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接纳和协助调配血管假体的柔顺性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32412发布日期:2019-05-22 02:56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用于接纳和协助调配血管假体的柔顺性构件的制作方法

本专利申请要求2016年9月29日提交的标题为“pliantmembersforreceivingandaidinginthedeploymentofvascularprostheses(用于接纳和协助调配血管假体的柔顺性构件)”的美国临时申请no.62/401,628的优先权,该申请全文以引用方式并入本文。

本公开整体涉及医疗装置。更具体地讲,本公开涉及血管假体调配装置,包括用于使血管假体(诸如支架和支架移植物)自展开的调配装置。

附图说明

结合附图,根据以下说明和所附权利要求,本文公开的实施例将变得更完全显而易见。附图仅示出典型的实施方案,将结合附图以附加的特异性和细节来描述所述实施方案,在附图中:

图1是调配装置的透视图。

图2是图1的调配装置的一部分的剖视图。

图3a是图1和图2的调配装置的棘轮滑动件的透视图。

图3b是图3a的棘轮滑动件的剖视图。

图4是图1和图2的调配装置的载体部件的侧视图。

图5是图1和图2所示的调配装置的另一部分的剖视图。

图6是图1和图2所示的调配装置的又一部分的剖视图。

图7是图1的调配装置的前视图,示出了本文所述的某些剖面。

图8是图1的调配装置的安全构件的透视图。

图9是图1的调配装置的递送导管组件的一部分的侧视图。

图10是图1的调配装置的递送导管组件的另一部分的侧视图。

图11a是调配装置的另一实施方案的透视图。

图11b是沿着平面11b-11b获得的图11a的调配装置的递送导管组件的一部分的剖视图。

图11c是沿着平面11c-11c获得的图11a的调配装置的递送导管组件的一部分的剖视图。

图11d是图11a的调配装置的递送导管组件的另一部分的侧视图。

图12a是图11a的调配装置的递送导管组件的又一部分的侧视图,其中假体处于第一状态。

图12b是图12a的递送导管组件的部分处于第二状态的侧视图。

图12c是图12a的递送导管组件的部分处于第三状态的侧视图。

图13a是递送导管组件的另一实施方案的一部分的剖视图。

图13b是图13a的递送导管组件的部分的侧视图,其中外护套已被移除。

图14是调配装置的另一实施方案的透视图。

图15是图14的调配装置的一部分的剖视图。

图16a是图14和图15的调配装置的棘轮滑动件的透视图。

图16b是图16a的棘轮滑动件的剖视图。

图17是图14和图15的调配装置的载体部件的侧视图。

图18是图14和图15所示的调配装置的另一部分的剖视图。

图18a是图18所示调配装置的一部分的局部剖视图。

图19是图14和图15所示的调配装置的又一部分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调配装置可被构造成将医疗器具递送到患者体内的位置并将医疗器具调配在患者体内。尽管本文所述的具体示例可以是指装置在脉管系统内的调配,但类似的概念和装置可以用于身体内的各种其它位置,包括在以下各项中放置和调配医疗器具:胃肠道(包括,例如,在食道、肠、胃、小肠、结肠和胆管内);呼吸系统(包括例如,在气管、支气管、肺、鼻腔和鼻窦内);或者在身体内的任何其它位置,在身体内腔(例如,输尿管、尿道和/或上面讨论的任何内腔)和在其它身体结构两者内。

此外,尽管本文的具体示例可以是指血管假体(诸如支架)的调配,但多种医疗器具(包括支架、支架移植物、分流管、移植物等)的调配也在本公开的范围内。另外,本文公开的调配装置可被构造成递送和调配自展开医疗器具,包括被构造成在调配时在体腔内展开的支架。

如本文所用,医疗器具的递送通常是指医疗器具在体内的放置,包括器具沿着体腔移位到治疗部位。例如,递送包括将卷曲的支架沿着血管腔从插入部位移位到治疗部位。医疗器具的调配是指医疗器具在体内的放置,由此使得医疗器具在治疗点处与身体相互作用。例如,调配包括从调配装置释放卷曲的或以其他方式受约束的自展开支架,由此使得支架展开并接触脉管系统的内腔。

本公开范围内的调配装置可被构造成渐进性地调配医疗器具。由于在调配期间提供给医师的控制程度,渐进性调配可以有利于医疗器具的期望放置。例如,在调配支架的其余部分之前,医师可能期望调配支架的一部分,调整脉管系统内的放置或确认支架的位置。此类过程可以是迭代的,其中医师调配支架的一部分、确认放置、调配附加部分、再次确认放置等,直到支架被完全调配。

本公开范围内的调配装置可被构造成提供与医疗器具已经调配的程度有关的视觉、听觉、触觉或其他反馈。由于关于医疗器具的位置或调配程度的多种指示,多种类型的反馈可以增强医师对手术的控制水平。

此外,本公开范围内的调配装置可以在调配期间提供一定程度的机械优势,例如通过使用杆件以减小调配装置所用的力。因此,机械优势可以提高用户在使用期间的舒适度和控制水平。更进一步地,本公开范围内的调配装置可以按人体工程学设计,从而呈现致动输入,其设置成由此使得医师可以直接接合和利用该装置,而无需重新定位其手或身体。本公开范围内的调配装置也可被构造用于单手致动,并且可以被构造用于双手使用。

应当容易理解,如本文附图总体描述且示出的实施方案的部件可被布置和设计成多种构型。因此,如以下对在图中所表示的各种实施例的更详细描述不旨在限制本公开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各种实施例。尽管在附图中呈现了实施例的各种方面,除非明确指示,否则附图不必按比例绘制。

短语“连接到”和“联接到”是指两个或更多个实体之间的任何形式的相互作用,包括机械、电、磁、电磁、流体以及热相互作用。两个部件可联接到彼此,即便其不与彼此直接接触。例如,两个部件可通过中间部件联接至彼此。

本文所用的方向术语“近侧”和“远侧”是指医疗装置上的相对位置。装置的近端被定义为当医师使用装置时装置的最接近医师的端部。远端是沿着装置的纵向与近端相对的端部或者是最远离医师的端部。

同样,尽管下面具体描述的实施方案可以具体参考支架调配装置,但下面讨论的概念、装置和组件可以类似地应用于各种各样的医疗器具在身体内的各种各样的位置的调配。

图1提供了调配装置100的透视图。调配装置100包括柄部组件100,其与调配装置102的近端相邻。细长的递送导管组件104从柄部组件102朝远侧延伸到远侧顶端或递送顶端174。柄部组件102可以提供近侧用户输入,其中一个或多个部件被构造成允许医师调配或以其他方式操纵设置在递送导管组件104内的支架。

在使用中,柄部组件102可以设置在患者体外,而递送导管组件104推进到患者体内的治疗位置。例如,递送导管组件104可以从插入部位(例如,股骨或颈静脉插入部位)推进到脉管系统内的治疗位置。如下面进一步详述的,递送导管组件104可被构造成推进通过弯曲部、转向部或脉管系统的解剖结构内的其他结构。同样,如下文详述,支架可以设置在递送导管组件104的一部分内,由此使得医师可通过操纵柄部组件102的一个或多个部件来从递送导管组件104的远端调配支架。

图2是图1的调配装置100的一部分的剖视图。具体地讲,图2是图1的调配装置100的一部分的侧视图,当调配装置100如图1所示定位时,该部分通过垂直延伸的剖面截取并与调配装置100的纵向轴线相交。调配装置100的纵向轴线沿着递送导管组件104的中心延伸,包括沿着递送导管组件104的与柄部组件102重叠的部件诸如中间护套160的中心延伸,如图2所示。

随着柄部组件102被构造成由用户抓握或以其他方式操纵并且递送导管组件104被构造成沿着纵向轴线延伸到患者体内的治疗位置,递送导管组件104沿远侧方向延伸远离柄部组件102。近侧方向是相反的,与沿着纵向轴线限定的方向相关,从远侧顶端174朝向柄部组件102延伸。

图2通过剖视图示出柄部组件102的暴露的各种内部部件。递送导管组件104的一部分也被示出为从柄部组件102延伸。柄部组件102包括外壳110。如图所示,外壳110围绕柄部组件102的某些部件,从而为医师提供抓握表面。

外壳110可操作地联接到致动器120。致动器120相对于外壳110的操纵可被构造成调配支架,如下面进一步详述的。在所示实施方案中,致动器120通过销112可旋转地联接到外壳110。销112从外壳110延伸并且可与外壳110的一个或多个其他部分一体地形成。如图所示,销112延伸穿过致动器122中的销孔120。

用于将致动器120和外壳110可操作地联接的其他布置方式在本公开的范围内。例如,销112可以与致动器120的一部分成一体,并且可以接纳在外壳110中形成的开口、套管或孔中。可旋转联接件(包括单独的联接部件,诸如铰链)的其他类型的设计也在本公开的范围内。更进一步地,顺应性机构(诸如可变形凸缘)可用于将致动器120和外壳110可旋转地联接,包括顺应性联接件,其与致动器120、外壳110或两者一体地形成。此外,将致动器(诸如致动器120)可滑动地联接到外壳(诸如外壳110)也在本公开的范围内。其中致动器120通过相对于外壳110的旋转、平移或其他位移来操纵的构型都在本公开的范围内。

致动器120包括输入部分122,其从孔121延伸。在所示实施方案中,输入部分121包括表面,其相对于外壳110至少部分地暴露。在操作中,用户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来操纵致动器120:在输入部分121上施加力,如图2中标记为“输入”的箭头所示;将输入部分121大致朝向调配装置(图1中的100)的纵向轴线移位;以及使致动器120相对于外壳110围绕销112旋转。由诸如标记为“输入”的箭头所示的力引起的致动器120的位移对应于致动器120的“压下”或“致动器120相对于外壳110的压下”。

