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肌内效贴复合修复材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10621发布日期:2019-03-15 19:42阅读:340来源:国知局
一种肌内效贴复合修复材料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辅助材料,具体涉及一种肌内效贴复合修复材料。



背景技术:

肌内效贴是常规运动辅助材料,其没有医疗效果,手术后的创口缝合后需要纱布止血,现有技术采用常规的纱布结合胶布的方式,可以针对小伤口止血,对于骨科类创面较大的情况效果不好,需要经常更换;而且现有仅仅起到止血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肌内效贴复合修复材料,通过特殊的结构设计,综合纱布与肌内效贴,首次公开了两者复合产品,应用于手术后创口部位,既可以止血抗菌,又能够使皮肤下的血液和淋巴液畅通,有治愈肌肉疼痛的效用。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肌内效贴复合修复材料,包括肌内效贴片、棉纱、棉纱固定布、弹性布;所述肌内效贴片包括棉布层以及涂覆于棉布层内表面的医用胶层;所述弹性布位于棉布层以及棉纱固定布之间;所述弹性布连接棉布层以及棉纱固定布;所述肌内效贴片设有开口;所述棉纱固定布位于所述开口中;所述棉纱固定布内表面设有凸起结构;所述凸起结构表面设有棉纱固定胶层;所述棉纱贴合在棉纱固定胶层上;所述弹性布的宽度为1~1.5毫米。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开口的面积为肌内效贴片面积的60~70%,既可以发挥肌内效贴促进皮肤下的血液和淋巴液畅通的能力又避免其对伤口的挤压。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棉纱固定布设有通孔,通孔的总面积为棉纱固定布面积的80~85%,为了透气,干燥。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凸起结构为条形,所述凸起结构的长度为棉纱长度的90~95%,凸起结构一方面为了增加了棉纱透气能力,一方面为了给棉纱固定胶层提供支撑点,利用棉纱固定布的结构设计配合弹性布可以使得棉纱与肌内效贴有机结合,同时棉纱固定布的凸起可以增加强度既保持棉纱不太变形又可以在粘贴时保持相对伤口位置的稳定,还可以避免伤口受二次伤害。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弹性布与棉纱固定布为纺织连接;所述弹性布与棉布层通过医用胶层连接,弹性布的设计可以实现肌内效贴与棉纱在施用过程存在一定的独立性,尤其是减弱肌内效贴的张贴张力对棉纱的影响,保持伤口安全,具体的纺织连接为现有技术,同时利用肌内效贴的医用胶层将弹性布与棉布层结合既节省材料又保持力学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肌内效贴复合修复材料还包括离型膜层;所述离型膜层与医用胶层贴合;所述肌内效贴复合修复材料还包括棉纱保护膜;所述棉纱保护膜位于棉纱与离型膜层之间。离型膜层主要为了在包装时棉纱以及肌内效贴不被污染以及保护胶层,同时设计棉纱保护膜可在撕开离型膜后进一步保护棉纱干净,这些膜都是现有医用产品。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肌内效贴片设有对称的弧面结构,所述弧面结构的高度为3毫米,长度为5毫米;所述棉纱的中心点位于弧面结构的轴线上,便于牵拉,肌内效贴的使用过程涉及牵拉,弧形结构可以提供足够的张力。

肌内效贴布主要是为治疗关节和肌肉疼痛而开发的贴布,以达成良好的运动效率并且促使运动伤害部位早日恢复机能,其不含药物,而且其存在对肌肉挤压作用,现有技术认为不宜用在伤口附近;本实用新型通过结构设计,利用开口、弹性布过渡并设置带有固定片的棉纱主要接触伤口,可以增加强度既保持棉纱不太变形又可以在粘贴时保持相对伤口位置的稳定,既可以发挥肌内效贴促进皮肤下的血液和淋巴液畅通的能力又避免其对伤口的挤压;本实用新型的肌内效贴复合修复材料首次将肌内效贴应用于手术后创口部位,既可以止血抗菌,又能够使皮肤下的血液和淋巴液畅通,有治愈肌肉疼痛的效用。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一肌内效贴复合修复材料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一肌内效贴复合修复材料的棉纱、棉纱固定布结构示意图;

其中,肌内效贴片1、棉纱2、棉纱固定布3、弹性布4、棉布层5、医用胶层6、通孔7、凸起结构8、棉纱固定胶层9。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参见附图1和附图2,一种肌内效贴复合修复材料,包括肌内效贴片1、棉纱2、棉纱固定布3、弹性布4;所述肌内效贴片包括棉布层5以及涂覆于棉布层内表面的医用胶层6;所述弹性布位于棉布层以及棉纱固定布之间;所述弹性布连接棉布层以及棉纱固定布;所述肌内效贴片设有开口;所述棉纱固定布、弹性布位于所述开口中;所述棉纱固定布设有通孔7,所述通孔的总面积为棉纱固定布面积的85%,所述棉纱固定布内表面设有凸起结构8,所述凸起结构为条形,所述凸起结构的长度为棉纱长度的95%;所述凸起结构表面设有棉纱固定胶层9,涂胶本身属于现有技术;所述棉纱贴合在棉纱固定胶层上;所述弹性布的宽度为1毫米,所述开口的面积为肌内效贴片面积的60%,所述弹性布与棉纱固定布为纺织连接,弹性布与棉布层通过医用胶层连接,这两个连接本身属于常识,为了表示清楚简洁,同样的部件比如通孔、凸起图中标注一处,图2的方向与图1相反,棉纱朝上。选取创面大小近似的六名骨科术后病人,分两组,一组采用本实施例肌内效贴复合修复材料、一组采用现有纱布,本实施例的产品愈合天数比现有方式减少2.5天,更换频率为50%,伤口恢复非常好、无感染,恢复期病人疼痛感明显下降。

