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引流管的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17054发布日期:2019-01-15 23:05阅读:329来源:国知局
一种引流管的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引流管的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临床手术后,一般要进行外科引流,外科引流的目的是将人体组织间或体腔中积聚的脓、血、液体导引至体外,防止术后感染与影响伤口愈合,同时有利于术后观察手术区内有无活动性出血或缝合处漏出,检查检测各种引流液的性状、数量和成分的变化。很多情况下都需要放置引流管,一般留置二到十天,有时长达一至数月,在引流管留置期间,保证引流管顺畅和妥善固定是手术成功、患者康复的关键。为保证引流管的通畅,术后需要固定引流管。传统的引流管固定方式为丝线缝合固定,其主要弊端有:1、缝合操作容易增加组织创伤,增加组织感染机会;2、缝合线牵扯组织还容易造成患者疼痛;3、长时间的缝合线牵扯容易造成组织切割,加重组织创伤,且组织割断后缝线脱落,需再次缝合以固定引流管;4、缝合线固定所需的器具较多,操作不便,不仅给患者带来更多的疼痛,而且也给医务人员增加了更多的工作量。

因此,提供一种引流管的固定装置,以期免创固定引流管,保证引流管的固定强度,有效降低患者痛苦和医务人员的工作量,就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引流管的固定装置,以期免创固定引流管,保证引流管的固定强度,有效降低患者痛苦和医务人员的工作量。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引流管的固定装置,包括固定贴和固接于所述固定贴一侧的支架,所述支架包括有基座,所述基座上固接有固定夹,所述基座包括有连接部和导管部,所述固定夹包括有底座,所述底座的一端转动设置有盖板,所述底座朝向所述盖板的端面上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导管部设置在所述安装槽内,所述连接部的两端凸出于所述底座,且与所述固定贴固接;

所述导管座朝向所述盖板的端面上开设有弧形导管槽,所述盖板朝向所述底座转动至极限位置使得设置在导管槽内的导管固定,所述盖板与所述底座之间设置有锁紧件。

优选地,所述导管部朝向所述盖板的端面上设置有卡槽,所述盖板对应所述卡槽的位置设置有卡勾。

优选地,所述卡槽的数量至少为两个,各所述卡槽分置在所述弧形导管槽的两侧。

优选地,所述导管部朝向所述盖板的端面与所述底座朝向所述盖板的端面平齐,所述导管部朝向所述盖板的端面上设置有缓冲垫,所述缓冲垫靠近所述盖板与所述底座的连接处。

优选地,所述底座朝向所述盖板的端面上设置有定位孔,所述盖板上设置有与所述定位孔配合的定位柱。

优选地,所述定位孔的数量至少为两个,各所述定位孔分置在所述安装槽的两侧。

优选地,所述锁紧件包括有设置在所述盖板自由端的弹性卡勾,所述弹性卡勾连接有扳手,所述底座上开设有卡接槽,所述盖板朝向所述底座转动至极限位置后所述弹性卡勾卡入所述卡接槽内。

优选地,所述底座为橡胶材质。

优选地,所述固定贴朝向人体的端面上设置有胶层,所述固定贴上均布有若干通气孔。

优选地,所述固定贴朝向引流管与人体连接处的端面上开设有缺口,所述缺口的位置与引流管的位置和方向一致。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固定装置,包括固定贴和固接于所述固定贴一侧的支架,所述支架包括有基座,所述基座上固接有固定夹,所述基座包括有连接部和导管部,所述固定夹包括有底座,所述底座的一端转动设置有盖板,所述底座朝向所述盖板的端面上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导管部设置在所述安装槽内,所述连接部的两端凸出于所述底座,且与所述固定贴固接;所述导管座朝向所述盖板的端面上开设有弧形导管槽,所述盖板朝向所述底座转动至极限位置使得设置在导管槽内的导管固定,所述盖板与所述底座之间设置有锁紧件。上述结构中,整个固定装置包括两个部分,分别为固定贴和支架,固定贴的一侧与支架固接,固定贴将支架固定在人体的皮肤表面,支架用于固定引流管,支架包括基座和固定夹,固定架包括盖板和底座,盖板的一端转动设置在底座的一端上,盖板的另一端可以转动,同时在底座上开设有安装槽,安装槽的长度方向与底座的长度方向垂直,基座上的导管部设置在安装槽内,导管部上开设有弧形导管槽,弧形导管槽的长度方向与安装槽的长度方向一致。