致动器120还可包括传递臂122,其从销孔123延伸。传递臂123可以刚性地联接到输入部分121,包括其中传递臂123和输入部分121两者均与致动器120的其余部分一体地形成的实施方案。传递臂123延伸到棘轮滑动接合部分124。随着致动器120围绕销112旋转,输入部分121在由标记为“输入”的箭头所示的方向上的压下使传递臂123移位。

因此,输入部分121的压下引起棘轮滑动接合部分124相对于外壳110的位移。棘轮滑动接合部分124的这种位移可以理解为围绕销112的旋转,销112具有近侧平移分量和垂直平移分量,因为输入部分121在由标记为“输入”的箭头指示的方向上的旋转将使棘轮滑动接合部分124(相对于外壳110)既朝近侧又垂直地移位。

弹簧115可以设置在致动器120和外壳110之间。弹簧115可被构造成抵抗致动器120在由标记为“输入”的箭头指示的方向上的位移,并且可被构造成使致动器在其被用户压下之后返回到图2所示的相对位置。当柄部组件102不受约束时,弹簧115因此可以维持(或返回到)致动器120相对于外壳110的相对位置,如图2所示。

在示例性实施方案中,弹簧115与致动器120的弹簧凸缘125和外壳110的弹簧凸起111接合。弹簧凸起111可以为从柄部组件102的可移动内部部件(诸如下面进一步详述的载体140)偏移的弹簧115提供承载表面。尽管在所示实施方案中示出了三个弹簧凸起111,但更多或更少的凸起或者诸如脊、凸缘、肩部等的其它特征部的使用也在本公开的范围内。

所示实施方案包括片簧115。其他偏置元件诸如卷簧、活塞组件、顺应性机构等也在本公开的范围内。在一些情况下,外壳110和致动器120中的一个或两个的顺应性部分可以提供与弹簧115所提供类似的偏置力。诸如弹簧115的片簧可被构造成随着致动器120相对于外壳110被旋转或压下而提供相对恒定的偏置力,尽管弹簧115受到压力。

随着致动器120相对于外壳110被压下,弹簧115压缩并且棘轮滑动接合部分124如上所述地移位。同样,棘轮滑动接合部分124相对于外壳110的位移可以理解为具有近侧分量和垂直分量。

棘轮滑动接合部分124可以可操作地联接到棘轮滑动件130,由此使得棘轮滑动接合部分124的位移同样使棘轮滑动件130移位。棘轮滑动件130可被约束成由此使得棘轮滑动件130被构造成仅相对于外壳110朝近侧或远侧移位。因此,棘轮滑动接合部分124可操作地联接到棘轮滑动件130可允许在棘轮滑动接合部分124和棘轮滑动件130之间的滑动相互作用,由此使得棘轮滑动接合部分124的位移的仅近侧分量或远侧分量被传递到棘轮滑动件130。换句话讲,棘轮滑动件130可在平行于调配装置100的纵向轴线的方向上移位,而输入位移可与调配装置100的纵向轴线成一角度。应当注意,在图2所示的构型中,安全构件180可防止棘轮滑动件130的近侧位移。下面更详细地讨论安全构件180,包括它的移除。因此,本文中关于棘轮滑动件130和相关部件的位移的讨论可理解为与柄部组件102的构型有关的公开内容,其中安全构件180已经被移除。

随着致动器120相对于外壳110被压下,棘轮滑动件130因此可相对于外壳110朝近侧移位。棘轮滑动件130和致动器120中的一个或两个也可以与外壳110相互作用,由此使得存在正止动件,以阻止致动器120的压下和/或棘轮滑动件130的近侧移位。该正止动件可以是接合凸缘、肩部、凸耳、棘爪或联接到外壳110的其他特征部,包括在外壳110上一体地形成的特征部。

因此,致动器120的全行程可以对应于从图2所示的无约束位置到当致动器120被压下时由与外壳110的相互作用引起的正止动的位移。然后,由于弹簧115提供的偏置力,在全行程或部分行程之后释放致动器120可导致致动器120返回到无约的状态。图2中所示的无约束状态是指由于用户输入而缺乏约束。在这种状态下,弹簧115可以被部分地压缩,并且在致动器120和外壳110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防止致动器120在与致动器120的压下相反的方向上或返回方向上围绕销112旋转。换句话讲,在致动器120和外壳110(或外壳110的特征部)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可以对致动器120的返回运动产生正止动。

参考图1和图2两者,致动器120和外壳110可以联接成由此使得当致动器120被压下或返回时,使外部材料(诸如医师的手或外科盖布)的挤压最小化。例如,致动器120可包括外壳,其被构造成与外壳110配合并滑入外壳中。尽管部件可以相对于彼此滑动和旋转,但部件的界面可以足够紧密和/或平滑,以使外部材料的挤压或其他接合最小化。这种紧密和/或平滑的界面可以是指随着致动器120移位到外壳110中而在致动器的边缘处的相互作用和/或随着致动器120返回到无约束位置而在致动器120的靠近销112的部分处的相互作用。

另外如图1和图2所示,致动器120的输入部分121还可以包括脊或其他特征部,以有利于在使用期间操作或抓握致动器120。

再次参考图2,棘轮滑动件130因此可在致动器120的压下期间朝近侧移位。同样,此类位移可以对应于这样的构型,其中图2所示的安全构件180已被移除。由于在棘轮滑动件130上的一个或多个载体接合棘轮凸耳136与联接到载体140的棘轮滑动接合臂146之间的相互作用,棘轮滑动件130的近侧位移也可使载体140朝近侧移位。

图3a是图1和图2的调配装置100的棘轮滑动件130的透视图。图3b是通过沿着棘轮滑动件130的纵向中心线设置的垂直平面截取的图3a的棘轮滑动件130的剖视图。当棘轮滑动件130设置在图2的柄部组件102内时,该剖面应当与调配装置100的纵向轴线相交。

如图2、图3a和图3b所示,棘轮滑动件130可包括多个载体接合棘轮凸耳136。载体接合棘轮凸耳136可以沿着棘轮滑动件130的纵向以均匀间隔隔开。在附图中,示例性载体接合棘轮凸耳用附图标号136表示,而设置在棘轮滑动件130的远端处的最远侧载体接合棘轮凸耳用附图标号136a表示。

棘轮滑动件130还包括棘轮滑动安全开口139和致动器接合开口134。下文将更详细地讨论这些特征部。

如上所述,在致动器120的棘轮滑动接合部分124与棘轮滑动件130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使棘轮滑动件130相对于外壳110朝近侧移位。随着棘轮滑动件130相对于外壳110朝近侧移位,在载体140和载体接合棘轮凸耳136中的一个之间的接合也可以使载体140朝近侧移位。在图2的构型中,载体140的棘轮滑动接合臂146与最远侧载体接合棘轮凸耳136a接合。

图4是图1和图2的调配装置100的载体140的侧视图。如图4所示,棘轮滑动接合臂146远离载体140的纵向轴线径向地延伸。当载体140设置在图2的柄部组件102内时,载体140的纵向轴线沿着调配装置100的纵向轴线设置。

图5是图1和图2所示的调配装置100的一部分的剖视图。具体地讲,致动器120、棘轮滑动件130和载体140在图5中示出为与图2处于相同的相对位置并且沿着相同的剖面。

参见图2至图5,在致动器120相对于外壳110的压下期间,致动器120围绕销孔122旋转。该旋转引起致动器120的棘轮滑动接合部分124的位移。由于在致动器120的棘轮滑动接合部分124与棘轮滑动件130的致动器接合开口134之间的相互作用,与棘轮滑动接合部分124的近侧位移相关的该位移的分量也使棘轮滑动件130朝近侧平移。换句话讲,限定致动器接合开口134的壁或面可以接触棘轮滑动接合部分124,由此使得当致动器120移位时,棘轮滑动件130移位。

由于在载体接合棘轮凸耳136和棘轮滑动接合臂146之间的相互作用,棘轮滑动件130的近侧位移也使载体140朝近侧移位。在所示实施方案中,棘轮滑动接合臂146的远侧表面与最远侧载体接合棘轮凸耳136a的近侧面接触。该接触在棘轮滑动接合臂146的远侧表面上施加近侧力,从而使载体140沿近侧方向移位。因此,棘轮滑动件130和载体140将朝近侧移动,直到致动器120到达行程末端。

图6是外壳110和载体140处于图2所示的相同相对位置的剖视图。图6的剖面沿着调配装置的纵向轴线延伸;然而,图6的剖面正交于图2、图3b和图5的剖面水平地延伸。

如图6所示,载体140包括外壳接合臂148,其远离载体140的纵向轴线径向地延伸。外壳110包括多个载体接合外壳凸耳118。在图6中,示例性载体接合外壳凸耳由附图标号118表示,其中最远侧载体接合外壳凸耳由附图标号118a表示。

参见图2至图6,随着在致动器120、棘轮滑动件130和载体140之间的相互作用使载体140相对于外壳110移位(如上所示和所述),载体140的外壳接合臂148(如图6所示)将由于与载体接合外壳凸耳118中的一个的接触而径向向内偏转。例如,从图6所示的位置开始,随着在最远侧载体接合棘轮凸耳136a与载体140的棘轮滑动接合臂146之间的相互作用将载体140朝近侧牵引,最远侧载体接合外壳凸耳118a使外壳接合臂148径向向内移位。外壳接合臂148将继续径向向内偏转,直到外壳接合臂148的远端定位在最远侧载体接合外壳凸耳118a的近侧,此时外壳接合臂148将返回到图6所示的径向向外构型。外壳接合臂148移动到最远侧载体接合外壳凸耳118a的近在侧的点可对应于致动器120的行程,由此使得在行程末端处发生在外壳接合臂148与下一个载体接合外壳凸耳118(沿近侧方向移动)之间的接合,这可以对应于在棘轮滑动件130和/或致动器120与限定行程末端的外壳110上的正止动件之间的接触。

