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疗靠背及桑拿座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55280发布日期:2019-04-20 03:12阅读:227来源:国知局
理疗靠背及桑拿座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座椅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理疗靠背及包括该理疗靠背的桑拿座椅。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有很多上班族需要长时间对着电脑,肩部,背部,颈部一直是职业病爆发的重灾区,而很多老年人也有相关的症状。桑拿理疗作为现在很多人放松休闲的一种健康方式,越来越受到客户青睐。桑拿房中通常配备有桑拿座椅,桑拿座椅的靠背内具有远红外发热板,促进用户背部的血液循环,以便减缓用户的背部疼痛。但是,目前市场上的桑拿座椅的远红外发热板通常设于靠背的内部,靠背阻挡远红外发热板使得发热效果不明显,影响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理疗靠背,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远红外发热板设于背板内部,靠背阻挡远红外发热板导致发热效果差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理疗靠背,包括靠背基座、固定于所述靠背基座上的远红外发热板、以及固定于所述靠背基座上且设于所述远红外发热板外周的凸板结构,所述凸板结构具有供用户倚靠的倚靠面,所述倚靠面与所述靠背基座的距离大于所述远红外发热板与所述靠背基座的距离。

进一步地,所述凸板结构包括设于所述远红外发热板顶端且用于支撑颈部的上板组件、分别设于所述远红外发热板两侧的两个中板组件、以及设于所述远红外发热板底端的下板组件。

进一步地,所述上板组件包括多个相互平行且相互间隔的上凸板,所述中板组件包括多个相互平行且相互间隔的中凸板,所述下板组件包括多个相互平行且相互间隔的下凸板。

进一步地,还包括用于调节所述远红外发热板的功率的远红外调节器,所述远红外调节器与所述远红外发热板电连接,且所述远红外调节器设于所述靠背基座的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倚靠面与所述靠背基座的底面呈预定角度错开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凸板结构为木质件。

进一步地,所述远红外发热板包括基板、设于所述基板一侧的导电层、以及设于所述基板另一侧的防烫层。

进一步地,所述基板为云母板、陶瓷板、微晶板中的其中一种。

进一步地,所述导电层为碳纤维芯片层或者金属氧化层。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桑拿座椅,包括上述的理疗靠背。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理疗靠背及桑拿座椅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理疗靠背,其凸板结构的倚靠面与靠背基座的距离大于远红外发热板与靠背基座的距离,保证用户背部与远红外发热板之间具有间距,防止烫伤;同时通过将凸板结构设于远红外发热板的外周,使得用户倚靠于凸板结构上时,用户的背部与远红外发热板之间没有阻隔,直接通过空气传热,发热效果明显,提升了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理疗靠背的立体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理疗靠背的剖视图;

图3为图2中A的局部放大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靠背基座;2-远红外发热板;21-防烫层;22-基板;23-导电层;3-凸板结构;30-倚靠面;31-上板组件;311-上凸板;32-中板组件;321-中凸板;33-下板组件;331-下凸板;4-远红外调节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请参阅图1,现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理疗靠背进行说明。该理疗靠背,可用于桑拿房中。该理疗靠背包括靠背基座1、固定于靠背基座1上的远红外发热板2、以及固定于靠背基座1上的凸板结构3。远红外发热板2具有远红外热效应,可促进人体的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具有理疗效果。凸板结构3设于远红外发热板2的外周,使远红外发热板2与人体背部之间没有阻隔,直接通过空气传热,可提升理疗效果。可选地,凸板结构3由靠背基座1垂直延伸而成。同时凸板结构3具有供用户倚靠的倚靠面30,用户的背部与倚靠面30相接触,倚靠面30和靠背基座1之间的距离大于远红外发热板2与靠背基座1之间的距离,具体而言,可使用户的背部和远红外发热板2之间具有间距,从而使得用户在使用该理疗靠背的过程中,既能倚靠在倚靠面30上接受远红外发热板2的理疗,又不会被远红外发热板2烫伤。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理疗靠背,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理疗靠背,其凸板结构3的倚靠面30与靠背基座1的距离大于远红外发热板2与靠背基座1的距离,保证用户背部与远红外发热板2之间具有间距,防止烫伤;同时通过将凸板结构3设于远红外发热板2的外周,使得用户倚靠于凸板结构3上时,用户的背部与远红外发热板2之间没有阻隔,直接通过空气传热,发热效果明显,提升了用户体验。