上述固定装置使用时,将固定贴与人体表面固定,此时弧形导管槽的一个端口朝向引流管与人体的连接位置,将引流管设置在弧形导管槽内,并保证引流管处于弧形导管端口和引流管与人体连接处之间的长度适中,有效保证患者使用时的舒适性,将盖板朝向底座的方向转动,当盖板转动至极限位置时,盖板朝向底座的端面与导管的外圆周面贴合,将锁紧件锁紧从而使得引流管被牢固限位在弧形导管槽内,实现引流管的有效固定,避免引流管晃动或脱落,从而减轻患者的痛苦和医务工作者的工作量。该装置在固定导管时为无创固定,能够使得患者避免了由于固定引流管而造成的二次创伤(缝合固定)的痛苦,提高了患者使用的舒适性。

附图说明

图1为固定装置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为固定贴,11为缺口;2为连接部;3为导管部,31为卡槽, 32为弧形导管槽;4为底座,41为卡接槽,42为定位孔,43为缓冲垫;5为盖板,51为卡勾,52为定位柱,53为弹性卡勾,54为扳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请参考图1,图1为固定装置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固定装置,包括固定贴1和固接于所述固定贴1一侧的支架,所述支架包括有基座,所述基座上固接有固定夹,所述基座包括有连接部2和导管部3,所述固定夹包括有底座4,所述底座4的一端转动设置有盖板5,所述底座 4朝向所述盖板5的端面上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导管部3设置在所述安装槽内,所述连接部2的两端凸出于所述底座4,且与所述固定贴 1固接;所述导管座朝向所述盖板5的端面上开设有弧形导管槽32,所述盖板5朝向所述底座4转动至极限位置使得设置在导管槽内的导管固定,所述盖板5与所述底座4之间设置有锁紧件。上述结构中,整个固定装置包括两个部分,分别为固定贴1和支架,固定贴1的一侧与支架固接,固定贴1将支架固定在人体的皮肤表面,支架用于固定引流管,支架包括基座和固定夹,固定架包括盖板5和底座4,盖板5的一端转动设置在底座4的一端上,盖板5的另一端可以转动,同时在底座4上开设有安装槽,安装槽的长度方向与底座4的长度方向垂直,基座上的导管部3设置在安装槽内,导管部3上开设有弧形导管槽32,弧形导管槽32的长度方向与安装槽的长度方向一致。

上述固定装置使用时,将固定贴1与人体表面固定,此时弧形导管槽32的一个端口朝向引流管与人体的连接位置,将引流管设置在弧形导管槽32内,并保证引流管处于弧形导管端口和引流管与人体连接处之间的长度适中,有效保证患者使用时的舒适性,将盖板5朝向底座4的方向转动,当盖板5转动至极限位置时,盖板5朝向底座 4的端面与导管的外圆周面贴合,将锁紧件锁紧从而使得引流管被牢固限位在弧形导管槽32内,实现引流管的有效固定,避免引流管晃动或脱落,从而减轻患者的痛苦和医务工作者的工作量。该装置在固定导管时为无创固定,能够使得患者避免了由于固定引流管而造成的二次创伤(缝合固定)的痛苦,提高了患者使用的舒适性。

需要理解的是,由于导管槽为弧形结构,设置在导管槽内的引流管也为弧形结构,能够有效防止导管出现轴向位移,进一步保证了导管的固定强度。为了保证导管的固定效果,实施过程中可以在弧形导管槽32的槽壁上设置止退层,通过设置止退层能够增大弧形导管槽 32与引流管的外周周面之间的摩擦力,从而更进一步避免了引流管出现的轴向位移,加强了引流管的固定效果,避免了由于引流管晃动或移动出现的相关并发症(发炎、感染等情况),降低了患者的痛苦,提高了患者使用的舒适性。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盖板5的开合方向与导管的轴线垂直,固定时一方面便于医务工作者能够有效实施引流管的固定,即能够通过直观的观察来确保引流管是否与固定装置固定位置的准确性,另一方面该种结构能够有效保证固定装置与导管的固定强度,即当导管的轴线与盖板5的开合方向垂直时固定装置对引流管的限位效果最佳,强度最好,有效避免了由于引流管出现晃动等情况而导致的相关导管并发症,有效保证了患者的使用安全。

