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盲双腔引流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27003发布日期:2018-06-08 18:04阅读:16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引流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单盲双腔引流管。



背景技术:

临床上经常采用引流管将人体组织间或体腔内积聚的脓、血、液体导引至体外,以防术后感染或影响伤口愈合的用品,但是胸、腹腔手术后往往需要观察体内术后恢复状况,现有技术普遍是采用透视设备拍摄影像,不直观,而且经常会看不清楚,效果不好,而且耗时长、检查成本高;现有引流管结构包括设有引流腔的管体,所述管体前端和末端分别设有连通引流腔的引流口和排液口,所述引流管的前端滞留于人体内,引流腔的尺寸足以供纤维支气管镜、胆道镜等检查设备的探头通过,但是为降低感染的风险,引流腔是严禁打开暴露的,因此现有技术无法通过引流管直观地检查人体内术后恢复状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单盲双腔引流管,可以解决现有技术无法通过引流管直观地检查人体内术后恢复状况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单盲双腔引流管,包括设有引流腔的管体,所述管体前部和末端分别设有连通引流腔的引流口和排液口,所述管体内壁密封连接有隔离壁,所述隔离壁与管体包围形成探测腔,所述管体上还设置有与探测腔连通的探头入口,所述探测腔前端的管体上设有观察窗。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是,所述观察窗为设置于管体壁上的槽;

或所述观察窗包括设置于管体壁上的孔,以及密封连接于孔的透明片。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是,所述探头入口位于管体中部或后部。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是,所述引流口有三个,从管体前端向末端交错设置,所述观察窗设置于位于两侧的两个引流口之间。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

一、通过隔离壁使管体内腔形成引流腔和探测腔两个腔室,检测设备的探头插入探测腔延伸至其前端,通过管体上的观察窗直观地检查体内术后恢复状况,操作方便,检查成本低,而且不会出现感染的风险;

二、引流管普遍采用硅胶类半透明材质制作,在管体壁上设置槽以降低管体厚度,提高透视清晰度,实施方便;在管体壁上设置孔以及透镜,观察更清楚、效果更直观;

三、探头入口位于管体中部或后部,确保位于人体外,避免感染风险;

四、观察窗设置于位于两侧的两个引流口之间,可以同时排出体液,防止影响观察视野;

五、通过纤维支气管镜或胆道镜来观察胸腔、腹腔的伤口情况,通过纤维支气管镜的摆动调整来调整引流管方向,以达到更好更准确的引流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的一种单盲双腔引流管,包括设有引流腔8的管体1,所述管体1前部和末端分别设有连通引流腔8的引流口2和排液口3,所述引流口2有三个,从管体前端向末端交错设置,所述管体1内壁密封连接有隔离壁4,所述隔离壁4与管体1包围形成探测腔7,所述管体1中部或后部还设置有与探测腔7连通的探头入口6,所述探测腔7前端的管体1上设有作为观察窗5的槽,所述槽设置于位于两侧的两个引流口2之间。

管体插入人体后,在检查时,将纤维支气管镜、胆道镜等检查设备的探头从探头入口6插入探测腔7,延伸至观察窗5直接观察人体内恢复状况,还可以转动管体进行360度观察,检查完毕后抽出探头即可,十分方便,而且不会导致感染。

实施例2

如图1所示的一种单盲双腔引流管,包括设有引流腔8的管体1,所述管体1前部和末端分别设有连通引流腔8的引流口2和排液口3,所述引流口2有三个,从管体前端向末端交错设置,所述管体1内壁密封连接有隔离壁4,所述隔离壁4与管体1包围形成探测腔7,所述管体1中部或后部还设置有与探测腔7连通的探头入口6,所述探测腔7前端的管体1上设有观察窗5,所述观察窗5设置于位于两侧的两个引流口2之间,所述观察窗5包括设置于管体1壁上的孔,以及密封连接于孔的透明材料制成的薄片。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