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药复方抗病毒退热制剂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911527阅读:37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中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中药复方抗病毒退热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感冒是一种常见疾病,分为普通感冒和流行性感冒。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引起流行性感冒的病毒包括呼吸道合胞病毒、鼻病毒、腺病毒、冠状病毒和副流感病毒等,通常流感比感冒症状重,并发症更多,其发病率较高、影响面广,常能引起鼻窦炎、咽喉炎、支气管炎以及肺炎、哮喘等症。

目前临床上治疗感冒的方法,西医通常采用抗菌消炎、抗过敏、解热止痛等对症方法或抗病毒治疗。例如,抗菌类消炎药常用青霉素、头孢等注射或口服药剂;抗过敏药常用扑尔敏等药物;解热止痛则常用阿司匹林等。而中医通常根据感冒类型的不同,采用辛温解表和辛凉解表的方法治疗。

发明专利zl03801243.x中提供了一种抗病毒退热制剂,其主要的中药原料包括大青叶、黄芩、金银花、人工牛黄、青翘、淡竹叶、牛蒡子、薄荷等,该抗病毒退热颗粒对于病毒性流感、普通感冒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肺部感染等有疗效,但该种抗病毒退热颗粒仍存在待改进之处。一方面,在该种复方制剂中用到了黄芩提取物,黄芩提取物的主要成分为黄芩苷,其具有抑菌、清热、抗炎等诸多活性,但由于黄芩苷的脂溶性和水溶性都很差,造成了其在体内吸收差、生物利用度低、药效极不稳定,从而限制了复方制剂的临床应用效果。另一方面,其在抗病毒方面的药效有待进一步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物利用度更高、抗病毒活性更好的中药复方抗病毒退热制剂。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中药复方抗病毒退热制剂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本发明提供一种中药复方抗病毒退热制剂,以重量份计,由下述中药原料药制成:大青叶10-30份,黄芩120-200份,金银花120-200份,人工牛黄1-1.5份,连翘60-120份,淡竹叶20-40份,牛蒡子20-40份,薄荷油0.2-2份,甘草浸膏2-20份;以及ph调节剂,且所述ph调节剂的重量满足:调节所述中药复方制剂的ph值至7-9。

进一步地,本发明所提供的中药复方抗病毒退热制剂的中药原料药还包含:山豆根10-20份。

优选地,本发明提供的中药复方抗病毒退热制剂,以重量份计,由下述中药原料药制成:大青叶20份,黄芩160份,金银花160份,人工牛黄1.2份,连翘100份,淡竹叶30份,牛蒡子30份,薄荷油1份,甘草浸膏15份,山豆根15份,以及ph调节剂。

其中,所述ph调节剂为碳酸氢钠、柠檬酸钠或碳酸钠。

本发明同时提供上述中药复方抗病毒退热制剂的制备方法,包含下述步骤:(1)以重量份计称取:大青叶10-30份,黄芩120-200份,金银花120-200份,人工牛黄1-1.5份,连翘60-120份,淡竹叶20-40份,牛蒡子20-40份,薄荷油0.2-2份,甘草浸膏2-20份,以及ph调节剂适量;将上述各中药原料药粉碎;

(2)将连翘、淡竹叶和牛蒡子混合,以水加热回流提取,提取液过滤,得到上清液;

(3)将金银花、大青叶用60~90%的乙醇浸提,浸提液过滤,得到滤液;

(4)将黄芩水煎煮提取,取滤液浓缩,以浓hcl调节ph值至1-2,80℃恒温下静置10-14小时,取沉淀物加水,用水洗至ph值为4-7,加乙醇搅拌溶解,洗至ph值为7,得到黄芩提取物;

(5)将薄荷油加入8-14倍的β-环糊精,搅拌包合0.5-2小时,过滤,50-70℃滴丸干燥,得薄荷油包合物;

