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通皂苷D的溶血栓作用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57917阅读:90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中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木通皂苷d在制备抗血栓和溶血栓药物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血栓性疾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组循环系统疾病,其特征是血栓形成后阻塞局部血流或者脱落成栓子堵塞下游血流,从而造成器官组织缺血、坏死。血栓性疾病有很多种,包括心肌梗死(ami)、脑栓死(ce)、肺血栓(pe)、深部静脉血栓(dvt)和周围血管栓塞(vie)他们的发病方式不一,其形成原因有血管受损、血液改变、血流瘀滞等病因。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的疾病,其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都很高。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血栓疾病是人类第一大杀手,每年有23%是死于血栓疾病,明显超过恶性肿瘤、肺结核等疾病,预计到2030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主要是心脏病和中风)的人数将增加至2330万人,预计心脑血管疾病将继续成为首要死因。

血栓性疾病的治疗方法包括抗栓、溶栓、介入疗法及手术治疗,抗栓、溶栓治疗被认为是治疗血栓病最有效的方法。因此,研制高效、特异、安全的溶栓药物十分有意义。

虽然目前抗栓、溶栓药物在治疗血栓病上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离理想的抗栓、溶栓药物还有一定的距离。相对而言,具有抗栓、溶栓作用的中药显示出一定的优势,中药具有活性确切、副作用小等优势,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中药采用多学科的配合多角度研究中药活血化瘀的作用机制,作用靶点具有多样性,在抗血栓方面,不仅能抑制血小板聚集,影响凝血机制、降低血黏度,还能起到溶栓的作用,为临床治疗血栓相关疾病带来了新的希望。从中药中研究和发现抗血栓药物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木通皂苷d在制备抗血栓或/和溶血栓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木通皂苷d在制备治疗血栓性疾病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木通皂苷d在制备抗血栓或/和溶血栓药物中的应用。

木通皂苷d在制备治疗血栓性疾病药物中的应用。研究发现木通皂苷d(asd)具有显著性抗栓、溶栓活性作用。

所述的血栓性疾病包括心肌梗死、脑栓死、肺血栓、深部静脉血栓和周围血管栓塞。

所述的药物包括木通皂苷d和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或者常规辅料。

所述药物的剂型包括注射剂型和口服剂型。所述的注射剂型优选为水/油针剂或粉针剂;所述的口服剂型为片剂、胶囊剂、颗粒剂、滴丸、口服液或散剂。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木通皂苷d抗血栓活性的发现具有创新性。通过抗小鼠肺血栓和抗大鼠颈动脉血栓形成实验,研究asd在体溶栓活性。在治疗血栓性疾病中具有显著的应用前景。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asd注射液抗小鼠肺血栓作用实验研究

1.实验目的:探究asd注射液抗小鼠肺血栓作用。

2.实验材料

2.1药品材料:

asd(自制,制备方法参见发明人杨中林的专利,专利号为zl201210454454.7,专利名称为一种木通皂苷d的富集和纯化方法,其纯度97%),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上海绿谷制药有限公司,批号:20150247),注射用尿激酶(丽珠集团丽珠制药厂,批号:

170207),胶原(sigma,批号:c7661),肾上腺素(上海禾丰制药有限公司,批号:

10160606),生理盐水、蒸馏水、酒精棉、1ml注射器等。

2.2动物:清洁级昆明小鼠156只(雌雄各半)。

3.实验方法

3.1试剂与药液的配制

3.1.1asd各剂量注射液配制:

分别取asd原药15.1mg、30.0mg、60.1mg、120mg、240mg,分别用生理盐水溶解定容至10ml,经4号垂熔玻璃漏斗过滤,分别配制得浓度为1.5mg/ml、3mg/ml、6mg/ml、12mg/ml、24mg/ml的asd注射液。

3.1.2asd各剂量口服溶液配制:

分别取asd原药57.0mg、171.0mg、513.0mg,分别用生理盐水溶解定容至25ml,分别配制得浓度为2.28mg/ml、6.84mg/ml、20.52mg/ml的asd灌胃溶液。

