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偏瘫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269810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中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偏瘫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治疗脑梗塞后遗症、脑血栓后遗症及脑出血后遗症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偏瘫又叫半身不遂,是指同一侧上下肢、面肌和舌肌下部的运动障碍,是急性脑血管病的常见症状。轻度偏瘫病人虽然尚能活动,但走起路来,往往上肢屈曲,下肢伸直,瘫痪的下肢走一步划半个圈,这种特殊的走路姿势,叫做偏瘫步态。严重者常卧床不起,丧失生活能力。按照偏瘫的程度,可分为轻瘫、不完全性瘫痪和全瘫。轻瘫:表现为肌力减弱,肌力在4-5级,一般不影响日常生活,不完全性瘫较轻瘫重,范围较大,肌力2-4级,全瘫:肌力0-1级,瘫痪肢体完全不能活动。

脑血管病是指脑血管破裂出血或血栓形成,引起的以脑部出血性或缺血性损伤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疾病,包括脑出血、脑血栓、脑梗塞等,又称脑血管意外或脑卒中,俗称为脑中风。该病常见于中年以上人群的急性发作,严重者可发生意识障碍和肢体瘫痪,是造成人类死亡和残疾的主要疾病。

发生急性脑血管病时,因破坏了大脑皮层的运动区或其以下的传导通路,都会引起肢体瘫痪和各种后遗症,如半身不遂、面肌、舌瘫痪、口眼歪斜、失语症等。绝大部分脑出血或脑血管病人都会遗留不同程度的偏瘫症状,给病人生活起居造成极大困难。传统的治疗方法主要是理疗、锻炼、针刺、推拿和按摩等,不但疗程长,而且疗效不显著。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简便、安全、高效的药物,以治愈因脑梗塞、脑血栓、脑出血引起的各种后遗症及各种瘫痪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用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治疗偏瘫的中药组合物,所述中药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黄芪100-150份、益智仁5-20份、桑螵蛸10-18份、水蛭5-15份、当归8-20份、乌梢蛇9-18份、桃仁10-20份、红花12-18份、鸡血藤25-40份、天麻6-20份、人参12-20份。

进一步地,所述中药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黄芪115-130份、益智仁10-18份、桑螵蛸10-18份、水蛭8-12份、当归10-15份、乌梢蛇12-18份、桃仁15-20份、红花12-18份、鸡血藤25-35份、天麻12-16份、人参12-15份。

进一步地,所述中药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黄芪120份、益智仁15份、桑螵蛸15份、水蛭10份、当归15份、乌梢蛇15份、桃仁15份、红花15份、鸡血藤30份、天麻15份、人参15份。

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包括但不限于崩解剂、润滑剂、粘合剂、稀释剂等。中药领域常用的辅料和常规剂型可参见如《药剂学》(第六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对于常规辅料的用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原料药的实际含量进行选择。

进一步地,所述制剂包括丸剂、颗粒剂、片剂、胶囊剂或口服液中任一种。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上述治疗偏瘫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称取晒干后的相应重量份数的各原料;

2)将各原料放入锅内,添加水使水面没过药面1-2厘米,浸泡1小时,大火烧开,转小火慢炖1-2h,滤过,在滤渣中加入70-80℃的热水,使水面没过药面1-2厘米,大火烧开,转小火慢炖0.5-1h,滤过,合并两次煎煮液,煎煮液浓缩至60℃时相对密度为1.12-1.18的清膏,加入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制成制剂。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上述治疗偏瘫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为:称取晒干后的相应重量份数的各原料,混合并粉碎成末,加上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制成制剂。

进一步地,粉碎成末过5号筛。

本发明所使用的中药的药性如下:

黄芪:味甘,性微温。入脾、肺经。具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托疮生肌,利水退肿的功效。用于治疗气虚乏力,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痈疽难溃,久溃不敛,血虚萎黄,内热消渴,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等。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黄芪含皂甙、蔗糖、多糖、多种氨基酸、叶酸及硒、锌、铜等多种微量元素。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保肝、利尿、抗衰老、抗应激、降压和较广泛的抗菌作用。能消除实验性肾炎蛋白尿,增强心肌收缩力,调节血糖含量。黄芪不仅能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供血,提高免疫功能,而且能够延缓细胞衰老的进程。

益智仁:味辛,性温。归脾、肾经。具有温脾止泻摄涎,暖肾缩尿固精的功效。用于治疗脾胃虚寒,呕吐,泄泻,腹中冷痛,口多唾涎,肾虚遗尿,尿频,遗精,白浊。

桑螵蛸:味甘、咸,性平。归肝、肾经。具有固精缩尿,补肾助阳的功效。用于治疗遗精滑精,遗尿尿频,小便白浊。

水蛭:味咸、苦,性平;有毒。归肝经。具有破血逐瘀,通经消癥的功效。用于治疗血瘀经闭,症瘕痞块,跌打损伤。

当归:味甘、辛,性温。功能主治: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虚寒腹痛,肠燥便秘,风湿痹痛,跌扑损伤,痈疽疮疡。

