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固定头部引流管的调节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090391阅读:21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固定头部引流管的调节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调节架,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固定头部引流管的调节架。



背景技术:

目前,在临床工作中,头部引流管,尤其是脑室引流管需要抬高距离患者脑室15-20厘米,有时根据颅内压还需调整高度,但目前传统固定头部引流管的方式过于简单,直接使用胶带将引流管固定在床头的墙上,长时间使用,胶带的粘性会下降,造成引流管脱落,不仅影响了患者的引流治疗,还影响了病房的美观性,同时,在患者引流的过程中,患者的头部需要常规抬高15-30度,医护人员只通过目测的方式,将病床连同患者的上半身抬高所需的角度位置,影响了患者的治疗效率,鉴于以上缺陷,实有必要设计一种用于固定头部引流管的调节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固定头部引流管的调节架,来解决目前传统的固定头部引流管的方式过于简单,影响了病房的美观,降低了患者治疗进度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固定头部引流管的调节架,包括床体、固定板以及转动板,还包括连接板、吸嘴、连接销、螺母、固定杆、压条、松紧套、刻度尺、滑杆、连接杆,所述的连接板位于转动板前端左侧,所述的连接板与转动板活动相连,所述的吸嘴位于连接板后端上下两侧,所述的吸嘴与连接板螺纹相连,所述的连接销贯穿连接板,所述的连接销与连接板紧配相连,所述的螺母贯穿连接销,所述的螺母与连接销螺纹相连,所述的固定杆贯穿于连接销,所述的固定杆与连接销转动相连,所述的压条数量为若干件,所述的压条均匀分布于固定杆顶部四周,所述的压条与固定杆胶水相连,所述的松紧套位于固定杆顶部,所述的松紧套与固定杆螺纹相连,所述的刻度尺位于固定杆外壁前端,所述的刻度尺与固定杆螺纹相连,所述的滑杆位于固定杆内部,所述的滑杆与固定杆滑动相连,所述的连接杆位于滑杆外壁上端,所述的连接杆与滑杆螺纹相连。

进一步,所述的床体前端中侧还设有角度尺,所述的角度尺与床体螺纹相连。

进一步,所述的连接杆底部还设有第一指针,所述的第一指针与连接杆螺纹相连。

进一步,所述的转动板前端右侧还设有第二指针,所述的第二指针与转动板螺纹相连。

进一步,所述的连接杆外壁还设有卡环,所述的卡环与连接杆螺纹相连。

进一步,所述的固定杆底部还设有水平尺,所述的水平尺与固定杆螺纹相连。

与现有技术相比,该用于固定头部引流管的调节架,使用前,医护人员将患者移至床体上,并将患者的上半身与转动板相贴合,将患者的下半身与固定板相贴合,使用时,首先医护人员将连接板处的吸嘴与转动板前端左侧相连接,通过吸嘴的作用,使得连接板与转动板连接稳固,在连接板与转动板连接的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观察水平尺的水平度,以此让固定杆与床体处于垂直的状态,医护人员再将患者头部的引流管卡入卡环内,所述的卡环为橡胶材质,具有塑性功能,不仅对引流管实行软夹紧,还对引流管起到保护作用,根据实际使用情况,当医护人员需要调节引流管的高度位置时,医护人员用手逆时针旋转松紧套,使得松紧套对压条的夹紧力消失,此时,压条对滑杆的夹紧力消失,医护人员再手握滑杆,并用手上下移动滑杆,使得滑杆带动连接杆联动第一指针连同卡环以及引流管沿着固定杆的方向做上下移动,在引流管上下移动的过程中,医护人员可通过第一指针对刻度尺的指向,知晓引流管升高或降低的高度位置,当引流管的高度位置达到医护人员的需求后,医护人员再用手顺时针旋转松紧套,使得松紧套对压条实行夹紧力,此时,压条对滑杆实行夹紧力,通过以上方式,使得滑杆调节后的高度位置被固定,即引流管被调节后的高度位置被固定,当医护人员使用床体调节患者上半身的角度位置时,即调节患者头部角度位置时,此时,转动板带动患者上半身连同第二指针做顺时针旋转运动,医护人员可通过第二指针对角度尺的指向,知晓患者头部角度调节的具体数值,当患者头部角度调节完毕后,固定杆与床体不处于垂直的状态,医护人员再用手逆时针旋转螺母,使得螺母对固定杆的夹紧力消失,医护人员再用手调节固定杆,在调节固定杆的过程中,医护人员可观察水平尺的水平度,当水平尺的水平度达到水平状态时,此时,固定杆与床体处于垂直的状态,医护人员再用手顺时针旋转螺母,使得螺母对固定杆实行夹紧力,即固定杆与床体垂直后的状态被固定,其目的是为了让滑杆与床体处于垂直的状态,便于医护人员对引流管的高度进行调节,该用于固定头部引流管的调节架,结构巧妙,功能强大,操作简单,通过使用该装置,可将患者头部的引流管进行位置固定,医护人员可通过刻度尺以及角度尺的作用,对患者头部引流管的高度位置以及患者头部引流时的角度位置进行精准调节,提高了患者治疗的进度,所述的床体为病房使用的床体,具有调节患者上半身角度的功能。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固定头部引流管的调节架的局部主视图;