(6)将步骤(2)中的上清液和步骤(3)中的滤液混合,减压浓缩,加入65-70%的乙醇,静置24-36小时,取上清液浓缩,再加入人工牛黄、薄荷油包合物、甘草浸膏以及步骤(3)中的黄芩提取物,混合均匀后加入ph调节剂,调节ph值至7-9,即制得中药复方抗病毒退热制剂。

进一步地,本发明所提供的中药复方抗病毒退热制剂的制备方法还包含下述步骤:以重量份计称取山豆根10-20份,粉碎,加入hcl静置后,80℃恒温水浴提取,过滤,取药渣加入hcl,60℃恒温水浴提取,过滤,取滤液以90-95%的乙醇加热回流提取2-3小时,提取液过滤后浓缩,得到山豆根提取物;将所述山豆根提取物与所述牛黄、薄荷油包合物、甘草浸膏以及黄芩提取物一起加入所述浓缩后上清液中。

其中,上述步骤(2)中,加热回流提取的温度为70-80℃,提取1-4次,每次30-60分钟。步骤(3)中,采用乙醇浸提2-3次。在上述山豆根提取步骤中,所使用的hcl的浓度为10-20%;80℃恒温水浴提取2-3小时,60℃恒温水浴提取1-2小时。

进一步优选地,上述步骤(4)还包括:向黄芩苷提取物中加入peg1000、(nh4)2so4和水,形成双水相体系,静置分相,取上相,得到双水相萃取黄芩苷,并将双水相萃取黄芩苷用于步骤(6)中制备中药复方抗病毒退热制剂。

其中,双水相体系中peg1000的质量百分含量为32%、(nh4)2so4的质量百分含量为16%,双水相体系的ph值为7.8,在30℃下静置15分钟后得到分相。

更进一步优选地,对山豆根提取物进行半仿生酶法提取,所述半仿生酶法提取的浸取剂为磷酸氢二钠-柠檬酸缓冲液,提取酶为纤维素酶,提取得到山豆根流浸膏,将所述山豆根流浸膏用于制备所述中药复方抗病毒退热制剂。

其中,对山豆根提取物进行半仿生酶法提取的步骤为:向山豆根提取物中加入磷酸氢二钠-柠檬酸缓冲液,调节ph值至2.0,震荡均匀,在70℃水浴中静置1.5小时后过滤;向滤渣中添加磷酸氢二钠-柠檬酸缓冲液,调节ph值至5.5,加入纤维素酶,震荡均匀,在70℃水浴中静置1.5小时后过滤;向滤渣中添加磷酸氢二钠-柠檬酸缓冲液,调节ph值为8.5,震荡均匀,在70℃水浴中静置1.5小时后过滤;合并3次提取液,回收溶剂得到山豆根流浸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通过对黄芩提取工艺的改进以及ph调节剂的使用,改善黄芩提取物的吸收特性,从而提高中药复方制剂的抗病毒活性:

黄芩提取物的主要成份为黄芩苷,其为一种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抑菌、清热、抗炎等生物活性。然而,由于黄芩苷的脂溶性和水溶性都很差,造成了其在体内吸收差、生物利用度低、药效极不稳定,从而限制了临床应用。口服黄芩苷的血药浓度曲线呈多峰现象,且血药浓度始终很低,其生物利用度仅为8%左右,且研究表明复方配伍对黄芩苷的生物利用度的改善也不明显。以黄芩苷为组份的口服复方制剂中,黄芩苷的低血药浓度和低生物利用度,往往严重影响其与复方中其它组份之间的协同药效作用的发挥。

一般来说,鉴于黄芩苷属于黄酮类化合物,而黄酮类化合物含有酚羟基、易于在酸性环境中稳定存在的常规认知,现有技术中黄芩提取方法的最终步骤都是采用酸调ph值,使最终得到的黄芩提取物处于酸性环境中。

