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于小切口的脊柱螺钉连接棒取出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31894阅读:481来源:国知局
一种适于小切口的脊柱螺钉连接棒取出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手术器械领域,涉及一种适于小切口的脊柱螺钉连接棒取出器。



背景技术:

当前,随着医学领域的迅速发展,脊柱手术的理念越来越趋向于微创治疗,即在达到预期治疗效果的同时尽量减少患者受到的创伤。为满足这种临床需要,大量微创手术器械被发明并被应用于脊柱手术当中,显著减少了患者的手术创伤。目前脊柱上的螺钉连接棒取出时采用的医疗器械基本为持棒器或者柯克钳,但是通常情况下,它们或因切口太小而不能进入伤口,难以抓持螺钉连接棒;或因抓持力不足,即使能够进入伤口也不能有效抓持螺钉连接棒,在实际临床中,往往需要扩大手术切口或者在有限切口内进行过度牵拉,对患者造成极大的手术创伤,与脊柱手术的微创治疗理念不相符。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适于小切口的脊柱螺钉连接棒取出器,其结构简单,操作可靠,且可以满足在小切口微创方式下完成脊柱上的螺钉连接棒的取出操作。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解决。

一种适用于小切口的脊柱螺钉连接棒取出器,包括:厚壁筒、两个钳夹和内旋杆,所述厚壁筒内设置有通孔,所述厚壁筒的一端为把持端,另一端为工作端,所述厚壁筒的工作端的端面上设置有通槽,所述通槽的底部与所述通孔相连通;两个所述钳夹,每个所述钳夹的一端设置有铰接盘,另一端设置有钳尖,所述铰接盘的边沿设置有轮齿,两个所述铰接盘分别铰接在所述通槽的两端;所述内旋杆伸入所述通孔内,所述内旋杆的两端分别为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内旋杆的第一端上设置有螺纹柱,所述内旋杆的第二端上连接有手柄,所述手柄位于所述厚壁筒的把持端外,所述内旋杆的第一端伸入两个所述铰接盘之间,并通过所述螺纹柱与两个所述铰接盘上的轮齿相啮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适用于小切口的脊柱螺钉连接棒取出器,施术人员可一手把持厚壁筒,另一只手控制手柄使内旋杆在厚壁筒的通孔内旋转,内旋杆在旋转时,其第一端上的螺纹柱将通过啮合关系带动通槽中的两个钳夹张开或夹紧。本实用新型的适用于小切口的脊柱螺钉连接棒取出器的整体外形固定,其外侧为平滑的厚壁筒,直径比较小,方便施术人员顺利将端部伸入病人的创口内拔取脊柱上的螺钉连接棒,其端部的两个钳夹在张开或夹紧时不会影响厚壁筒的外形大小,可避免伤口被延长和组织被过度牵拉;而且由于钳夹的张开或夹紧主要原理是由旋转的螺纹柱驱动带有轮齿和的铰接盘摆动来实现钳夹的松开和夹紧,增大了钳夹的抓持力,保证了钳夹夹持螺钉连接棒的可靠性,使螺钉连接棒难以滑脱,解决了现有器械不易抱紧的问题。

作为优选的,所述厚壁筒的把持端的侧壁上对称设置有两个手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适用于小切口的脊柱螺钉连接棒取出器,在厚壁筒把持端的侧壁上对称设置有两个手环,施术人员可手指穿过手环来把持厚壁筒,其结构美观,方便施术人员单手转动和牵拉厚壁筒来拔取螺钉连接棒。

作为优选的,两个所述钳夹的钳夹上相向的一侧设置有夹口,所述夹口的内表面设置有网格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适用于小切口的脊柱螺钉连接棒取出器,在两个钳夹的钳尖上相向一侧设置有夹口,且夹口的内表面设置有网格纹,增大钳夹与螺钉连接棒的接触面积,增大钳夹内表面与螺钉连接棒外表面的摩擦力,可防止螺钉连接棒的滑脱。

作为优选的,所述内旋杆的第一端上的所述螺纹柱的根部设置有限位盘,所述限位盘位于所述通槽内,所述限位盘的直径大于所述通孔的直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适用于小切口的脊柱螺钉连接棒取出器,内旋杆的第一端上的螺纹柱的根部设置有限位盘,限位盘位于通槽内,不妨碍内旋杆在通孔内转动,且限位盘的直径大于通孔的直径,可防止内旋杆被施术人员从厚壁筒的把持端拉出。