同时上述固定夹的材质可以为塑料材质也可以为金属材质,当固定夹的材质为塑料时,需选用医用级材质通过一次注塑成型加工,当固定夹为金属材质时,可以为不锈钢、铜等材质,通过冲压进行生产。上述固定贴1一般的选用材质为无纺布,无纺布上的胶层为点状设置,能够有效降低皮肤过敏溃烂的发生率,同时支架的各个转角处均为圆倒角,通过该结构能够有效避免出现刮伤别人,保证使用的安全性,再者固定贴1的大小需要根据具体的使用需求进行确定,一般固定贴 1的面积分别大于基座的面积,从而有效保证支架与人体的固定效果和强度。

另外盖板5与底座4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以为轴连接,也可以通过柔性片连接,从而保证盖板5相对底座4转动的灵活性,进一步保证了引流管的固定效果。

进一步理解的是,所述导管部3朝向所述盖板5的端面上设置有卡槽31,所述盖板5对应所述卡槽31的位置设置有卡勾51。上述结构中在导管部3上开设有卡槽31,开设端面为朝向盖板5的端面,同时在盖板5朝向导管部3的端面上设置有卡勾51,卡勾51的位置与卡槽31的位置相对应,即当盖板5朝向导管部3转动至极限位置时,卡勾51能够完全卡入卡槽31,从而实现盖板5与导管部3的进一步固定,使得引流管的固定强度进一步加强,有效避免了引流管的脱落或因为引流管的晃动和位移引起的相关并发症,进一步保证了患者的使用安全,减轻了患者的使用痛苦。

需要理解的是,上述卡勾51为弹性结构,在卡勾51的末端设置有限位阶梯,当卡勾51卡入卡槽31时,在外力的作用下,限位阶梯进入卡槽31内与卡槽31内的限位块进行配合实现固定,当需要打开时,限位阶梯在外力的作用下发生弹性形变脱离卡槽31,从而实现了盖板5的打开,打开盖板5后卡勾51恢复原位。

进一步地,所述卡槽31的数量至少为两个,各所述卡槽31分置在所述弧形导管槽32的两侧。上述卡槽31的数量至少为两个,而且各卡槽31分别设置在弧形导管槽32的两侧,同时卡勾51的数量与卡槽31的数量相对应,当引流管设置在弧形导管槽32内部后,盖板 5闭合,各卡勾51分别卡入对应的卡槽31内,从而进一步加强引流管的固定强度,由于在弧形导管槽32的两侧均设置上述结构,有效将导管的两侧实现同时固定,避免了由于一侧固定而导致的强度不稳定,出现应力集中导致引流管脱出的情况的发生,有效保证了引流管能够有效固定,消除了并发症的发生,进一步保证了患者的使用安全,提高患者使用的舒适性。

需要理解的是,上述卡勾51和卡槽31的数量选择根据具体的固定需求进行选择,同时卡槽31距离弧形导管槽32的距离根据具体的使用需求进行设定,当然上述两处的调整必须基于设计和满足使用的前提下进行。

进一步地,所述导管部3朝向所述盖板5的端面与所述底座4朝向所述盖板5的端面平齐,所述导管部3朝向所述盖板5的端面上设置有缓冲垫43,所述缓冲垫43靠近所述盖板5与所述底座4的连接处。上述底座4朝向盖板5的端面与导管部3朝向盖板5的端面平齐一方面能够使得引流管设置在弧形导管内盖板5闭合能够有效将引流管限制在弧形导管槽32内,保证固定引流管的强度,另一方面能够有效避免盖板5闭合时出现的结构干涉,从而影响导管的固定强度。同时在导管部3上设置有缓冲垫43,该缓冲垫43固接在导管部3靠近盖板5与底座4的连接处一侧,当盖板5闭合时缓冲垫43能处于盖板5与导管部3之间,能够对盖板5产生朝向打开方向的力,当锁紧件将盖板5与底座4锁紧后,缓冲垫43能够使得两者之间的连接强度进行有效增加,从而有效保证引流管的固定强度和稳定性,进一步避免引流管出现位移或发生脱落而造成相关并发症的出现,保证患者的使用安全,提高患者使用的舒适性。