随着致动器120在行程之后被释放,在弹簧115、外壳110和致动器120之间的相互作用将使致动器120返回到如上所述的无约束位置(图2中所示的位置)。因此,致动器120围绕销孔122的对应旋转将与棘轮滑动接合部分124的位移相关,包括在远侧方向上的位移分量。然后,在棘轮滑动接合部分124和致动器接合开口134之间的相互作用将与棘轮滑动件130的远侧位移相关联。因此,当致动器120在行程末端处被释放时,致动器120、弹簧115和棘轮滑动件130相对于外壳返回到相同的位置,如图2所示。

然而,当致动器120返回到无约束位置时,在外壳接合臂148与载体接合外壳凸耳118之间的相互作用防止了载体140的远侧位移。具体地讲,外壳接合臂148的远侧表面将与载体接合外壳凸耳118的面向近侧的表面接触,该相互作用防止载体140返回到预行程位置。在上面讨论的示例性行程中,最远侧载体接合外壳凸耳118a使外壳接合臂148在行程期间移位,并且外壳接合臂148在行程之后与最远侧载体接合外壳凸耳118a接合。随后的行程使载体140在近侧方向上沿着多个载体接合外壳凸耳118移动。

随着致动器120返回到无约束状态,载体140的棘轮滑动接合臂146的径向向内位移允许棘轮滑动件130相对于载体140朝远侧移动,因为在载体140与载体接合外壳凸耳118之间的接合阻止了载体140的远侧位移。

参见图2至图6,具体地参考图5的视图,棘轮滑动件130相对于载体140的远侧位移在载体接合棘轮凸耳136与棘轮滑动接合臂146之间产生相互作用,从而导致棘轮滑动接合臂146径向向内移位。载体接合棘轮凸耳136的面向近侧的表面可以成角度以有利于这种相互作用。在上面讨论的示例性行程中,最远侧载体接合棘轮凸耳136a之间的接合使载体140沿近侧方向移位;在致动器120返回期间,下一个载体接合棘轮凸耳136(沿近侧方向)引起棘轮滑动接合臂146的径向向内位移,直到棘轮滑动接合臂146在载体接合棘轮凸耳136的近侧。此时,棘轮滑动接合臂146返回到径向向外位置(与图5所示的位置类似),但棘轮滑动接合臂146的远侧表面现在与下一个载体接合棘轮凸耳136的近侧面接合(再次沿近侧方向)。足以移动成与随后的载体接合棘轮凸耳136接合的棘轮滑动件130的位移可对应于棘轮滑动件130位移的量值,所述位移与致动器120的返回相对应。致动器120在行程之后的随后的返回使棘轮滑动件130移动,由此使得多个载体接合棘轮凸耳136可在行程之后与载体140串联地接合。

因此,如上所述,压下致动器120达整个行程,然后允许致动器120返回到无约束位置,使载体140相对于外壳110以离散的增量移位,这对应于相邻的载体接合外壳凸耳118沿着纵向之间的距离。随着载体140的渐进移位,也可结合致动器120和与外壳110、载体臂(例如,棘轮滑动接合臂146和外壳接合臂148)和凸耳(例如,载体接合外壳凸耳118和载体接合棘轮凸耳136)相关联的正止动件的相互作用,以给予用户触觉和听觉反馈。此外,外壳110中的一个或多个开口可以允许用户观察载体140的相对位置,从而提供关于载体140位置的进一步反馈。

如下详述,载体140相对于外壳110的相对位置可以与支架从调配装置100的调配程度相关。因此,在使用调配装置100期间,关于载体140的位置的视觉、听觉和触觉反馈向用户提供关于支架调配的信息。该信息可与调配期间增加的控制相关,因为医师可以快速且直观地推测支架调配的程度。

如上所述,触觉和/或听觉反馈由载体140、棘轮滑动件130、外壳110和/或致动器120的相互作用产生。例如,随着载体140的棘轮滑动接合臂146或外壳接合臂148径向向内偏转然后向外返回,可存在听觉和/或触觉响应。

该装置可被构造用于支架的相对调配的视觉反馈或与之相关。例如,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外壳110可包括观察窗,以允许医师观察载体140相对于外壳110的位置。另外,外壳110上的标记可以将载体140的位置与支架的调配程度相关联。

载体140的位移增量可以与标准支架长度或测量单位相关。例如,许多支架的尺寸以1cm为增量加以设定。因此,载体140上的位移增量的配置(增量为1cm)应当与支架长度以1:1比率直接相关联。任何其他比率(包括其中行程与较大长度(诸如2cm、3cm、4cm或5cm)或较小长度(例如0.01cm、0.1cm、0.25cm、0.5cm或0.75cm)相关的实施方案)同样在本公开的范围内。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在载体140、棘轮滑动件130、外壳110和/或致动器120之间的相互作用可包括附加的载体接合棘轮凸耳136和/或载体接合外壳凸耳118。例如,载体接合棘轮凸耳136可以间隔开以使得棘轮滑动件130能够相对于致动器120和/或外壳110半连续地棘轮配合。下面参考图14至图19中所示调配装置400进一步详细描述了这样的实施方案。

调配装置100可被构造成可以各种支架长度操作的通用装置。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医师可以将调配支架所需的行程数量与装载在调配装置100中的支架的长度直接等同(诸如,四个行程针对4厘米支架)。此外,调配装置100的单个设计可以与不同长度的支架一起使用,其最大长度与载体140的最大行程长度相关。

致动器120的压下的性质可以有利于单手操作并且可以符合人体工程学设计。首先,医师仅需要用一只手抓握调配装置来压下致动器,留下第二只手以满足其他治疗需要。此外,调配装置被抓握的方向(其中医师的手远离调配装置的纵向轴线和压下的侧向方向侧向地延伸,这例如与纵向抓握以致动相反)可以是符合人体工程学的。当递送导管组件104设置在患者体内时,侧向抓握和输入可以更容易地呈现调配装置100,而不需要医师相对于其他治疗工具移动到尴尬的姿势。此外,与手指触发器或类似的致动机构相比,致动器120的输入部分121可以为医师提供附加表面来抓握,从而有利于使用医师的手的更大部分来进行致动。

载体140的渐进性位移可进一步有利于支架的部分调配,从而允许医师以增量方式调配支架,从而可能调整或确认支架在这些增量之间的位置。

更进一步地,调配装置100可被构造成与右手或左手一起使用,或者用手指或手掌抓握与致动器120接触而不改变调配装置100的设计。这些特征部可以进一步提高用户舒适度和控制能力。外壳110中的用于确认载体140上的位置的观察窗口可以位于外壳110的一侧或两侧,并且可以和与支架长度或其他因素相关的标记相关联。

此外,致动器120的输入部分121和传递臂123的相对长度可被构造成在调配支架时提供机械优势。这可提高使用期间的舒适度和控制能力。输入部分121的长度(从其远端到销孔122)与传递臂123的长度(从销孔122到棘轮滑动接合部分124)的比率可以为大于或等于1.5:1,包括2:1、2.5:1、3:1、3.5:1或更大。该比率与装置提供的机械优势相关。在一些情况下,所提供的机械优势可为1.5:1、2:1、2.5:1、3:1、3.5:1或更大。换句话讲,输入部分121的行进长度与棘轮滑动接合部分124的相应行进长度的比率可以为1.5:1、2:1、2.5:1、3:1、3.5:1或更大。因此,抵靠输入部分121施加的输入力可以导致棘轮滑动接合部分124在棘轮滑动件130上施加更大的力。施加在棘轮滑动件130上的力与输入力的比率可以为1.5:1、2:1、2.5:1、3:1、3.5:1或更大。

图7是调配装置100的前视图,其示出了两个剖面。具体地讲,平面a-a沿着调配装置100的纵向轴线垂直地延伸,沿着从右到左的方向观察暴露的部件。平面a-a对应于图2、图3b和图5的剖面。平面b-b也从调配装置100的纵向轴线延伸,尽管平面b-b从其水平地延伸。平面b-b对应于图6的剖面,并且是从上到下的方向观察的。调配装置100的纵向轴线在平面a-a和b-b两者中,其中线被定义为这些平面之间的交叉与本文所述的纵向轴线相同。

另外,如上所述,调配装置100可包括安全构件180。图8是调配装置100的安全构件180的透视图。安全构件180可被构造成具有圆形或部分圆形开口,该开口被构造成扣合到调配装置100的一部分的外表面上。参考图2和图8两者,安全构件180可包括安全凸耳189,其延伸穿过棘轮滑动安全开口(图3a的139)和外壳110中的类似安全开口(未示出)。当安全凸耳189设置在这些开口内时,安全凸耳189可以防止载体140和棘轮滑动件130的近侧移位,从而防止无意中调配支架。在将递送导管组件104移位到治疗区域期间,医师可将安全构件180留在适当位置。由于在载体140、棘轮滑动件130和致动器120之间的相互作用,当安全凸耳189延伸穿过开口时,安全构件180同样防止致动器120的位移。

在所示实施方案中,安全凸耳189延伸穿过外壳110和棘轮滑动件130的底部。在其他实施方案中,安全凸耳189可以延伸穿过外壳110的顶面,与载体140相互作用但不与棘轮滑动件130直接相互作用。然而,仅防止载体140上的近侧位移还将防止棘轮滑动件130和致动器120由于这些元件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引起的位移。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安全构件180可拴系到调配装置100,或者可包括滑动开关或其他元件,其他元件可操作地联接到外壳110或调配装置100的其他部件。在所示实施方案中,安全构件180被可移除地联接。

