部脱落,治愈,未留疤痕。

4.马某,女,39岁,患者双手被开水烫伤,局部有大小不等的水疱,部分患处有脱皮,系ⅱ度烫伤;先对患处进行消毒处理后,使用本发明制备的药物涂抹,疼痛感当即明显减轻,又继续使用10天,疮面开始结痂,20天后完全愈合,且无疤痕。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治疗烧烫伤的外用中药药剂,其特征是,由下列重量的中药原料组成:地黄10克、黄芪15克、大黄18克、中华赛爵床8克、百草霜6克、黄连6克、黄芩8克、金银花8克、血竭20克、大蓟20克、侧柏叶15克、刘寄奴6克、红旱莲6克、乳香10克、合欢皮10克、儿茶14克、降香8克、松香8克、蜂蜡35克、麻油45克。

治疗烧烫伤的外用中药药剂,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按配方比例称量好各种配方原料;(2)把称量好的地黄、黄芪、大黄、中华赛爵床、百草霜、黄连、黄芩、金银花、血竭、大蓟、侧柏叶、刘寄奴、红旱莲、乳香、合欢皮、儿茶、降香、松香,粉碎100—120目备用,得药粉①;(3)将麻油倒入锅内加热100—120℃,加入步骤(2)所得药粉①,搅拌均匀,熬制滴水成珠时再把称量好蜂蜡放入锅内融化,冷却后即成药膏。

实施例2

治疗烧烫伤的外用中药药剂,其特征是,由下列重量的中药原料组成:地黄20克、黄芪18克、大黄20克、中华赛爵床8克、百草霜10克、黄连10克、黄芩10克、金银花8克、血竭26克、大蓟26克、侧柏叶16克、刘寄奴10克、红旱莲8克、乳香10克、合欢皮10克、儿茶15克、降香8克、松香10克、蜂蜡50克、麻油50克。

治疗烧烫伤的外用中药药剂,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按配方比例称量好各种配方原料;(2)把称量好的地黄、黄芪、大黄、中华赛爵床、百草霜、黄连、黄芩、金银花、血竭、大蓟、侧柏叶、刘寄奴、红旱莲、乳香、合欢皮、儿茶、降香、松香,粉碎100—120目备用,得药粉①;(3)将麻油倒入锅内加热100—120℃,加入步骤(2)所得药粉①,搅拌均匀,熬制滴水成珠时再把称量好蜂蜡放入锅内融化,冷却后即成药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