本申请人研究了黄芩苷经肝门静脉、灌胃、十二指肠和结肠给药后的绝对生物利用度,发现黄芩苷并无肝脏首过效应,肝脏首过效应不是黄芩苷口服生物利用度低的原因。由此推测胃肠道是黄芩苷口服生物利用度的屏障所在,而酸碱度对于胃肠道内药物的吸收利用至关重要,进而尝试通过对黄芩提取物ph值的改变来影响其体内生物利用过程、改善黄芩提取物在胃肠道的吸收特性和生物利用度。对此,申请人对黄芩提取方法进行了优化,抛弃了“黄芩苷在酸性环境中易于稳定存在”的常规认知,在黄芩提取步骤的最后增加了“将沉淀用乙醇洗至ph值7.0,干燥”的操作,使最终得到的黄芩苷处于中性环境中。此外,通过ph调节剂的使用,使复方制剂的ph值在7-9之间。

经过上述提取步骤优化之后所得到的黄芩提取物再与其它组份组成本发明的中药复方制剂,该复方制剂口服后,黄芩提取物的生物利用度由8%左右提高到了26%,吸收特性得到改善,从而使该复方制剂的抗病毒药效也得到较大的提高。

(2)在原料中加入山豆根,以提高该中药复方制剂的清热解毒效果;同时改良山豆根的提取方法,降低山豆根提取物的肝脏毒性:

山豆根为豆科植物越南槐(又名广豆根)的干燥根和根茎,传统用于治疗火毒蕴结所致之咽喉、齿龈肿痛,为“解咽喉肿痛第一要药”。然而一些文献报道了山豆根的临床毒性,尤其是肝脏毒性。

山豆根主要含有生物碱、黄酮、三萜及多糖等活性成分,主要的药效活性物质为生物碱,目前已分离得到的生物碱包括苦参碱、氧化苦参碱、金雀花碱、n-甲基金雀花碱、臭豆碱、槐醇、槐安、槐果碱、氧化槐果碱等20多种。本发明在对山豆根的提取步骤中,两次对山豆根药材使用hcl进行酸沉后以恒温水浴提取之后,再以90-95%的乙醇回流提取,在保留了主要的药效活性成份苦参碱、氧化苦参碱等成份基础上,使其它非药效活成份溶出,从而降低了由山豆根提取物产生的复方制剂的毒性。

(3)对黄芩苷提取物进一步进行双水相萃取,在提取时间短、反应条件温和的前提下,实现了对黄芩苷的进一步浓缩纯化。

黄芩苷为黄酮类物质,本发明利用黄酮类物质在peg1000和(nh4)2so4所形成的双水相之间分配系数的差异进行萃取。本发明还提供了双水相体系的最佳反应参数,即:peg1000的质量百分含量为32%、(nh4)2so4的质量百分含量为16%,ph值为7.8,在上述条件下,反应体系在15分钟内迅速分相、且上相中黄芩苷的收率达到89.6%,使黄芩苷成份得到进一步的浓缩纯化。

(4)对山豆根提取物进一步进行半仿生酶法提取,促进山豆根提取物中生物碱药效成分的溶出。

本发明对山豆根提取物所进行的半仿生酶法提取,模拟口服药物经胃肠道转运吸收的环境,促进有效成份的溶出。针对本发明中的山豆根提取物,以磷酸氢二钠-柠檬酸缓冲液为浸取剂,以纤维素酶作为提取酶,采用本发明所提供的步骤进行半仿生酶法提取,所得到的山豆根流浸膏中的生物碱含量达到82.7%,具有效率高、周期短、成本低的特点。

具体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中,如无特殊说明,“份”指重量份;“%”为重量百分比。如无特殊说明,所用仪器、试剂均为本领域常规实验仪器和试剂。

实施例1:中药复方抗病毒退热制剂1

(1)以重量份计称取:大青叶20份,黄芩160份,金银花160份,人工牛黄1.2份,连翘100份,淡竹叶30份,牛蒡子30份,薄荷油1份,甘草浸膏15份,以及ph调节剂碳酸氢钠适量;将上述各中药原料药粉碎;

(2)将连翘、淡竹叶和牛蒡子混合,以水加热回流提取,加热回流提取的温度为80℃,提取4次,每次60分钟,提取液过滤,得到上清液;

(3)将金银花、大青叶用90%的乙醇浸提3次,浸提液过滤,得到滤液;

