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移门干热灭菌柜自动进出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18858发布日期:2019-02-19 19:11阅读:186来源:国知局
平移门干热灭菌柜自动进出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平移门干热灭菌柜自动进出料装置。



背景技术:

干热灭菌是指在干燥环境(如火焰或干燥热空气)进行灭菌的技术,其实用于制药化工食品的西林瓶、安瓿瓶、铝瓶、金属及玻璃器皿件灭菌等,干燥灭菌的进行在干热灭菌柜内完成,其使用为将被灭菌的物品放置在干燥灭菌柜内,灭菌完成后再将物品从灭菌柜内取出,为防止被灭菌后的物品再次沾染异物,灭菌过程中人需要穿戴无菌服或者戴无菌手套操作,而穿戴无菌服或手套,不能直接将灭菌后被灭菌的物品拉出灭菌柜,由此导致灭菌效率低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平移门干热灭菌柜自动进出料装置,解决现有技术中人与被灭菌物品的有效隔离后,人在隔离器外穿半身无菌服或戴无菌手菌下,无法直接将灭菌后被灭菌的物品拉出灭菌柜的技术缺陷。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平移门干热灭菌柜自动进出料装置,包括平移对接平台、支撑架、小车、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所述的平移对接平台可拆卸的安装在支撑架上并且与支撑架构成水平移动副,所述的小车设置在平移对接平台上,所述的第一气缸的缸体转动设置在支撑架上,第一气缸的活塞杆与平移对接平台可拆卸的连接,第一气缸的活塞杆的伸缩驱动平移对接平台在平移对接平台上往复运动,所述的第二气缸的缸体设置在平移对接平台上,第二气缸的活塞杆用于连接小车并且小车随着第二气缸活塞杆的伸缩而在平移对接平台上移动。本申请将被灭菌的物品放置在小车上,通过第二气缸活塞杆的伸长,将小车推入灭菌柜内,通过第二气缸活塞杆的收缩,将小车从灭菌柜内拉出,无需人工将被灭菌物品放入或者取出灭菌柜,解决了人穿无菌服或者戴无菌手套时无法直接将被灭菌物品拉出灭菌柜的问题,本申请中的平移对接平台由第一气缸驱动可在支撑架上运动,可进一步的增大小车相对灭菌柜可移动的距离,更加方便将被灭菌物品放置在小车上或者在灭菌处理完成后将被灭菌物体从小车上取下,本申请实现自动进出料,提高了灭菌的效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平移对接平台包括两根平行设置的第一上支撑杆、两根平行设置的第二上支撑杆、一根第三上支撑杆和两根平行设置的导轨,所述的第二上支撑杆的两端分别连接两根第一上支撑杆的前端和两跟第一上支撑杆的后端,所述的第三上支撑杆的两端分别连接两根第二上支撑杆,所述的第三上支撑杆与第一上支撑杆平行,所述的导轨的两端分别设置在两根第二上支撑杆的顶部,所述的第一气缸的缸体设置在支撑架的后部,第一气缸的活塞杆与第三上支撑杆转动连接,所述的第二气缸的缸体安装在前部一根第二上支撑杆上。本申请中设置第三上支撑杆,一方面增强平移对接平台整体的强度和稳定性,另一方面,在两根第二上支撑杆之间设置第三上支撑杆用于与第一气缸的活塞杆连接,气缸活塞杆伸缩可驱动平移对接平台移动的距离更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两根以上平行设置的第四上支撑杆,所述的第四上支撑杆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上支撑杆和第三上支撑杆,所述的小车底部设置有滚轮,所述的滚轮与第三上支撑杆相配合。本申请设置第四上支撑杆,进一步的增强平移对接平台整体的强度和稳定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支撑架包括两根平行设置的第一下支撑杆、两根平行设置的第二下支撑杆和一根第三下支撑杆,所述的两根第二下支撑杆的两端分别连接两根第一下支撑杆的前端和两根第一下支撑杆的后端,所述的第一气缸的缸体转动设置在后方的一根第二下支撑杆上,所述的第一下支撑杆的外侧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衬板,所述的衬板上设置有上下两个固定柱,所述的上下两个固定柱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第一上支撑杆的厚度,所述的第一上支撑杆位于上下两个固定柱之间。本申请设置第三下支撑杆,增强支撑架整体的稳定性和强度,设置上下固定柱,下方的固定柱用于支撑平移对接平台,上方的固定柱对平移对接平台进行限位,防止平移对接平台在竖直方向上发生位移。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第一下支撑杆两端的底部各设置有一个支脚。本申请设置支脚用于支撑整个装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前方的一根第二下支撑杆上设置有固定板,所述的固定板包括水平板和竖直板,所述的水平板的一端与第二下支撑杆固定,水平板的另一端与竖直板的顶端固定,所述的竖直板上开有一个以上的通孔。本申请通过设置固定板可将本申请固定在灭菌柜上,防止在使用中支撑架与灭菌柜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申请可实现自动进出料,减少的对物品的污染及人工的劳作强度,平移门灭菌后在隔离器内,解决了人与被灭菌物品的有效隔离后,人在隔离器外穿半身无菌服或戴无菌手菌下,无法直接将灭菌外车和物品拉出灭菌柜的问题,本申请还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反映本实用新型中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反映本实用新型中平移对接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1、平移对接平台;2、支撑架;3、第一气缸;4、第一上支撑杆;5、第二上支撑杆;6、第三上支撑杆;7、导轨;8、第四上支撑杆;9、第一下支撑杆;10、第二下支撑杆;11、第三下支撑杆;12、衬板;13、固定柱;14、支脚;15、固定板;16、水平板;17、竖直板;18、通孔;19、下支撑杆;20、上支撑柱;21、下支撑柱;22、底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图6所示的平移门干热灭菌柜自动进出料装置,包括平移对接平台1、支撑架2、小车(图中未示出)、第一气缸3和第二气缸(图中未示出),所述的平移对接平台1可拆卸的安装在支撑架2的上部并且与支撑架2构成水平移动副,所述的小车设置在平移对接平台1上,所述的第一气缸3的缸体转动设置在支撑架2上,第一气缸3的活塞杆与平移对接平台1可拆卸的连接,第一气缸3的活塞杆的伸缩驱动平移对接平台1在平移对接平台1上做水平方向的往复运动,所述的第二气缸的缸体设置在平移对接平台1上,第二气缸的活塞杆用于连接小车并且小车随着第二气缸活塞杆的伸缩而在平移对接平台1上沿着水平方向往复运动,所述的第一气缸3和第二气缸活塞杆伸缩的方向相同,即本申请中所述的小车与平移对接平台1在相同的方向上往复运动。