乌梢蛇:味甘,性平。归肝经。功能主治:祛风,通络,止痉。用于风湿顽痹,麻木拘挛,中风口眼歪斜,半身不遂,抽搐痉挛,破伤风,麻风疥癣,瘰疬恶疮。

桃仁:功能主治:活血祛瘀,润肠通便,止咳平喘。用于经闭,痛经,癓瘕痞块,跌扑损伤,肠燥便秘。

红花:味辛,性温。归心、肝经。具有活血通经,散瘀止痛的功效。用于治疗产后血晕,瘀滞腹痛,胸痹心痛,血积,跌打瘀肿,关节疼痛,中风瘫痪,斑疹紫暗,痛经,经闭。

鸡血藤:味苦、甘,性温。归肝、肾经。具有补血,活血,通络的功效。用于治疗月经不调,血虚萎黄,麻木瘫痪,风湿痹痛。

天麻:味甘,性平。归脾、肾、肝、胆、心经。具有息风,定惊的功效。用于治疗眩晕眼黑,头风头痛,肢体麻木,半身不遂,语言蹇涩,小儿惊痫动风。

人参:味微苦,性平。归脾、心、肺经。具有补气、补脾、益肺、通络、固脱等功效。

本组方适用于偏瘫、偏枯。在中医本证候乃属中风后遗症范畴,脑血管病经过救治,神志清醒后,留有后遗症,如半身不遂、言语不利、口眼歪斜、肢体无力、言语障碍,头痛头晕,或伴有手足浮肿。面色萎黄,或暗淡无华、苔薄白,舌淡紫或舌体不正,脉细涩无力等。

中医认为,年老体衰正气不足,肾气亏虚,情志不畅,五志过极,饮食不节,气候突变等因素作用下,脏腑功能气血阴阳失调,气机逆乱,风火痰瘀虚相互交错,横窜经络,上蒙清窍,痹阻脑络所引起的系列病理变化。其病机在脏腑功能失调,阴阳失去平衡,主要是肾脏功能不足,气机逆乱痰瘀闭阻。急性期以风火痰为主;后遗症期,以痰瘀虚为多见,病位在“脑”病根在“肾”,属本虚标实及虚实夹杂之症,病本在肾虚。其标在痰瘀。故益气活血化痰,祛瘀通络开窍是治疗本病的关键。

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本发明提供的治疗偏瘫的中药组合物,特定选用黄芪、益智仁、桑螵蛸、水蛭、当归、乌梢蛇、桃仁、红花、鸡血藤、天麻及人参,并以特定的比例制成,经多年临床实践应用验证,各原料之间协同配合增强,在治疗脑梗塞后遗症、脑血栓后遗症及脑出血后遗症方面疗效确切,无不良反应,有补气血,通经络,扶正祛邪,祛瘀化痰的功效,能够达到疗效显著、标本兼治、愈后不易复发的效果。此外,其制备工艺简便易行,易于推广应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

一种治疗偏瘫的中药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黄芪115份、益智仁18份、桑螵蛸10份、水蛭8份、当归20份、乌梢蛇12份、桃仁10份、红花16份、鸡血藤30份、天麻6份、人参18份。

上述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为:

1)称取晒干后的相应重量份数的各原料;

2)将各原料放入锅内,添加水使水面没过药面2厘米,浸泡1小时,大火烧开,转小火慢炖1h,滤过,在滤渣中加入70℃的热水,使水面没过药面1厘米,大火烧开,转小火慢炖0.5h,滤过,合并两次煎煮液,煎煮液浓缩至60℃时相对密度为1.12的清膏,加入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制成丸剂。

实施例2

一种治疗偏瘫的中药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黄芪150份、益智仁10份、桑螵蛸15份、水蛭5份、当归15份、乌梢蛇18份、桃仁12份、红花15份、鸡血藤35份、天麻12份、人参20份。

上述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为:

1)称取晒干后的相应重量份数的各原料;

2)将各原料放入锅内,添加水使水面没过药面1.5厘米,浸泡1小时,大火烧开,转小火慢炖2h,滤过,在滤渣中加入80℃的热水,使水面没过药面1厘米,大火烧开,转小火慢炖1h,滤过,合并两次煎煮液,煎煮液浓缩至60℃时相对密度为1.18的清膏,加入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制成口服液。