图9是调配装置100的递送导管组件104的一部分的侧视图。具体地讲,图9是递送导管组件104的远侧节段的侧视图。图10是递送导管组件104的与图9所示类似的纵向节段的侧视图;然而,已移除外护套(图9的150)以示出其他部件。

参见图1、图2、图9和图10,递送导管组件104可被构造成随着调配装置100的操纵而调配支架,如上所述。递送导管组件104可包括外护套102,其从柄部组件150延伸。外护套150可固定地联接到载体140。递送导管组件104还可包括中间护套160和内护套170,两者均设置在外护套150内,并且两者均固定地联接到外壳110。因此,载体140相对于外壳110的近侧位移将使外护套150相对于中间护套160和内护套170两者朝近侧移位。

外护套150可包括轴节段156,其从载体140沿远侧方向延伸。在轴节段156的远端处,外护套150可以包括挠性区154,其从轴节段156沿远侧方向延伸。最后,外护套150可以包括条形舱152,其从挠性区154沿远侧方向延伸。(如图9所示,条形舱152可以是透明的。)

外护套150的轴节段156可以具有与挠性区154和/或条形舱152不同的刚度和/或硬度。朝向外护套150的远端的柔韧性可以改善递送导管组件104在导丝上的可跟踪性并且可以减少创伤,而较硬的轴可以更加抗扭结和/或沿着轴节段156传递位移和/或扭矩。

条形舱152可被构造成保持卷曲的或以其他方式受约束的支架。从支架移除条形舱152可允许支架自展开,从而进行调配。以下各项在本公开的范围内:条形舱152具有任何相对长度;挠性区154具有任何相对长度;以及轴节段156具有任何相对长度。因此,在一些情况下,受约束支架可以位于外护套150的这些部分中的一个、两个或全部三个中。例如,在示例性实施方案中,环形空间176(下面进一步描述)被构造成接纳沿着条形舱152延伸的卷曲支架以及挠性区154和轴节段156的部分。在其他实施方案中,环形空间176可以仅与条形舱152区段相关联,这意味着该装置被构造成将卷曲的支架仅保持在条形舱152区段内。

递送导管组件104的远侧顶端174可以联接到内护套170和/或与内护套一体地形成。内腔172可以沿着内护套170从调配装置100的近端延伸到远侧顶端174。联接到外壳110的鲁尔接头113可以与内腔172连通。因此,导丝可以延伸穿过鲁尔接头113、穿过内腔172并且延伸到远侧顶端174之外。此外,引入鲁尔接头113的流体可用于冲洗内腔172。

内护套170可以例如在内护套170的近端处固定到外壳。也固定到外壳110的中间护套160可以在内护套170的一部分上延伸。中间护套160和内护套170可以也可以不直接彼此固定。在一些实施方案中,中间护套160可以紧密滑动配合在内护套170上。

内护套170可以朝远侧延伸超过中间护套160的远端,在内护套170和外护套150之间在远侧顶端174附近产生环形空间176,从而朝近侧延伸到中间护套160的远端。该环形空间176可被构造成保持卷曲的支架。

随着调配装置100被操纵以使载体140相对于外壳110渐进性地移位,外护套150相对于内护套170和中间护套160朝近侧渐进性地移位。中间护套160的远端与支架的近端相互作用,从而防止支架与外护套150一起被拉回。因此,支架渐进性地暴露并被允许自展开和调配。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中间护套160中的流体孔162可以延伸穿过中间护套160的壁和内护套170的壁,与内腔172形成流体连通。因此,流体孔162可以提供在环形空间176和内腔172之间的流体连通,因为内腔172内的流体可以移动穿过流体孔162并进入环形空间176中。该连通可用于在使用期间冲洗环形空间176,其可被构造成移除环形空间176中或卷曲支架周围的空气或其他不需要的材料。

远侧顶端174可以包括柔性材料并且可以被构造成是无创伤的。远侧顶端174可以包括尼龙,包括聚醚嵌段酰胺。

在一些情况下,可以将编织的加强件或线圈加强件添加到外护套150、中间护套160和/或内护套170,以增加抗扭结和/或伸长率。加强构件可以包括不锈钢、镍钛诺或其他材料,并且其横截面可以为圆形的、扁平的、矩形的等。

外护套150、中间护套160和/或内护套170中的一个、两个或全部可被构造成沿其长度具有变化的硬度或其他特性。在一些情况下,外护套150可被构造成具有近侧节段,其硬度在肖氏硬度a标度上为在72和100之间,或者在肖氏硬度a标度上可以为大于100。外护套150的第二部分的硬度在肖氏硬度d标度上可以为63,以及远侧节段的硬度在肖氏硬度d标度上可以为在40和55之间。这些值中的任一个或任何范围的限制可在任一方向上变化15个单位。在一些情况下,第二部分将从外护套150的远端约六英寸处开始,并且远端将从外护套150的远端约三英寸处开始。这些节段可以也可以不对应于如上所述的轴节段156、挠曲区154和条形舱152。中间护套160可被构造成具有在相同硬度和长度范围内的变化的硬度区。

内护套170、中间护套160和外护套150中的任何一个可沿其长度具有不同的硬度区或挠曲区,并且这些区可以各种方式重叠以产生整个递送导管组件104的各种应力/应变分布。此类区的重叠可以减少扭结的趋势,包括在过渡区处扭结的趋势。另外,外壳110可联接到应变消除构件116(如图2所示)。

外护套150、中间护套160和内护套170中的任何一个可由尼龙构成,包括聚醚嵌段酰胺。此外,在制造期间,通过下述方法、包括通过使材料“结霜”,这些构件中的任何一个可被构造成具有低摩擦外表面:在挤出期间将空气吹过材料,或者通过在挤出期间使用添加剂,以减少摩擦。

在一些情况下,在制造期间,可拉动远侧顶端174以对外护套150进行干涉,从而在受力情况下对内护套170施加预应力。这可以减少消毒期间材料蠕变或伸长的任何影响,从而保持远侧顶端174与外护套150紧密地嵌套。另外,在制造期间,在外护套150和载体140之间的界面区可被构造成具有公差区,这意味着外护套150可以沿着载体140的内径在多个点处联接到载体140。该公差可以使得在装配期间能够吸收制造差异或变化以确保在远侧顶端174和外护套150之间的紧密嵌套。相同的公差配合可以应用于内护套170和/或中间护套160,其中这些构件联接到外壳110,包括沿着鲁尔接头113的内径的配合区。

在一些情况下,外护套150可包括与支架已调配的程度相关的标记。这些标记可以对应于外护套150相对于外壳110的位置。例如,随着外护套150被拉入外壳110中,暴露和/或覆盖不同的标记。

另外,在一些情况下,调配装置100可被构造成由此使得外护套150可以在支架被调配之后朝远侧移位,以在从患者体内抽出调配装置100期间将远侧顶端174嵌套在外护套150中。此类构型可包括柄部组件102的特征部,其在支架调配之后使载体140从一个或多个元件脱离。

图11a至图11d示出在某些方面类似于上述调配装置100的调配装置200的实施方案。因此,类似特征部以类似的附图标号指代,其中首位数字增至“2”。例如,图11a至图11d所示实施方案包括远侧顶端274,该远侧顶端在一些方面可类似于图1、图9和图10的远侧顶端174。因此上述有关类似标识的特征部的相关公开内容在下文中可能不再重复。此外,图1至图10所示的调配装置200和相关部件的具体特征部可能未在附图中通过附图标号示出或标识或者未在后续的书面描述中具体讨论。然而,此类特征部可明确地与在其他实施方案中示出和/或关于此类实施方案描述的特征部相同或基本上相同。因此,此类特征部的相关描述同样适用于图11a至图11d所示调配装置200和相关部件的特征部。关于图1至图10所示的调配装置100和相关部件描述的特征部的任何合适的组合及其变型可用于图11a至图11d的调配装置200和相关部件,反之亦然。这种公开形式同样适用于后续图中所示和下文描述的其他实施方案,其中首位数字可能进一步增大。

图11a是调配装置200的透视图。调配装置200包括柄部组件200,其与调配装置202的近端相邻。细长的递送导管组件204从柄部组件202朝远侧延伸到远侧顶端274。柄部组件202可以提供近侧用户输入,其中一个或多个部件被构造成允许医师调配或以其他方式操纵设置在递送导管组件204内的假体。如上所述,尽管本文中的具体示例可以指假体诸如支架,但其他假体也在本公开的范围内,包括但不限于血管假体、支架、支架移植物、分流管、移植物等等。

图11b是沿着平面11b-11b获得的图11a的调配装置200的递送导管组件204的一部分的剖视图。具体地讲,图11b是递送导管组件204的远侧部分的剖视图。图11c是沿着平面11c-11c获得的图11a的调配装置200的递送导管组件204的一部分的剖视图。图11d是递送导管组件204的与图11b所示类似的纵向节段的侧视图;然而,已移除外护套(图11b的250)以示出其他部件。

参见图11b至图11d,递送导管组件204可包括外护套250。递送导管组件204还可包括中间护套260和内护套270,它们中的每一个都可设置在外护套250内。另外,内护套270可设置在中间护套260内。在某些实施方案中,递送导管组件204可不含中间护套260。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外护套250可相对于中间护套260和内护套270中的每一个而移位。

环形空间276可设置在外护套250和内护套270中的每一个之间。在某些实施方案中,环形空间276或环形空间276的一部分可被构造成接纳/或保持卷曲的或以其他方式受约束的支架。从受约束支架周围移除或移位外护套250可允许支架自展开,从而进行调配。在本公开的范围内,环形空间276具有任何相对长度。因此,在一些情况下,受约束支架可以沿着环形空间276的长度的仅一部分设置。在一些其他情况下,受约束支架可以沿着环形空间276的基本上整个长度设置。

在各种实施方案中,中间护套260可直接联接到内护套270。在各种其他实施方案中,中间护套260可不直接联接到内护套270。例如,中间护套260可以紧密滑动配合在内护套270上。