需要指出的是,缓冲垫43可以为橡胶也可以为海绵等材质,通过选择不同的材质来满足不同的强度固定需求,从而更好的满足实际使用的需求,进一步避免引流管出现位移或发生脱落而造成相关并发症的出现,保证患者的使用安全,提高患者使用的舒适性。

具体地,所述底座4朝向所述盖板5的端面上设置有定位孔42,所述盖板5上设置有与所述定位孔42配合的定位柱52。上述在底座 4上设置定位孔42,同时盖板5闭合时在定位孔42的对应位置设置定位柱52,当盖板5闭合时,定位柱52插入定位孔42内,实现盖板5闭合时的精确定位,便于医务工作者能够快速有效将引流管进行固定,提高了工作的效率,减轻了患者在固定导管时的痛苦。

具体地,所述定位孔42的数量至少为两个,各所述定位孔42分置在所述安装槽的两侧。上述结构中,定位孔42的数量为多个,同时对应的定位柱52也为多个,各定位孔42分置在安装槽的两侧,通过该结构能够实现多点定位,从而有效提高盖板5闭合时的定位固定精度,进一步保证了引流管的固定强度,进一步避免引流管出现位移或发生脱落而造成相关并发症的出现,保证患者的使用安全,提高患者使用的舒适性。

同时,所述锁紧件包括有设置在所述盖板5自由端的弹性卡勾 53,所述弹性卡勾53连接有扳手54,所述底座4上开设有卡接槽41,所述盖板5朝向所述底座4转动至极限位置后所述弹性卡勾53卡入所述卡接槽41内。上述结构中,锁紧件包括弹性卡勾53,在弹性卡勾53上设置有扳手54,同时在底座4的对应位置开设卡接槽41,当盖板5闭合时弹性卡勾53上的限位凸部卡入卡接槽41内,卡接槽 41内的卡接块将限位凸部进行限位从而实现固定,当需要将盖板5 打开时,需要按动扳手54使得限位凸部与卡接块分离,从而实现弹性卡勾53与卡接槽41的分离。该结构简单,同时锁紧效果佳、稳定性好。

具体地,所述底座4为橡胶材质。上述底座4为橡胶材质,该橡胶材质的制造成本低,同时能够通过注胶工艺有效实现与固定夹的固定,保证了两者之间连接的强度和稳定性,便于加工生产。同时底座 4为橡胶材质在底座4上开设的弧形导管槽32内壁摩擦阻力大,能够有效避免设置在其内部的引流管出现位移或脱出的现象,进一步避免引流管出现位移或发生脱落而造成相关并发症的出现,保证患者的使用安全,提高患者使用的舒适性。

具体理解的是,所述固定贴1朝向人体的端面上设置有胶层,所述固定贴1上均布有若干通气孔。上述固定贴1朝向人体的端面分别设置有胶层,通过设置胶层,能够有效实现固定装置与患者皮肤的固定,从而有效保证固定装置固定导管的稳定性,进而有效避免了导管松动导致的并发症,进一步保证了患者使用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同时固定贴1的本体上都开设通气孔,其设置方式为密布在本体的幅面上,同时通气孔处无胶层可以使得皮肤直接与空气接触,从而有效保证了固定装置安装位置皮肤的舒适性,避免了长时间使用出现皮肤过敏溃烂等症状。

具体地,所述固定贴1朝向引流管与人体连接处的端面上开设有缺口11,所述缺口11的位置与引流管的位置和方向一致。上述缺口 11设置在引流管的外侧,同时缺口11的位置与引流管的位置和方向一致,固定后的固定贴1环绕在引流管的周围,有效缩短固定装置与引流管的距离,通过缩短该距离一方面增大引流管的目标,能够有效避免误触引流管而出现相关的并发症,另一方面能够有效缩短导管的长度从而能够避免由于导管过长而出现的固定强度不稳定的现象,进一步保证了导管的固定强度,有效避免了相关并发症的出现,有效提高了患者使用的舒适性。

上述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在本技术领域内,凡是基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上的变化和改进,不应排除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