实施例3

一种治疗偏瘫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黄芪120份、益智仁15份、桑螵蛸15份、水蛭10份、当归15份、乌梢蛇15份、桃仁15份、红花15份、鸡血藤30份、天麻15份、人参15份。

上述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为:称取晒干后的相应重量份数的各原料,混合并粉碎成末,过5号筛,加上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制成颗粒剂。

实施例4

一种治疗偏瘫的中药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黄芪100份、益智仁20份、桑螵蛸12份、水蛭12份、当归10份、乌梢蛇16份、桃仁18份、红花18份、鸡血藤40份、天麻20份、人参12份。

上述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为:称取晒干后的相应重量份数的各原料,混合并粉碎成末,过5号筛,加上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制成胶囊剂。

实施例5

一种治疗偏瘫的中药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黄芪130份、益智仁5份、桑螵蛸18份、水蛭15份、当归8份、乌梢蛇9份、桃仁20份、红花12份、鸡血藤25份、天麻15份、人参15份。

上述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为:称取晒干后的相应重量份数的各原料,混合并粉碎成末,过5号筛,加上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制成片剂。

试验例

为了表明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对脑梗塞后遗症、脑血栓后遗症及脑出血后遗症的偏瘫症状的治疗效果,本发明进行了下列疗效试验。

1、患者资料

选取近10年来来我院治疗的确诊为脑血管病后遗症的患者526名,其中,脑梗塞后遗症患者283名,脑血栓后遗症患者167名,脑出血后遗症患者76名,病程为1个月至15年,男性共327名,女性为199名,年龄为45-75岁,平均年龄为58.1岁。症见半身不遂或偏身麻木,口角流涎,口舌歪斜,言语不利等。

2、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神经系统症状及体症基本消失,偏瘫侧的肢体功能恢复较好,生活能够自理,能够独立行走;

好转:神经系统症状及体症大部分消失,偏瘫侧的肢体功能有较大的改善,扶持可站立,生活不能自理,肌力恢复到4级;

无效:治疗后无明显改变,或治疗后症状和体症加重。

3、治疗方法

口服本发明实施例3制得的治疗偏瘫的中药组合物颗粒剂,每次九克,每日三次,四周为一疗程,6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4、结果

526名患者经6个疗程治疗后,其中,脑梗塞后遗症患者中,治愈243人,好转22人,无效18人;脑血栓后遗症患者中,治愈143人,好转12人,无效12人;脑出血后遗症患者中,治愈64人,好转8人,无效4人。治愈率达85.6%,总显效率达93.5%。

本发明提供的中药组合物具有祛风活络、祛瘀活血之功效,对治疗脑梗塞后遗症、脑血栓后遗症及脑出血后遗症所引起的偏瘫、半身不遂、特别是对于流涎有显著疗效,无副作用、标本兼治、效果明显。

在上述临床试验中,对患者使用组合物前后的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等做了检查并记录详情,对比未发现异常,可见该中药组合物无毒副作用。应用一年后对上述病例进行回访,无复发患者。

典型案例

1、李某,男,59岁,因头晕,声音嘶哑,并伴左侧肢体无力来我院就诊,经ct和中医检查综合诊断为多发性脑梗塞后遗症。口服实施例2制成的口服液,每日二次,每次400毫升,四周为一疗程,一个疗程后,头晕,声音嘶哑及患肢无力的症状明显好转,继续服用2个疗程后患者恢复正常。

2、王某,男,83岁,因头晕头痛,右侧上下肢无力,伴功能障碍1周就诊,经ct和中医检查综合诊断为多发性脑梗塞后遗症。口服实施例1制成的丸剂(辅料为蜂蜜),每日三次,早中晚各一次,四周为一疗程,一个疗程后,头晕头痛及患肢无力的症状有所缓解;继续服用两个疗程后,右侧上下肢肌力、肌张力稍有减弱,肌力4级,左手持物障碍明显好转;继续服用三个疗程后患者恢复正常。

3、刘某,女,61岁,就诊时,家属代诉其左侧口眼歪斜,语言不利,右侧肢体活动受限,面色苍白,经ct和中医检查综合诊断为脑血栓后遗症。口服实施例5制成的片剂,每日三次,早中晚各一次,四周为一疗程,三个疗程后,语言稍有不利,肢体功能明显恢复;继续服用5个疗程,语言清晰,肢体功能恢复正常,生活自理。

4、姚某,男,56岁,因脑出血术后出血头晕,头痛,左侧上下肢活动受限,言语不清,经ct和中医检查综合诊断为脑出血后遗症,经来我门诊治疗,口服实施例3的颗粒剂,每日三次,早中晚各一次,四周为一疗程,两个疗程后,上述症状明显好转,ct检查脑水肿已消失。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发明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发明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