实施例二

一种肌内效贴复合修复材料,包括肌内效贴片、棉纱、棉纱固定布、弹性布;所述肌内效贴片包括棉布层以及涂覆于棉布层内表面的医用胶层;所述弹性布位于棉布层以及棉纱固定布之间;所述弹性布连接棉布层以及棉纱固定布;所述肌内效贴片设有开口;所述棉纱固定布位于所述开口中;所述棉纱固定布内表面设有凸起结构;所述凸起结构表面设有棉纱固定胶层;所述棉纱贴合在棉纱固定胶层上;所述弹性布的宽度为1毫米,所述开口的面积为肌内效贴片面积的60%,所述棉纱固定布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总面积为棉纱固定布面积的85%,所述凸起结构为条形,所述凸起结构的长度为棉纱长度的95%,所述弹性布与棉纱固定布为纺织连接;所述弹性布与棉布层通过医用胶层连接,所述肌内效贴复合修复材料还包括离型膜层;所述离型膜层与医用胶层贴合,所述肌内效贴复合修复材料还包括棉纱保护膜;所述棉纱保护膜位于棉纱与离型膜层之间,这几个膜本身以及具体组合属于常识,其可以保护本实用新型的产品,选取创面大小近似的四名骨科术后病人,分两组,一组采用本实施例肌内效贴复合修复材料、一组采用现有纱布,本实施例的产品愈合天数比现有方式减少2.5天,更换频率为50%,伤口恢复非常好、无感染,恢复期病人疼痛感明显下降。

实施例三

一种肌内效贴复合修复材料,包括肌内效贴片、棉纱、棉纱固定布、弹性布;所述肌内效贴片包括棉布层以及涂覆于棉布层内表面的医用胶层;所述弹性布位于棉布层以及棉纱固定布之间;所述弹性布连接棉布层以及棉纱固定布;所述肌内效贴片设有开口;所述棉纱固定布位于所述开口中;所述棉纱固定布内表面设有凸起结构;所述凸起结构表面设有棉纱固定胶层;所述棉纱贴合在棉纱固定胶层上;所述弹性布的宽度为1.5毫米,所述开口的面积为肌内效贴片面积的70%,所述棉纱固定布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总面积为棉纱固定布面积的85%,所述凸起结构为条形,所述凸起结构的长度为棉纱长度的95%,所述弹性布与棉纱固定布为纺织连接;所述弹性布与棉布层通过医用胶层连接,所述肌内效贴片设有对称的弧面结构,所述弧面结构的高度为3毫米,长度为5毫米;所述棉纱的中心点位于弧面结构的轴线上,利于张贴,防止棉纱移位,选取创面大小近似的四名骨科术后病人,分两组,一组采用本实施例肌内效贴复合修复材料、一组采用现有纱布,本实施例的产品愈合天数比现有方式减少2.5天,更换频率为50%,伤口恢复非常好、无感染,恢复期病人疼痛感明显下降。

实施例四

一种肌内效贴复合修复材料,包括肌内效贴片、棉纱、棉纱固定布、弹性布;所述肌内效贴片包括棉布层以及涂覆于棉布层内表面的医用胶层;所述弹性布位于棉布层以及棉纱固定布之间;所述弹性布连接棉布层以及棉纱固定布;所述肌内效贴片设有开口;所述棉纱固定布位于所述开口中;所述棉纱固定布内表面设有凸起结构;所述凸起结构表面设有棉纱固定胶层;所述棉纱贴合在棉纱固定胶层上;所述弹性布的宽度为1.5毫米,所述开口的面积为肌内效贴片面积的70%,所述棉纱固定布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总面积为棉纱固定布面积的80%,所述凸起结构为条形,所述凸起结构的长度为棉纱长度的90%,所述弹性布与棉纱固定布为纺织连接;所述弹性布与棉布层通过医用胶层连接。

实施例五

一种肌内效贴复合修复材料,包括肌内效贴片、棉纱、棉纱固定布、弹性布;所述肌内效贴片包括棉布层以及涂覆于棉布层内表面的医用胶层;所述弹性布位于棉布层以及棉纱固定布之间;所述弹性布连接棉布层以及棉纱固定布;所述肌内效贴片设有开口;所述棉纱固定布位于所述开口中;所述棉纱固定布内表面设有凸起结构;所述凸起结构表面设有棉纱固定胶层;所述棉纱贴合在棉纱固定胶层上;所述弹性布的宽度为1.2毫米,所述开口的面积为肌内效贴片面积的70%,所述棉纱固定布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总面积为棉纱固定布面积的80%,所述凸起结构为条形,所述凸起结构的长度为棉纱长度的95%,所述弹性布与棉纱固定布为纺织连接;所述弹性布与棉布层通过医用胶层连接。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