图2是连接板、固定杆以及滑杆的左视剖视图;

图3是转动板的转动状态图。

床体1、固定板2、转动板3、连接板4、吸嘴5、连接销6、螺母7、固定杆8、压条9、松紧套10、刻度尺11、滑杆12、连接杆13、角度尺101、第一指针102、卡环103、第二指针301、水平尺801。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阐述了多种特定细节,以便提供对构成所描述实施例基础的概念的透彻理解。然而,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特定细节中的一些或者全部的情况下来实践。在其他情况下,没有具体描述众所周知的处理步骤。

如图1、图2、图3所示,一种用于固定头部引流管的调节架,包括床体1、固定板2、转动板3、连接板4、吸嘴5、连接销6、螺母7、固定杆8、压条9、松紧套10、刻度尺11、滑杆12、连接杆13,所述的连接板4位于转动板3前端左侧,所述的连接板4与转动板3活动相连,所述的吸嘴5位于连接板4后端上下两侧,所述的吸嘴5与连接板4螺纹相连,所述的连接销6贯穿连接板4,所述的连接销6与连接板4紧配相连,所述的螺母7贯穿连接销6,所述的螺母7与连接销6螺纹相连,所述的固定杆8贯穿于连接销6,所述的固定杆8与连接销6转动相连,所述的压条9数量为若干件,所述的压条9均匀分布于固定杆8顶部四周,所述的压条9与固定杆8胶水相连,所述的松紧套10位于固定杆8顶部,所述的松紧套10与固定杆8螺纹相连,所述的刻度尺11位于固定杆8外壁前端,所述的刻度尺11与固定杆8螺纹相连,所述的滑杆12位于固定杆8内部,所述的滑杆12与固定杆8滑动相连,所述的连接杆13位于滑杆12外壁上端,所述的连接杆13与滑杆12螺纹相连,所述的床体1前端中侧还设有角度尺101,所述的角度尺101与床体1螺纹相连,所述的连接杆13底部还设有第一指针102,所述的第一指针102与连接杆13螺纹相连,所述的转动板3前端右侧还设有第二指针301,所述的第二指针301与转动板3螺纹相连,所述的连接杆13外壁还设有卡环103,所述的卡环103与连接杆13螺纹相连,所述的固定杆8底部还设有水平尺801,所述的水平尺801与固定杆8螺纹相连。

该用于固定头部引流管的调节架,使用前,医护人员将患者移至床体1上,并将患者的上半身与转动板3相贴合,将患者的下半身与固定板2相贴合,使用时,首先医护人员将连接板4处的吸嘴5与转动板3前端左侧相连接,通过吸嘴5的作用,使得连接板4与转动板3连接稳固,在连接板4与转动板3连接的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观察水平尺801的水平度,以此让固定杆8与床体1处于垂直的状态,医护人员再将患者头部的引流管卡入卡环103内,所述的卡环103为橡胶材质,具有塑性功能,不仅对引流管实行软夹紧,还对引流管起到保护作用,根据实际使用情况,当医护人员需要调节引流管的高度位置时,医护人员用手逆时针旋转松紧套10,使得松紧套10对压条9的夹紧力消失,此时,压条9对滑杆12的夹紧力消失,医护人员再手握滑杆12,并用手上下移动滑杆12,使得滑杆12带动连接杆13联动第一指针102连同卡环103以及引流管沿着固定杆8的方向做上下移动,在引流管上下移动的过程中,医护人员可通过第一指针102对刻度尺11的指向,知晓引流管升高或降低的高度位置,当引流管的高度位置达到医护人员的需求后,医护人员再用手顺时针旋转松紧套10,使得松紧套10对压条9实行夹紧力,此时,压条9对滑杆12实行夹紧力,通过以上方式,使得滑杆12调节后的高度位置被固定,即引流管被调节后的高度位置被固定,当医护人员使用床体1调节患者上半身的角度位置时,即调节患者头部角度位置时,此时,转动板3带动患者上半身连同第二指针301做顺时针旋转运动,医护人员可通过第二指针301对角度尺101的指向,知晓患者头部角度调节的具体数值,当患者头部角度调节完毕后,固定杆8与床体1不处于垂直的状态,医护人员再用手逆时针旋转螺母7,使得螺母7对固定杆8的夹紧力消失,医护人员再用手调节固定杆8,在调节固定杆8的过程中,医护人员可观察水平尺801的水平度,当水平尺801的水平度达到水平状态时,此时,固定杆8与床体1处于垂直的状态,医护人员再用手顺时针旋转螺母7,使得螺母7对固定杆8实行夹紧力,即固定杆8与床体1垂直后的状态被固定,其目的是为了让滑杆12与床体1处于垂直的状态,便于医护人员对引流管的高度进行调节,所述的床体1为病房使用的床体,具有调节患者上半身角度的功能。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具体的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从上述构思出发,不经过创造性的劳动,所做出的种种变换,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