作为优选的,所述手柄为T形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适用于小切口的脊柱螺钉连接棒取出器,手柄可以为与内旋杆本体相垂直的T形杆,其结构简单,方便施术人员扭转T形杆来控制内旋杆的转动。

作为优选的,所述手柄为圆盘,所述圆盘的边沿设置有网格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适用于小切口的脊柱螺钉连接棒取出器,手柄也可以为圆盘,圆盘的边沿设置有网格纹,可增大摩擦力,防止施术人员的手在旋转圆盘时打滑。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适于小切口的脊柱螺钉连接棒取出器的一种实施例的正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在图1和图2中:1厚壁筒;101通孔;102通槽;103手环;2钳夹;201铰接盘;202钳尖;203夹口;3内旋杆;301螺纹柱;302手柄;303限位盘。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出一种适用于小切口的脊柱螺钉连接棒取出器,包括:厚壁筒1、两个钳夹2和内旋杆3,所述厚壁筒1内设置有通孔101,所述厚壁筒1的一端为把持端,另一端为工作端,所述厚壁筒1的工作端的端面上设置有通槽102,所述通槽102的底部与所述通孔101相连通;两个所述钳夹2,每个所述钳夹2的一端设置有铰接盘201,另一端设置有钳尖201,所述铰接盘201的边沿设置有轮齿,两个所述铰接盘201分别铰接在所述通槽102的两端;所述内旋杆3伸入所述通孔101内,所述内旋杆3的两端分别为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内旋杆3的第一端上设置有螺纹柱301,所述内旋杆3的第二端上连接有手柄302,所述手柄302位于所述厚壁筒1的把持端外,所述内旋杆3的第一端伸入两个所述铰接盘201之间,并通过所述螺纹柱301与两个所述铰接盘201上的轮齿相啮合。

在以上实施例中,施术人员可一手把持厚壁筒1,另一只手控制手柄302使内旋杆3在厚壁筒1的通孔101内旋转,内旋杆3在旋转时,其第一端上的螺纹柱301将通过啮合关系带动通槽102中的两个钳夹2张开或夹紧。本实用新型的适用于小切口的脊柱螺钉连接棒取出器的整体外形固定,其外侧为平滑的厚壁筒1,直径比较小,方便施术人员顺利将端部伸入病人的创口内拔取脊柱上的螺钉连接棒,其端部的两个钳夹2在张开或夹紧时不会影响厚壁筒1的外形大小,可避免伤口被延长和组织被过度牵拉;而且由于钳夹2的张开或夹紧主要原理是由旋转的螺纹柱301驱动带有轮齿和的铰接盘201摆动来实现钳夹2的松开和夹紧,增大了钳夹2的抓持力,保证了钳夹2夹持螺钉连接棒的可靠性,使连接棒难以滑脱,解决了现有器械不易抱紧的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厚壁筒1的把持端的侧壁上对称设置有两个手环103。

在以上实施例中,在厚壁筒1把持端的侧壁上对称设置有两个手环103,施术人员可手指穿过手环103来把持厚壁筒1,其结构美观,方便施术人员单手转动和牵拉厚壁筒1来拔取脊柱上的螺钉连接棒。

参考图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两个所述钳夹2的钳夹2上相向的一侧设置有夹口203,所述夹口203的内表面设置有网格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在两个钳夹2的钳尖201上相向一侧设置有夹口203,且夹口203的内表面设置有网格纹,增大钳夹2与螺钉连接棒的接触面积,增大钳夹2内表面与螺钉连接棒的外表面的摩擦力,可防止螺钉连接棒滑脱。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内旋杆3的第一端上的所述螺纹柱301的根部设置有限位盘303,所述限位盘303位于所述通槽102内,所述限位盘303的直径大于所述通孔101的直径。

在以上实施例中,内旋杆3的第一端上的螺纹柱301的根部设置有限位盘303,限位盘303位于通槽102内,不妨碍内旋杆3在通孔101内转动,且限位盘303的直径大于通孔101的直径,可防止内旋杆3被施术人员从厚壁筒1的把持端拉出。

参考图1和图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手柄302为T形杆。

在以上实施例中,手柄302可以为与内旋杆3本体相垂直的T形杆,其结构简单,方便施术人员扭转T形杆来控制内旋杆3的转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手柄302为圆盘,所述圆盘的边沿设置有网格纹。

在以上实施例中,手柄302也可以为圆盘,圆盘的边沿设置有网格纹,可增大摩擦力,防止施术人员的手在旋转圆盘时打滑。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改动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