3.1.3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溶液配制

取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冻干粉26mg,用生理盐水溶液溶解定容至10ml,配制得浓度为2.6mg/ml的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溶液。

3.1.4尿激酶注射液的配制

取注射用尿激酶1支(100,000u),加生理盐水10ml,溶解,配制成浓度为10,000u/ml的尿激酶溶液。

3.1.5造模剂溶液的配制:

称取2.03mg的i型胶原放于50mlep管中,加入1ml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1mg·ml-1),用生理盐水定容至20ml,即得到含有0.1mg·ml-1的i型胶原和0.05mg·ml-1盐酸肾上腺素的造模剂溶液。

3.2给药方法、体积与剂量

asd和各阳性药物组均采取尾静脉注射给药,给药体积均为10ml/kg,给药剂量分别为:asd注射各组剂量分别为15mg/kg、30mg/kg、60mg/kg、120mg/kg、240mg/kg。尿激酶组剂量为100,000u/kg,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组剂量为26mg/kg。asd口服各剂量组给药体积均为20ml/kg,剂量分别为45.6mg/kg、136.8mg/kg、410.4mg/kg。

3.3观察方法

取156只小鼠,随机分为12组,每组13只,雌雄各半,分别为空白组,模型组,西阳组(尿激酶),中阳组(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asd注射各剂量组(5个剂量组),asd口服各剂量组(3个剂量组)。除模型组尾静脉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外,其他组均尾静脉注射相应的药物,给药1h后,各组尾静脉注射造模剂,观察小鼠造模后15min内死亡情况,计算小鼠造模后15min的存活率。

存活率(%)=动物存活数/动物总数×100%

4.实验结果

表1肺血栓模型造模后15min内各给药组小鼠存活率实验结果(n=10)

注:与空白组比较,#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1。asd①-⑤组均为注射给药15mg/kg、30mg/kg、60mg/kg、120mg/kg、240mg/kg,asd⑥-⑧组均为灌胃给药45.6mg/kg、136.8mg/kg、410.4mg/kg。

表1显示,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存活率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肺血栓小鼠模型造模成功。其余各给药组与模型组比较,小鼠存活率均具有显著性差异和极显著性差异(p<0.05,p<0.01),结果显示,asd注射剂各剂量组均具有体内显著性和极显著性(p<0.05,p<0.01)抗血栓作用;asd抗血栓作用存在着明显的量效关系;asd抗小鼠肺血栓作用明显优于阳性对照药尿激酶和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asd灌胃各剂量组均具有体内显著性

(p<0.05)抗血栓作用;asd灌胃各组抗血栓作用存在着明显的量效关系。

实施例2

1.实验目的:研究asd注射液不同给药剂量对大鼠动静脉旁路血栓形成的影响。

2.实验材料

2.1试剂和药物:

asd(自制,纯度97%),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上海绿谷制药有限公司,批号:20150247),阿司匹林(上海阿拉丁生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c1720014),水合氯醛(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批号:20170421),生理盐水、蒸馏水、聚乙烯管、烘箱、4号手术丝线、注射器等。

2.2动物:sd大鼠(雌雄各半,体重250-300克)。

3.实验方法

3.1试剂与药液的配制

3.1.1生理盐水的配制

称取0.9g氯化钠,置于100ml容量瓶中,加纯净水溶解,定容至100ml,即得。

3.1.2阿司匹林溶液的配制(10mg/kg)

精密称取阿司匹林0.0506g,加入50ml生理盐水,配置成浓度为1mg/ml阿司匹林灌胃液,待用。

3.1.3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溶液的配制(18mg/kg)

精密称取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冻干粉0.1801g,加入50ml生理盐水溶解,经4号垂熔玻璃漏斗过滤,配置成浓度为3.6mg/ml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溶液,待用。

3.1.4asd各剂量注射液配制:

分别取asd原药18.0mg、36.1mg、72.0mg、144mg、288mg,分别用生理盐水溶解定容至10ml,经4号垂熔玻璃漏斗过滤,分别配制得浓度为1.8mg/ml、3.6mg/ml、7.2mg/ml、14.4mg/ml、28.8mg/ml的asd注射液。