如所示,内护套270可以朝远侧延伸超过中间护套260的远端,从而在内护套270和外护套250之间在远侧顶端274附近产生或形成环形空间276。此外,环形空间276可以从远侧顶端274附近朝近侧延伸到中间护套260的远端附近。环形空间276可被构造成保持卷曲的或受约束的支架。

柔顺性构件290可部分地围绕内护套270或在其周围设置。如图所示,柔顺性构件290可设置在内护套270的圆周周围。例如,柔顺性构件290可以联接到内护套270的外表面的一部分。柔顺性构件290也可设置在环形空间276的一部分内。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柔顺性构件290可被构造成接合和/或保持支架或受约束支架。换句话讲,柔顺性构件290可以至少部分地抓握、锚定、保持和/或抓住支架或受约束支架。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支架可以设置在柔顺性构件290周围,然后支架可以被约束、卷曲和/或装载在柔顺性构件290周围。此外,装载的支架的一部分(例如,装载的支架的内表面)可以压印在柔顺性构件290的一部分内(例如,柔顺性构件290的外表面),如下面进一步详细讨论的。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柔顺性构件290可包括两层或更多层。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柔顺性构件290可包括两种或更多种材料。材料中的每一种都可具有不同的或各种性质,例如,厚度、硬度、弹性等的变化。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柔顺性构件290可包括内层,其中内层被构造成粘附到内护套270或与之联接(例如,内层可设计成最佳地粘附到内护套270)。此外,柔顺性构件290可包括外层,其中外层被构造成适形于或压印支架或受约束支架。例如,柔顺性构件的内层可包括接枝聚烯烃(例如,),并且柔顺性构件的外层可包括热塑性弹性体(例如,chronoprenetm)。内护套270的一部分可以由聚醚嵌段酰胺(例如,)形成,并且内层可以与内护套联接或形成粘合(例如,与其牢固粘合)。换句话讲,可用作在和chronoprenetm中的每个之间的粘结层。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柔顺性构件290可被构造成限制或防止受约束支架的纵向位移。例如,柔顺性构件290可以抓住受约束支架,由此使得限制或防止受约束支架的纵向位移。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柔顺性构件290可被构造成限制或防止受约束支架塌陷或折叠(例如,纵向折叠在其自身上)。例如,柔顺性构件290可以为受约束支架提供轴向支撑。另外,柔顺性构件290可被构造成部分地围绕受约束支架的一个或多个部分,这意味着柔顺性构件290可贴合受约束支架的至少一部分。例如,柔顺性构件290可贴合受约束支架的内表面、形状、边缘和/或纹理的部分。

受约束支架(例如,受约束支架的内表面)可以至少部分地压印在柔顺性构件290周围。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螺旋形支架(例如,具有螺旋形支架几何结构的支架)压印在柔顺性构件290周围可支撑螺旋形支架的线圈行。螺旋形支架压印在柔顺性构件290周围可以支撑螺旋形支架的每个线圈行。在一些其它实施方案中,非螺旋形支架(例如,具有非螺旋形支架几何结构的支架)压印在柔顺性构件290周围可支撑非螺旋形支架的线圈行。非螺旋形支架压印在柔顺性构件290周围可以支撑非螺旋形支架的每个线圈行。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柔顺性构件290的存在可以增加使外护套250朝近侧移位或拉回所需的力。例如,柔顺性构件290和/或受约束支架设置在环形空间276内可在内护套270和外护套250中的每一个之间引起或形成更紧密的配合。然而,至少部分地由于可由调配装置提供的机械优势,如上所述,支架仍然可以由用户可容易地调配。

在各种实施方案中,递送导管组件204可以联接到包括致动器的调配装置,其中致动器类似于致动器120。致动器120可向调配装置提供机械优势。此外,这种机械优势可以帮助医师使用调配装置来调配设置在柔顺性构件290周围的支架。

柔顺性构件290可由一种或多种柔性、可延展、可模压、柔韧和/或柔软的材料形成。例如,柔顺性构件290可包括一种或多种硅氧烷、聚醚嵌段酰胺(例如,)、热塑性弹性体(例如,chronoprenetm)和/或其他合适的材料。如上所讨论的,柔顺性构件290可以由多种材料形成(例如,柔顺性构件290可以包括两层或更多层)。可以使用浸渍、喷涂和/或回流技术将柔顺性构件290施加或设置在内护套270上。将柔顺性构件290施加或设置到表面(例如,内护套270的表面)上的其他合适方法也在本公开的范围内。

如图所示,柔顺性构件290可以沿着内护套270的一部分和/或穿过环形空间276的一部分纵向地延伸。柔顺性构件290可具有变化的长度。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柔顺性构件290可以从远侧顶端274的近端附近延伸到中间护套260的远端附近的位置。在一些其他实施方案中,柔顺性构件290可以沿着在远侧顶端274的近端中的每一个与中间护套260的远端之间的纵向距离的仅一部分延伸。如所示,中间护套的远端可设置在柔顺性构件290的近侧。

递送导管组件204可被构造成接纳和/或保持具有不同长度的支架。在各种实施方案中,柔顺性构件290的长度可以大于支架的长度。在各种其它实施方案中,柔顺性构件290的长度可以基本上等于支架的长度。在各种其它实施方案中,柔顺性构件290的长度可以小于支架的长度。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柔顺性构件290可以是沿着支架的长度纵向连续的。例如,柔顺性构件290可以沿着受约束支架的整个长度纵向地延伸。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柔顺性构件290可以是沿着支架的内表面周向连续的。例如,柔顺性构件290可以沿着受约束支架的整个内圆周延伸。

柔顺性构件290可以具有变化的硬度。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柔顺性构件290的硬度可以在肖氏硬度a标度上为约10至约60、在肖氏硬度a标度上为约15至约45、在肖氏硬度a标度上为约20至约30、在肖氏硬度a标度上为约23至约27或另一合适的硬度。在一些其它实施方案中,柔顺性构件290的硬度可以在肖氏硬度a标度上为约25。

柔顺性构件290还可以具有一定范围的壁厚(例如,从柔顺性构件290的内表面到柔顺性构件290的外表面的距离)。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柔顺性构件290的壁厚可以为约0.0005英寸至约0.050英寸,包括约0.001英寸至约0.050英寸或另一合适的厚度。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可将化合物或药物装载在柔顺性构件290中和/或柔顺性构件290的外表面上。例如,可将抗凝剂药物装载在柔顺性构件290中和/或涂覆在其上。

与以上关于远侧顶端174的讨论类似,递送护套组件204的远侧顶端274可以联接到内护套270和/或与其一体地形成。此外,内腔272可以沿着内护套270从调配装置200的近端延伸到远侧顶端274。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外护套250可以相对于内护套270和中间护套260中的每一个朝近侧移位或渐进性地移位。中间护套260的远端可以与支架的近端接合或相互作用,从而限制或防止支架与外护套250一起被拉回。因此,支架可渐进性地暴露并被允许自展开和调配。

如上面关于递送导管组件104所讨论的,外护套250、中间护套260和/或内护套270可被构造成沿其长度具有变化的硬度或其他特性。

图13a是递送导管组件304的另一实施方案的一部分的剖视图。图13b是递送导管组件304的一部分的侧视图,其中外护套(图13a的350)已被移除以示出其他部件。如图所示,柔顺性构件390可包括多个环形圈392。环形圈392中的每个都可以是分立的或单独的环形圈。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环形圈392可以沿着内护套370的长度的一部分基本上均匀地间隔开。在一些其他实施方案中,环形圈392可以沿着内护套370的长度的一部分以不平坦的图案间隔开。换句话讲,环形圈392可以沿着内护套370的长度的一部分以间歇方式设置。

环形圈392可以部分地围绕内护套370或在其周围设置。如图所示,柔顺性构件392的环形圈390中的每一个都可设置在内护套370的圆周周围。例如,柔顺性构件392的环形圈390中的每一个都可以联接到内护套370的外表面的一部分。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环形圈392的子集可以完全围绕内护套370,并且环形圈392的另一子集可以仅部分地围绕内护套370。

柔顺性构件392的环形圈390中的每个也可设置在环形空间376的一部分内。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柔顺性构件390的环形圈392中的一个或多个可被构造成接合和/或保持支架或受约束支架。换句话讲,柔顺性构件390的环形圈392中的一个或多个可以至少部分地抓握、锚定、保持和/或抓住支架或受约束支架。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支架可以设置在以下各项周围:第一环形圈392,其被设置成与支架的远端部对准;第二环形圈392,其被设置成与支架的中部对齐;和/或第三环形圈392,其被设置成与支架的近端部对准。在某些其他实施方案中,多个环形圈392可被设置成仅与支架的远端部、中部或近端部中的一个对准。一个或多个环形圈392相对于支架的其他构型(即,设置)也在本公开的范围内。

支架可以被约束、卷曲和/或装载在柔顺性构件390的一个或多个环形圈392周围。此外,装载的支架的一部分(例如,装载的支架的内表面)可以压印在柔顺性构件390的一个或多个环形圈392的一部分内(例如,柔顺性构件390的一个或多个环形圈392的外表面)。

受约束支架(例如,受约束支架的内表面)可以至少部分地压印在柔顺性构件390的一个或多个环形圈392周围。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螺旋形支架(例如,具有螺旋形支架几何结构的支架)压印在柔顺性构件390的一个或多个环形圈392周围可支撑螺旋支架的线圈行。螺旋形支架压印在柔顺性构件390的一个或多个环形圈392周围可以支撑螺旋形支架的每个线圈行。在一些其它实施方案中,非螺旋形支架(例如,具有非螺旋形支架几何结构的支架)压印在柔顺性构件390的一个或多个环形圈392周围可支撑非螺旋形支架的线圈行。非螺旋形支架压印在柔顺性构件390的一个或多个环形圈392周围可以支撑非螺旋形支架的每个线圈行。

