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吸刮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30912发布日期:2019-06-05 23:02阅读:608来源:国知局
医用吸刮刀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更具体的说,它涉及一种医用吸刮刀。



背景技术:

随着近年中国计划生育二胎政策的全面开放,哺乳期乳腺脓腔的发病率逐步增高。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是致病菌侵入乳腺在其中生长繁殖所引起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多发生于初产妇,往往出现在产后3-4周,在病情发展迅速和治疗不当的情况下易形成脓肿。研究显示33% 的哺乳期妇女曾患乳腺炎,而在乳腺炎的患者中5% ~11%进展为乳房脓肿。传统乳腺脓腔的切开引流术,不仅造成乳房变形,频繁的换药增加患者身心痛苦,而且往往需要停止哺乳,治疗周期长,增加患者家庭的经济负担。

对于乳腺疾病的治疗,特别是乳腺脓肿的处理,不但要保证乳腺哺乳功能,还要追求术后乳腺的美观。传统的脓肿切开引流不仅给患者带来巨大创伤和痛苦,换药次数多,愈合时间长,乳瘘影响到后续哺乳,而且在愈合后留下的瘢痕对乳腺的美观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寻找一种既痛苦小又保证美观、既微创又兼顾功能性的治疗方式是外科大夫共同追求的目标。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医用吸刮刀,其通过在吸头的功能部内设置有带有刀片的旋转轴,再使刀片能够将腐肉切碎,再经传动部将脓腔里的腐肉和脓液排出,使伤口尽快愈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医用吸刮刀,包括功能部、与功能部连接的传动部和设置于传动部尾部的驱动部,功能部包括带有吸孔的球头和设置于球头内并带有刀片的旋转轴,传动部包括壳体、位于壳体内与旋转轴相连的传动轴,以及位于壳体内供脓液和腐肉流通的通道,旋转轴与传动轴连接,传动轴与驱动部连接并由驱动部驱动转动,壳体上还设置有供吸机连接的吸机连接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部带动传动轴旋转,传动轴带动旋转轴转动,脓液和在脓液中半游离状态的腐肉在吸机的吸力作用下通过球头上的吸孔进入到球头内,旋转轴高速旋转的刀片再将腐肉切碎,从而在吸机的吸力作用下被吸走。球头状壳体可以避免旋转轴上的刀片直接与脓腔壁接触,从而避免刀片切割过乳腺深部组织,脓液和切碎的腐肉进入传动部内侧的通道后通过吸机连接管排至吸机,这样可最大限度清除脓腔内的腐肉和脓液,使伤口闭合,促进脓腔尽快愈合。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旋转轴与传动轴可拆卸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方便对旋转轴与传动轴单独制造以及组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旋转轴与所述传动轴插接,且两者之间周向固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组装旋转轴与传动轴时,其连接简单可靠。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旋转轴通过连接套筒连接于所述传动轴上,连接套筒的一端与传动轴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旋转轴通过方轴与方孔的配合实现插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连接套筒单独制造更加方便,之后再将连接套筒焊接至传动轴上,从而更加方便制造组装,且旋转轴与传动轴通过方轴与方孔的配合实现插接,在传动轴正反转的时候,都能保持旋转轴紧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传动轴与壳体之间设置有轴承,轴承的两侧空间通过连通孔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传动轴较长时,轴承能够回转支撑传动轴,使传动轴在壳体内旋转更稳定,连通孔可供脓液和腐肉流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轴承的外侧设置有支撑架,连通孔设置于支撑架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腐肉和脓液能够通过支撑架上的连通孔,使支撑架既能对轴承起到支撑的作用,也不影响腐肉和脓液在传动部的通道里流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支撑架包括内环、支撑板和外环,支撑板为多个且连接于内环和外环之间,相邻的支撑板之间形成连通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架对轴承起到支撑的作用,若干支撑板形成的支撑结构具有较强的支撑强度,并且,相邻的支撑板之间形成的连通孔的流通面积较大,方便腐肉和脓液快速大量的通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传动轴与壳体之间设置有旋转密封件,所述旋转密封件位于吸机连接管与驱动部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腐肉在传动部里流动,旋转密封件能够将腐肉和脓液与电机隔开,防止腐肉和脓液影响电机的正常运行,还能使腐肉和脓液回流至吸机连接管处,便于对腐肉和脓液的收集。这样在使用该医用吸刮刀时就不需要始终将医用吸刮刀的尾部的驱动部抬起,从而便于操作人员的操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驱动部包括电机,传动轴通过联轴器与电机输出端相连。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联轴器将传动轴与电机输出端相连,能使电机通过联轴器带动传动轴转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球头与壳体螺纹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将球头与壳体单独制造,便于球头内的部件的安装,并且螺纹连接的方式简单可靠。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相比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相比于传统脓肿切开引流的治疗手段,其具有微创性、功能性,既保证了治疗效果和保留母乳功能,又缩短了治疗时间,减少了复发风险,减轻了患者频频换药的痛苦,尽最大限度的保持了女性乳房的美观,降低了治疗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医用吸刮刀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医用吸刮刀的内部爆炸示意图;