本申请中所述的平移对接平台1包括两根平行设置的第一上支撑杆4、两根平行设置的第二上支撑杆5、一根第三上支撑杆6和两根平行设置的导轨7,其中一根第二上支撑杆5的两端分别连接两根第一上支撑杆4的前端,本申请中第一上支撑杆4与第二上支撑杆5之间优选的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另一根第二上支撑杆5的两端分别连接两根第一上支撑杆4的后端,所述的两根第一上支撑杆4和两根第二上支撑杆5形成一个矩形的平移对接平台框架,所述的第三上支撑杆6位于两根第一上支撑杆4之间靠近前方一根第一上支撑杆4的一侧,并且第三上支撑杆6的两端分别连接两根第二上支撑杆5,本申请优选的第三上支撑杆6与第二上支撑杆5之间采用焊接的方式固定,所述的第三上支撑杆6与第一上支撑杆4平行,所述的导轨7的两端分别设置在两根第二上支撑杆5的顶部并且导轨7沿着第一气缸3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的第一气缸3的缸体设置在支撑架2的后部,第一气缸3的活塞杆与第三上支撑杆6转动连接,本申请中第一气缸3的活塞杆与第三上支撑杆6之间转动连接方式系现有技术,本申请不予详述,所述的第二气缸的缸体安装在前部一根第二上支撑杆5上并保持第二气缸处于水平位置,第二气缸的缸体与第二上支撑杆5之间的连接也系现有技术,本申请不予详述。