进一步地,请一并参阅图1及图2,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理疗靠背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凸板结构3包括上板组件31、两个中板组件32和下板组件33。上板组件31设于远红外发热板2的顶端且用于支撑颈部,中板组件32设于远红外发热板2的两侧且用于支撑背部,下板组件33设于远红外发热板2的底端且用于支撑腰部。更具体地,两个中板组件32的长度和宽度相同,且两个中板组件32以远红外发热板2的中心轴线为对称线相互对称,从而使得用户的脊椎与远红外发热板2相正对,舒缓脊椎压力。上板组件31、中板组件32和下板组件33共同围合形成一个远红外发热板2的安装区域,为人体的背部提供充足的支撑面。

进一步地,请继续参阅图1及图2,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理疗靠背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上板组件31包括多个相互平行且相互间隔的上凸板311,中板组件32包括多个相互平行且相互间隔的中凸板321,下板组件33包括多个相互平行且相互间隔的下凸板331。在桑拿房中使用多个上凸板311、中凸板321和下凸板331,一方面便于清理凸板结构3,另一方面便于散热,提高用户的舒适度。可选地,各个相邻两个上凸板311的间距相同,各个相邻两个中凸板321的间距相同,各个相邻两个下凸板331的间距相同,相邻上凸板311和中凸板321的间距与相邻中凸板321和下凸板331之间的间距相同,使得该理疗靠背更易加工制造,且可使其各个部位的强度相同。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理疗靠背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还包括用于调节远红外发热板2的功率的远红外调节器4,远红外调节器4与远红外发热板2电连接,用户可根据实际需求调节远红外发热板2的发热功率,进一步提高用户体验。且远红外调节器4设于靠背基座1的一侧,使得用户伸手即可调节远红外发热板2的功率。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及图2,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理疗靠背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倚靠面30与靠背基座1的底面呈预定角度错开设置。水平面指理疗靠背放置的平面,倚靠面30与靠背基座1的底面呈预定角度设置时,便于用户躺卧,且该预定角度的设置使得用户具有向下滑动的趋势,则用户的背部与凸板结构3滑动摩擦,形成按摩效果。预定角度的大小可根据实际需求选定,此处不作限定。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理疗靠背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凸板结构3为木质件。木质的凸板结构承重能力较强,可适应不同体重的顾客,且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较小,适用于桑拿房长期温度较高的环境。同时,木质凸板结构不易生锈,在桑拿房长期潮湿的环境中,其使用寿命更长。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3,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理疗靠背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远红外发热板2包括基板22、导电层23和防烫层21。导电层23和防烫层21分别设于基板22的相对两侧。具体地,导电层23与远红外调节器4电连接,并在通电过程中产生热量。防烫层21朝向倚靠面30设置,用于防止用户的背部与基板22直接接触,保证该理疗靠背的安全性。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3,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理疗靠背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基板22为云母板、陶瓷板、微晶板中的一种,基板22用于与导电层23绝缘,上述三种材料绝缘性能较好,且成本较低。导电层23为碳纤维芯片层或者金属氧化层,碳纤维芯片层或者金属氧化层在通电发热的过程中,不会有闷热的感觉,可提高用户的舒适度。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桑拿座椅,具有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理疗靠背,其凸板结构3的倚靠面30与靠背基座1的距离大于远红外发热板2与靠背基座1的距离,保证用户背部与远红外发热板2之间具有间距,防止烫伤;同时通过将凸板结构3设于远红外发热板2的外周,使得用户倚靠于凸板结构3上时,用户的背部与远红外发热板2之间没有阻隔,直接通过空气传热,发热效果明显,提升了用户体验。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