如图所示,柔顺性构件390的多个环形圈392可以沿着内护套370的一部分和/或穿过环形空间376的一部分纵向地延伸(即,从最近侧环形圈392到最远侧环形圈392)。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柔顺性构件390的多个环形圈392可以从远侧顶端374的近端附近延伸到中间护套360的远端附近的位置。在一些其他实施方案中,柔顺性构件390的多个环形圈392可以沿着在远侧顶端374的近端中的每一个与中间护套360的远端之间的纵向距离的仅一部分延伸。如所示,中间护套360的远端可设置在柔顺性构件390的多个环形圈392的近侧。

递送导管组件304可被构造成接纳和/或保持具有不同长度的支架。在各种实施方案中,柔顺性构件390的多个环形圈392的长度可以大于支架的长度(即,从最近侧环形圈392到最远侧环形圈392的长度)。在各种其它实施方案中,柔顺性构件390的多个环形圈392的长度可基本上等于支架的长度。在各种其它实施方案中,柔顺性构件390的多个环形圈392的长度可以小于支架的长度。

图12a是图11a的调配装置200的递送导管组件204的远侧部分处于第一状态的侧视图。图12b和图12c是递送导管组件204的远侧部分分别处于第二状态和第三状态的侧视图。

参考图12a,支架35可被约束、卷曲或设置在柔顺性构件290周围和/或环形空间276内。在第一状态中,如图所示,外护套250可以设置在支架35上方,由此使得支架35处于受约束构型。受约束支架35可以从远侧顶端274的近端仅沿着柔顺性构件290的一部分延伸,由此使得沿着柔顺构件290存在间隙或空间(例如,在受约束支架35的近端与中间护套260的远端之间)。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受约束支架35可以沿着柔顺性构件290的基本上整个长度延伸。在一些其他实施方案中,受约束支架35可以比柔顺性构件290长。例如,在一些情况下,受约束支架35的仅一部分设置在柔顺性构件290中。

图12b示出处于第二状态的递送导管组件204的远侧部分。如图所示,递送导管组件204的远侧部分可设置在血管45(例如,患者的血管)内。为了调配支架35,外护套250可以相对于中间护套260、内护套270和/或柔顺性构件290朝近侧移位。为清楚起见,在图12b和图12c中的柔顺性构件290上所示图案与例如在图11d中的柔顺性构件290上所示图案在某些方面不同。然而,本文的涉及图12b和图12c的柔顺性构件290的公开内容与图11d的柔顺性构件290相关,反之亦然。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外护套250、中间护套260和/或内护套270可以可操作地联接到致动器,如上文参考调配装置100所讨论的。在一些其他实施方案中,外护套250、中间护套260和/或内护套270可以可操作地联接到外壳,如上文参考调配装置100所讨论的,并且该外壳可以可操作地联接到致动器。

此外,致动器的位移可被构造成使外护套250相对于内护套270和/或中间护套260移位。如上所述,递送导管组件204的一些实施方案可不含中间护套260。外护套250的近侧移位可以暴露受约束支架35的一部分,并且因此支架35可以至少部分地调配。例如,随着柔顺性构件290和受约束支架35的部分设置在外护套250的远端的远侧,支架35的远侧部分可以远离柔顺性构件290径向地展开并部分地调配。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如上所述,调配装置和/或致动器可被构造成渐进性地调配支架35。例如,外护套250可被构造成以逐步或増量方式相对于内护套270、柔顺性构件290和受约束支架35朝近侧移位。在各种实施方案中,柔顺性构件290可有助于或増强支架35的调配。例如,在支架35的调配期间,柔顺性构件290可限制或防止支架35的过度调配(例如,支架35从递送导管组件204“跳出”和/或支架35从内护套270跳出)。此外,例如,通过限制或防止支架的过度调配或跳出,柔顺性构件290可以增强支架35的调配的准确性。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在支架35的调配期间,柔顺性构件290可以抓握或支撑支架35的受约束部分,由此使得可以推动和/或缩短支架35的调配部分。例如,在支架35的调配期间,可以移动或操纵递送导管组件204和/或调配装置200,由此使得支架35的一部分(其至少部分地设置在柔顺性构件290中)可以被推动和/或缩短。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在支架35的调配期间,递送导管组件204可被构造成调整支架35的长度(例如,可以缩短支架35),由此使得用户可以基于诸如患者解剖结构的特征来选择支架35的长度(例如,支架35的定制长度)。在某些实施方案中,在支架35的调配期间,递送导管组件204可以具有足够的刚度和/或调配控制能力,由此使得用户可推动和/或拉动支架35以控制或确定支架35的长度。在各种实施方案中,柔顺性构件290可被构造成由此使得支架35可以与递送导管组件204和/或调配装置200保持连通(例如,直接、物理连通),以用于进行支架35的大部分调配。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支架可被构造成允许或容许支架行的嵌套和/或伸缩。例如,支架可包括多个行,其中多个行中的每一行都被构造成设置在相邻行的外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周围。这种构造可以提供支架,其中可以在用户调配支架期间调整支架的有效长度。

在调配支架35的一部分时,支架35(例如,支架35的远端)可以设置成抵靠血管45的壁47或与其接合(参见例如图12b)。经由调配装置200推动或拉动支架35可以沿着支架35的被调配但不与壁47接合的一部分压缩支架35(即,减小支架35的线圈之间的距离)和/或拉伸支架35(即,增加支架35的线圈之间的距离)。在此类长度调整期间,支架35的未调配部分的至少一部分可以由柔顺性构件290接合。这种构型可以在支架35的调配期间为医师提供增强的灵活性。例如,医师可以例如在分支血管或患者体内的其他结构处或其周围,对支架35的长度进行调整(例如,小量调整)。在无柔顺性构件290的情况下,在如上所述的所尝试的长度调整期间,支架35可在递送导管组件204和/或环形空间276内塌缩或折叠。

图12c示出处于第三状态的递送导管组件204,其中外护套250的远端已相对于支架35的近端朝近侧移位。因此,在第三状态中,支架35可以在血管45内完全调配。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支架35可以调配成由此使得它与血管45的壁47接合或相互作用。

本文公开了制备或装载调配装置200的方法。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制备调配装置200的方法可以包括获得递送导管组件204。递送导管组件204可以包括外护套250和内护套270,其中内护套270设置在外护套250内。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递送导管组件204还可以包括中间护套260,其中中间护套260设置在外护套250和内护套260之间。另外,中间护套260的远端可以设置在外护套250的远端和内护套270的远端的近侧。

在各种实施方案中,制备调配装置200的方法可包括在内护套270的至少一部分上施加柔顺性构件290。例如,可以将柔顺性构件290施加到内护套250的外表面上,并且柔顺性构件290可以联接到内护套270。可以通过浸渍、喷涂、挤出、回流或其他合适的技术中的至少一种将柔顺性构件290施加到内护套270。

如上所述,柔顺性构件290可被构造成接合和/或保持支架35。此外,支架35可以设置或定位在柔顺性构件290的至少一部分周围,并且支架35可以被约束、卷曲或装载在柔顺性构件290内。

制备调配装置200的方法还可包括将外护套250设置在支架35的一部分上。外护套50相对于支架35的这种构型可有助于将支架35约束在柔顺性构件290内。当支架35处于受约束构型时,中间护套260的远端可以设置在柔顺性构件290的近端的近侧。

还提供了调配支架35的方法。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可获得递送导管组件204。递送导管组件204可以包括外护套250、中间护套260和内护套270。此外,柔顺性构件290可以围绕内护套270的一部分。调配支架35的方法可以包括将支架35定位在柔顺性构件290周围和/或将支架35约束在柔顺性构件290内。在各种实施方案中,外护套250也可以设置在支架35上方(例如,由此使得支架35被约束在柔顺性构件290的一部分内)。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调配支架35的方法还可以包括使致动器(例如,可操作地联接到递送导管组件204的致动器)移位。致动器的位移可被构造成使外护套250相对于柔顺性构件290和受约束的支架35中的每一个而朝近侧移位,由此使得支架35被部分地调配。如上所述,致动器35可被构造成渐进性地调配支架。因此,调配支架35的方法还可包括在致动器每次移位后调整被部分调配的支架35的位置。可以使致动器移位和/或调整支架35的位置,直到支架35被完全调配。可以理解,本文提供的方法中的每种还可以适用于调配装置100及其部件。

图14提供了调配装置400的透视图。调配装置400包括柄部组件400,其与调配装置402的近端相邻。细长的递送导管组件404从柄部组件402朝远侧延伸到远侧顶端或递送顶端474。柄部组件402可以提供近侧用户输入,其中一个或多个部件被构造成允许医师调配或以其他方式操纵设置在递送导管组件404内的支架。

如上面参考调配装置100所讨论的,在使用中,柄部组件402可以设置在患者体外,而递送导管组件404推进到患者体内的治疗位置。如下文详述,支架可以设置在递送导管组件404的一部分内,由此使得医师可通过操纵柄部组件402的一个或多个部件来从递送导管组件404的远端调配支架。

图15是图14的调配装置400的一部分的剖视图。具体地讲,图15是图14的调配装置400的一部分的侧视图,当调配装置400如图14所示定位时,该部分通过垂直延伸的剖面截取并与调配装置400的纵向轴线相交。调配装置400的纵向轴线沿着递送导管组件404的中心延伸,包括沿着递送导管组件404的与柄部组件402重叠的部件诸如中间护套460的中心延伸,如图15所示。

随着柄部组件402被构造成由用户抓握或以其他方式操纵,并且递送导管组件404被构造成沿着纵向轴线延伸到患者体内的治疗位置,递送导管组件404沿远侧方向延伸远离柄部组件402。近侧方向是相反的,与沿着纵向轴线限定的方向相关,从远侧顶端474朝向柄部组件402延伸。