为增强本申请中平移对接平台1整体的稳定性,本申请设置有两根以上平行设置的第四上支撑杆8,本申请优选的第四上支撑杆8的数量为两根,所述的第四上支撑杆8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二上支撑杆5和第三上支撑杆6,本申请中第四上支撑杆8两端与第二上支撑杆5和第三上支撑杆6优选的采用焊接的方式固定,所述的小车底部设置有滚轮,所述的滚轮与导轨7相配合,第二气缸活塞杆伸长或者收缩,推动或者拉动小车在导轨7上往复运动,将小车推到灭菌柜内或者从灭菌柜内拉出来。

本申请中所述的支撑架2包括两根平行设置的第一下支撑杆9、两根平行设置的第二下支撑杆10和一根第三下支撑杆11,其中一根第二下支撑杆10的两端分别连接两根第一下支撑杆9的前端,另一根第二下支撑杆10的两端分别连接两根第一下支撑杆9的后端,本申请优选的采用焊机的方式固定第一下支撑杆10和第二下支撑杆10,所述的第三下支撑杆11位于两根第二下支撑杆之间并且靠近前方一根第二下支撑杆11的一侧,第三下支撑杆11的两端分别与两根第一下支撑杆9固定并且所述的第三下支撑杆11与第二下支撑杆10平行,本申请优选的采用焊接的方式固定第三下支撑杆11和第一下支撑杆9,为增强本申请中支撑架2的强度和稳定性,本申请设置有多根第四下支撑杆19,本申请优选的第四下支撑杆19的数量为两根,两根第四下支撑杆19与第一下支撑杆9平行,并且其两端分别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第三下支撑杆11和位于后方的一根第二下支撑杆10,本申请中第四下支撑杆19与第三下支撑杆11连接的位置位于第三下支撑杆11的两个三等分点上,所述的第一气缸3的缸体转动设置在后方的一根第二下支撑杆10上,并且第一气缸3位于两根第四下支撑杆19之间,第一气缸3的活塞杆转动连接第三上支撑杆6的中部,第一气缸3的活塞杆与第三上支撑杆6转动连接的具体结构系现有技术,本申请不予详述。

本申请中所述的第一下支撑杆9的外侧(即远离另一根第一下支撑杆9的一侧)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衬板12,本申请优选的衬板12的数量为六个,六个衬板12等间隔设置,所述的衬板12为竖直的长条状,所述的衬板12上设置有上下两个固定柱13,所述的上下两个固定柱13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第一上支撑杆4的厚度,本申请优选的上下两个固定柱13之间的距离略大于第一上支撑杆4的厚度,所述的第一上支撑杆4位于上下两个固定柱13之间。本申请在衬板12上开有上下两个贯穿其两侧的安装通孔,所述的固定柱13的一端设置在安装通孔内,其中下方的固定柱13用于支撑第一上支撑杆4,上方的固定柱13用于对第一上支撑杆4在竖直方向上限位,防止平移对接平台1在竖直方向上运动。

本实用新型在所述的第一下支撑杆9两端的底部各可拆卸的设置有一个支脚14,所述的支撑脚14包括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在第一下支撑杆9底部的上支撑柱20、下支撑柱21和底板22,所述的上支撑柱20的底部开有螺纹盲孔,所述的下支撑柱21的上部设置有与上支撑柱20上的螺纹盲孔螺纹配合的螺纹,所述的底板22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在下支撑柱21的底端,以增大支脚14与地面的接触面积,防止本申请对地面造成破坏。

本申请在所述的前方的一根第二下支撑杆10上设置有多个固定板15,所述的固定板15包括水平板16和竖直板17,所述的水平板16的一端与第二下支撑杆10固定,水平板16的另一端与竖直板17的顶端固定,所述的竖直板17上开有一个以上的通孔18,本申请优选的固定板15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固定板15分别位于第二下支撑杆10的左右两端。通过在通孔18内设置螺栓将本申请与干热灭菌柜固定,防止在使用过程中本申请与干热灭菌柜的相对位置发生改变。

以上说明书中未做特别说明的部分均为现有技术,或者通过现有技术既能实现。而且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具体实施案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案例而已,并非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即凡依本实用新型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都应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