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腰大池脑脊液引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72724阅读:56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引流装置,具体的说是一种用于腰大池脑脊液引流的控制装置,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医护人员通过对患者持续的腰大池脑脊液引流,使患者颅内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减轻血性脑脊液对脑和脑膜的刺激,促进脑脊液的循环和吸收,缓解脑血管痉挛,改善脑缺血状态,减轻脑水肿和脑梗死的发生。但是如果腰大池引流速度过快会引起颅内压低,从而引发脑疝;引流过慢又达不到引流的效果甚至可能会造成堵管,所以腰大池引流必须要控制24小时处于合适的匀速状态。但目前在临床上由于病人的颅内压存在差异,床头摇高的角度也并非一成不变,导致腰大池引流采用常规的引流装置很难使其长期维持在一个匀速状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以上现有技术的缺点,提出一种用于腰大池脑脊液引流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通过蠕动泵控制引流速度的控制,可大大减轻护理人员工作量。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腰大池脑脊液引流装置,包括引流袋、蠕动泵、引流皮条和墨菲氏滴管;所述墨菲氏滴管的一端通过入口段接口与腰大池入口相连,所述墨菲氏滴管的另一端与引流皮条相连,所述引流皮条穿过所述蠕动泵的转盘,通过蠕动泵转盘外侧的滚轮挤压所述引流皮条,所述引流皮条的另一端通过出口端接口与引流袋相连。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限定的技术方案是:前述的用于腰大池脑脊液引流装置,所述入口段接口和出口端接口的结构相同,该接口包括外螺纹口端和内螺纹座端,所述外螺纹口端旋拧在内螺纹座端的内螺纹上,所述外螺纹口端和内螺纹座端上均设有软管插接柱,通过软管插接柱与引流管插接固定;所述软管插接柱上设有防滑槽。

进一步的,前述的用于腰大池脑脊液引流装置,所述蠕动泵的转盘均匀设有三个转杆,每个转杆的端部均设有一个滚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通过蠕动泵的匀速转动驱动引流皮条,用以控制引流管中的引流速度,使引流过程更智能化和匀速化,有效避免了患者因卧床角度的不同而产生的流速变换,更方便医护人员对引流过程的实时监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管路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引流袋、2-出口端接口、3-引流皮条、4-滚轮、5-转盘、6-蠕动泵、7-墨菲氏滴管、8-入口端接头、9-腰大池入口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腰大池脑脊液引流装置,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引流袋1、蠕动泵6、引流皮条3和墨菲氏滴管7;墨菲氏滴管7的一端通过入口段接口8与腰大池入口9相连,墨菲氏滴管7的另一端与引流皮条3相连,引流皮条3穿过蠕动泵6的转盘,通过蠕动泵6转盘外侧的滚轮挤压引流皮条,引流皮条3的另一端通过出口端接口2与引流袋相连,在蠕动泵6的转盘均匀设有三个转杆,每个转杆的端部均设有一个滚轮4。本实施例的入口段接口8和出口端接口2的结构相同,该接口包括外螺纹口端和内螺纹座端,外螺纹口端旋拧在内螺纹座端的内螺纹上,外螺纹口端和内螺纹座端上均设有软管插接柱,通过软管插接柱与引流管插接固定,在软管插接柱上设有防滑槽。

本实施例在使用时,为了达到匀速的效果,利用蠕动泵内的直流电机驱动转盘匀速转动,从而带动滚轮滚动,使充满液体引流管路的一定部位受到挤压,产生蠕动,进而推动液体向前流动;由于蠕动泵的转速可控,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调节转盘的转动速度,并保持恒定匀速,从而达到控制引流速度的效果。

以上实施例仅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是按照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思想,在技术方案基础上所做的任何改动,均落入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