图15通过剖视图示出暴露的柄部组件402的各种内部部件。递送导管组件404的一部分也被示出为从柄部组件402延伸。柄部组件402包括外壳410。如图所示,外壳410围绕柄部组件402的某些部件,从而为医师提供抓握表面。

致动器420可操作地联接到外壳410。致动器420相对于外壳410的操纵可被构造成调配支架,如下面进一步详述的。在所示实施方案中,致动器420通过销412可旋转地联接到外壳410。销412从外壳410延伸并且可以与外壳410的一个或多个其他部分一体地形成。如图所示,销412延伸穿过致动器422中的销孔420。如上面参考致动器120和外壳110所讨论的,用于将致动器420和外壳410可操作地联接的其他布置方式也在本公开的范围内。

致动器420包括输入部分422,其从销孔421延伸。在所示实施方案中,输入部分421包括表面,其至少部分地相对于外壳410暴露。在操作中,用户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来操纵致动器420:在输入部分421上施加力,如图15中标记为“输入”的箭头所示;将输入部分421大致朝向调配装置(图14中的400)的纵向轴线移位;以及使致动器420相对于外壳410围绕销412旋转。由诸如标记为“输入”的箭头所示的力引起的致动器420的位移对应于致动器420的“压下”或“致动器420相对于外壳410的压下”。

致动器420还可包括传递臂422,其从销孔423延伸。传递臂423可以刚性地联接到输入部分421,包括其中传递臂423和输入部分421两者均与致动器420的其余部分一体地形成的实施方案。传递臂423延伸到棘轮滑动接合部分424。随着致动器420围绕销412旋转,输入部分421在由标记为“输入”的箭头所示的方向上的压下使传递臂423移位。

因此,输入部分421的压下引起棘轮滑动接合部分424相对于外壳410的位移。棘轮滑动接合部分424的这种位移可以理解为围绕销412的旋转,销412具有近侧平移分量和垂直平移分量,因为输入部分421在由标记为“输入”的箭头指示的方向上的旋转将使棘轮滑动接合部分424(相对于外壳410)既向近侧又垂直地移位。

弹簧415可以设置在致动器420和外壳410之间。弹簧415可被构造成抵抗致动器420在由标记为“输入”的箭头指示的方向上的位移,并且可被构造成使致动器420在被用户压下之后返回到图15中所示的相对位置。当柄部组件402不受约束时,弹簧415因此可以保持(或返回)致动器420相对于柄部410的相对位置,如图15所示。

随着致动器420相对于外壳410被压下,弹簧415压缩并且棘轮滑动接合部分424如上所述地移位。同样,棘轮滑动接合部分424相对于外壳410的位移可以理解为具有近侧分量和垂直分量。

棘轮滑动接合部分424可以可操作地联接到棘轮滑动件430,由此使得棘轮滑动接合部分424的位移同样使棘轮滑动件430移位。棘轮滑动件430可被约束成由此使得棘轮滑动件430被构造成仅相对于外壳410向近侧或远侧移位。因此,棘轮滑动接合部分424可操作地联接到棘轮滑动件430可允许在棘轮滑动接合部分424和棘轮滑动件430之间的滑动相互作用,由此使得棘轮滑动接合部分424的位移的仅近侧分量或远侧分量被传递到棘轮滑动件430。换句话讲,棘轮滑动件430可在平行于调配装置400的纵向轴线的方向上移位,而输入位移可与调配装置400的纵向轴线成一角度。应当注意,在图15所示的构型中,安全构件480(类似于安全构件180)可防止棘轮滑动件430的近侧位移。因此,本文中关于棘轮滑动件430和相关部件的位移的讨论可理解为与柄部组件402的构型有关的公开内容,其中安全构件480已经被移除。

当致动器420相对于外壳410被压下时,棘轮滑动件430因此可相对于外壳410朝近侧移位。棘轮滑动件430和致动器420中的一个或两个也可以与外壳410相互作用,由此使得存在正止动件,以阻止致动器420的压下和/或棘轮滑动件430的近侧移位。该正止动件可以是接合凸缘、肩部、凸耳、棘爪或联接到外壳410的其他特征部,包括在外壳410上一体地形成的特征部。如所示,正止动件可设置在棘轮滑动件430的近端的近侧。例如,棘轮滑动件430的近端可以与设置在棘轮滑动件430的近端的近侧的外壳410的一部分(例如,凸缘、肩部等)相互作用。因此,在致动器420的压下期间,柄部组件402可被构造成由此使得棘轮滑动件430尽可能多地移位或“行进”。

因此,当致动器420被压下时,致动器420的全行程可以对应于从图15所示的无约束位置到由与外壳410的相互作用引起的正止动的位移。当致动器420被压下时,致动器420的部分行程可以对应于从图15所示的无约束位置到由与外壳410的相互作用引起的正止动之前的每个和/或任何位置的位移。然后,由于弹簧415提供的偏置力,在全行程或部分行程之后释放致动器420可导致致动器420返回到无约束状态。图15中所示的无约束状态是指由于用户输入而缺乏约束。在这种状态下,弹簧415可以被部分地压缩,并且在致动器420和外壳410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防止致动器420在与致动器420的压下相反的方向上或返回方向上围绕销412旋转。换句话讲,在致动器420和外壳410(或外壳410的特征部)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可以对致动器420的返回运动产生正止动。

继续参考图15,在致动器420的压下期间,棘轮滑动件430因此可朝近侧移位。同样,此类位移可以对应于这样的构型,其中安全构件480已被移除。由于在棘轮滑动件430上的一个或多个载体接合棘轮凸耳436与联接到载体440的棘轮滑动接合臂446之间的相互作用,棘轮滑动件430的近侧位移也可使载体440朝近侧移位。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载体440可联接到外护套450。例如,载体440可固定地和/或刚性地联接到外护套450。在某些实施方案中,内护套470可联接到柄部组件402。例如,内护套470可固定地和/或刚性地联接到柄部组件402。

图16a是图14和图15的调配装置400的棘轮滑动件430的透视图。图16b是通过沿着棘轮滑动件430的纵向中心线设置的垂直平面截取的图16a的棘轮滑动件430的剖视图。当棘轮滑动件430设置在图15的柄部组件402内时,该剖面应当与调配装置400的纵向轴线相交。

如图15、图16a和图16b所示,棘轮滑动件430可包括多个载体接合棘轮凸耳436。载体接合棘轮凸耳436可以沿着棘轮滑动件430的纵向以均匀间隔隔开。如所示,多个载体接合棘轮凸耳436可半连续地设置。例如,连续的载体接合棘轮凸耳436可彼此间隔约5mm或更小、彼此间隔约4mm或更小、彼此间隔约3mm或更小、彼此间隔约2mm或更小、彼此间隔约1mm或更小或彼此间隔任何其他合适的距离。在附图中,示例性载体接合棘轮凸耳用附图标号436表示,而设置在棘轮滑动件430的远端处的最远侧载体接合棘轮凸耳用附图标号436a表示。

棘轮滑动件430还包括棘轮滑动安全开口439(类似于棘轮滑动安全开口139)。棘轮滑动件430还可包括致动器接合开口434,下面将更详细地讨论。

如上所述,在致动器420的棘轮滑动接合部分424与棘轮滑动件430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使棘轮滑动件430相对于外壳410朝近侧移位。随着棘轮滑动件430相对于外壳410朝近侧移位,在载体440和载体接合棘轮凸耳436中的一个之间的接合也可以使载体440朝近侧移位。在图15的构型中,载体440的棘轮滑动接合臂446与最远侧载体接合棘轮凸耳436a接合。

图17是图14和图15的调配装置400的载体440的侧视图。如图17所示,棘轮滑动接合臂446远离载体440的纵向轴线径向地延伸。当载体440设置在图15的柄部组件402内时,载体440的纵向轴线沿着调配装置400的纵向轴线设置。

如所示,棘轮滑动接合臂446在棘轮滑动接合臂446的远端处包括成角部分或“趾甲”部分447。如图所示,成角部分447以下述角度远离载体440的纵向轴线径向地延伸,该角度比棘轮滑动接合臂446相对于载体440的纵向轴线的径向延伸更大。在一些实施方案中,与不含成角部分的棘轮滑动接合臂相比,成角部分447可以增强在棘轮滑动接合臂446与给定的载体接合棘轮凸耳436之间的接合。例如,至少部分地由于多个载体接合棘轮凸耳436的半连续设置(如图16a和图16b所示),棘轮滑动接合臂446的成角部分447可以允许或容许棘轮滑动接合臂446在给定的载体接合棘轮凸耳436处或附近邻近于或抵靠棘轮滑动件430的至少一部分径向地偏转。成角部分447可以为棘轮滑动接合臂446提供间隙,从而允许成角部分接合载体接合棘轮凸耳436(即使在间距密集时),而相邻的凸耳不干扰棘轮滑动接合臂446的位置并防止完全接合。

图18是图14和图15所示的调配装置400的一部分的剖视图。具体地讲,致动器420、棘轮滑动件430和载体440在图18中示出为与图15处于相同的相对位置并且沿着相同的剖面。图18a是图18的剖视图的一部分的局部剖视图。如图所示,棘轮滑动件430的一部分在该视图中已被切除,以示出棘轮滑动件接合部424与致动器接合开口434的接合。

参见图15至图18a,在致动器420相对于外壳410的压下期间,致动器420围绕销孔422旋转。该旋转引起致动器420的棘轮滑动接合部分424的位移。由于在致动器420的棘轮滑动接合部分424与棘轮滑动件430的致动器接合开口434之间的相互作用,与棘轮滑动接合部分424的近侧位移相关的该位移的分量也使棘轮滑动件430朝近侧平移。换句话讲,当致动器420移位时,限定致动器接合开口434的壁或面可以接触棘轮滑动接合部分424,由此使得棘轮滑动件430移位。