(4)将黄芩水煎煮提取,取滤液浓缩,以浓hcl调节ph值至1.5,80℃恒温下静置12小时,取沉淀物加水,用水洗至ph值为5,加乙醇搅拌溶解,洗至ph值为7,得到黄芩提取物;

(5)将薄荷油加入10倍的β-环糊精,搅拌包合2小时,过滤,70℃滴丸干燥,得薄荷油包合物;

(6)将步骤(2)中的上清液和步骤(3)中的滤液混合,减压浓缩,加入70%的乙醇,静置30小时,取上清液浓缩,再加入人工牛黄、薄荷油包合物、甘草浸膏以及黄芩提取物,混合均匀后加入ph调节剂碳酸氢钠,调节ph值至8,即制得中药复方抗病毒退热制剂。

实施例2:中药复方抗病毒退热制剂2

(1)以重量份计称取:大青叶20份,黄芩160份,金银花160份,人工牛黄1.2份,连翘100份,淡竹叶30份,牛蒡子30份,薄荷油1份,甘草浸膏15份,山豆根15份,以及ph调节剂柠檬酸钠适量,将各中药原料药粉碎;

(2)将连翘、淡竹叶和牛蒡子混合,以水加热回流提取,加热回流提取的温度为80℃,提取4次,每次60分钟,提取液过滤,得到上清液;

(3)将金银花、大青叶用70%的乙醇浸提3次,取浸提液过滤,得到滤液;

(4)将黄芩水煎煮提取,取滤液浓缩,以浓hcl调节ph值至2,80℃恒温下静置14小时,取沉淀物加水,用水洗至ph值为6,加乙醇搅拌溶解,洗至ph值为7,得到黄芩提取物;

(5)将薄荷油加入10倍的β-环糊精,搅拌包合2小时,过滤,70℃滴丸干燥,得薄荷油包合物;

(6)取山豆根,加入hcl静置后,80℃恒温水浴提取,过滤,取药渣加入hcl,60℃恒温水浴提取,过滤,取滤液以90%的乙醇加热回流提取3小时,提取液过滤后浓缩,得到山豆根提取物;

(7)将步骤(2)中的上清液和步骤(3)中的滤液混合,减压浓缩,加入65-70%的乙醇,静置24-36小时,取上清液浓缩,再加入人工牛黄、薄荷油、甘草浸膏、黄芩提取物以及山豆根提取物,混合均匀后加入ph调节剂,调节ph值至7,即制得中药复方抗病毒退热制剂。

实施例3:中药复方抗病毒退热制剂3

(1)以重量份计称取:大青叶20份,黄芩160份,金银花160份,人工牛黄1.2份,连翘100份,淡竹叶30份,牛蒡子30份,薄荷油1份,甘草浸膏15份,山豆根15份,以及ph调节剂柠檬酸钠适量,将各中药原料药粉碎;

(2)将连翘、淡竹叶和牛蒡子混合,以水加热回流提取,加热回流提取的温度为80℃,提取4次,每次60分钟,提取液过滤,得到上清液;

(3)将金银花、大青叶用70%的乙醇浸提3次,取浸提液过滤,得到滤液;

(4)将黄芩水煎煮提取,取滤液浓缩,以浓hcl调节ph值至2,80℃恒温下静置14小时,取沉淀物加水,用水洗至ph值为6,加乙醇搅拌溶解,洗至ph值为7,得到黄芩提取物;向黄芩苷提取物中加入peg1000、(nh4)2so4和水,形成双水相体系,所述双水相体系中peg1000的质量百分含量为32%、(nh4)2so4的质量百分含量为16%,所述双水相体系的ph值为7.8,在30℃下静置15分钟后得到分相,取上相,得到双水相萃取黄芩苷;

(5)将薄荷油加入10倍的β-环糊精,搅拌包合2小时,过滤,70℃滴丸干燥,得薄荷油包合物;