3.1.5asd各灌胃溶液剂量配制:

分别取asd原药150.0mg、450.0mg、1350.0mg,分别用生理盐水溶解定容至100ml,分别配制得浓度为1.5mg/ml、4.5mg/ml、13.5mg/ml的asd灌胃溶液。

3.2给药

阿司匹林组给药方式为灌胃给药,给药体积为10ml/kg,给药剂量为10mg/kg。

其余组给药方式为尾静脉注射,给药体积为5ml/kg。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的给药剂量为18mg/kg。

asd注射各剂量组的给药剂量分别是9mg/kg、18mg/kg、36mg/kg、72mg/kg、144mg/kg。

asd口服各剂量组给药体积均为20ml/kg,剂量分别为30mg/kg、90mg/kg、270mg/kg。

4观察方法

取sd大鼠110只,随机分为11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分别为空白组(给予等容积生理盐水),阿司匹林组(西阳组),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组(中阳组),asd注射液设有5个剂量组,asd灌胃液设有3个剂量组。asd灌胃液各组和阿司匹林组灌胃1h后,其余各组尾静脉给药10min后,将大鼠用10%水合氯醛麻醉(300mg/kg,ip)麻醉,仰卧固定在手术台上,颈部正中切口,分离右颈总动脉及左颈外静脉,取一根由三段聚乙烯管组成的套管,其中两段管内径为1mm,长约6cm,中间段内径为2mm,长约6.5cm。在3段管的中段放入一根长约5cm的4号手术线。将生理盐水溶液充满聚乙烯管,将其一端插入右侧颈总动脉,另一端插入左颈外静脉,打开动脉夹,血液从右颈总动脉经聚乙烯管返回左颈外静脉。开放血流15min后中断血流,迅速取出丝线称重,总重量减去丝线重量,即为血栓湿重。然后将血栓放入烘箱充分干燥(60℃,24h),放在干燥器冷却后立即称重,此重量减去丝线重量即为血栓干重。

血栓抑制率(%)=(对照组血栓重量-给药组血栓重量)/对照组血栓重量×100%。

5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详见表2。

表2asd注射液不同给药剂量对大鼠动静脉旁路血栓形成的影响

备注:与空白组比较,#p<0.05,##p<0.01。asd①-⑤组均为注射给药9mg/kg、18mg/kg、36mg/kg、72mg/kg、144mg/kg,asd⑥-⑧组均为灌胃给药30mg/kg、90mg/kg、270mg/kg。

本研究观察不同剂量的asd药物静脉给药和灌胃给药对动静脉旁路血栓模型大鼠体内血栓形成的影响,结果显示,asd药物静脉给药和灌胃给药均对大鼠动静脉旁路血栓的湿重及干重具有极显著性的降低作用,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极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与西阳组和中阳组比较,asd药物静脉给药降低血栓的湿重和干重均优于中药阳性对照组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和西药阳性对照组阿司匹林。

大鼠颈动静脉旁路法所形成的血栓是血小板血栓,是由于血小板粘附到丝线上产生聚集而引起的,形成的血栓结构类似动脉中的白色血栓,与病理情况比较接近。本研究结果从在体水平证实了asd药物抗血栓形成的有效性。

实施例3asd水针剂的制备

按常规方法,将asd制备成无菌、无热源、澄明无杂物、等渗、ph值与血液相等或相近、安全(不溶血、不致敏)而稳定的不同规格的水针剂。

实施例4asd冻干针剂的制备

将注射用的灭菌粉状asd原料装入安瓶或者其他适宜的容器中,制备成asd的粉针剂。临用时用适当的溶媒溶解或混选使用。

实施例5asd喷干针剂的制备

将注射用的灭菌粉状asd原料,在无菌条件下,经冷冻制备成asd的冻干粉针剂。

实施例6asd口服制剂的制备

将asd粉状原料,加适当辅料(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或/和口服制剂常规辅料或/和常规食用辅料),按相应固体制剂制备方法制备成片剂、胶囊剂、颗粒剂、滴丸、口服液、散剂等。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