图3是医用吸刮刀在图1的A-A剖示图。

附图标记:1、功能部;11、球头;111、吸孔;12、旋转轴;121、刀片;122、连接杆;2、传动部;21、壳体;211、吸机连接管;22、传动轴;221、连接套筒;222、联轴器;23、轴承;231、支撑架;2311、内环;2312、支撑板;2313、外环;24、旋转密封件;3、驱动部;31、安装板;311、螺栓;312、螺母;32、电机;33、手柄;331、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医用吸刮刀,参见图1,包括功能部1、与功能部1连接的传动部2和设置于传动部2尾部的驱动部3,传动部2的外侧连有一个吸机连接管211,驱动部3的外侧设置有一个开关331。

参见图2和图3,功能部1包括球头11和设置于球头11内的旋转轴12。球头11上开设有若干西瓜条纹状吸孔111,旋转轴12上通过连接杆122连有若干弧形的刀片121,刀片121旋转时紧贴着球头11内壁附近并与球头11内壁有一定间隙。传动部2包括一端与球头11螺纹连接的壳体21、位于壳体21内的传动轴22、设置于传动轴22上的两个轴承23和套设于传动轴22上的旋转密封件24。驱动部3包括安装板31、与安装板31连接的电机32和手柄33,电机32由直流电或交流电驱动均可,为了提高该医用吸刮刀的便携性,本实施例优先选用便携式电池为电机32供电。壳体21的外侧与吸机连接管211相连,传动轴22的一端设置有连接套筒221,另一端设置有一个联轴器222,连接套筒221的一端与传动轴22焊接固定,另一端与旋转轴12通过方轴与方孔插接,两者为过渡配合或过盈配合,传动轴22通过联轴器222与电机32的输出轴固定。传动轴22与轴承23内圈通过过盈配合连接,两个轴承23外圈上设置有一个支撑架231,支撑架231包括内环2311、支撑板2312和外环2313,支撑板2312与内环2311和外环2313通过焊接固定,相邻的支撑板2312之间有一定的空隙,支撑架231对轴承23有支撑作用,轴承23对传动轴22起到回转支撑的作用。旋转密封件24位于吸机连接管211和驱动部3之间,用于将吸取物与电机32隔离开。安装板31上设置有用于将电机32固定连接于安装板31上的螺栓311和螺母312。

使用原理,先将吸机连接管211通过管路连到吸机上,打开手柄33上的开关331,将功能部1置于脓腔内,吸机工作产生的吸力通过吸孔111把脓液和腐肉吸入到功能部1,功能部1内的刀片121会将伸入球头11内的腐肉切碎,紧接着脓液和腐肉进入到传动部2,先流经传动部2的支撑架231,紧接着会被旋转密封件24阻断,最后经侧面的吸机连接管211流至吸机。

另外,为了进一步的将吸入球头11内的腐肉切碎,以及减少腐肉在球头11内卡住刀片121转动,将电机32设计为正反转电机,通过开关331切换电机32的正反转。

此外,本实施例中的吸孔111在球头11上的分布面积为四分之三,球头11上靠近传动部2的一侧四分之一的面积未开设吸孔111,该四分之一面积为非功能区。鉴于球头11在脓腔内通过吸孔111使脓腔内产生负压,从而使得脓腔壁贴合在球头11的外壁上,影响球头11在脓腔内的移动,通过该设计,使得球头11在脓腔内留有空隙,减小球头11相对于脓腔内壁贴合带来的摩擦阻力,从而方便球头11在脓腔内的顺畅移动,使得手术操作效率更高。

此项技术更好的实现了从传统的切开引流,向微创介入治疗合理过渡,体现了现代外科微创化、功能化的治疗理念,既保证了治疗效果和母乳的正常喂养,又缩短了治疗时间,减少了复发风险,减轻了患者的身心痛苦,降低了治疗成本,临床疗效也肯定了借助吸刮刀微创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在治疗疾病的同时,最大程度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最大限度地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因此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有效治疗手段,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和价值。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