(6)取山豆根,加入hcl静置后,80℃恒温水浴提取,过滤,取药渣加入hcl,60℃恒温水浴提取,过滤,取滤液以90%的乙醇加热回流提取3小时,提取液过滤后浓缩,得到山豆根提取物;向所述山豆根提取物中加入磷酸氢二钠-柠檬酸缓冲液,调节ph值至2.0,震荡均匀,在70℃水浴中静置1.5小时后过滤;向滤渣中添加磷酸氢二钠-柠檬酸缓冲液,调节ph值至5.5,加入纤维素酶,震荡均匀,在70℃水浴中静置1.5小时后过滤;向滤渣中添加磷酸氢二钠-柠檬酸缓冲液,调节ph值为8.5,震荡均匀,在70℃水浴中静置1.5小时后过滤;合并3次提取液,回收溶剂得到山豆根流浸膏;

(7)将步骤(2)中的上清液和步骤(3)中的滤液混合,减压浓缩,加入65-70%的乙醇,静置24-36小时,取上清液浓缩,再加入人工牛黄、薄荷油、甘草浸膏、双水相萃取黄芩提取物以及山豆根流浸膏,混合均匀后加入ph调节剂,调节ph值至7,即制得中药复方抗病毒退热制剂。

实施例4:对比用抗病毒退热制剂

按照发明专利zl03801243.x中所提供的方法制备对照用抗病毒退热制剂:

中药原料药包括:大青叶10份、黄芩120份、金银花120份、人工牛黄1份、青翘60份、淡竹叶20份、牛子20份、薄荷20份、并加入矫味剂甘草浸膏4份、ph调节剂碳酸氢钠。

其制备方法如下:

(1)将大青叶用70%的乙醇8倍量浸提三次,每次6-8小时,合并浸提液,然后过滤,得到滤液。

(2)将薄荷进行蒸馏提取挥发油,加β-环糊精包裹。

(3)将黄芩用水煮提取酸沉淀法,提取黄芩苷。

(4)将金银花、青翘、牛子、淡竹叶混合,加10倍量水,提取2次;8倍量水提取第三次;

(5)将提取液合并减压浓缩至1:1浓度,再加入65%的乙醇,静置沉淀48小时;

(6)滤取上清液,浓缩至加甘草浸膏;

(7)加入薄荷油包裹物、人工牛黄、黄芩苷及ph调节剂碳酸氢钠,调节ph值为6.5,即得到对比用抗病毒退热制剂。

实施例5:体外抗病毒试验

1.材料与方法:

1.1细胞模型:vero细胞;mdck细胞

1.2病毒:单纯疱疹病毒(hsv-i);呼吸道合胞病毒(rsv);h3n2型流感病毒

1.3.观察cpe(cytopathiceffect)确定样品对病毒的抑制作用

1.4实验样品配制:

实验样品先用二甲亚砜dmso配制成20mg/ml。然后用细胞培养液分别稀释为不同浓度。

1.5检测过程:

①体外抗疱疹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试验

vero细胞接种于96孔培养板,培养形成细胞单层后,加入疱疹病毒或呼吸道合胞病毒液感染细胞2小时,然后换入对细胞最大无毒浓度(细胞活性≥90%时的浓度)以下的样品稀释液,再经72小时培养后,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病变(cpe),确定样品对疱疹病毒的抑制作用。

②体外抗流感病毒试验

mdck细胞接种于96孔培养板,培养形成细胞单层后,加入流感病毒液感染细胞2小时,然后换入对细胞最大无毒浓度(细胞活性≥90%时的浓度)以下的样品稀释液,再经72小时培养后,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病变(cpe),确定样品对流感病毒的抑制作用。

2.检测结果:

2.1体外抗单纯疱疹病毒hsv-i作用

2.2体外抗呼吸道合胞病毒作用

2.3样品体外抗流感病毒作用

3.结论:

本发明的中药复方抗病毒退热制剂对单纯疱疹病毒(hsv-i)、呼吸道合胞病毒(rsv)、h3n2型流感病毒的抑制作用均优于实施例3中制备的抗病毒退热制剂。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