由于在载体接合棘轮凸耳436和棘轮滑动接合臂446之间的相互作用,棘轮滑动件430的近侧位移也使载体440朝近侧移位。在所示实施方案中,棘轮滑动接合臂446的成角部分447的远侧表面与最远侧载体接合棘轮凸耳436a的近侧面接触。该接触在棘轮滑动接合臂446的成角部分447的远侧表面上施加近侧力,从而使载体440沿近侧方向移位。因此,棘轮滑动件430和载体440将朝近侧移动,直到致动器420到达行程末端(例如,部分行程或全行程)。

图19是外壳410和载体440处于图15所示的相同相对位置的剖视图。图19的剖面沿着调配装置400的纵向轴线延伸;然而,图19的剖面正交于图15、图16b和图18的剖面水平地延伸。

如图19所示,载体440包括外壳接合臂448,其远离载体440的纵向轴线径向地延伸。外壳410包括多个载体接合外壳凸耳418。在图19中,示例性载体接合外壳凸耳由附图标号418表示,其中最远侧载体接合外壳凸耳由附图标号418a表示。

如所示,外壳接合臂448在外壳接合臂448的远端处包括成角部分或“趾甲”部分449。如图所示,成角部分449以下述角度远离载体440的纵向轴线径向地延伸:该角度比外壳接合臂448相对于载体440的纵向轴线的径向延伸更大。在一些实施方案中,与不含成角部分的外壳接合臂相比,成角部分449可以增强在外壳接合臂448与给定的载体接合外壳凸耳418之间的接合。例如,至少部分地由于多个载体接合棘轮凸耳418的半连续设置,外壳接合臂448的成角部分449可以允许或容许外壳接合臂448在给定的载体接合外壳凸耳418处或附近邻近于或抵靠棘轮滑动件430的至少一部分径向地偏转。与上面讨论的成角部分447一样,成角部分449可以为外壳接合臂448提供间隙,从而允许成角部分449接合载体接合外壳凸耳418(即使在间距密集时),而相邻的凸耳不干扰外壳接合臂448的位置并防止完全接合。

参见图15至图19,随着在致动器420、棘轮滑动件430和载体440之间的相互作用使载体440相对于外壳410移位(如上所示和所述),载体440的外壳接合臂448(如图19所示)将由于与载体接合外壳凸耳418中的一个的接触而径向向内偏转。例如,从图19所示的位置开始,随着在最远侧载体接合棘轮凸耳436a与载体440的棘轮滑动接合臂446之间的相互作用将载体440朝近侧牵引,最远侧载体接合外壳凸耳418a使外壳接合臂448径向向内移位。外壳接合臂448将继续径向向内偏转,直到外壳接合臂448的远端定位在最远侧载体接合外壳凸耳418a的近侧,此时外壳接合臂448将返回到图19所示的径向向外构型。外壳接合臂448移动到最远侧载体接合外壳凸耳418a的近侧的点可对应于致动器420的行程(例如,部分行程或全行程),由此使得在行程末端处发生在外壳接合臂448与下一个载体接合外壳凸耳418(沿近侧方向移动)之间的接合。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每个载体接合外壳凸耳418(或载体接合外壳凸耳418中的每个的至少一部分)可以设置成由此使得载体接合外壳凸耳418的位置对应于载体接合棘轮凸耳436的位置。

此外,致动器420的行程可对应于载体440经过多个载体接合外壳凸耳418的位移。对于间距紧密的载体接合外壳凸耳418,致动器420因此可以被构造成随着载体440沿着载体外壳接合凸耳418推进而使载体440在半连续范围内移位。部分地压下致动器420可以使载体440沿着并经过载体接合外壳凸耳418移动,并且在释放致动器420时,载体440可以与最近经过的载体外壳接合凸耳418保持接合。因此,载体440的位移的增量可以对应于载体外壳接合凸耳418的间距,而不是致动器420的行程的长度。

随着致动器420在行程之后被释放,在弹簧415、外壳410和致动器420之间的相互作用将使致动器420返回到如上所述的无约束位置(图15中所示的位置)。因此,致动器420围绕销孔422的对应旋转将与棘轮滑动接合部分424的位移相关,包括在远侧方向上的位移分量。然后,在棘轮滑动接合部分424和致动器接合开口434之间的相互作用将与棘轮滑动件430的远侧位移相关联。因此,当致动器420在行程末端处被释放时,致动器420、弹簧415和棘轮滑动件430相对于外壳410返回到相同的位置,如图15所示。

然而,当致动器420返回到无约束位置时,在外壳接合臂448与载体接合外壳凸耳418之间的相互作用防止了载体440的远侧位移。具体地讲,外壳接合臂448的成角部分449的远侧表面将与载体接合外壳凸耳418的面向近侧的表面接触,该相互作用防止载体440返回到预行程位置。在上面讨论的示例性行程中,最远侧载体接合外壳凸耳418a使外壳接合臂448在行程期间移位,并且外壳接合臂448在行程之后与最远侧载体接合外壳凸耳418a接合。随后的行程使载体440在近侧方向上沿着多个载体接合外壳凸耳418移动。

随着致动器420返回到无约束状态,载体440的棘轮滑动接合臂446的径向向内位移允许棘轮滑动件430相对于载体440朝远侧移动,因为在载体440与载体接合外壳凸耳418之间的接合阻止了载体440的远侧位移。

参见图15至图19,具体地参考图18的视图,棘轮滑动件430相对于载体440的远侧位移在载体接合棘轮凸耳436与棘轮滑动接合臂446的成角部分447之间产生相互作用,从而使棘轮滑动接合臂446径向向内移位。载体接合棘轮凸耳436的面向近侧的表面可以成角度以有利于这种相互作用。在致动器420的压下期间,在最远侧载体接合棘轮凸耳436a之间的接合可使载体440沿近侧方向移位;在致动器420返回期间,另一个载体接合棘轮凸耳436(沿近侧方向)可引起棘轮滑动接合臂446的径向向内位移,直到棘轮滑动接合臂446的成角部分447在该载体接合棘轮凸耳436的近侧。此时,棘轮滑动接合臂446返回到径向向外位置(与图18所示的位置类似),但棘轮滑动接合臂446的成角部分447的远侧表面现在与另一载体接合棘轮凸耳436的近侧面接合(再次沿近侧方向)。

在全行程期间,第一载体接合棘轮凸耳436之间的接合可使载体440沿近侧方向移位;在致动器420返回期间,随着棘轮滑动接合臂446的成角部分447在全行程期间相对于多个载体接合棘轮凸角436朝近侧移动,多个接下来的载体接合棘轮凸耳436(沿近侧方向)可引起棘轮滑动接合臂446的多个径向向内位移。此时,棘轮滑动接合臂446的成角部分447返回到径向向外位置(与图18所示的位置类似),但棘轮滑动接合臂446的成角部分447的远侧表面现在与第二载体接合棘轮凸耳436的近侧面接合(再次沿近侧方向)。在这个构型中,多个载体接合棘轮凸耳436可以设置在行程期间所接合的第一载体接合棘轮凸耳436和在相同行程末端所接合的第二载体接合棘轮凸耳436之间。例如,1个、2个、3个、4个、5个、6或更多个载体接合棘轮凸耳436可以设置在单个行程期间所接合的第一载体接合棘轮凸耳436和在单个行程末端所接合的第二载体接合棘轮凸耳436之间。

足以移动成与随后的载体接合棘轮凸耳436接合的棘轮滑动件430的位移可对应于棘轮滑动件430位移的量值,所述位移与致动器420的返回相对应。致动器420在至少部分行程之后的一次返回可使棘轮滑动件430移动,由此使得多个载体接合棘轮凸耳436可在行程期间与载体440串联地接合。

因此,如上所述,压下致动器420达全行程,然后允许致动器420返回到无约束位置,使载体440相对于外壳410以离散的增量移位,这对应于多个载体接合外壳凸耳418之间沿着纵向的距离。压下致动器420达部分行程,然后允许致动器420返回到无约束位置,可使载体440相对于外壳410以离散的增量移位,这对应于相邻的载体接合外壳凸耳418之间沿着纵向的距离。

如下详述,载体440相对于外壳410的相对位置可以与支架从调配装置400的调配程度相关。因此,在使用调配装置400期间,关于载体440的位置的视觉、听觉和触觉反馈向用户提供关于支架调配的信息。该信息可与调配期间增加的控制相关,因为医师可以快速且直观地推测支架调配的程度。

在一些构型中,在调配装置400的使用期间,细长的递送导管组件404的至少一部分可延长和/或伸展。调配装置400的构型(例如,包括多个载体接合棘轮凸耳436的半连续设置)可以允许或容许载体440相对于棘轮滑动件430的位移的不止一个增量。此外,调配装置400的构型可以允许或容许支架的精调的调配。例如,支架可以下述增量进行调配:约1mm的增量、约2mm的增量、约3mm的增量、约4mm的增量、约5mm的增量或任何其他合适的增量。

载体440的位移增量可以为约0.5mm、约1mm、约2mm、约3mm、约4mm、约5mm、约10mm、约25mm、约50mm、约100mm或任何其他合适的位移增量。载体440的增量位移可以进一步有利于支架的部分调配,从而允许医师以增量方式调配支架,从而可能调整或确认支架在这些增量之间的位置。

据信,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使用前面的描述来最充分地利用本公开,而无需进一步详细说明。本文所公开的实施例和实施方案应理解为仅为说明性和示例性的,而不是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公开的范围。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并且受益于本公开的技术人员将显而易见的是,可在不脱离本公开的基本原理的情况下对上述实施方案的细节作出改变。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